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秋芸  宣夙思 《科技信息》2013,(15):56-56,64
美国作家斯.奥台尔的《蓝色的海豚岛》讲述了一个土著小姑娘卡拉娜独自生活在一个外形近似海豚的孤岛上生活多年,与岛上生物从斗争到共处的生活经历。小说充分展现了作者对万物生灵的生态意识。本文以生态主义理论作为切入点,以人与自然的两种关系为出发点,探讨了小说中所揭示的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敬畏生命,期望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2.
海豚不仅是游泳和捕鱼的能手,而且是聪明的动物。希腊神话中有一段关于海豚的故事:海豚是一种神奇的动物,它比人类出现还要早,由于遭到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咒骂才被迫离开陆地到海里去生活。海豚有惊人的记忆力。美国一位生物学家曾用20个问题对一条叫凯的海豚进行智力测验。他把一个物体放入水中,问这条海豚附近是否有东西?是不是圆柱形的?是不是金属的?它都一一作了准确的回答。美国一位驯养海豚的负责人说,海豚一天能学做100个动作,一旦学会就不会忘记。他当场拿一  相似文献   

3.
母亲     
正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来,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扭着脖子闪开,说就是不让她摸。望着这陌生的娘儿俩,我首先想起了那无数人唱过的凄凉小调:"小白  相似文献   

4.
正亲爱的吉伍么日扎:你好!我叫匡汇森,是江西省赣州市文清路小学五(6)班的学生,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男孩。我之所以写这封信给你,是因为我从电视上看到你们生活得比较困难,希望能帮帮你。今天上课时,老师给我们看了一段新闻。新闻上说你们那里非常贫穷,还说你父母因为吸毒先后去世,你和你弟弟成了孤儿,并且生活非常困苦。我是怀着沉痛的心情看完这段新闻的,看完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最后决定给你写了这封信。  相似文献   

5.
正经典跳岛一日游,震撼的大断层,看不到的海龟,有尾巴的处女岛,生吃的海胆。5点半准时起床,6点来到阿罗纳海滩,发现早已经塞满了螃蟹船,大家都已经开始忙碌起来,潜店开始搬气瓶,船老大开始拿汽油。跳岛游绝对是这里不可或缺的行程,第一站先是去看海豚。20分钟左右,船家开到海豚聚集的海域,海面上不时会发现成群的海豚跃出海面飞快地向前游,海面上的游船里游  相似文献   

6.
梁祖霞 《科技潮》2000,(1):48-48
海豚是最聪明的水栖动物,海族馆中海豚出色的表演,始终是最有魅力的节目。世界各地共分布着30多种海豚,宽吻海豚就是其中之一。它们生活在美国  相似文献   

7.
正海豚在和平性军事任务中有很大价值:他们可以取回失踪的武器,定位失踪的炸弹和潜艇,拯救失踪或者受困的蛙人训练"自杀式"海豚?海豚是哺乳动物,算是长牙齿的鲸鱼,尽管生活在海洋里,但是依然是呼吸氧气,小海豚是依靠母乳生活的,就跟人类一样。海豚可以在战争中使用在鱼雷上,但它们这样做的时候,自己也会被炸飞。《海军训练自杀性海豚》——这是1973年美国报纸头条,报道称在秘密军事行动中,他们让海豚背负  相似文献   

8.
聪明的海豚     
海豚是海洋中最聪明灵敏的动物。海豚属鲸目海豚科,是鲸类中最小的一种。海豚个儿不大,有两三米长,是至今世界上所发现的脑子最发达的动物,仅次于人类。事实证明,海豚比猴子还要聪明,有些技巧,猴子要经过几百次训练才能学会,而海豚只需要二十几次训练就可学会。在香港的“海洋公园”里,人们看到几条海豚聚集在一起,能组织一场精彩的“水球比赛”。海豚有一种超凡本领,它发出的声波,能“探视”水下的东西。但海豚竟没有外耳,只在眼睛后面有个针眼大的小孔,声音是通过颔骨中的一个纤细的“窗口”传递的。在美国海军夏威夷水下中心的深海作战部队里,  相似文献   

9.
正一名少年因母亲在车祸中去世极度伤痛并失语,后来跟随做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父亲前往大兴安岭。在那里,少年认识了在原始森林中生活的鄂温克族老人,和老人一起经历了驯鹿六季——鄂温克族驯鹿人常年生活在森林中,一直用古老的历法,把一年分为六个季节。少年有幸见识到中国北方原始森林中的隐秘世界——无边的针叶林、鄂温克族人的驯鹿营  相似文献   

10.
正海豚阿姨的子女早已长大,去独立生活了。海豚阿姨独自过着悠闲、清净的日子,有时又感到十分寂寞。这天,海豚阿姨在浅海里慢慢游着,忽然发现前面有一片珊瑚林。那些白色、黄色、红色的珊瑚,有的像树枝,有的像鹿角,有的像攒集的花……  相似文献   

11.
海豚是水生哺乳动物,大到长达10米的虎鲸,小到仅1.5米的智利黑海豚。它们归属鲸目,现有37种,分布在冷水性和暖水性的海洋、海湾,少数生活在河流中。1990年,在由联合国发起的世界性的学术讨论会上,统计死于网捕渔业的海豚数字,使人们不得不替海豚的命运担忧,因为每年有一百万或更多的海豚和小鲸死于网中。在日本富户可以看到这样的情景;当一群海豚在附近出现时,由24只渔船组成的船队就出发了,在海豚群后面成弧形包围。船的两边悬挂着金属管,渔民们用铁锤把管子敲得当当地响,把易兴奋的海豚驱赶到富户港口,用网围住。在那些日子里海水常常染成了红色,渔民们捕杀成群的条纹原海豚,作为食品提供给当地的市场。  相似文献   

