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叶枯病是水稻上的严重病害。近几年来,在我省连续大发生,并已遍及各县。据一九七四年不完全统计,全省发病面积344万亩,损失粮食4700多万斤。为了尽早控制水稻白叶枯病的为害,我组最近在嵊县召开了科研总结座谈会,着重总结了综合防治白叶枯病的经验,检查了综合防治样板工作。会议认为,通过建组三年来的试验研究,综合防治白叶枯病的措施逐步完善,效果逐步提高,现在已总结出一套能够基本控制发生为害的防治措施,并且树立起一批基本控制发生为害的社队样板。如绍兴县皇甫公社11000亩样板,过去每年发生3000~8000亩,一九七五年只发生118亩,基本控制为害;瑞安县罗南公社综防样板,一  相似文献   

2.
水稻白叶枯病作为黑龙江省植物检疫对象2004年在桦南县首次发现并迅速扩展蔓延,严重威胁着全县及周边地区的水稻生产安全,通过在3年来对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危害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基础上,针对寒带地区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特点,提出了在寒地水稻白叶枯病综合防控技术并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3.
水稻白叶枯病作为黑龙江省植物检疫对象2004年在桦南县首次发现并迅速扩展蔓延,严重威胁着全县及周边地区的水稻生产安全,通过在3年来对水稻白叶枯病发生危害特点进行了调查研究基础上,针对寒带地区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特点,提出了在寒地水稻白叶枯病综合防控技术并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在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指引下,云南植物所、昆明市农科所与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独立二团三营协怍进行药剂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筛选工作,经群众鉴定,一致认为氯霉素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效果最显著。水稻白叶枯病是一种危害十分严重的细菌病害,近年来危害面积不断扩大,一般受灾后减产三、五成,每亩少收稻谷二、三百斤。造成严重损失,特别是粮食高产的双季稻地区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5.
白叶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这种病害严重地影响水稻产量的进一步提高。实践证明,在目前尚无特效农药和缺乏理想的抗病品种的情况下,采用综合措施是防治白叶枯病的有效方法。一、选用不易感染此病的良种。经这几年的试验,早稻广陆矮四号、圭陆矮六号和珍龙13  相似文献   

6.
2004年首届水稻白叶枯病大会在日本举行期间即确定第2届国际水稻白叶枯病大会在中国南京农业大学举行,由王金生教授牵头,在教育部引智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南京农业大学的资助下,第2届国际水稻白叶枯病大会于2007年9月30日~10月3日在南京农业大学学术中心翰苑宾馆如期举行。  相似文献   

7.
为防治水稻白叶枯病这种严重的细菌性病害,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的水稻遗传资源,以求发掘出新的抗性强且广谱的抗病基因.通过抗谱鉴定和抗病基因的功能性分子标记分析,对100份中国地方稻种进行了白叶枯病抗性鉴定.结果显示:筛选到1个抗性强、抗谱广的抗病品种水原300粒,其对强毒性小种PXO99表现抗病,其抗谱与分子标记检测与已知的抗白叶枯病基因不同.这些结果表明,水原300粒含有新的抗病基因,具有重要的育种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294的研究     
水稻白叶枯病,是我国水稻主要病害之一,蔓延我国主要水稻产区,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西、广东、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陕西、贵州等地,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受害水稻损失稻谷1~2成,每年损失水稻几十亿斤。国外如日本、朝鲜、印度、斯里兰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水稻白叶枯病为害严重,是水稻最主要的病害,成为增产的主要障碍之一。迄今为止药物防治效果不理想,化学农药只有敌枯双、五氧吩嗪,效果虽好,但毒性较大。生物农药尚未成为商品问市,日本生产少量的氯霉素作为农业使  相似文献   

9.
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的白叶枯病,是由于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侵入水稻叶或茎的维管束系,在导管内增殖而引起的,逦常沿着叶缘产生黄色的波状病斑,不久其组织就逐渐白枯,因此而得名。白叶枯病在日本,尤其是在东南亚各国的稻作上,是常常带来重大损失的病害。作者以在生物化学水平上查明白叶枯病菌侵入、感染组织时,在两者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相互作用为目的,利用由水稻芽生诱导的水稻愈合组织和 X.oryzae 系,进行了种种离体研究。结果观察到在水稻愈合组织的细胞中存在着对 X.oryzae 有抗菌性的物质,在水稻植株体内也存在着同样的物质。把水稻愈合组织置于含有 X.oryzae 及添加酪朊水解物和蛋白胨的无  相似文献   

10.
我社位于绍兴东部平原稻区,是水稻白叶枯病老病区。从1968年起,水稻白叶枯病逐年蔓延,年年加重,特别是1970、1971两年发病最重,全社一万一千多亩水稻中,早稻发病达七、八千亩,晚稻发病三、四千亩,每年损失粮食近二百万斤。1972年开始,在地委、县委和公社党委重视领导下,在绍兴地区农科所帮助指导下,开展了综合防治的试点,取得了较  相似文献   

11.
水稻白叶枯病是一种危害较大、传播迅速而又难治的细菌性病害,一般可使水稻减产10—30%,严重的达40—60%,对杂交水稻的危害尤为严重。过去曾一度使用“敌枯双”,但由于该药对人体皮肤有刺激作用,加之后来又发现了它的致畸毒性,因此被禁止使用。目前使  相似文献   

