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七星瓢虫成虫体表的细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对七星瓢虫进行了整体性观察。结果显示:(1)瓢虫触角末端感觉毛分布稠密并且有嵴突状构造,嵴突及其周围着生有椎状感觉器。(2)鞘翅部分区域有凹窝状结构,内生有倒伏状的微毛。(3)足部第一,二跗节内侧有感觉毛形成的“毛垫”。这些细微结构可弥补一般形态学观察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荒漠沙蜥皮肤感受器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扫描电镜和半薄切片技术对荒漠沙蜥(Phrynocephalusprzewalskii)皮肤感受器的表面结构和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皮肤感受器是位于鳞片凹窝中的帽状突起结构,中央具柱状感觉毛,其皮肤结构与一般皮肤有明显区别.皮肤感受器区域的表皮中无β-角质层,蜕皮期也不形成预定β-角质层,但是,感觉毛的中央由4个左右的β-角质层细胞形成.皮肤感受器区域的表皮中间层由1~2层高柱状和矮柱状细胞构成,基底层由单层矮柱状细胞构成,同时,中间层和基底层细胞的细胞质中都充满色素颗粒.此外,冰冻切片,用苏凡Ⅲ染色,显示中层属富含类脂的结构,可能对皮肤渗透屏障的建立起重要作用.在紧贴皮肤感受器表皮的下方,还观察到突向表皮的麦氏触觉小体样真皮结构.推测荒漠沙蜥的皮肤感受器具有感受机械刺激和感受辐射热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3.
荒漠沙晰皮肤感受器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扫描电镜和半薄切片技术对荒漠沙晰皮肤感受器的表面结构和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皮肤感受器是位于鳞片凹窝中的帽状突起结构,中央具柱状感觉毛,其皮肤结构与一般皮肤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4.
本文记述采自福建的小毛瓢虫属 Scymnus Kugelann 小瓢虫亚属 Scymnus(Pullus)Mulsant 六新种和方突毛瓢虫属 Pseudoscymnus Chapin 四新种。模式标本分别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和福建农学院。(一)小毛瓢虫属小瓢虫亚属Scymnus(Pullus)Mulsant  相似文献   

5.
红点唇瓢虫生物学特性及其捕食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2005-2006年在福建省的沿海平潭等地,通过室内饲养、室外观察和林间调查,进行了红点唇瓢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松突圆蚧捕食功能的初步研究结果。红点唇瓢虫在福建省一年发生4代,世代高度重叠,以2—4代成虫越冬。成虫寿命较长,可达3个多月;且适应性强,能够在松林内建立较稳定的群落;每年5—8月为其活动高峰期,与松突圆蚧大发生期相一致;其对松突圆蚧有较强的捕食能力,应用Holling—Ⅱ圆盘方程进行拟合捕食量方程,得到红点唇瓢虫成虫的日极限捕食量为55.84头/日。  相似文献   

6.
4种昆虫鞘翅表面超微结构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4种昆虫鞘翅的超微结构;结果显示其特征各有差异:叶甲科的杨叶甲(Chrgsomela populi Linnaeus)和柳二十斑叶甲(Chuysomela vigintipuncitsta Scopoli)鞘翅体表不被毛,具凹陷,有一细毛自凹陷中伸出;瓢虫科的菱斑食植瓢虫(Epilachna insignis Gorham)和银莲花食植瓢虫(Epilachna convexa Dieke)鞘翅体表被毛,凹陷中不着生细毛。鞘翅表面的不同特征显示了鞘翅形态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若恶鸟异带绦虫成虫体表结构,描述了具感觉毛感受器和无感受毛感受器及微毛的微形态,从头节到孕节微毛渐渐稀疏并扩大,苦恶鸟异带绦虫成虫头节表面的具感觉毛感受器和无感觉毛感受器与日本血吸虫幼虫的感受器相似。  相似文献   