12.
封面故事     
《大自然》2010,(4):46-46
2010年3月20日,摄影者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圣迭哥市西南的Coronado岛(北纬32°28′,西经117°18′,著名的海洋动物保护地)附近拍摄到这张太平洋斑纹海豚图片。太平洋斑纹海豚的分布区横跨太平洋北部的冷水水域至温水水域,其分布的西缘不超过南中国海的南部,东缘以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墨西哥境内)为限;  相似文献   

13.
在同样光线下,我们看见的是蓝色的大海,而海洋哺乳动物却不能。 鲸鱼和海豚虽然都生活在深深的蓝色海洋中,可谁能想到,它们却对海水的蓝色视而不见。德国和瑞典生物学家发现,鲸鱼和海豚都缺少看见蓝色光线所需的视觉。这个发现非常奇怪,因为蓝色是透入海洋最深的一种颜色,而鲸鱼和海豚似乎  相似文献   

14.
一对同父异母兄弟,父亲去世后留下一大笔家产,死前没有说明留给谁。为了争夺家产,两兄弟斗得不可开交。哥哥有家酒吧。一天,哥哥请弟弟喝自己冲的威士忌。弟弟怕有毒,不敢喝。哥哥说:"这么热的天,这杯酒里有冰块,  相似文献   

15.
QQ不倒问     
空气中的“维生素” 为什么我们身处公园、海滨、森林或山谷时,会感到心旷神怡,而处于闹市中则会觉得烦躁不安呢?Q: 老师告诉我们,海豚虽然生活在海洋里,但它却与我们人类一样,也是哺乳动物,仍要靠肺来呼吸。在白天,海豚可以经常到水面上来换气,可它们睡着时怎么办呢?Q: 千万别担心,海豚可有自己的办法。我们人睡觉时,两侧的大脑都进入休息状态,而海豚却只有一侧大脑停止活动,另一侧大脑仍保持清醒状态,只是警觉度较低,何时需要浮上海面呼吸新鲜空气,就要靠它发出指令了。大约2小时后,左右两侧大脑会自动“换岗”,清…  相似文献   

16.
1、前些天,领着五岁的儿子回老家参加弟弟的婚礼。老家有个习俗,在新娘快到新房时,新郎必须把新娘一直抱到新房。因为我弟弟的新房在五楼,再加上他的那些“狐朋狗友”们的“恶意阻挠”,结果一路抱来,把我弟弟累得满头大汗,惨不忍睹。回家后,儿子有些心事忡忡地对我说:“妈妈,我长大后不想结婚。”听了他这没头没脑的话,我愣了一下,等我回过神来,赶忙问他为什么。“不为什么,不想就是不想呗!”在我再三追问下,他终于吐露了实情:“媳妇太重了,我抱不动。”2、4岁的安安养了一只小鸭子,每天跟它说话,周日还带它到楼下散步。出门前妈妈叮嘱安安:…  相似文献   

17.
最近澳大利亚科学家发现,海豚竟然会“烹制”墨鱼大餐。当时科学家正在海底研究墨鱼的繁殖情况,突然一只海豚猛冲过来,它把海藻丛中的墨鱼赶到海底的宽阔地带,然后用嘴巴叼住墨鱼猛烈地撞击海底;接着它叼着墨鱼尸体在海底不断清洗,直到海水冲刷干净墨鱼体内的墨汁:最后海豚又把可怜的墨鱼在海底沙子中使劲碾磨,直到坚硬的墨鱼骨被剔了出来。这时海豚才开始放心享用“烹制”好的墨鱼大餐。  相似文献   

18.
一到叙利亚的旅游圣地塔尔图斯,几位叙利亚朋友风趣地对我们说:“来到塔尔图斯,一定得去美人岛看看,寻访一下美丽的公主阿尔瓦德的芳迹。”美人岛,多么诱人的名字!它孕含了多么美妙的传说:古代塔尔图斯国王的独生女儿阿尔瓦德生得娇美妩媚,年值芳龄时染上一身疾病,求遍名医久治不愈。后来接受一个神巫的建议,在地中海上一个小岛住了个把月,竟奇迹般地痊愈了,而且变得更加动人。从此这个风光旖旎、景色多变,如同神域仙境般的小岛便被命名为阿尔瓦德岛,又称美人岛。美人岛位于叙利亚地中海海岸  相似文献   

19.
正在野外海洋中的海豚不会轻易举起自己的尾巴,因为可能造成骨骼或内脏伤害,但为了向观众打招呼却不得不这样做。观众在观看时的掌声和喝彩以及过滤器噪音都可能造成海豚的过度紧张。在海洋中生活的白鲸根本不会跳出海面,但为了饱腹和生存,却不得不跳到像海豚能跳的同样高度。2019年2月,野外海豚研究者麦希汶的一则视频《悲伤鲸豚》开始走红网络,海豚在海洋馆的遭遇引发人们普遍关注和评论。美国海豚保护者理查德·奥巴瑞(Richard O'Barry)曾在纪录片《海豚湾》  相似文献   

20.
罗爱东 《大自然》2012,(6):52-54
20多年前,怀着对雨林的热爱和向往,我只身一人远离家乡,毅然来到西双版纳工作。刚到保护区,我就听单位的老职工说:在西双版纳的密林里,生活着一种神奇的鸟——大嘴雀。关于这种鸟,有一个凄美的传说在当地傣族人中流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