12.
海南早稻稻瘟病、晚稻白叶枯病发生严重,目前的常规稻抗性差,米质偏硬。通过将金 稻香与hfc水稻株系杂交,应用系统选育法选育得到常规稻新品种“绿金占1号”。2019年稻瘟病和 白叶枯病鉴定发现,绿金占1号苗瘟病鉴定为3级,白叶枯病鉴定为3级。品质检测发现,绿金占1 号稻米透明度为3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绿金占1号具有高产、抗病、优质等特点。2021年通过 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研究结果表明 ,水稻感染白叶枯病后 ,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加 ,与病斑长度成极显著负相关 ,遗传相关系数r =- 0 .82 5 ,并且与环境的关系也很密切 .水稻感染白叶枯病后 ,至少有 4对多酚氧化酶基因被活化 ,基因效应属负向趋显性 .非固定遗传的显性及上位性成分在遗传型中占有很高的比重 ( 85.2 % ) .在选择中应于注意  相似文献   

14.
1972年温州地区农科所用28种杀菌剂和12种杀虫剂,对水稻白叶枯病、小粒菌核病和纹枯病以及稻叶蝉、褐稻虱和三化螟的防治,进行了示范试验。一、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试验:试验田选用稻苗生长一致、发病均匀且又严重的田块。小区防治试验面积为0.05亩,大田为3.5亩以上,不设重复,以不喷药作对照,每处理每亩施用120斤药液,在露水干后进行喷药和检查。防治效果的检查采用如下方法:每处理选发病中心,小区固定3点,大田固定5点,每  相似文献   

15.
叶枯灵,也叫氨基二氮噻唑,TF—128,7104,是去冬全国农药大田试验示范会议肯定的防治水稻白叶枯病效果较好的一种新农药。我省绍兴地区农科所为进一步肯定叶枯灵的药效,在去年试验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作了大田、小区、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该农药具有下列特点:1.高效低毒。使用该农药防治白叶枯病,一般防效在80~90%以上,优于现有的其它农药,而且尚未发现对水稻的药害现象,甚至在早稻扬花期喷药也无药害情况。2.残效期长。叶枯灵喷洒后,在水田中可以保持半个月以上的残效期,而且,雨水淋洗降效很少,甚至边下雨边喷药,药效亦无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研究含多个抗性基因的聚合品种和单个抗性基因的近等基因系对云南省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抗性差异.基因聚合品种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抗性达到高抗至免疫水平,病斑长度比单基因品系明显缩短,表明聚合抗病基因提高了水稻品种的抗性.单个抗性基因的近等基因系对这些菌株的抗性均不高,对我省生产中的主要白叶枯病菌株多表现为中感;这一研究结果为培育具有持久抗性的品种提供了新思路,它在实践应用方面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水稻白叶枯病是严重威胁水稻生产的病害之一,该病传播途径广,扩展蔓延快,不同水稻品种对于白叶枯病的抗病程度差异很大,选用抗病品种为甚础的综合防治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为了加速抗病高产品种(包括杂优)的选育过程,促进水稻生产大上快上,温州地区农科所植保、育种组,去年进一步对原来一部分抗性和丰产性好的品种和新引入的品种进行鉴定,同时对杂优原始材料、区域和鉴定试验、杂交组合后代等抗病性鉴定,初步选出一些抗病亲本和杂交后代。  相似文献   

18.
水稻白叶枯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为了提供防治白叶枯病的农药,温州市工业科学研究所的工人、科技人员,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进行了杀菌剂—5—氧吩秦的试验,已获得较好成绩。为了总结经验,改进存在的问题,温州地区计委,于今年一月在温州召开了5—氧吩秦小试鉴定会议。会议认为,以苯胺和硝基苯,氢氧化钾为原料的一步法合成5—氧吩秦,具有工艺  相似文献   

19.
去年,水稻白叶桔病在新建区大面积发生,给全区粮食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为了摸清白叶枯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今后防治提供依据,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调查研究”的伟大教导,先后在发病区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总结报告如下,供参考。一、发生与为害情况水稻白叶枯病(土称为“黄茅草瘟”)去年在我新建区晚稻上暴发成灾。据估计,全区发病面积约6400余亩,其中严重影响产量的有4100亩,约占全区晚稻总面积的13%,损失粮食约  相似文献   

20.
DFR-1、OsMlo-1分别是最近从水稻中克隆的玉米Hml和大麦中Mlo抗病基因同源序列,这两个序列与两个已报道的水稻抗稻瘟病数量性状位点(QTLs)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表明它们所在的基因可能参与抗病反应,为了进一步研究水稻DFR-1、OsMlo-1所在基因的功能,在DFR-1、OsMlo-1假定的外显子上设计引物,通过RT-PCR技术,研究在接种白叶枯病(Xanthomanas oryza pv oryzae)菌株PX099以及接种稻瘟病(Magnoparthe grisea)菌株V86013前后,水稻品种IRBB13和水稻品种明恢63中DFR-1、OsMlo-1所在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在接种白叶枯病菌株PX099的水稻品种IRBBl3中与DFR-1对应的基因是诱导增强的;在接种稻瘟病菌株V86013的水稻品种明恢63中与DFR-1、OsMlo-1对应的基因是诱导增强的,进一步表明DFR-1、OsMlo-1所在的基因可能参与水稻抗病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