8.
运用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褶纹冠蚌的唇瓣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褶纹冠蚌的唇瓣分为外唇瓣和内唇瓣,内外唇瓣相向一面具沟嵴,为褶皱面,相背一面表面光滑,为光滑面.光滑面表面无沟嵴,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表面有大量微绒毛,纤毛较少,呈簇状,分布均匀;褶皱面具有褶襞,呈现出平行的沟和嵴,沟和嵴上都被覆浓密的纤毛.光滑面和褶皱面的纤毛在末端处变细,纤毛其它各处粗细比较均匀,两面都有大量分泌球.纤毛和黏液在食物分拣和运输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扫描电镜及相位差显微镜对下列三种吸虫毛蚴进行了比较观察。一、肝片形吸虫毛蚴:顶突呈厚壁圆环状,中央为顶腺开口,壁上有4个腺体的开口及6根短纤毛。纤毛上皮细胞共21个,排列顺序为6.9(6.3)、4.2;第2列由2个完整的亚列组成。在第1、2列上皮细胞间的细胞嵴上,有2个侧乳突和4个细胞间嵴小突。二、布氏姜片吸虫毛蚴:顶突由2个唇瓣样物构成,中央为顶腮开口,未见其它小孔及纤毛。纤毛上皮细胞数及排列顺序与肝片形吸虫的相似,但第2列只有一个半亚列组成。三、日本血吸虫毛蚴:顶突呈网格状,上有2个穿刺腺开口及4—6根短纤毛。纤毛上皮细胞共22个,排列顺序为6、9、4、3,第2列呈单行排列。在第1、2列细胞间,有2个侧小突和多个细胞间嵴小突。本文还对上述各种结构的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以人工四倍体鲤鲫卵子和普通红鲤精子为材料进行人工受精,在受精后的不同时间以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卵子对精子的应答反应、受精孔形态、数量与大小以及受精过程等超微结构特征. 结果表明,四倍体卵子动物极的卵壳上仅有一个受精孔,但受精孔区域有5—6个似小山丘状的嵴状结构,而鲤却完全没有这种结构. 研究证实:四倍体鲤鲫成熟卵属单受精孔、单精受精类型,其特异的嵴状形态结构可作为区分普通鲤的标记表型.  相似文献   

11.
为测定柳蓝叶甲感知生物碱感器的部位,建立了相应的生测方法。通过用化学方法使不同器官上的感器失活后,了解生测处理的试虫在生物碱处理的杨树叶上和对照叶上的产卵偏好,确定其感知生物碱的感器部位。生测结果表明:柳蓝叶甲感知生物碱的化学感器主要位于柳蓝叶甲成虫下颚须、下唇须和前足跗节上,而触角上感器对产卵选择无任何影响。在生测基础上对下颚须、下唇须和前足跗节上的感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发现,在柳蓝叶甲下颚须、下唇须和前足跗节上都只有单一感器存在。可推断柳蓝叶甲感知生物碱感器可能就是下颚须、下唇须顶端的栓锥感器和足跗节顶端的毛状感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香樟齿喙象(Pagiophloeus tsushimanus Morimoto)是新发现的危害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的钻蛀性害虫,研究触角感器超微形态有助于了解该害虫的嗅觉行为及其与寄主植物的相互关系。【方法】将成虫触角用超声波清洗并冷冻干燥,采用离子溅射仪喷金镀膜,再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外部形态、感器类型及分布状况。【结果】香樟齿喙象雌、雄成虫触角均呈膝状,共有7类11种感器类型,分别为3种刺形感器、2种毛形感器、2种锥形感器以及表皮孔、柱形感器、栓锥形感器和叉形感器。刺形感器是香樟齿喙象的主要感器类型,在性别之间除刺形感器Ⅰ型、Ⅱ型长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类型感器长度、数量及分布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 锥形感器和叉形感器仅在雌虫触角上发现。【结论】此次研究观察了香樟齿喙象成虫的触角感器类型,可为开发基于信息素的害虫防治方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华豆芫菁Epicauta chinensis Laporte 是我国的特有种,其触角雌雄差异很大,表现在感器类型和数量分布既有共性又有明显差异,揭示其规律对于了解该昆虫的生物学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次报道中华豆芫菁触角感器由6类11种组成,其中毛形4种、锥形2种、耳形2种、腔锥形1种、Bhm氏鬃毛形1种、芽孢形1种,此外还有大量表皮孔存在.这些感器在触角各节的类型分布不同,数量也有差异,常常表现为雄性多于雌性;根据触角感器组成类型及其分布区域,初步推断了它们的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14.
美洲大蠊下颚须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颚须为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触角以外头部最长的附属构造,生于下颚,靠近口部,应是与蜚蠊取食活动有重要关系的器官。至今未见关于下颚须细微形态的报道,而关于触角超微结构的研究却很多。作者首次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下颚须的细微构造,以期为将来蜚蠊饮食行为的研究提供形态学方面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蚱科(Tetrigidae)7种昆虫的触角感受器的形态与分布的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蚱科昆虫的触角感受器数量与类型较少,仅有芽孢形感受器I、芽孢形感受器II、腔形感受器和板形感受器4种类型,其中以板形感受器数量最多.通过对7种昆虫的雌性个体触角感受器在触角各节上的分布情况的分析,发现蚱科昆虫的触角感受器主要分布于触角的端部及中段节次上,其中以板形感受器的分布最为明显,主要集中分布于第10—15节触角上.  相似文献   

