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玲 《科技资讯》2009,(9):244-244
本文在结合作业实践,对珠海建筑物的沉降原因、沉降观测等级及精度确定、沉降观测基准网点及沉降观测点布设、沉降观测方法、沉降观测、对沉降观测测量仪器的精度要求和其周期和频率进行了浅析,从而总结了沉降观测成果的整理内容,以及在整个沉降观测中,只要我们观测人员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步步校核,必将使得观测过程顺利有序,观测成果稳定精确有效。  相似文献   

2.
沉降速率与剩余沉降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工程实践中沉降速率常用于确定卸载时机、双曲线常用于拟合沉降曲线的情况,研究了沉降速率与剩余沉降的关系,对符合双曲线的沉降—时间曲线进行了推导分析,结合工程实例证明了沉降速率与剩余沉降的平方成正比,进而推导得到容许工后沉降控制的卸载、路面施工沉降速率标准。相同剩余沉降,沉降—时间曲线为双曲线时沉降速率小于沉降—时间曲线为指数曲线时的沉降速率。工程实例和算例均证实了研究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软土地基沉降量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初始沉降、固结沉降和次固结沉降计算的分析,得到了地基最终沉降量与其计算方法、计算参数及其上部结构荷载分布形式有关的结论,并对工程地基沉降量的计算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湿陷性黄土地区的某建筑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沉降后引起的楼体变形进行观测,设计了以变形测量和工程测量规范为依据的变形测量实施步骤。对测得的观测数据进行了沉降量、沉降速率、沉降趋势以及"时间-沉降"关系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建筑物加固施工后的稳定性做出了分析和判断。  相似文献   

5.
高层建筑在施工期间,随主体荷载的增加,势必造成主体不规则下沉,其局部不均匀沉降可能导致建筑物发生倾斜。为了确保建筑物的正常施工及安全使用,对高层建筑进行沉降监测和变形趋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某高层住宅的沉降监测实践,在简要介绍工程概况和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叙述了工程监测的具体要求和具体的监测方案,详细地阐述了沉降监测、分析和预测的过程。在定期对某高层建筑进行了沉降监测后,对沉降结果进行了几何分析并绘制了沉降等值线图,同时利用数据处理分析软件Origin8.0对不同观测点沉降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进行了多项式拟合并开展了相关预测。监测结果表明:该建筑物的沉降变形阶段性明显,沉降速率受施工速度与场地降水影响较大。实测最终沉降量小于计算值和经验值,不均匀沉降变化远小于规范允许的变形值,说明该建筑的桩基设计方案可行,施工质量可靠。对不同观测点沉降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拟合计算结果显示:监测结束1年内,建筑物的沉降基本趋于稳定,沉降变形特征符合一般高层建筑的沉降规律。文中所提出的监测方案和监测结果说明该工程沉降监测的设计方案可行、监测方法正确,为类似条件下高层建筑的安全施工与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盾构推进和地表沉降的变化关系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上海某超长盾构隧道工程监测的实践,介绍了盾构隧道监测的一般内容:地表沉降和地下管线安全监测;地面房屋沉降和倾斜观测;水位测试;土体水平位移监测和局部地段隧道沉降、净空收敛监测。并从几个方面对监测数据作了详细的分析,得出了盾构推进方向和隧道纵向的沉降变化及隧道横向沉降槽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盾构切口距建筑物沉降点距离和沉降量的关系,最后得出了盾构推进和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地表沉降的5个阶段,即:前期沉降阶段;开挖面前的隆沉;通过期间沉降阶段;盾尾间隙沉降阶段和后期沉降阶段。  相似文献   

7.
地铁隧道结构沉降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地铁隧道底板沉降监测基准网的构成、布设形式及其平差基准的选取,并对隧道内沉降测点、差异沉降点的布置和施测方法进行了简单地介绍;讨论了对监测基准网进行整体稳定性检验的平均间隙法;根据地铁隧道本身的特点,介绍了隧道沉降采用整体分析的方法与原理;结合南京地铁西延线隧道沉降监测实例,分析了隧道结构的沉降情况、沉降规律以及沉降成因,给出了有益的结论,为工程管理部门进行隧道结构加固、基础处理和道床修筑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吹填土的沉降是非线性的变速过程,初始含水率和掺砂量对其有直接影响.通过沉降柱试验研究了吹填泥浆的自重沉降特性,发现沉降过程分为3个阶段.通过量筒试验进行了不同初始含水率和掺砂比吹填泥浆的静水自重沉降试验,分别对其沉降量、沉降速率、孔隙比、沉积物含水率变化进行分析,并研究了初始含水率和掺砂比对沉降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初始含水率较高的吹填泥浆沉降更快,沉降量拐点出现较早,在拐点之后沉降量变化较小;初始含水率较低的吹填泥浆在开始阶段即存在自重固结现象,沉降较慢,沉降量拐点出现较晚,较小的沉降模型甚至没有明显的拐点.掺砂量对前期沉降量影响不大,对自重固结阶段沉降量影响较大,但其对初始含水率较高的吹填泥浆的沉降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道路施工引起下方既有地铁隧道的沉降问题,在地铁隧道上方斜穿施工道路的基础上,进行了现场隧道沉降变形实测研究,分析了道路在路基注浆加固、路床和路面结构层施工阶段中地铁隧道的沉降曲线。建立地铁隧道-土体-道路模型对道路施工的注浆加固过程及路床和路面结构层施工进行模拟,通过比较地铁隧道沉降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值,验证了该精细化模型的准确性。基于此,分析了路床和路面结构层总施工厚度、道路土体性质、隧道下卧土层、隧道衬砌强度等关键参数对地铁隧道的沉降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地铁隧道的沉降值与施工厚度呈正相关关系;道路的存在对隧道的沉降影响越小,其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对地铁隧道沉降几乎没有影响;卧土层的弹性模量越大,土层越不易变形,且地铁隧道沉降越小;衬砌弹性模量增大对地铁隧道沉降影响反而越小。  相似文献   

