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重庆市大部分地区夏季高温炎热,人们要求避暑的愿望强烈。选取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为一级指标,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降水、日照、海拔、坡度为二级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GIS空间分析相结合,对重庆市避暑自然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重庆市适宜避暑区域总面积27 264.48km~2,占重庆市总面积的33.09%,适宜避暑区域面积较多,其中最适宜区域面积12831.24km~2,较适宜区域面积8 180.86km~2,一般适宜区域面积6 252.37km~2;重庆市适宜避暑区域空间分布不均,多分布在海拔较高山区,渝东北和渝东南区域分别占适宜避暑区域总量的50.65%和37.71%,大都市区仅占11.64%。  相似文献   

2.
气候条件是一个地区旅游发展的基本因子,是旅游业得以发展的基础条件,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本文利用陕南三市30年气候资料(四项气候指标:气温、风速、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的月平均值),采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着衣指数综合指标,对陕南三市各月旅游气候适宜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综合指标能较好评价陕南地区的旅游气候适宜性.由于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的不同,陕南三市的旅游气候舒适度存在差异,汉中和安康舒适期在4月、5月、9月和10月,商洛的旅游舒适期在4月、5月、6月、8月和9月.针对上述气候特点提出充分利用陕南地区旅游资源,促进陕南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建议.从而为陕南旅游发展规划和游客选择旅游时间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旅游经济带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滨海旅游资源概念的基础上,从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旅游区的社会经济条件、交通可达性4个方面构建辽宁省旅游经济带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以辽宁省沿海经济带18个滨海县区为评价单元,综合应用主观赋值法和分异指数ID计算公式,建立评价模型,进行滨海旅游资源适宜性实证分析,研究辽宁省旅游经济带旅游开发适宜性的等级和空间分异规律.结论:(1)辽宁省旅游经济带旅游开发适宜性整体较好,但差异明显,大连市的适宜性最高,大洼县最低,其中最高区是最低区的1.7倍;(2)在辽宁省旅游经济带旅游开发适宜性的4个等级中,大连市区、金州区、旅顺区和丹东为资源极适宜区,庄河、盘锦、凌海和大洼县的资源适宜性较差;(3)辽宁省旅游经济带旅游开发适宜性空间差异ID=0.7,说明其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4.
陈玉玲 《甘肃科技》2010,26(20):82-84
气候适宜度及持续时间是影响旅游地旅游季节长短的重要因素。利用天水麦积区气象气候资料,采用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和着衣指数指标,对麦积山风景区各月旅游气候舒适度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显示,麦积山风景区旅游适宜期可长达半年,尤其以夏季舒适度最高,适宜旅游的时段是每年5~9月。  相似文献   

5.
研究阐述了旅游资源安全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目的地旅游资源安全系统,认为目的地旅游资源安全系统由生态、行为和保障机制(天—人—机)三大子系统构成,并在对旅游资源安全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构建目的地旅游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德尔菲法相结合确立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值,最后提出了目的地旅游资源安全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6.
以甘肃温泉为例,选取影响温泉旅游开发的内在因素和外在驱动力两方面共20个指标构建温泉旅游序位开发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甘肃省25处温泉的开发序位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与研究区温泉实际情况较为一致,可信度高.根据评价结果,将25处温泉分为高适宜、较适宜和不适宜开发3类.高适宜开发的6处温泉要挖掘文化内涵,与周边旅游地联合开发,加强旅游宣传和推广.较适宜开发的25处温泉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可进入性,与已经开发的温泉形成错位开发格局.不适宜开发的11处温泉以保护为主.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1—2020年内蒙古自治区(以下简称内蒙古)119个气象站夏季日值和小时值,通过建立内蒙古避暑旅游气候适宜度评价指标和避暑旅游气候资源评估指标,分析评估避暑旅游气候资源。结果表明:(1)内蒙古避暑旅游气候适宜度总体上呈良好水平,3级较适宜以上的避暑旅游日数在6—8月占比达到47%~73%;(2)避暑旅游气候舒适度在6月呈两边高中间低、7月呈东北高西部低的分布特征,8月全区避暑气候舒适度普遍较高;(3)西部和东部地区的避暑旅游高影响天气影响度高于中部地区;自西向东,暴雨、高温、大风天气影响度分别呈“N”“V”“反N”字形分布趋势,雷暴天气影响度呈递增趋势;(4)内蒙古避暑旅游气候资源丰富区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和时间持续性,中西部的资源丰富度和持续性最好。  相似文献   

8.
应用温湿指数、风效指数和景观格局指数对内蒙古格根塔拉草原生态旅游景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该景区6~8月的温湿指数为17.03,18.98,17.39,风效指数为-235.938,-183.251,-232.847,具有较高的气候适宜性.(2)格根塔拉草原景区的优势景观类型是典型草原,其景观多样性和破碎度大,景观优势度明显;人工水体的景观优势度最小.(3)格根塔拉草原景区夏季气候适宜,草原景观的天然美感与人工水体的微气候的调节功能和建筑区的服务功能形成了有机统一.该结果可为干旱草原景区规划、设计与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案例借鉴.  相似文献   

