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诗歌鉴赏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语言的理解能力,特别是应该有重点的去关注诗歌中的一些特殊现象。如语言现象的古今之别、变形语言的客观存在、常见意象的异样理解、历史人物的不同认识、同一作者的风格变化、反弹琵琶的的表现形式、内容语言的看似矛盾等。 相似文献
3.
鉴于英汉两种语言在时态运用上的差异以及时态对于英文的重要性,中国古诗英译过程中,译者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时态的选择。对于隐含时间变化、追昔抚今的古诗,译者可依据原诗中的时间指示选择时态;若古诗中动作发生的时间与情境不明确,译者可依据译诗意境选择时态;对于隐含引述成分的古诗,译者可根据翻译文风与译诗意境在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之间作出选择,并选择相应的时态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4.
5.
杜甫七言古诗在语言运用方面颇具匠心,尤其是其中对仗句式的灵活运用整中寓变,以拙见巧,具有独特的表达功能。本文对杜甫七言古诗中对仗句的语式变化试作具体的例析,以期从一个侧面阐释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在古诗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较完美地展示古诗的艺术魅力,在学习内容和方式上,在学习时间和空间上,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深刻地领悟古诗的意境,从而提高了学生自能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不仅历史悠久,作者众多,而且作品丰富,题材广泛,技巧高超,在世界文学史上堪称一绝.古诗以意境清新,含义深刻,语言生动,韵律优美而著称,是中华文化传统教育的一座宝库.古诗自然成为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10.
古诗的风格是诗人审美观、价值观和创作个性的表现,翻译古诗必然要释译古诗的风格。在古诗翻译中,要将译者的风格与诗人的风格统一起来,以诗人风格为重;要真实地描写诗人所写事物,认真分析诗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抓住诗人的创作个性来揭示其艺术面貌,妥善处理诗人特有的语言表现方法。总之,要努力保持古诗的风格,创造出原汁原味的译品奉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11.
赵光昭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59,(3)
新民歌中的劳动主题歌所表现的劳动不是解放前的“长工苦”、“牧童悲”似的“苦与悲”,它表现的是一个自觉劳动者的幸福和大自然的主宰者的豪迈气概.民歌产生于劳动中,然而劳动成为民歌的主题,为人们所歌颂、赞美却是解放后才大量出现的,特别是当前我国主要斗争已由大规模的阶级斗争逐渐转向同自然斗争的社会主义建设大跃进的今天,才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2.
13.
14.
通读新教材,不难发现,小学古诗的篇目相对于以往,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加。可见,古诗教学在小学阶段的地位已大大提高。但是古诗教学目的的模糊性,让教师在古诗教学的道路上陷入困境,越走越远,迷失了方向;脱离了独特的体验,学生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失去兴趣,闻"诗"色变。该文中,我就从吟诵、想象、情境、体验这几个方面入手,浅谈自己对于小学古诗体验性教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吴芳 《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92-94
为弘扬地方文化 ,中文系特别进行了萍乡地方文化研究的课题。我们将推出系列文章。《古诗中的武功山》就是本课题中的第一篇 ,希望得到热爱家乡的人们的批评和指正。 武功山是江西境内名山 ,海拔一九一八点三米。自古以来 ,它以它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萍乡人乃至全国人的目光 ,一大批历史人物在此留下或深或浅的足迹和美丽的诗篇 ,从而又使武功山增添了深厚的人文文化的意蕴。现在 ,轻轻越过历史的烟尘 ,让我们将目光透注到其中。东汉末年 ,葛玄在武山上炼丹成功。他的兴奋 ,即使隔了一千八百年 ,我们在他的《丹成颂》中依然能够分享 :“… 相似文献
16.
周德春 《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17-19
劳动关系和谐与否,不仅关系到劳动者和家庭的幸福安康,更关系到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稳定。因此,充分认识当前劳动关系的状况,解决劳动关系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彪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1999,(5)
“移情”作为一种颇具张力的艺术表现手法,常常被创作主体用来创构意境、融铸意象、抒发情感。准确地把握和领悟古诗词中的移情现象,是学习、理解和鉴赏古诗词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8.
《古诗十九首》表现的生命意识和生活态度实质上是一种人性的觉醒,这种人性的觉醒与西方的存在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有许多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本人以我国《劳动合同法》为根据,对各种情况下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及竞业限制的经济补偿和赔偿金的适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期能更好的对劳动者的权益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20.
劳动力产权与资本产权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事实上是由劳动者本人所有和处置的。但对于劳动者所拥有的劳动能力,高校后勤管理者和劳动者本人信息是不对称的,管理者可以通过识别像文凭之类的市场信号给予一定程度的解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