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Mg/NP-40及PEG预分离技术,在去除叶片高丰度表达蛋白主要是Rubisco的基础上,研究了鲁原92(高抗),78599-1(抗),E28(感)和黄早4(感)4个玉米自交系苗期叶片对玉米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强致病株系CX-3侵染应答反应差异蛋白质图谱.接种病菌后抗、感自交系蛋白质点总数均明显增加;抗性自交系表达丰度上调二倍的蛋白点数多于感病自交系.对可能与抗、感病性明显相关的8个差异蛋白点进行了质谱鉴定,发现玉米萌发素类似蛋白GLP和翻译起始因子elF-5A与玉米对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抗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种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明确引致四川省玉米弯孢菌叶斑病(Maize Curvularia leaf spot)的病原菌种类和优势种,以便为病害的防治和抗病育种提供依据,对所获得的78个弯孢菌(Curvularia)菌株采用形态学分类法进行种类鉴定,结果鉴定出6个种或变种,其中属于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种类的菌株占种群的61.5%,新月弯孢菌是四川省玉米弯孢菌叶斑病的主要致病菌种类.对属于其中3个种的4个弯孢菌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各供试菌株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速度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四川省玉米弯孢菌叶斑病(Maize Curvularia leaf spot)病原菌的致病性分化情况,在四川省玉米弯孢菌种类鉴定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的基础上,选用不同种类或不同来源的27个弯孢菌菌株,在感病品种川单13和抗病品种Mo17进行致病性测定.把病斑大小和产孢量作为弯孢菌致病性鉴定与评价的标准,结果发现不同种类的弯孢菌或同一种类不同来源的菌株对玉米均有致病性,而且各菌株之间存在致病性的分化,可初步划分为强、中等和弱致病力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侵入机理,对农杆菌介导法(ATMT)转化弯孢叶斑病菌的条件进行了探究。以农杆菌AGL-1为侵染菌系、pCAMDGFP作为转化载体。结果表明,玉米弯孢叶斑病菌的ATMT最佳转化条件为:分生孢子萌发12 h后,与农杆菌在25℃黑暗条件下共培养48 h,共培养介质为微孔滤膜。转化效率可达到100~1...  相似文献   

5.
不同培养基对玉米小斑病菌生长繁殖及致病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燕麦、玉米、彼查、PDA及PDA+宿主叶片、PDA+VB1 7种固体培养基培养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结果表明,PDA+VB1和PDA培养基表面加宿主叶片2种培养基培养的菌株,无论是菌丝生长速度、产孢量还是致病力均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可用这2种培养基复壮、保存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  相似文献   

6.
对弯孢属(Curvularia Boedijn)的分类学作了简短的阐述。报道了河北省弯孢属真菌的10个种,其中4种为国内新记录种,5种为河北省新记录种。国内新记录种是枝孢弯孢(C.brachyspora Boedijn),香茅弯孢(C. cymbopogonis Grove & Skolko),中隔弯孢(C. intermedia Boedijn)和管突弯孢(C. protuberata Nelson & Hodyes);河北省新记录种是须芒草弯孢(C. andropogonis (zimm.)Boedijn),苍白弯孢(c.pallescens Boedijn),棒状弯孢(C. clavata Jain),膝曲弯孢(C. geniculata(Tracy & Earle)Boedijn)和近缘弯孢(C. affinis Boedijn)。文中有种的鉴定特征描述和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7.
球孢白僵菌对烟蚜致病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球孢白僵菌兑成孢子悬浊液感染烟蚜的方法检测球孢白僵菌对烟蚜的致病力和防治效果.室内试验时所供测试的七个菌株均对烟蚜具有毒性,其中菌株C j4、Ly4、Sc145的感染致死力均达到100%,菌株Sc145在第6 d感染率就达到100%,表现最为突出;室外试验在第6 d时所有菌株对烟蚜的防治效果都大于85%,最高为菌株Sc145、C j4,达到93.4%和93.3%.从中有球孢白僵菌对烟蚜有较强的感染致死力,其中测试菌株Sc145、C j4室内感染致死力和室外防治烟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生产上常用防治玉米弯孢霉叶斑病的7种有机杀菌剂和1种植物源农药--苦皮藤素对玉米弯孢霉的毒力,得到8个毒力回归方程及相应EC50值.结果表明:供试有机杀菌剂中烯唑醇和扑海因对玉米弯孢霉属极强毒力杀菌剂,其抑制中浓度分别为1.4048E 1和2.2172E 1.苦皮藤素对玉米弯孢霉菌丝生长的抑中浓度为5.8235E 5.所筛选出的两种对玉米弯孢霉菌丝生长具极强抑制作用的有机杀菌剂分别与苦皮藤素的混配,试验结果表明:苦皮藤素与烯唑醇3∶ 7的混配比例对玉米弯孢霉菌丝生长的实际相对抑制率最大,达74.29%,且为增效作用组合,增效比为1.87.  相似文献   

