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有限元仿真软件研究了高频开气隙功率电感器线圈窗口磁场特征及其引起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气隙(磁压)位置对电感器线圈窗口磁场分布有重要影响,进而严重影响线圈涡流损耗.提出通过设计电感器磁压以减小其线圈涡流损耗的设计方法,对一些采用标准化以及非标准化磁芯的高频功率电感器线圈涡流损耗进行了分析与设计,并给出设计准则.有限元仿真验证了该设计方法可以有效、方便地指导减小高频电感器线圈涡流损耗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王建岭 《河南科学》2006,24(4):558-560
通过建立电路模型利用微分方程对电感器在断电时的感应电压进行分析,得出了电感器在断电时的最高感应电压.  相似文献   

3.
武慧 《山西科技》2009,(3):113-113
文章阐述了在业余条件下如何用万用表判别电阻器、电容器和电感器质量的好坏。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炼化三泥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搭建薄层干化实验台,以兰州石化某炼厂炼化三泥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干化过程的物料厚度、干化风速和干化温度三个主要因素对于干化效果的影响。在参数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模型拟合,得到模型参数与三个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干化温度提高、干化风速增大、薄层厚度减小时,被干化的物料会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干化平衡状态。干化温度和风速主要作用于干化的升速阶段和恒速阶段,薄层厚度主要作用于降速阶段。得到实验的最佳条件为干化温度120 ℃,干化风速2.75 m/s,干化厚度3 mm。经过薄层干化后的样品含水率<2%,体积明显减小,研磨后呈粉末状,基本无粘性,实现了减量化,也为资源化奠定基础。此外,利用Karathanos干化模型建立了扩散系数的对数与温度倒数的线性关系,计算出各工况下的活化能和扩散因子,为三泥的薄层干燥处置方案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上分析了电器及电子设备谐波电流产生的原因,阐述了抑制谐波电流的方法.通过测量磁性磁芯电感器的插入损耗,进而得出材料的有效磁导率.给出了EMI电源滤波器用电感器的高频等效电路模型,提出了一种获得磁芯材料特性的参数分析法.  相似文献   

6.
李白的一些生平事迹在他生前身后被非凡化了,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文化现象。“长庚入梦”的神话化、“醉使力士”的英雄化以及“捉月骑鲸”的传说化这三个非凡化了的形象是人们向往“非凡”的心理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7.
直面WTO挑战,高校应如何面向社会培养管理者呢?探索实施新型培养模式是当代高校市场化运作的核心性课题,直接关系到高校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管理教学——理念化、案例化、实验化、课题化,既是作者多年管理解读、管理教学、管理体验的思考与总结,也是“准管理者”培养模式的教学创新。  相似文献   

8.
分别用微波晶化、常温晶化、水热晶化3种方法合成MCM-41中孔分子筛,详细比较了这3种合成方法在操作参数和所合成分子筛物性方面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微波法合成的MCM-41中孔分子筛品质优于常温晶化法合成的分子筛,与传统的水热晶化法相当,甚至在某些方面优于水热晶化法.微波晶化法具有下列明显的优势:节能、操作便利、环境污染少,且在实验过程中无转晶现象;合成时间短,较传统水热晶化法省时3~4倍;样品比表面积可达1000m2/g以上,晶粒直径小至30nm,且呈高度均匀分散分布,结构致密,孔径最可几分布极窄,孔容积可达1.178mL/g,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大于900℃)及水热稳定性(分子筛孔壁厚可达2.55 nm).因此微波晶化法完全有望取代传统的水热晶化法,成为制备MCM-41中孔分子筛的实用化技术.  相似文献   

9.
洪镭  汪晓伟 《科技资讯》2010,(15):233-233
嫩度是评判肉类品质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着肉食品的使用价值和商品价值。本文主要阐述了肉的嫩化机理和常用的嫩化酶,并通过牛肉的嫩化详细介绍了内源嫩化酶和外源嫩化酶的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BCK-代数的不分明化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一元谓词和连续格值逻辑的语义方法,引入了不分明化左(或右)可约理想、不分明化理想、不分明化蕴涵理想的概念,研究了不分明化可约理想、不分明化理想、不分明化正定蕴涵理想和不分明化蕴涵理想的某些特征,讨论了它们的性质和关系,研究了这些不分明化理想与其同态象、同态原象关系,获得了两个同种类型的不分明化理想之积仍为该种不分明化理想.  相似文献   