9.
王玥 《奇闻怪事》2010,(5):7-8,49
旅游环境是存在于旅游者周围的、时刻被旅游者所感知的并对其旅游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的事物和氛围。本文以文脉分析,为主要方法梳理了徐州的自然地理、交通、历史文化、经济、民俗和旅游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旅游资源评价与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我省近年来重点开发利用的100处有特色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结果并结合开发实际,把我省旅游资源划分为五大旅游区。最后针对山西省旅游资源开发提出四条开发理念。  相似文献   

11.
从旅游系统角度选择旅游发展支持力和保障力、市场需求和供给潜力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山西省2004-2013年旅游发展潜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基础和保障条件是主导影响因素.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呈现出由慢到快、由不稳定到稳步提升的上升态势,潜力指数由2004年的-1.187上升至2013年的1.500,增长2.687个单位.发展潜力未能有效发挥.未来应强化宏观调控力度,通过旅游资源的合理有序开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结构的改善,进一步做强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2.
环渤海地区的滨海旅游发展已久,但滨海养生旅游却刚刚破题.因此,未来环渤海地区的滨海旅游应当从养眼向养生转型跨越.本文在分析滨海养生旅游概念的基础上,从自然环境条件、旅游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可达性条件等4个方面构建了环渤海地区滨海养生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并以17个沿海城市为评价单元,运用主观赋值法构建评价模型,进行环渤海沿海地区滨海养生旅游开发适宜性实证分析,以期为环渤海地区滨海养生旅游开发提供指导意见,并因地制宜地指出各地区不同的开发模式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指出神农架林区避暑疗养气候资源的优势,研究夏季气候垂直变化特征,计算出了气温、降水随高度变化模式,揭示避暑适高度因地域和坡向而异,探讨神农架避暑疗养旅游综合气候区划,并依据气温主导指标,相对湿度、风、降水等辅助指标,将神农架避暑疗养旅游综合区划为3个区,重点划分避暑疗养适宜、次适宜和不适宜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旅游目的地环境优化的必要性入手,探讨了旅游目的地环境优化的主要内容,并分别从倡导"责任旅游"以及生态环境、视觉环境、社会环境、服务环境和投资环境等方面提出了优化对策,旨在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旅游目的地系统吸引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旅游目的地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分析为基础,分析总结出旅游目的地系统的三大功能:客流、信息流和收益流.影响旅游目的地系统吸引力的因素包括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企业、旅游政策环境等,目的地旅游资源与旅游产品系统是旅游目的地系统吸引力产生的根源,在旅游目的地唯一且不考虑旅游客源地的影响情况下,旅游目的地系统的吸引力可表达为:R=B*n∑i=1Ai*M^-di。  相似文献   

16.
以农民旅游在国内的发展现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问卷的详细分析得出农民旅游人数、出游天数、游客年龄、日均消费等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得出农民旅游的时间对旅游目的地的住宿需求、农民对旅游目的地宣传途径的选择、农民旅游者的消费水平对目的地的消费价格的影响、农民旅游的动机对目的地选择的影响等需求特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智慧旅游发展的成果和趋势,从旅游目的地行政管理部门、游客、旅游企业和旅游资源与环境四个方面,构建目的地旅游管理体系。利用此体系,提升目的地旅游管理的科技含量和服务质量,为旅游目的地游客提供更加健康、安全和舒适的旅游体验。  相似文献   

18.
以开封市为例,以顾客满意度(CSD)为理论基础,通过对游客随机抽样调查和大量问卷取证,获得开封市的游客感知度和满意等级隶属度.在分析游客人———地感知度的基础上,运用综合模糊评价模型,进行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度综合模糊评价的实证研究,定量分析开封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度,提出开封市各旅游服务项目的游客满意等级序列,进而提出开封市发展旅游的具体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从旅游气候学基础理论出发,对目前用于评价旅游气候舒适度的若干模型进行了分析比较,以其中的综合舒适度模型为基础,结合现有文献资料及实际问卷调查,建立了避暑旅游气候舒适度模型(STCI)。借助此模型,对全国244个城市发展避暑旅游的气候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基于新模型评价下的排名与《2014年中国城市避暑旅游发展报告》、传统综合舒适度模型下的排名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我国目前存在部分未得到有效开发的潜在避暑旅游地,这些地区具有极佳的避暑气候条件,却因区位不佳、知名度低等原因而未获得关注;高纬度的东北地区和高海拔的西南地区是我国最适宜开展避暑旅游活动的2大区域,集中了我国大部分具有优越避暑气候的城市;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避暑旅游城市排名存在一定的争议;黑龙江省绥化市、云南省保山市等7个城市具备极佳的避暑旅游气候,适宜发展为避暑旅游城市。基于上述发现,为旅游者的出行决策和政府的旅游业开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旅游目的地营销对于目的地旅游产品销售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产业,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旅游业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具有必然性.同时,信息化在旅游目的地营销中的渗透更有利于目的地旅游产品的营销.本文从DMS、网络营销及虚拟社区在旅游目的地营销中应用的角度,对信息化与旅游目的地营销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