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9 毫秒
1.
现存最完整的一份唐代地理全图数据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测绘学研究中存在着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虽然历史上流传下来大量较高水平的地理全图,但迄今尚未找到一份具体用来绘制这些地图的原始数据集,也不清楚古人如何绘制成这些地图。笔者通过认真分析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发现其中的方向和里程数据就是用来绘制地图的,结合其它文献分析推断:《元和郡县图志》现存最完整的一份唐代地理全图数据集。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11,(7):64-65
从1921年的苏联“警惕起来”(Be On Guard!)地图到最新的谷歌地球,英国国家图书馆——大英图书馆——举办的最新展览向公众展示了改变世界的十张地图.它们也永远地改变了我们看世界的方式。  相似文献   

3.
现存最早的一部尚有地图的图经—《严州图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经也称方志,不过它是方志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秦汉时候,记述地区情况的史志,增加了地图,遂有图志或图经之称。关于图经的解释,大都认为经就是地图的文字说明,此说值得商榷。最早的一部图经是汉代的《巴郡图经》,惜已亡佚。今存唐代,(沙州图经》残卷、(西州图经》残卷和《元和邵县图志》,因图均不存,无从探讨经文与地图的关系。南宋的《严州图经》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尚有地图的图经。虽然仅存一、二、三卷,幸而所附地图都在卷首,这是探讨经文与地图关系的珍贵史料。根据这三卷经文的记述与所附地图进行比较研究,可以认为经文不是地图的文字说明,而是记述地图所绘的地区之情况。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志书地图绘制准则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古代地方志书中的雕版刊印或手摹地图,本文命之为“志书地图”,在中国古代地区国占有很大的比例,除极少数外,都不采用“制图六体”和“计里画方”法则,而是成功地运用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某些绘画法则,形成了绘制志书地图的“经营位置”准则。  相似文献   

5.
南极之谜     
19世纪以前,人们没有到达过南极,也不知道它的存在。南极是怎么被发现的呢?6000年前的南极是什么样的?南极洲的温暖岁月又缘何被冰雪覆盖了呢?是谁在冰雪覆盖之前勘测过南极大陆?是谁绘制了南极洲古代地图?皮里·雷斯的南极洲地图为什么会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木子 《科学大观园》2013,(15):64-65
澳科考船前往谷歌地图上标示的小岛考察,到达目的地却压根不见小岛踪影——南太平洋"幽灵岛"离奇失踪困惑科学家据澳大利亚媒体、英国《每日邮报》、《每日镜报》报道,在谷歌地球地图、《泰晤士世界地图集》和一些气象地图上,都显示在澳大利亚和法属新喀里多尼亚岛之间的南太平洋上,有一座名叫"桑迪岛"的小岛。不过,由  相似文献   

7.
圆石 《科学大观园》2014,(22):65-65
一位芬兰旅行者在圣彼得堡涅瓦大街的一家书店,发现一块包装非比寻常的巧克力,上面印有"2015年俄罗斯地图"。在这块巧克力包装纸上,印刷的不只是目前的俄罗斯边界地图,而是"远景地图",而且红色边境线已经画到了芬兰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甚至是大半个亚洲和整个阿拉斯加地区。  相似文献   

8.
地图之喻与科学之真--析约翰·齐曼的科学社会性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约翰·齐曼的《真科学》为解读蓝本 ,通过对书中关于科学的比喻———“地图”这一关键概念的分析 ,梳理了齐曼所阐述的科学社会性的基本观点。在这本著作中 ,齐曼认为科学是一种独特的社会建制 ,它既非科学主义的完美神话 ,亦非建构主义的世俗行为。科学知识如同地图 ,虽然作为一种社会产物不能等同于世界本身 ,但为了顺利、有效地展开交流 ,我们依然在认同并坚守着科学共同体的社会性规范———这就是真实的科学 ,即“真科学”。  相似文献   

9.
从知识分类到知识地图:一个面向组织现实的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针对目前知识管理领域研究与实践脱节的现状,深入分析了组织中知识的内涵及特性,提出了基于显性/隐性、个人/组织、专门/综合三个维度的八种知识类型,并在此分类基础上构建了面向组织现实的全新"组图式"知识地图框架,以期能够架起知识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0.
当今,互联网呈现重要特征,引起交流,鼓励对话。通过参与互动,使得不同年龄、文化程度、专业非专业的公众都能利用在线方式进行交流,形成了一个复杂共享的体验过程,为其开辟了一个话语空间。在互联网时代,伴随制图应用领域和用户群体得到拓宽的同时,用户对地图的内容、表达、使用和获取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图内容日益广泛化,  相似文献   

