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戰後的國際矛盾不僅存在於英美與蘇聯之間,也存在於英美之間。由於歐戰結束後美國立刻停止對英國租借法案的實施,使戰後英國的經濟,遭受到很大的打擊。這可以解釋為美國對於英國在世界  相似文献   

2.
反蘇的惡梦     
自從二月中旬聯合國大會結束以來,逆流的波盪又復使世界處於不安狀態中:初則有原子彈祕密的軒然大波,繼則有東北風雲的驟然緊張,再後則又環繞着中東的伊朗,展開了白熱化的外交戰。在這混亂與動盪中,原子彈的幽靈搖晃在後面,蘇聯被资本主義國家的紳士們拉到了國際舞台的中心。做過二十世紀的英國首相而具有十八世紀頭腦的邱吉爾出場了,如前期本刊所述,他明目張膽地  相似文献   

3.
二十八日,美國與法國簽訂了十三萬萬七千萬元的借欵協定,並將法國所欠美國戰債總額十八萬萬美元,一筆勾銷。這是金圓外交的又一次展開。借欵原是美國手中最大的武器。他拿這配合了“原子彈”,在戰後世界作積極的活動。對蘇聯,在一  相似文献   

4.
一捷克問題現在已發展到最緊张的关頭了。捷克政府已經提出了最後讓步的九个條件,而蘇台德黨則還表示不能滿意,它的後台老板黑衣領袖希特勒,更动员軍隊,準備以武力征服这被稱為‘鷹之国’的捷克而挑起歐洲的大战。此外英法蘇聯等國,也都表示深切的关切與憂慮,準備應付危機的到來,而全世界人士的视线更從遠東與西班牙的戰場上轉移到中歐,天天注視着捷克柏林等地發出的電讯,倒底捷克問題將是和平的解决,還是行將爆發世界的大戰呢?  相似文献   

5.
自從慕尼黑協定簽訂後,德國的戰爭可能性,在任何方面來看,都大為增加了。蘇台德區被佔领後,對於德国的軍事力量也增强不少,因為如以武力去征服捷克,非動員四十師人不可,如今兵不血刃而佔據他國的领土,可谓節省軍力之尤者了,此外三百五十万蘇台德日耳曼人中,有三十万受過多年軍事训練的,德國也可资為己用了。  相似文献   

6.
一經過這次戰爭,美國和蘇聯在世界上所佔的此重,是空前的增加了。這表現在政治上: 美國的勢力,經過這次戰爭,早深入到全世界每一個角落。它已經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領導者。  相似文献   

7.
據英國聯合通訊社發表,這次歐戰爆發以後,發見了空戰中的幾種教訓,主要的為下列四種:一、戰鬥機强於轟炸機。兩者相遇,戰鬥机與轟炸機的損失比例為四十比一百。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戰爭結束,美蘇成為世界的兩個最大强國。這兩大强國能够和平合作,則戰後會有一個長期安定的世界:它們如果發生對立鬥爭,則戰後世界將有相當時期處於動盪不定之中。不幸在戰爭結束後的九個月來,一切的發展指向着美蘇的對立典鬥爭。在巴黎外長會議失败以後,美蘇對立已經代替着英蘇的矛盾而成為國際間最顯著的特徵。  相似文献   

9.
圖說 戰後歐洲局勢演變中,美英與蘇聯最後發生碰擊的一個問題,是土耳其達達尼爾海峽控制權的問題。这一問題,与南斯拉夫、希臘、伊朗等问題,同樣具有爆炸性。 這問題背後的一個基本動向,是:英国,現在加工美国,歷來的基本政策,是要把俄国封鎖在一塊大陸之内,不給它以出海口。而舊俄以至現在蘇聯的要求,則是需要適當的不凍港口和出海通道。蘇聯另有一個重要的考慮:  相似文献   

10.
一巴黎五國外長會議之後,首先由孤立派的首領范登堡,接著由貝爾納斯和英國工黨内閣的貝文外長,發動了國際规模的神經戰。老調重弹,無非把國際間不能合作的责任,往蘇聯身上一推,然後呼籲國際反動势力要“團結一致”,部署一切。終於大資産階級的代言人李普曼警告說: “這種接近戰爭的措置,祇有在毫無疑問地准備進入戰爭的國家裏實行,才能發生效力,而美國人氏,還沒有准備就緒,也沒有打定主意進入戰爭,所以貝爾納斯的計劃是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11.
如所共知,美國的偽裝救火實則澆油的對華政策,是助長中國内戰的主要因素;美國的制霸世界,反蘇好戰的帝國主義政策,是造成世界第三次大戰危機的主要因素。但是,戰後的美國為甚麽走上這樣的反民主反國際合作的路上去呢P 政府人事的變動,如杜魯門之代替羅斯福,貝爾納斯之代替斯退丁紐斯  相似文献   