16.
金斑喙凤蝶雄虫触角感觉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蒋国芳  何达崇  颜增光 《广西科学》2000,7(2):144-146,149
对金斑喙凤蝶雄虫触角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其触角有3种感觉器,即星形感器,毛形感器和鳞形感器。星形感器数量最多,几乎密布整个触角,鳞形感器数量以触角基部分布较多,同时也分布于鞭节各节;毛形感器(A,B型)数量最少,稀疏分布于鞭节各节。  相似文献   

17.
Pheromone binding and inactivation by moth antennae   总被引:69,自引:0,他引:69  
Vogt RG  Riddiford LM 《Nature》1981,293(5828):161-163
The antennae of male silk moths are extremely sensitive to the female sex pheromone such that a male moth can find a female up to 4.5 km away. This remarkable sensitivity is due to both the morph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design of these antennae. Along the branches of the plumose antennae are the sensilla trichodea, each consisting of a hollow cuticular hair containing two unbranched dendrites bathed in a fluid, the receptor lymph ,3. The dendrites and receptor lymph are isolated from the haemolymph by a barrier of epidermal cells which secreted the cuticular hair. Pheromone molecules are thought to diffuse down 100 A-wide pore tubules through the cuticular wall and across the receptor lymph space to receptors located in the dendritic membrane. To prevent the accumulation of residual stimulant and hence sensory adaptation, the pheromone molecules are subsequently inactivated in an apparent two-step process of rapid 'early inactivation' followed by much slower enzymatic degradation. The biochemistry involved in this sequence of events is largely unknown. We report here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ree proteins which interact with the pheromone of the wild silk moth Antheraea polyphemus: a pheromone-binding protein and a pheromone-degrading esterase, both uniquely located in the pheromone-sensitive sensilla; and a second esterase common to all cuticular tissues except the sensilla.  相似文献   

18.
陆生等足目第二触角顶器由端部和基部两部分组成。顶器起源于原始种类触鞭的鞭节。顶器顶端的感觉小体分泌液体以使顶器保持湿润;侧边感觉小体起源于水生种类触鞭鞭节远体端的长形刺毛,它因物种进化而发生退化。  相似文献   

19.
用扫描电镜研究了波斯锐缘蜱和非洲钝缘蜱哈氏器的形态结构.波斯锐缘蜱哈氏器前窝内有9根感毛(锯毛1根,孔毛2根,沟毛2根,锥毛1根,柱毛1根,细毛2根)位于1个基盘内;后囊有1个多穿孔的盖,囊内有分枝的多形体.非洲钝缘蜱哈氏器前窝内9根感毛分成2组:前组7根(孔毛3根,沟毛2根,锥毛1根,柱毛1根),后组2根是细毛;后囊无盖,内有许多多形体.  相似文献   

20.
有限元应力分析方法在坝工设计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对于某些复杂的情况,有限元法的实用、规程化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本文结合若干工程计算实例,介绍应用有限元法计算重力坝复杂坝段(诸如底孔坝段,厂房坝段)的一些体会,讨论了含横缝灌浆压力、地震力等复杂荷载作用下复杂结构的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方法的某些实用问题,并对其中的前处理、后处理,特别是对改进三维有限元成果整理及程序使用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