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挂靠于我院的浙江《水浒》研究会,于1997年5月10日至13日在千岛湖镇举行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出席会议的有省内外《水浒》研究专家、学者以及《水浒》爱好者50余人.会议着重讨论有关方腊问题.首先,在《水许》中占了近十回的“征方腊”,这个方腊在历史上是怎样一个人物?他到底是哪里人?他被俘的帮源洞到底在何处?他被写入《水浒》之后,又是怎样一个人物?尤其是,历史上这样一个方腊为什么会变成《水浒》中那样一个方腊?关于方腊的籍贯,会议发言认为:方腊自古以来是北宋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县人。可是,近年来出现一种“最新…  相似文献   

2.
从金圣叹的同时代人李渔开始,就陆续有人评论金圣叹对《水浒》的评论。其中,肯定的意见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金圣叹提高了《水浒》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二、对《水浒》本身评改得好。 本世纪三十年代初的赵苕狂,在《水浒传考》一文中说:“金圣叹这个人,当然是这部现行《水浒传》的一个大功臣”。还称:“(金圣叹)说《水浒》与《史记》、《国策》有同等的文学价值,说施耐庵、董解元与庄周、屈原、司马迁、杜甫在文学史上占同等的地位;又说:‘天下文章无出《水浒》右者,天下之格物君子无有出施耐庵先生右者!’如此的眼光,如此的胆气,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可谓‘前无古人’”。稍后的刘半农,也赞扬金圣叹对《水浒》的“删改”、  相似文献   

3.
在风云激变的三十年代,鲁迅先生对《水浒》作过一段“终于是奴才”的论述。在“四人帮”肆虐的七十年代中叶,我国展开了一个规模空前的“评《水浒》”运动。全国大小宣传机构都毫无例外地引用了鲁迅先生这一论述。当时的《红旗》杂志认为,鲁迅先生这段论述“完全正确”。我们一些同志便完全根据这一口径来大写文章。这样一来,“奴才”一  相似文献   

4.
在几部中国古典小说名著中.最有争议的应称《水浒》,而在《水浒》一百单八名好汉中最让人琢磨不透的要数宋江.正如刘冬先生所总结的:自《水浒》出世以来,对《水浒》一书的看法有了五次重大变化,即:明代——以“忠义论”为主流;清代——以“非忠义论”为主流;晚清、五四运动时期——以民主、自由、平等思想反封建专制视之为主流:1975年以“宣传投降主义”视之为主流;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进入第六个时期①宋江的命运也随着这一浪一浪的“历史潮流”的动荡起伏而上下浮沉:忽而“未有忠义如宋公明者”②,忽而“只是把宋江深恶痛绝,  相似文献   

5.
《水浒》文化肯定“仁者好人”、“富者好仁”的正确理念,启发及时行义的社会责任,宣扬大一统思想,《水浒》文化中的忠义传奇故事目前轰动了台湾,这些都说明《水浒》文化具有现代价值.当此大时代快速进步转化之际,《水浒》文化也在去芜存菁中更新转化,在继承传统中转化传统,以适应新时代、新社会.  相似文献   

6.
毛主席关于评论《水浒》的指示发表后,中文系党总支及时地、认真地组织全系师生学习毛主席有关评论《水浒》的指示和鲁迅对《水浒》的评论,积极开展了革命大批判,评论和讨论《水浒》的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为“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系党总  相似文献   

7.
十月十三日至十七日,浙江《水浒》研究会在我校举行第四次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除本省《水浒》研究者外,还邀请了江苏、河南、四川等地的学者、专家,收到论文共二十二篇。讨论会主要就两个专题进行了的交流和讨论。即:《水浒》研究中的观点,方法问题;宋江“征方腊”的性质和宋江形象的意义问题。一、《水浒》研究中的观点、方法  相似文献   

8.
浙江《水浒》研究会第十二次研讨会在梅城举行1995年12月1日至4日,挂靠在我院的浙江《水浒》研究会第十二次研讨会与睦州《水浒》首次研讨会,在“宋江征方腊”的古战场──建德县乌龙山下的古城睦州(今梅城)联合举行。这次会议由建德政协等单位主办,浙江《水...  相似文献   

9.
浙江《水浒》研究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9月25日至29日在历史文化名城绍兴举行。这次会议,着重讨论了四个方面。一、把《水浒》和《三国演义》作比较,讨论其在题材、主题、结构、塑造人物形象手法以及主题思维演化过程等的不同特色。很多同志认为:(1)题材:两书都有一定的史实根据,但《水浒》以底层人物为主体,基本上是“虚”;《三国演义》以上层人物为主体,基本上是“实”。  相似文献   

10.
开封市水浒学会召开学术年会3月31日,开封市水浒学会在市邮电局大相国寺宾馆召开95年学术年会。与会的专家,学者就“水浒与开封”、“水浒与北宋”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水浒传》一书与开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能充分挖掘利用其价值,必将对开...  相似文献   