11.
图学是中国古代科技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图和图样名词的厘定映射了中国古代图学的科学成就。这些有关图学的名词,所涉学科甚多,门类甚广,表现了极为深远的图学社会化内容。文章以此为题,探讨了中国古代地图、建筑图、机械制图等图学名词的历史源流。  相似文献   

12.
图学是中国古代科技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图和图样名词的厘定映射了中国古代图学的科学成就。这些有关图学的名词,所涉学科甚多,门类甚广,表现了极为深远的图学社会化内容。文章以此为题,探讨了中国古代地图、建筑图、机械制图等图学名词的历史源流。  相似文献   

13.
默会知识是组织与管理研究领域的一个核心概念,但相关理论在过去20多年间并未取得太大的实质性进展,尤其是在概念的操作化层面进展甚微。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了默会知识在组织与管理研究中兴起的背景;继而分别从四个方面归纳了默会知识的内涵属性和理论研究中存在的主要困境;最后借鉴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建议采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分类方法来研究组织中的知识问题,并建议采用因果地图技术来诱发和捕获组织或组织中个体所拥有的高度情境依赖的、因果模糊的程序性知识。  相似文献   

14.
进民 《科学大观园》2009,(16):F0002-F0002
这些地图的出版年代正处明朝末年,东亚大陆的陆地轮廓画得相对准确,显示当时的欧洲已经有了很高的测量和制图水平。同时期的中国人是画不出这种地图的,甚至250年后我国的第一本世界地图集——魏源的《海国图志》,精确度也不如这些图。  相似文献   

15.
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与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20世纪20至40年代交往密切,共同推动了地质调查所与斯文·赫定在中瑞西北科学考察、西北科学考查团研究论著出版、编制中国西北地图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文章利用瑞典国家档案馆藏未刊斯文·赫定档案文献资料,以翁文灏与斯文·赫定的往来通信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其他与地质调查所相关的档案材料,论述二人20余年的交往,可揭示长期不为人所知的最早的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协议全貌,以及后西北科学考察时代的中瑞科学合作与交流,为西北科学考查团、地质调查所及其中国地图史研究提供新资料。  相似文献   

16.
高贵的赝品     
杨捷 《科学大观园》2009,(20):42-43
波兰这个曾经在地图上几度消失又几度再现的国家,虽然不大,却面面俱到,丘陵、高地、湖泊、森林……编织着波兰闲适的生活。波兰又像个中转站,濒临波罗的海,东面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相邻,西面与德国相接,南面则邻接捷克和斯洛伐克。这个简单的地理定义,也让她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连接东西欧的焦点,成了商家和兵家的必争之地。  相似文献   

17.
邹代钧与中国近代地理学的萌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代钧(1854-1908)是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他曾随刘瑞芬出使英俄(1886-1889),学习西方测绘理论和方法。1895年在武昌创办了中国地理学的最早组织-舆地学会,该组织出版了大量用西法测绘的高质量的中外地图,这些图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广为流传,影响较大。他还撰写了大量的世界各国地理志和边防地理著作。本文主要介绍他的生平和学术成就,研究他对中国近代地理学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全息位置地图是指在泛在网环境下,以位置为纽带动态关联事物或事件的多时态、多主题、多层次、多粒度的信息,提供个性化的位置及与位置相关的智能服务平台。全息位置地图所反映的位置及其相关信息更为全面,在真三维地图、全景地图、影像地图等多种形式数字地图基础上,能够更好表达、关联、融合与可视化泛在时空信息,从多层次、多粒度、全方位、动态准确反映空间位置本身以及各种关联关系,具备室内外多维、多尺度一体化,以及几何、拓扑、语义与时空关系一致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概念的起源和演变,区分了"数据密集型"和"大数据"两个相互联系的概念;结合库恩的"范式"理论,分析了将"数据密集型"研究方法作为"第四范式"、并将其与"大数据研究方式"混用的逻辑矛盾以及由此带来的相关问题;最后从库恩的"范式"和"不可通约"两个概念出发,分析了"大数据"与"小数据"的关系,并且从"范式"的认识论意义和纲领意义两个方面,阐述了将大数据作为与小数据不同的科学范式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大学在创新文化环境构建中的使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类文明包括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翻开人类的文明史,从茹毛饮血到钻木取火,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知识社会,无不是留有人类创新的足迹.科学家关于宇宙起源、地球起源与演化、生命与智力起源的探索,20世纪中影响最为深远量子论、相对论、五大模型以及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五项尖端技术的发展,无不是科学家开拓与创新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