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夏君 《科技信息》2010,(20):136-136
爱德加·爱伦·坡是19世纪具有独特写作风格的一位作家.与同时代的作家相比,他的作品更加具有超前意识,尤其是他的 恐怖小说.充满现代主义元素.本文将关注其恐怖小说中具有现代主叉元素的主题以及写作技巧,并简要分析其影响.  相似文献   

2.
朱晓斌 《科技信息》2009,(20):I0094-I0094
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独树一帜的作家。他善于利用一切艺术手法来表现其写作的主题,动物意象和房屋意象便是其中的一种。本文以象征和意象的视角,来解读坡的短篇小说。  相似文献   

3.
田源 《科技信息》2009,(3):160-160
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大多以死亡、凶杀、复仇等为主题。他常常以第一人称,用象征、叙述、重复等表现手法,为读者描绘出许多怪诞诡异的另类世界。本文从爱伦·坡坎坷的人生路和他生活时代特点出发,分析他的思维方向和文学创作中所变现的与众不同的艺术观。  相似文献   

4.
对话是比较诗学研究的基本维度.基于这一准则,美国19世纪诗人埃德加·爱伦·坡与中国现代诗人海子的诗歌便具有了可比性,这也为诗歌鉴赏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简·奥斯丁是英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女作家.她在创作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她那个时代的中产阶级妇女的爱情和婚姻观上.她认为金钱和地位是美满婚姻的保证,因此女性在考虑婚姻时应当凭理智而不能只凭感情.本文综合她的小说及其本人的经历,分析她这一婚姻观的内容,成因及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以及这一观念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王慧 《中国西部科技》2015,(4):72-73,87
安吉拉·卡特的短篇小说《艾德加·爱伦·坡的私室》具有明显的历史元小说特征,作者特意聚焦被传统历史小说忽视的边缘历史人物和事件,运用带有高度自涉性的叙事策略传递了卡特一贯的女性主义思想,体现了她对历史开放性解读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墨白小说论     
]墨白的小说创作探索和表现的是现代人在种种内在和外在力量的驱动与制约之下,那种无奈的处境与命运,小说里的主人翁不停的“行走”与“寻找”、在欲望驱动下形成的种种“神秘”、以个人的言说进入历史和现实等,形成了墨白小说创作的主题。对人类精神的探索和对艺术形式的试验构成了墨白小说创作的姿态。墨白对艺术形式的探索,在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坛上达到了一个不可忽略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埃德加.爱伦.坡在其诗歌创作中十分重视诗歌的音乐性。他认为诗歌和音乐的结合可以找到诗歌发展的最广阔的领域,并把诗歌定义为"用韵律构建的美"。本文通过分析其诗歌中的音乐特质,着重论述了他在诗歌创作中如何应用各种诗歌技巧来演绎他极为推崇的关于"死亡"和"美"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埃德加·爱伦·坡的诗论在《乌鸦》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伦·坡是天才的诗人,他的诗论强调诗的美学意义,强调诗歌的统一性。《乌鸦》一诗是他的代表作,诗中通过对亡妻的思念来揭示美的发展历程。诗人虽然在小说、评论方面都有杰出的才华,然而诗人在世界文坛上的特殊地位是由他的“诗论”及其诗歌奠定的。  相似文献   

10.
房明远 《科技信息》2008,(8):190-190
在女权主义运动和批评的推动下,《简·爱》中的疯女人形象逐渐为人们所关注,但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艺术风格的角度来看,小说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精神分析的痕迹,而正是疯女人的出现更加突出了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作者精心结构的和谐气氛中,她不断推动小说显现出内在的不平衡。并且我们从人物传记上也得到了一些有益的启示,看到了疯女人出现的必然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埃德加.爱伦.坡作品最大的特色是在其中反复出现的死亡主题,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认为坡如此热衷于死亡主题是他独特的文艺理论、坎坷的人生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局势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不妨从广义修辞学的角度解读审视。这是一首悼亡词,题为记梦,也不全是梦,而是现实与梦幻的交替,在这两个对立的时空里,"在场"和"缺席"的情形是不同的,对这个问题的阐释,既是一次理论的实践,也是一次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位有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大家,狄更斯关注着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命运,特别是处于失语状态的女性的命运。文章借助女权主义视角,运用权力话语对《董贝父子》进行文本分析,指出该作品所蕴含的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对男权文化的颠覆。  相似文献   

14.
死亡与拯救 --《荒原》解读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死亡主题是《荒原》的核心和灵魂。但《荒原》描写的“死亡”是和生命熔铸在一起的,彼此无法分开的,即把人推向生与死的二元对立之中,着力表现处在生不如死的荒原中的人们对死的渴望,同时也孕育出“生的本能”,从而导致生死循环;这种死亡更和精神联系在一起,其中的“死亡”多以“力比多”的饥渴来对应,故死亡在这里只是一种仪式性死亡或象征性死亡,其目的是表现生命力的回归而实现精神复活,这样,艾略特就在描写死亡中完成了“拯救荒原”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美国电影《盗梦空间》大受世界观众的欢迎,突出的原因不仅在于它娴熟的电影叙事技巧和策略的应用,影片更是站在一个哲学的高度,带领观众探索了现代人类生活的意识领域和内心世界,体验了理智和情感的不断纠葛,思考了现实和梦想的生存尴尬。  相似文献   

16.
对中西哲学史的“理性观”作了详细的考察 ,分析了理性的四层含义 ,探讨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界定了科学理性。科学理性是科学主体特有的一种精神或认识能力 ,它促使科学主体从一定的本体观和理由出发去探索科学客体 ,并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推理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对韩非的生平及思想特征进行简要的述评,对韩非的生年、死因和口吃这3个有争议的问题进行探讨.由此认为,韩非生于公元前298年前后;不是李斯药死,而是死于忧愤;作为一个强烈的爱国者、刚毅不屈的法术家,他的思想归本于黄、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传统住宅空间分配模式的探讨,分析了传统空间模式与现在居住生活观念的矛盾,提出了室内设计要创新必须先要在建筑空间分配上有所突破的观点.并阐述了室内设计中应该考虑时间这一因素的四维设计理论构想.同时,结合具体项目,对室内设计创新的一些细节方面进行了实践和尝试.  相似文献   

19.
纵观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我们始终是一个满怀梦想的民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梦",给予我们无限的梦想和无穷的能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而先进思想文化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旗帜和圆梦航标。作为青年人,要正确处理好"中国梦"与个人梦的关系,二者互相托举、唇齿相依。青春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将梦想与脚踏实地的奋斗统一起来,才能无愧青春、无愧梦想,才能让中国梦在青春志中闪亮绽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