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集装箱港口前沿装卸效率的高低是衡量一个港口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通过对内河集装箱港口前沿装卸设备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并对一种新型集装箱装卸机械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3.
4.
集装箱码头泊位生产运作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集装箱码头泊位各类设备配置在生产运作中的衔接效率,研究了在装卸岸桥-搬运集卡-堆场吊桥作业系统下的设备优化配置问题.以时间为度量,综合考虑泊位作业收益最大和各类设备的闲置成本与运行费用整体最低确定设备配置数量,并运用数学分析的方法构建了描述集装箱码头泊位生产运作的非线性整数优化模型.实例验证该优化模型对于描述集装箱码头泊位的实际生产运作情况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对数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自西部大开发以来十年间的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集装箱码头生产特点的基础上,基于RFID等自动感知技术,构建由感知终端、信息传输装置、信息处理和监控中心等组成的集装箱码头生产监控系统,并对系统框架、自动感知终端布局、生产监控信息中心的监控流程和监控模块设计等进行研究,旨在提高港口的综合竞争能力,促进港口经济和海洋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集装箱码头作为连接水陆两方的集装箱运输枢纽,在物流环节中起着重要作用.集装箱码头的装卸作业过程可以看成一个由岸桥、集卡、场桥组成的三阶段混合流水车间调度系统.为了提高集装箱码头的装卸作业效率、缩短船舶的靠泊时间,本文根据混合流水车间调度策略(HFSS),建立了以最小完成时间为目标函数的三阶段集成调度模型.求解过程中将集卡的因素考虑进去,使用基于改进的johnson法则的启发式算法来求解该模型.最后与遗传算法求解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在相同条件下,基于改进的Johnson规则的启发式算法相比于传统的遗传算法得到的结果更优,得到的最优解距离下界只有4.1%的差距.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集装箱运输系统特性的分析,提出集装箱泊位码头建设综合动态评估方法,结合这种方法建立了相应的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9.
基于R-OPN的集装箱码头物流系统建模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集装箱码头物流系统(Container Terminal Logistics System,CTLS)建模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CTLS的结构和行为特点,提出了基于规则的面向对象Petri网(Rule-based Object-oriented Petri Net,R-OPN)的建模方法.该方法在对象子网和门变迁中融入决策规则,建立了CTLS系统动态行为和调度控制模型,简洁明了地描述了系统状态和决策规则之间的关系.在此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模型的结构特性(死锁,冲突等),并提出了解决冲突的决策规则,为CTLS的设计、分析、调度与仿真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钱世军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11,(24):224-224
国际贸易量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而不断地攀升,集装箱码头所承载的货物装卸量也日趋增长,作业的大量性、复杂性,使管理方面难以提供一个合理性的方案。本文将简单的阐述集装箱码头装卸设备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下,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在1999年~2007年的29省的省际面板数据和超越对数模型的基础上,利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对我国规模以上的内外资工业企业的绩效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企业效率的几个环境因素进行了考察和对比。并在此基础之上,将内外资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纯技术变化和规模效率变化三部分,分别进行了内外资部门的对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SOA的基本概念。介绍了基于SOA的架构的协同物流平台的设计和应用,使集装箱码头和堆场可以协同工作,实现服务共享。 相似文献
13.
省际技术转移日益成为缩小地区间技术鸿沟的措施之一。借鉴相关文献研究成果并结合技术转移特征,梳理了影响省际技术转移效率的14个因素,利用新近发展的Lasso(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回归模型筛选出重要变量,然后采用SFA(随机前沿分析)结合引力模型、随机前沿非效率模型考察了省际技术转移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及非效率项,并对各省(区、市)的技术转移效率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1)技术输出和输入地区的有效专利数、两者间的技术距离显著影响省际技术转移效率,而省际地理距离对该效率无显著影响;(2)技术输入地区的技术市场化及知识产权保护度等非效率项是影响技术转移非效率的原因,提高技术市场化程度及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均能够缓解技术转移的政策约束,从而对技术转移非效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3)我国各省(区、市)的技术转移效率均值在0.4~0.5水平上波动,东部地区的技术转移效率明显高于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14.