12.
日本要征服中國,不但須與中國作戰,而且要與第三國的在華權益作戰;這是日本軍部理論家們的一種共同認識。 無論東京的發言人怎樣宣傳尊重第三國的在華利益,實際上日本的軍事行動,已使第三國在中國的傳統利益,遭受到重大的損害。第三國的産業,毁滅在日本的炮火之下:日本破壞了中國市場的穩定,使各國的商業活動,陷於停頓。然而最使各國感覺不安的,還不是這些因戰爭而來的目前的損失;日本的野心,是在征服中國、獨佔中國、驅逐第三國的勢力退出中國。各國都很焦慮,在日本的獨佔政策之下,它們在中國的傳統地位,將不能繼續維持。日本獨佔中國的野心,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近來東京方面所宣傳的「建設東亞新秩序」,「樹立中日滿政治經濟文化集團」,就是數十  相似文献   

13.
一 戰爭任務與戰後形势第二次世界大戰跟以前許多次國際戰爭有着一些顯著的不同點。首先,它跟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同,它不是兩個純粹帝國主義集團利益衝突的結果。由於世界上已存在着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由於蘇聯終於不得不捲入戰爭,戰爭真正成爲世界規模的,兩(?)陣線分明地擺列是出來:一方面是法西斯国家及其附(?)和寄生者的集團侵略,一方面是愛好自由和民主國家的聯合  相似文献   

14.
歐戰爆發以後,蘇聯的外交政策,引起了國際間非常的注意,也受到資本主義世界許多人的責難。但蘇聯卻始終保持其獨特的立場。本文是從理論上檢討蘇聯的外交政策的,作者為英國政論家戈特曼,原文載於三月三十日倫敦出版之“World News and Views”週刊。  相似文献   

15.
在國際逆流中,組織西歐天主教集團的企圖最值得我們注意。最近英美曾出版数書,如威尔斯的Crux Ansata,L.H.Lehmann的Behind The Dietators及小册子,Vatican Poliey in the Se ond World War都把梵蒂岡與法西斯的勾結情形,暴露無遺,本文則將戰爭勝利後梵蒂岡的政治陰謀,揭露出來。  相似文献   

16.
德國投降一年了,但歐洲還没有和平。正在舉行的巴黎四長会議一波三折的紆迴,說明了四個戰勝国对於如何奠定歐洲的和平,意見很難一致。英美與蘇聯在战时靠着合作獲得了勝利,可是對於和平的合作却顯然很有问题。五月初旬,外長會議僵持在对义和約問題上,主要的癥结可分为三點:一是蘇聯要求代管义属的  相似文献   

17.
近年來,世界人士地於蘇聯的注意,主要是它的和平外交的發展。但是自從去年底紀德發表了從蘇聯歸來一書之後,蘇聯內政上的一切設施,也受到世界的廣泛注意了。從去年十二月起,蘇聯已有了一個世界最民主化的憲法。在最近,蘇聯又把第二屆五年計劃提早完成了;今年更是蘇聯革命成功的第二十週年。這樣,對於蘇聯内部的建設與文化上的發展,是值得我们特別注意一下了。這裏刊载兩篇文字:一篇是講一個偉大的運河工事的完成,另一篇是講一個民众教師對於工人教育的試驗:其中全是實際材料,没有空論,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最近蘇聯在建設戰线與文化戰线上的發展。——編者  相似文献   

18.
一世界政治的動向,至今還是决定於歐洲。兩次大戰都是以歐洲做主戰場的。歐洲問题的解决,就等于替一個和平而安定的世界的到臨,奏出一首序曲。在聯合国大會舉行的前夜,二十一個國家的和平會議,就是為了解决若干歐洲問题的。這個和平會議,如所周知,討論了對德國法西斯先前的五個幫兇或附庸國(意、匈、羅、保、芬)的和約草案;尽管有若干爭論,但也到達了一些結論。關於幾個國家的领土轉讓的几點(芬蘭把貝莎摩港讓與蘇聯,波卡拉借給蘇聯做海軍基地;意大利西方邊境一小塊讓給法國,多德干  相似文献   

19.
四強外長會議,於六月十五日重行在巴黎開會,美國務卿貝爾枘斯,英外相貝文,蘇外長莫洛托夫,都已先後飛抵巴黎了。自上月四長會議失败以後,四國外次雖仍繼續商談,顯然一無結果。因了這種僵局,英美與蘇聯的間隙日深,欧洲的和平也顯得日益黯淡了。所以,舉世對於這次四長會議的  相似文献   

20.
一 戰爭對日本農民影響的特殊性在戰神的車輪輾過的時候,廣大的農民群众,通常是最大的犧牲者。不特出征的軍隊主要地以农村壯丁爲供給的源泉,而且戰時急劇膨脹的財政担負最後也能轉嫁到農民身上,此外,糧秣車馬也大部分從農民徵發得來。這囘中日间的長期戰爭,雖不是以日本本國做戰場,但戰爭一般的影響,日本農民當不能避免。可是,因為日本的资本主義發展的畸形,戰爭對於日本農民的影響,也有它的特殊性:一方面與經濟落後的中國農民所受的影響不同,他方面與大戰時先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