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区域的制造业结构及竞争力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具有相对优势的制造业行业部门,能够帮助区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论文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广东省江门市2007—2016年制造业中的29个具体行业数据进行分析,从区域竞争优势、结构分量、竞争力分量等视角分析江门市制造业发展态势.通过研究得到以下结论:江门市制造业产业结构竞争力具备一定的优势,是制造业增加值的主要来源;江门市制造业区域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江门市制造业传统优势行业产业基础良好,是江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关建议:江门市要发挥已有的产业结构竞争力优势;贯彻落实工业立市战略,提升制造业区域竞争力;扶持重点骨干制造业行业部门.  相似文献   

2.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考察1989年到2000年重庆与全国、三直辖市及广东等省制造业发展的状况,重庆制造业总体实力不强.其发展水平与规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原因是结构优化度不高.这是决定重庆制造业发展现状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竞争力不强是导致重庆制造业整体实力不高的关键因素;而从制造业竞争力偏离分量的行业比较来看。重庆制造业中仍有5/7的行业竞争力水平分别领先于北京、广东等六省市部分行业。  相似文献   

3.
《科学管理研究》2017,(6):70-73
构建了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使用2006~2015的中部六省面板数据,运用改进的三阶段DEA方法,对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出效率进行了评估分析。研究表明:中部六省高新技术产业效率具有明显的省际差异,主要是由管理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导致的;中部六省高新技术产业远未实现规模经济。因此,中部地区需要加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提高规模效益,实现规模经济;注重投入要素的结构优化和绩效评估,减弱环境因素;加强省际交流,推动整体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提升,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电子信息产业是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其竞争力的高低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的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中部六省电子信息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价和分析,针对分析结论对中部六省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是河南工业的主体,增长速度处于国民经济体系各产业前列。本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着重研究河南制造业与河南区域经济增长的联系,提出了调整制造业内部行业结构、增强制造业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辛向阳  乔家君 《河南科学》2012,30(5):652-656
运用偏离-份额法,较系统探索开封市制造业现状及发展.发现开封市制造业结构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大,行业势头发展良好;开封市制造业绝大多数部门的竞争力趋于弱化,开封市制造业的竞争力急需提高.提出了增强开封市制造业竞争力的主要措施:紧抓"中原经济区国家发展战略"机遇,发挥自身优势,大力招商引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延长产业链条等.  相似文献   

7.
"十五"期间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SS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偏离份额(shift-share,SS)分析法,从经济增长的3个相关因素,即份额分量、结构分量和竞争分量,考察了我国“十五”期间主要是1999—2004年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差异.并对各地区制造业和高新产业的增长差异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考察.得到以下结论:1)主导因素不同是导致经济增长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2)山东和天津两地产业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最为突出;3)中部各省区无论是整体经济还是制造业和高新产业,经济增长的竞争力都很弱.以期为从全国层面把握各地区经济发展特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利用面板数据误差修正模型考察了制造业规模、投资、就业、区域经济水平、城市化水平等因素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的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长期和短期影响.结果发现,除了区域经济水平在长期和短期都对本区域生产者服务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以外,其他影响因素在不同区域的影响方向和大小有所不同.从长期来看,东部地区制造业规模对生产者服务业具有挤出效应,而投资和就业能显著地促进行业发展;中部地区投资、就业和城市化水平都对生产者服务业产生了负向影响;西部地区除了制造业规模影响为负值之外,其他因素都能促进行业发展.从短期来看,东部除了投资、中部和西部除了城市化之外,其他因素基本上对行业发展具有正效应.  相似文献   