11.
现代修辞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修辞观念和体系建构和历史,在世界之交的学术转型期,回顾修辞学的发展,并对王希杰先生的新著《修辞学通论》作出科学评价,是修辞学发展和进一步繁荣的需要,本文简述了现代修辞学观念和修辞学体系的源流及发展演变,提出“回归与超越”是现代修辞学跨世纪的选择,并在这个背景下,论述了《修辞学通论》体系的科学和多学科价值。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在对《水浒》的研究中,作者的政治态度和道德立场一直受到异乎寻常的关注,并每每作为论证成书年代,写作目的以及版本等诸多问题的重要依据。诚然,作者在现实政治和道德压力下,不得不同传统话语方式达成某种妥协,但《水浒》成书的决定性因素不在于此。我们认为:从话本和杂剧中吸取继承的现实主义精神贯穿全书,成为《水浒》一书的最大特点。这种现实主义精神迥异于现当代文学中流弊甚深的那种虚假的现实主义,而以“人情物理”为指导原则。其结果是达到了对传统话语及其隐含的道德二元结构的解构。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五年八月,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由蒋祖钢校勘的梅寄鹤藏并作序,署名施耐庵一人的《古本水浒传》(上、中、下三册,共120回,以下简称《古本》),这种被校勘者称为迄今所见到的“唯一一本署名施耐庵并在思想上,情节上延续贯华堂本《水浒》”的120回《古本》一出,立即在《水浒》学界掀起了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14.
《水浒全传》成书经历了由宋元话本、杂剧发展演变而成长篇小说,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于是自有奇闻异说,生于民间,辗转繁变,以成故事”,“后来又复有人起而荟萃收拾”(《中国小说史略》)。今仅就《水浒》(一百二十回本)中关于宋元百戏伎艺作一些考释,以冀有助从一个侧面窥见《水浒》成书大体上所经历的过程,进一步认识这部现实义杰主作所反映的社会风貌。  相似文献   

15.
20 0 1年 12月 7日至 9日 ,杭州师范学院的浙江《水浒》研究会 ,在该院人文学院的大力协助下 ,举办了第 16届学术研讨会。3 6位省内外学者、专家及《水浒》爱好者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的中心议题是 :杭州与《水浒》。首先 ,与会者指出 :杭州应是《水浒》的孕育之地。其依据 :一、自北宋灭亡 ,水浒故事在各地开始萌芽、诞生的时候 ,杭州是发展水浒故事最为合适的地方 ,它具有最为优越的条件。因为 ,南宋建都杭州 ,城市急剧发展 ,成为全国第一大都 ,再加上西北大量军队驻扎于杭州内外 ,数百万的市民与士兵都需要文化娱乐 ,而“说话”是最受他…  相似文献   

16.
说到梁山排座次,人们常常只想到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其实,梁山的排座次,共有六次。此外还有第十六回描写的“七星聚义”,即“东溪村英雄小排座”,第六十七回、六十八回描写的宋江、卢俊义互让尊位、及其所引起的争执矛盾。《水浒》通过排座次描写,突现了梁山头领们的精神风貌和个性特征,也曲折地反映了《水浒》作者政治思想观点的倾向性。或许可以说,排座次描写为我们提供了认识《水浒》及其作者的一个特殊  相似文献   

17.
《水浒》这部反映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农民起义的长篇白话小说,其成书无疑是在元末明初;在建都临安后的南宋时代便是“水浒”故事的产生、丰富和传播、演变的重要时期。水浒的民间故事与杭州“水浒”故事的的形成,最早阶段自然是民间故事。据南宋遗民周密在《癸辛杂识》续集上引龚开《三十六人画赞序》说:“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不足采者。”龚开与周密都是南宋时人;而《癸辛杂识》便是周密在南宋亡国之后,隐居在杭州的癸辛街时所著。周密还是一个熟谙杭  相似文献   

18.
元杂剧水浒戏和小说《水浒传》中的李逵都是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形象。在水浒戏中,李逵是个喜剧角色;而在小说《水浒传》中,李逵这一形象虽然也有着一定的喜剧因素,但是总体来看,他是一个悲剧人物。水浒戏和《水浒传》产生的时代背景的不同、创作主题的不同和故事流变等原因使得“两个”李逵的形象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在对《水浒》的研究中,作者的政治态度和道德立场一直受到异乎寻常的关注,并每每作为论证成书处代,写作目的以及版本等诸多问题的重要依据。诚然,作者在现实政治和道德压力下,不得不同传统话语方式达成某种妥协,但《水浒》成书的决定性因素不在于此。我们认为:从话本和杂剧中吸取继承的现实主义精神贯穿全书,成为《水浒》一书的最大特点。这种现实主义精神迥异于现当代文学中流弊甚深的那种虚假的现实主义,而以“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历史,也是对人体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在世界上,不分什么民族,几乎都热烈追求着优秀的人体基本素质,都赞美人体的健美、力量与灵巧。各种各样的竞技武功之类,正是通向人体的理想要求的一座桥梁,所以一直受到各个民族的高度重视。古希腊盛行竞技运动,因而孕育了许多英雄传说故事。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无拳无勇”的记述。从《史记》的“游侠列传”到唐宋传奇中的剑侠故事,直至《水浒》及其后的众多武侠小说,都拥有极大的读者群,深受群众喜爱。《水浒》是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现实主义巨著,其中的许多武术武功描写,有很高造诣,为其他武侠小说所不能企及。从《水浒》的有关武功描绘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