9.
小麦黑胚病菌链格孢产毒培养条件及其毒素的致病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小麦黑胚病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产毒条件及其粗毒素的致病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链格孢菌在不同的培养基、pH值、培养天数所制备的毒素致病力差异显著,以初始pH值为4的PSK培养液中培养13~15 d时提取的粗毒素毒性最强,而且对小麦种子萌发和种子根系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在小麦幼穗上接种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a)及其毒素均会造成黑胚症状,以感病品种比抗病品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在单独和混合培养条件下,研究了番茄青枯雷尔氏菌的强致病力(RV)与无致病力菌株(RA)的生长能力的差异.单独培养时,24h前无致病力菌株的菌体生长量超过强致病力菌株,24h后强致病力菌株菌体生长量超过无致病力菌株,12h时无致病力菌株的生长速率是强致病力菌株的5.6倍,60h时无致病力菌株的菌量仅为强致病力菌株的0.37倍.混合培养时,混合比例RV RA<1时,两种菌株都呈正增长,但后者比前者增长快,当混合比例RV RA≤1时,强致病力菌呈负增长(-119.57%~-33.57%),无致病力菌呈正增长(84.50%~285.50%).随着RV RA值升高,增长率呈升高的趋势.上述结论表明:无致病菌株在一定的时间内具有高于强致病力菌的生长能力,当与强致病力菌混合时,能较快成为优势种群,这可能是人工大量施用无致病力菌株时,能有效地保护番茄植株在生长初期免受青枯病的危害,在短期内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的原因所在.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强致病力菌株又重新成为优势种群,这可能是导致无致病力菌防效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温度下交织顶孢霉[Acremonium implicatum(Miller et al.)Gams]对六星黑点豹蠹蛾(Zeuzera leuconotum Butler)幼虫的致病力.分别测试18℃,23℃,28℃,33℃和38℃共5个温度梯度下对六星黑点豹蠹蛾幼虫的感染及致死情况.结果表明:在28℃下,交织...  相似文献   

12.
粉虱座壳孢对烟粉虱的致病力测定及其时间-浓度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用粉虱座壳孢 Aschersonia aleyrodis Webber孢子悬浮液 1× 10 5、5× 10 5、1× 10 6、5× 10 6和 1×10 7孢子 /ml,对烟粉虱 Bemisia tabaci(Gennadius) 2龄若虫进行致病力测定 ,并应用时间 -剂量 -死亡率模型研究了粉虱座壳孢对烟粉虱致死的时间和浓度效应 ,拟合良好。结果表明 ,粉虱座壳孢对烟粉虱的致病力较强 ,接种后第 9d,5× 10 6和 1× 10 7孢子 /ml两个浓度处理累计死亡率达 90 %以上 ;第 10 d的 LC50 和 LC90 分别为 2 .5 8× 10 5和 4 .6 7× 10 6孢子 /ml;在 5× 10 5- 1× 10 7孢子 /ml的浓度范围内 ,L T50 为 2 .6 1- 4.82 d  相似文献   

13.
青枯雷尔氏菌无致病力菌株诱导番茄系统获得性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枯雷尔氏菌无致病力突变株RS-F523接种后能显著提高番茄对青枯病的抗性,但RS-F523在体外对强致病力菌株RS-F052没有直接的抑制作用.RS-F523接种后植株中与系统获得性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 SAR)相关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H2O2含量以及植株可溶性总蛋白都发生了波动变化,其变化方式和特点与RS-F052接种植株后的变化完全不同,提示RS-F523的生防机制可能与其接种后导致植物的SAR有关.  相似文献   