9.
以低碳经济、区域承载力和产业转移为理论指导,客观分析中部地区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中部地区合理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前提和内在需要.准确把握资源约束和环境友好两型社会建设下的中部地区承接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有利于全面评价中部六省的经济承载力差异和分级,有利于合理规划和布局沿海转移产业,有利于转移产业和中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而引导沿海转移产业与中部地区产业优势对接、资源优势对接、区位有序对接等是实现中部地区承接可持续能力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基于SSM的江西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西省11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计算2000-2008年各地市及其3次产业地区生产总值的结构份额分量和竞争力份额分量,根据各地市在产业结构与竞争力方面的优、劣势比较分析,探讨江西省产业结构和竞争力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差异,研究表明:①江西省11个地市中景德镇市、萍乡市、九江市和南昌市的产业结构优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大;新余市和鹰潭市的竞争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突出.②江西省区域经济增长中起推动作用的主要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有待提高和加强,各地市3次产业竞争力的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的区域产业效率评价——以西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效率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生变量,是区域产业内部协调性和外部竞争性的表现。文章以西藏为例,通过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各产业部门的份额分量、结构分量和竞争力分量进行实证分析,动态揭示西藏产业结构合理程度和产业竞争力强弱性。研究表明:西藏第一产业发展缓慢,结构亟需优化;建筑业竞争优势大于工汪,第二产业发展不平衡;第三产业发展势头好,产业效率高。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优化产业结构是促进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对济南市的产业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区位商和偏离一份额分析方法,测算区域产业发展优势和产业综合竞争力,结论显示济南市的主导产业为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和金融业三大产业部门.积极培育主导产业,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在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同时,积极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是济南市城市经济发展和提升整体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3.
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合理的产业结构作为前提.以2005-2009年的经济数据为基础,以山东省为参考系,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对济宁市工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济宁市煤炭产业、纺织业、造纸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占主导,其中,煤炭采选业结构和竞争力出现两极差异.济宁市需以调整产业结构为重点,推进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  相似文献   

14.
在吸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结构优化程度、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及人民福利、人才及科技实力和环境质量六个方面构建了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武汉综合得分最高,太原最低.文章最后对提升中部省会城市竞争力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生态文明视角下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两个维度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我国中部六省2008年~2015年的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别对中部六省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评价,并通过空间描述方法构建系统协调状态测度模型对比分析中部六省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度的区域差异,最后通过σ收敛分析了六省区域差异的收敛与扩散程度.研究发现:第一,在整体上中部六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呈逐年增长状态,工业化水平呈较大波动状态;第二,中部六省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存在交互的关系,由于各省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程度不同,其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度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第三,2008年至2015年中部六省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度的区域差异有所缩小.  相似文献   

16.
<正>自从中原经济区成为国家战略,中原经济区崛起就成为中部六省乃至整个中国的重大战略。笔者曾撰文指出,中原经济区的崛起必须依赖于产业集群的崛起和学科集群的崛起,中原经济区崛起必须学习与它在区位优势和综合资源优势相类似的中部六省的崛起经验。中部六省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中部六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农产品生产、现代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业  相似文献   

17.
沙德春  胡鑫慧 《河南科学》2020,38(1):119-127
高新区是加速产业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创新载体.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中部六省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效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部六省国家级高新区整体的综合效率较低,仅三分之一的高新区综合效率为DEA运行有效;各省间国家级高新区创新效率存在较明显的省域差异,各省内部高新区之间发展也较不均衡;对于DEA无效的高新区,R&D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内部支出、出口总额与技术收入对创新效率影响较为显著.建议从打造代表性高新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优化运行机制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中部地区国家级高新区创新效率.  相似文献   

18.
加入WTO后。我国国民经济中各产业将面临新的竞争形势,正确评价制造业的区域竞争力,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利用1999—2003年我国工业企业数据,对我国制造业产业进行动态基本面分析。研究和评价我国制造业企业区域分布、企业规模状况、技术结构及企业类型。在对我国各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结构的稳定性进行考察后,对处于竞争力不同层次的省份进行了要素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主要通过设计区域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和模型,选用综合评价分析方法对中部6省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序,并重点分析影响中部6省综合竞争力的原因及其特点,抓住制约中部6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提高中部6省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群是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新型组织形式,在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面对国家推行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大好机遇,安徽省积极寻求产业集群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发展之路.本文从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发展的大背景出发,客观分析中部崛起进程中安徽省体育用品产业发展面临的瓶颈,深入探讨产业集群的规模、创新、品牌、市场优势,科学提出区域创新、技术创新、经营创新相结合的安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