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7 毫秒
1.
高校网络舆论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网络是时代和科技发展的产物,不仅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大影响,而且关系到高校乃至社会的稳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高校要充分认识网络舆论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针对目前网络舆论引导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调控与引导,确保校园网络舆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网络社会舆论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一种新型社会舆论,有着政治、经济的双重属性,实现对网络舆论的有效控制,具有深远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意义。网络的舆论控制途径,不能局限于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来解决,我们要关心现实中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只有现实社会中的人对现实生活达到了相对的满意程度,网络舆论才不至于走向极端,才不会与主流的舆论相对立,才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舆论是社会的皮肤更是社会之公器。网络媒体的异军突起打破了传统的媒体格局,颠覆了以传播者为中心的传播模式。网络舆论的勃兴,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全面把握网络舆论的特点和规律,建立新的舆论格局,促进网络舆论健康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本文从人与媒介的共生关系出发,通过探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尝试为建构网络舆论新格局寻找目标和理论根据,并以期为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建设找到路径。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论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网络舆论的传播机理与传统媒介相比具有显著的特征差异。文章在分析网络舆论突发事件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在现有法律和技术的前提下构建网络舆论和突发舆论事件管理体系的思路,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网络舆论传播的无标度特性及其衰减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网络舆论的传播过程中,舆论传播者通过特定话题的引用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络.本文通过对我国某网络论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发现该网络的度分布为幂律分布,有明显的无标度特征.除增长和优先连接外,网络舆论传播的媒介的演化还包括兴趣衰减、初始吸引度和边的添加等事件,据此建立了网络舆论传播的媒介度衰减模型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模型的统计特性与实际数据吻合,对网络舆论传播的研究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名刊摘要     
《信息化建设》2013,(11):4-4
从网络舆论发酵机制看“治谣” 网络舆论的生成发酵机制基本遵循以下规律:传统媒体报道或网友爆料一网友讨论一形成网络舆论压力一媒体跟进呼应、挖掘新的事实一有关部门应对一再掀波澜一再次应对一网友注意力转移一网络舆论消解。网络舆论通常比较感性化、情绪化、简单化,具有明显的非理性色彩。非理性的网络舆论有可能凸显或放大某些社会矛盾,使局部问题变成全局问题,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时代,舆论工具的日益丰富催生出更多的舆论主体和舆论机会,构成了开放而复杂的网络舆论场。加强网络舆论的引导,需要认识网络舆论形成的多样性、两极性、阶段性和不可控性,把握网络舆论发展的态势,改进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语境下,微博舆论场仍旧是移动舆论场的主阵地。微博舆论折射社会心态,反映社会万象,具有主导权精英化、载体移动化、扩散圈层化、传播裂变化、语言娱乐化等传播特征,同时也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9.
“网络舆论暴力”与网络自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磊 《中州大学学报》2008,25(4):108-109
近几年,网络世界“舆论暴力”行为不断出现,在给当事人带来巨大伤害的同时,也削弱了网络公信力。“网络舆论暴力”产生的原因在于网络具有的隐匿性特征,它使得网民的行为容易放纵和过激。遏制“网络舆论暴力”的对策很多,关键在于网络自律:网民自律和网站自律。  相似文献   

10.
网络是一个舆论场,以互联网为纽带连接起网民和公共议题。当前,网络舆论环境存在信息庞杂、舆论失序、群体极化、网络舆论依赖等现象。网络穿过象牙塔的“围墙”,给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师德教育受到网络舆论环境的冲击,“网络舆论审判”影响师德失范惩处,师德监督中显现出网络舆论依赖现象,师德师风网络舆情考验着高校舆情应急处置能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公民使用互联网获取并传递着各种信息,与此同时,这些网络舆论虽然受众有限,却也无法抗拒地成为政府制定政策不可忽略的重要影响因素。如何发挥网络舆论的独到效应,规避其不利的方面,从而对政府制定政策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新闻传播是和谐社会建设事业中一支强有力的舆论力量,它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着营造和谐舆论环境、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以及有效实施舆论监督等三个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网络舆论是舆论中的一种,具有大致相同的发展阶段及舆论所具有的一般特征,但作为一种特殊的舆论形式,它因媒体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场域、范围,有其自身内涵和管理对策。不同之处表现在网络舆论主体间的交互性、匿名性、平等性,内容的丰富性、多元性、难控性,形成的快捷性、原生性、易变性,影响深远、巨大,但具有非理性、盲目性和弱权威性,而传统媒体舆论更具有理性和权威性,两者应趋于合作,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与移动通信技术的高度融合促使网络舆论的草根性、多元化、及时性特征更加明显,成为参与社会议程设置的重要力量。但存在信息可信度不高、受众对信息的接收和再传播过程中的盲目性、强大的破坏力等问题。我们应当在引导和控制网络舆论的问题上从多个方面入手,调动各个层面的力量共同解决网络舆论发展和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5.
网络舆论暴力下对网民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玲玲 《科技信息》2009,(26):I0229-I0230
网络舆论暴力随着网络的普及走进我们的生活,围绕近年发生的网络暴力事件而引发的盲目、偏激、冲动、缺乏理智的网上舆论及行动,让我们接触了“人肉搜索”、“网络暴民”等新兴词汇。本文试图从传播学、心理学等角度对网民的特征进行剖析,最终探究网民在网络舆论暴力时代的作用与反思。  相似文献   

16.
熊梦雪 《科技信息》2010,(21):160-161
互联网的兴起,为民众提供了一个极具开放性和交互性的言论空间。网络舆论以其迅速、尖锐、互动的特点,显示出不可忽视的力量,对社会各方面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但同时,伴随而来的种种弊端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因此,有必要了解网络舆论彰显的特征及形成原因,以便正确认识网络舆论并对其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7.
培养理论认为,现实中人们多样化的价值观因接触传媒而变得与传媒所呈现的意见流相似。大学生通过博客、微博、论坛等多种网络平台,表达对时政要闻、社会热点、网络热词等方面的意见,既反映出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又渗透着社会舆论的意识形态。研究发现,影响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因素主要有:网络主体多样化;网络意识多元化;网络公众情绪化;网络环境世俗化;舆论建设技术化。因此,有必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针,将培养理论介入高校网络舆论引导过程中,通过搭建网络舆论参与平台、提高网络舆论引导能力、培养网络舆论结构的正面力量、加大网络舆论引导投入力度等措施,促进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及对传媒的统领。  相似文献   

18.
网络舆论生态系统是由网络舆论环境、舆论主体和舆论规则体系所组成的人造社会生态系统。现在我国的网络舆论生态系统主体构成单一,稳定性不强,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干扰而引发网络舆论事件,影响现实社会的安定团结。善治网络生态系统,除了技术监督、政府引导、主流媒体议程设置和社会道德的约束之外,还必须重视舆论生态系统自身的净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事故灾难类突发公共事件不仅具有突发公共事件的一般特征,还具有事故发生的经常性、人为活动的直接影响性和影响范围的局部性等特点。在信息社会,出现事故灾难时,网络舆论的影响越来越大。为此,我们可以构建政府主导、网络媒体推动、网民参与的"三位一体"的引导模式,在事故灾难的网络舆论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时代,社会舆论通过新媒体渠道向校园渗透,高校网络舆论环境进一步社会化,给高校网络舆情管控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学生思政政治工作者,要想引导舆论、预防校园危机事件,就必须全面了解高校网络舆情干预机制的研究意义和主要特征,摸清网络舆情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网络舆情干预机制,从而促进高校的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