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伤逝》对女性解放问题的思考,明显受到易卜生《玩偶之家》的影响,它诠释了鲁迅对爱情的理性认知,关注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和女性解放的艰难历程。爱者(子君)逝去,不爱者(涓生)伤着。鲁迅关注的不是觉醒者反抗的过程和"同居"成功的结局,而是反抗者成功以后,他们面对的将是什么?爱情的悲剧,实质上根源在于女性没有经济权。  相似文献   

2.
《创业史》(第一部)经过多次修改,修改内容主要涉及农民阶级特性、政治路线、性和爱情描写等内容;其贯串性的修改意向是追求文本的教育价值。其修改导致了不同的版本本性。  相似文献   

3.
《潍坊学院学报》2019,(4):48-51
以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为题材的文艺作品众多。《王朝的女人·杨贵妃》的创新点在于以全新的角度重新阐释这段乱伦爱情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以消除观众的"不洁"之感。导演采用传教士叙述视角将杨玉环、李隆基分别塑造为执著爱情的奇女子、唐代的雄主与绅士,并掩盖他们在政治方面的消极影响,从而较好地实现了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4.
《天国春秋》有诸多版本,主要修改了爱情、人物性格等内容。其初刊本政治意识占主导地位,历史意识和审美意识都处于从属地位;人文本和定本的修改,导致历史感增强,审美感减弱。其版本变迁体现了在政治意识、历史意识、审美意识之间转圜的意向。  相似文献   

5.
《堂吉诃德》和《红楼梦》中的两位主人公堂吉诃德和贾宝玉,他们两者在出身(身份)、对女性(爱情)的态度、崇高人格、伟大理想等方面,有着惊人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与他们所处的环境格格不入,从而使他们成为东西方文学史上叛逆形象的代表。  相似文献   

6.
民间叙事诗产生于下层民众情感发抒、审美体现的需要,表现下层民众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彰显着他们对美、对爱、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期待。西北回族民间叙事诗是他们追求美、表现美、揭示美的外在形式,在审美形态上主要体现为反映爱情婚姻悲剧的"凄美"、寄托爱情胜利的"完美"、再现英雄史诗的"壮美"。这三种美学精神集中地表现在《马五哥与尕豆妹》《紫花儿》《歌唱英雄白彦虎》等作品中。  相似文献   

7.
正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谁都渴望拥有一段美满长久的爱情。是否有这样一种法则或者公式,能让夫妻之间的爱情延续更为持久呢假设有"婚爱持久的公式",你会遵循吗?当然会。谁不愿意有持久不变的爱的感觉呢?美国著名学者凯瑟琳·约翰逊调查研究后列出了"婚爱持久方程式",凯瑟琳说:我喜欢在各种婚礼舞会上,看一对对翩翩起舞的中老年夫妇那绝对的相互信任和激情一为什么他们的婚姻这么幸福,生活得这么理想,他们的秘密是什么?凯瑟琳对一百对这样的夫妇进行了采访和长期调查,他们结婚时间最短的是7年,最长的是55年,下面就是这些夫妇持久爱情所具有的共同的公式。亲密公式这一百对夫妇,绝大多数都是相识后立即就变得亲密无间。他们感到有一种不可阻挡的情感,希望结合在一块和共享生活。协调与周到: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包括一种协调  相似文献   

8.
爱情和婚姻常常是文学艺术感人的题材.但是,有些人认为它是社会文艺的永恒主题;又有些人则把它视作人类堕落的禁果."四人帮"曾宣扬什么无产阶级只讲革命,不讲爱情和婚姻.这正象革命导师恩格斯早就讽刺过的:他们象戴着妓院的眼镜去观察原始社会的婚姻关系那样,以自己卑鄙龌龊的心理,来看待无产阶级崇高而纯洁的爱情.他们是一伙伪君子,如同中世纪的神父,白天大庭广  相似文献   

9.
高毅 《世界博览》2010,(3):86-86
小仲马说,爱情会使人变得更好,不管这爱情来自何处。爱情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永匣的主题。小仲马在爱情小说《茶花女》中对主角的塑造,使每个观众心里都臆想了一个“玛格丽特”。小说问世后,世界各地出现了根据这一题材改编创作的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包括话剧、歌剧、电影和芭蕾舞等,最值得一提的当属由德国编舞大师约翰·诺伊梅尔执导、汉堡芭蕾舞团演绎的版本。  相似文献   

10.
葛宏 《科技信息》2007,(29):251-251,235
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代表着汉乐府诗的最高艺术成就,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堪称我国古代长篇叙事诗的典范。刘、焦两人殉情而死的家庭悲剧极具高度的典型意义,他们的悲剧,历来受到人们的同情和赞颂。通过对故事当中的"遣归"这个至关重要的情节的探讨,进一步深思造成刘兰芝、焦仲卿婚姻爱情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台湾有家饮料公司生产的一种饮料原先销路不畅,后来他们采纳了一位专家的建议,在每包饮料的包装上印上一则动人的、很有诗意的爱情小故事,并将此饮料命名为"爱情饮料"。品种依旧,但包装一换,马上就吸引了众多的青年男女,他们边饮用边欣赏故事。接着该公司又动脑筋搞了个征文比赛,将从中选出的爱情故事印在包装上,反响十分强烈,参赛者踊跃。这  相似文献   