11.
用OTA宏模型模拟LC梯形滤波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地研究了用IOTA器件模拟接地电感、浮地电感、接地D元件和浮地D元件所实现的各种低通、高通及带通滤波器的特性。对大量实例进行了分析发现,接地D元件的特性较差,浮地D元件和电压型运放实现一样,在高频时性能有所下降,而采用模拟电感,效果非常好,有着很好的高频特性。  相似文献   

12.
Traditional planar inductors in Radio Frequency (RF) Integrated Circuits (ICs) are plagued by large areas, low quality, and low frequencies. This paper describes a magnetic-based CMOS-compatible RF in-ductor. Magnetic-core inductors with various ferrite-filled structures, spiral structures, and magnetic material permeabilities were simulated to show that this inductor greatly improves the inductance by up to 97% and quality factor by 18.6% over a multi-GHz frequency rang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ductor is a very promising and viable solution to realize miniature, high quality, and high frequency on-chip inductors for high-end RF ICs.  相似文献   

13.
使用电磁场方法对硅衬底上的多层结构螺旋电感进行了建模和分析,与典型的单层螺旋电感比较的结果表明,多层螺旋并联可以提高电感的等效厚度从而减小电阻损耗;多层螺旋串联则可以在相同面积下提高电感值,但由于导体间耦合电容的增大,最大品质因素(Q值)出现在较低频率,自谐振频率也降低。  相似文献   

14.
在通信链路和高频前端电路中,尤其涉及匹配滤波网络时,纳亨级电感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小量值电感的制作和测量极为困难,同时分布参数对通信机的影响也是非常难以评估和改善的.设计了一种简洁、低成本、高效的高精度纳亨级电感测量仪,包含ARM7主控制器、液晶显示模块、按键、DDS扫频模块、AGC模块、高频匹配检波器、电源、数字接口和其他信号调理电路.该仪器通过ARM7控制DDS产生扫频信号,寻找串联LC谐振回路的中心频率,从而计算补偿得到待测电感数值和其Q参数,并利用渐近式算法提高测量速度.该仪器能够测量1nH—10μH的电感值,并且能够提供10kHz-60MHz的频率的正弦波信号输出.总的来说,该仪器结构模块化,易于调试,并且能够提供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和数字通信端口,方便自动测量.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新的具有高输入-输出电压转换率的升压变流器,该变流器含有两个升压电感和两个开关管,并采用一个耦合两个升压电感电流通道的辅助变压器,通过恒频控制可在较宽的负载范围和输入电压范围内实现对维持输出电压的调节。由一个1kW的实验原型电路证实了该变流器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将淬火、回火加热感应器串联,通过对感应器的优化设计,使其达到最佳功率分配和中频电源的最佳频率及最佳阻抗匹配,连续一步完成D级重载抽油杆的淬火加热、冷却和回火,实现一步法快速调质。试验和生产证明:该项研究不但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节约能源,而且明显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电压互感器与电流互感器的工作原理、接线方式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电压互感器的接线方式有四种:一个、二个、三个电压互感器分别连接的情况与三个三绕组或一个三根五铁芯柱三统组电压互感器的连接情况;电流互感器的接线方式有四种:一个、二个二相电流差、二个二相电流和与三个电流互感器的连接情况,此外,电压互感器与电流互感器在使用中各要注意四个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基于MF-RC500模块的射频识别系统前端电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射频识别系统前端电路设计方案,利用MF RC500的高性能,可以宽角度、低成本地对符合ISO14443A标准的非接触式卡和感应器进行操作.  相似文献   

19.
分数阶耦合电感的提出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已有的电路元件体系,开展该类分数阶元件的无源性研究将促进相关的电路分析和综合理论的发展.从频域角度入手,使用耗散矩阵的概念推导了分数阶耦合电感的无源性条件,并通过几个实例进行了说明.可以看到,整数阶耦合电感仅为分数阶耦合电感中较为特殊的一类;两者的无源性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前者无源时是互易的,而后者可以是非互易的.  相似文献   

20.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交错连接三绕组耦合电感高增益DC/DC变换器。该变换器中,首先每个耦合电感的第二绕组分别与一个电容相串联构成准倍压单元,再与其原边绕组和主开关管S共同形成一相升压电路;其次每个耦合电感的第三绕组与该相开关管的钳位电容一起为另一相的准倍压单元进行充电,从而将两相电路进行交叉耦合;然后将耦合电感的原边进行交错并联。上述结构有以下优点:该变换器可以工作在较宽的占空比变化范围(0D1);每相电压和电流具有自动均分的功能;既能提高变换器的电压增益,又能降低功率器件的电压应力,同时具有灵活的高增益调整能力。笔者详细分析了所提变换器的工作原理,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以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