利用前沿模型和技术效率理论测定了我国生物科技企业的技术效率,结果表明,我国生物科技企业资本投入对产出的贡献率远大于劳动力投入,生物科技企业的技术效率普遍较低且企业间差异极大,我国东、中、西部生物科技企业平均技术效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集装箱运输系统特性的基础上,提出集装箱码头(泊位)建设纵向和横向相结合的两维评估方法,建立了相应的评估模型.并通过实例表明,应用两维评估方法评价集装箱码头(泊位)建设具有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动态随机模型(DSM)及模型系数的求解方法,并推导了该模型的解及欧拉方程。利用Matlab计算和模拟单期生产力水平冲击对生产力、消费、就业、投资和收益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变量的脉冲响应会缓慢趋于0,回到均衡状态;模型计算的速度和精度都达到了预期要求。 相似文献
17.
研究集装箱码头集卡拥堵收费问题,目的是减少集卡排队等待时间,以及由集卡排队引起的污染排放.为确定最优的拥堵费率,建立了集卡拥堵收费的双层规划模型.模型考虑了码头运营商、集卡司机和政府管理者之间的博弈关系.在上层模型中,码头运营商以总排队费用最低为目标;下层是用户均衡模型,集卡司机以广义费用最低为目标选择到达时段,通过上下层模型间的反馈决定最优的拥堵收费方案.为求解模型,设计基于文化基因启发式(MH)算法和逐点固定流体近似(PSFFA)算法的求解方法,利用MH算法搜索最优收费方案,利用PSFFA算法计算排队时间.最后,应用算例对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拥堵收费可以有效地减少集卡排队时间,所设计的模型考虑了集卡收费的影响因素,以及码头运营商和集卡司机等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为缓解码头集卡拥堵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保持泊位作业的高效运转,提高集装箱码头作业效率,针对泊位作业中岸桥可能出现的等待问题,建立一种船舶服务时间的数学模型.从初始、循环、收尾3个状态来研究泊位作业,着重分析集卡和岸桥作业的衔接,寻找出现泊位作业阻塞或死锁的原因.借鉴计算机领域中的缓存,提出缓存区域作业.应用缓存区域作业的泊位作业模型能够使岸桥保持持续工作,大大缩短了船舶服务时间.采用MicrosoftExcel的模拟算例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法可有效提高泊位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为降低自动化集装箱码头AGV换电问题对码头整体作业效率的影响,首先分析了AGV调度和换电的相互影响和内在联系.其次考虑AGV耗电差异和换电阈值等约束以最小化最终完工时间为目标建立AGV调度模型(上层模型),考虑换电站数量和排队等约束以最小化换电总时间为目标建立AGV换电模型(下层模型),并针对两者之间的双层耦合关系,设计换电需求和换电方案为公用变量进行解耦.最后使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实际作业参数设计算例,分别采用GAMS求解器和遗传算法循环迭代求解.算例结果表明,双层耦合模型合理地决策了AGV调度和换电问题,换电排队时间控制在4 min之内,降低了AGV换电总时间和最终完工时间,提升了AGV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针对集装箱码头因船舶压港产生的应急调度问题,提出一种基于Memetic算法的泊位应急调度策略.首先,通过人机交互方式确定一系列不同长度的恢复时间;其次,在每段恢复时间内采用Memetic算法对相应船舶集合进行重调度,以实现甩港船舶数最少的优化目标;最后,通过综合分析恢复时间和优化结果确定最终方案.试验结果表明,该优化策略可使集装箱码头在尽量完成船舶作业的同时,以最快速度恢复到正常生产秩序,可供集装箱码头应急决策时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