12.
唐明皇、杨贵妃是两个具有悲剧色彩的历史人物形象,由于他们特殊的政治地位以及他们纵情欢愉,争幸邀宠导致了他们爱情悲剧的发生。本文对这一爱情悲剧及作品的艺术成就作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3.
把爱情作为一个专题放在初三语文课本中,学生能接受吗?家长会反对吗?记者采访了几位中小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出人意料的是,家长和学生竟然不约而同地欢迎“爱情”入选语文课本。家长:初三还太晚李女士(女儿8岁):初三还太晚了,现在的孩子那么早熟,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的发育,都比我们那个时代要提前好多。我觉得语文课本能够正视这个问题,反映了教育界的思想真的开通了,说明这些老师确实仔细观察过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车先生(女儿11岁):文章选得好,单元最后还有组织学生讨论早恋和网恋的问题,我相信这种做法对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非常有好处…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固定宽带无线接入(BWA)802.16d协议标准的基础上,IEEE制订了支持移动性能的802.16e移动协议标准,即移动宽带无线接入(MBWA)协议,与802.16d版本相比较,支持了用户站以车速移动和基站或小区高层切换功能,为无线城域网中的"最后一英里"连接提供宽带接入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意外考试悖论的自然语言版本、蒙塔古-卡普兰版本以及知道者悖论诸论证的有效性问题。方法以一条叫做逻辑先后律的思维原则为工具,对所论问题进行剖析。结果 (发现)①对第二天是否考试的判断环节的缺失,使问题无法讨论及论证无效;②意外考试悖论的自然语言版本中,不能推出"最后一天不可能考试"的结论;③意外考试悖论的蒙塔古-卡普兰版本中,合理假定(C4)非恒真;④知道者悖论的推理前提,是一个不合逻辑的定义。结论上述三个悖论的论证均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16.
革命和爱情是现代文学的两个关键词。在"五四"作家、"革命文学"作家和解放区文学作家笔下,革命和爱情有着不同的地位和功能,这种变化折射出的不仅是作家对革命和爱情题材的调适,更体现了作家心路的变化历程。  相似文献   

17.
潘影逸  梁正宇 《科技信息》2013,(18):190-190
<正>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其中,《十四行诗》是这位文豪在世时唯一的一部诗集,也是世界诗坛上的一颗明珠。该诗集收有154首诗,大致认为作于1592年至1598年,1609年于伦敦首次出版。诗集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前126首,献给一个年轻的贵族(Fair Lord),诗人的诗热烈地歌颂了这位朋友的美貌以及他们的友情;第二部分为第127首至最后,献给一位"黑女士"(Dark Lady),描写爱情。十四行诗(sonnet),又称"商籁体",发源于意大利,流行于十四至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大陆。其语句整齐、短小精悍、格律严谨、富于音乐效果,内容多以歌咏爱情为主。其结构十分严谨,分为上下两  相似文献   

18.
从唐朝开始,杨贵妃故事就被赋予多种表现方式和主题,清初洪昇也借杨李故事表达了自身对"情"的理解。前人多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等方面论述《长生殿》的主旨,但很多人忽略了"金钗钿盒"这一定情信物在故事中的作用。通过对它具体形象的考证,可以看出它在不同版本里拥有不同地位,进而可以得出《长生殿》以"情"为主的创作宗旨,因此"金钗钿盒"在文本结构和情感描述中的地位都非常重要。进一步看,"金钗钿盒"的爱情也表现了洪昇本人独特的爱情观——建立在传统夫妻关系的基础上民主平等、尊重人性的"至情观",但在那个时代,这种理想的结局注定是个悲剧。  相似文献   

19.
《水浒传》牛津残叶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津大学藏<全像水浒>残叶(牛本)属于<水浒传>简本系统,但与同为简本的余象斗"评林"本(余本)、刘兴我刊本(刘本)、梵蒂冈藏本(梵本)行款格式彼此全然不同,异文也比比皆是.四个版本虽有异文,却有着共同的底本(或底本的底本),它们之间为远近不同的兄弟关系,其中余本和梵本关系最亲近.在国外,<水浒传>残叶、残卷基本上保存在欧洲,它们被传教士、商人带回国,因其都具有建阳刊本特有的上图下文的格式而作为美术品被保存到今天,这给我们提供了研究<水浒传>版本演变史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20.
启事     
1、凡投本刊的稿件,作者未作特殊声明的,刊用后,本刊同时获得图书、电子版本和信息网络的使用权。2、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书生数字期刊》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