14.
测定在不同湿度下对交织顶孢霉(Acremonium implicatum(Miller et al.)Gams)孢子萌发率及对六星黑点豹蠹蛾(Zeuzera leuconotumButler)幼虫的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孢子萌发速度、萌发率也增高.相对湿度为100%时,72 h孢子萌发率达到90%以上,相对湿度低于75%时,孢子萌发明显受到抑制.在相对湿度为(95±5)%时,交织顶孢霉对六星黑点豹蠹蛾幼虫的致死效果最好,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分别为90.04%和70.00%,此时的致死速率也最快,致死中时(LT50)为6.368 d;相对湿度低于(65±5)%时,六星黑点豹蠹蛾幼虫校正死亡率和僵虫率显著降低,LT50均在20 d以上.  相似文献   

15.
实验通过配制不同浓度的绿僵菌和白僵菌菌液,采用喂食和涂抹两种不同的感染方式,分别感染台湾乳白蚁群体,研究绿僵菌和白僵菌对台湾乳白蚁的致病力.初步结果表明:绿僵菌和白僵菌对台湾乳白蚁具有一定的致病力,但短时间内的致病力较低,可能是台湾乳白蚁群体内存在着控制真菌生长和扩散的社会行为,所以这两种病原性真菌作为潜在的白蚁生物防治剂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6.
马俊 《创新科技》2014,(10):79-79
机构中锁紧螺母的作用举足轻重,本文通过分析得出受弯力轴中锁紧螺母的正确安装方法。  相似文献   

17.
十字花科黑腐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estris,简称Xcc)8004菌株的一个转座子插入突变体186807,其Tn5gusA5插入位点位于一个推测的双组分调控系统的感受蛋白基因XC2229中.该突变体对寄主植物满身红萝卜的致病力显著降低.为了进一步证实XC2229基因与该菌致病力之间的相关性,本工作构建了该基因的缺失突变体DM2229.DM2229与186B07在寄主上的致病力基本一致,均显著低于野生型Xcc 8004.生化及表型检测结果表明,DM2229的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产量降低,细胞运动能力减弱.用带有完整XC2229基因的pLALR6互补DM2229,互补菌株CDM2229在EPS合成、细胞运动能力以及致病力方面与野生型Xcc 8004基本一致.这些实验结果表明,XC2229是一个与EPS合成、细菌运动相关的基因.推测该基因通过调控EPS的生成和运动能力而影响Xcc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用于樱桃链格孢菌叶斑病的生防菌,采用稀释涂布法从患病樱桃树根际土壤中分离生防菌,使用室内平板对峙培养法和生长速率测定法,获得拮抗能力强的放线菌菌株,并依据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 DNA序列等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到4株对樱桃叶斑病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放线菌,其菌体和无菌滤液抑菌率分别达64%和73%以上。其中3-22菌株菌体的抑菌率达76.39%,无菌滤液抑菌率达84.44%,离体条件下24 h和48 h的抑菌率分别为79.75%和75.54%,与250 g/L嘧菌酯悬浮剂的抑菌率没有显著差异。通过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可知,3-22菌株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sp.)。由此可见,3-22菌株作为樱桃叶斑病的生物防治材料具有较大的开发和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非稳态轧制状态下弯辊力对板形的影响,在理论分析和实际应用的基础上,应用力学和控制方法对在非稳态轧制状态下的弯辊力设定值进行了分析.针对在非稳态轧制状态下轧制力、摩擦力和加减速对冷轧弯辊力的影响,提出了冷轧非稳态弯辊力数学模型表达方式.研究表明,弯辊力通过轧制力对弯辊力的影响系数进行动态调整,轧制速度通过摩擦力来影响弯辊力.该模型成功应用于1450冷轧生产线且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为现场调控非稳态弯辊力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粒肩天牛是福建省杨树林的一种主要害虫,此次研究应用7株金龟子绿僵菌菌株对该天牛幼虫进行生物测定,旨在筛选出感染该虫的高致病力菌株,为生物防治提供新的资源。结果表明:感染Ma1291-2和Ma1775两个绿僵菌菌株14 d后,天牛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89.47%和88.92%;Ma1291-2和Ma1775两个绿僵菌株对天牛幼虫的致死中时间(LT50)分别为5.62和5.82 d,孢子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1.70×104个/mL和6.16×104个/mL。说明绿僵菌Ma1291-2和Ma1775两个菌株对该天牛幼虫的致病力强,不仅致死率高,且致死速度快,僵虫率高,应以浓度为1.5×108个/mL的孢子悬浮液进行林间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