10.
大气氮沉降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新生态因子之一,过量氮沉降将改变参与森林生态系统物质转化和养分循环的土壤微生物.作者综述了国内外模拟氮沉降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微生物活性和酶活性、底物利用能力以及功能基因的影响研究现状.结果表明:(1)整体来看,氮沉降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产生负面影响的报道较多;(2)氮沉降改变了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构成和丰富性;(3)氮沉降短期内促进森林土壤呼吸速率,长期氮输入会抑制土壤呼吸速率;(4)氮沉降改变了参与凋落物分解相关土壤酶的活性;(5)氮沉降降低了土壤微生物代谢复杂有机质的代谢能力;(6)氮沉降增加和降低了某些微生物功能基因的丰度.此外,作者还探讨了氮沉降对森林土壤微生物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水网地区路基沉降观测对控制高速公路工程质量、确保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至关重要.通过系统连续、正确完整的沉降观测及沉降分析,可以预测后期沉降,验证和优化设计、指导施工.在多年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对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沉降观测工作中各个环节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总结,并探讨了沉降观测工作方法和工作要点,为确保观测精度,使整个沉降观测工作技术可行、经济合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民用高层建筑的安全性问题受到广泛重视,针对高层建筑的沉降监测问题,本文在对沉降监测方法及原理、沉降监测实施工程进行充分研究基础上,结合某高层建筑在施工和使用期内的沉降监测数据,对其沉降量和沉降速度等进行了研究,并对沉降发展趋势进行了回归分析,本文研究过程及结论对城市民用高层建筑的沉降监测具有积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盐基阳离子(Ca2 ,Mg2 ,K ,Na )在缓解土壤和水体酸化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满足中国酸沉降控制的需要,该研究利用建立的多层动态Euler模型,模拟了中国大气Ca2 传输和沉降。结果表明,2000年中国的Ca2 总沉降量为5.29Mt,其中湿沉降1.45Mt,干沉降3.84Mt。人为源排放对全国总沉降、湿沉降和干沉降的贡献率分别为67.1%、92.4%和57.6%,对东南部地区的贡献率更大;而自然源仅对西北地区的沉降起重要作用。中国酸沉降较为严重的东南部地区,Ca2 沉降量普遍大于0.10kmol.hm-2.a-1,甚至超过0.25kmol.hm-2.a-1,能够中和大部分的SO42-沉降。  相似文献   

14.
在昙小路地下大口径雨污水管道挖掘施工工程中,为了确保管道旁建筑物的稳定及使用的安全性,对其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介绍了建筑物观测点的布设和观测流程,并对观测数据进行了沉降量、沉降速率及其趋势分析,沉降量时序关系曲线分析和等沉降曲线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刘娇 《科技信息》2012,(13):385-385
影响高速公路地基沉降的因素很多,如荷载大小、土的性质、土的应力历史、地基处理方式、加载速率等。为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地基沉降状况,必须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用以了解如何控制地基的工后沉降量。本文主要针对公路路基沉降的理论和特点做了分析,并对控制公路路基沉降的施工技术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填方路堤沉降大的问题,采用FLAC对高路堤施工期的竖向沉降变形进行模拟。验证了分级加载作用下高路堤中间大、两边小的沉降规律,分析了影响高路堤沉降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路堤沉降量随高度和路堤土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压实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7.
差异沉降一直是路桥建设中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而动荷载下的路桥过渡段差异性沉降则更加复杂。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安全性、可靠性、舒适性"的需求日益强烈,差异性沉降越发引起了路桥设计和施工人员的高度重视。基于此,本文对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评述,旨在探究过渡段差异沉降量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结合沈阳地铁中街站实际工程,对浅埋暗挖施工中横通道及导洞开挖、大跨度初支扣拱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系列建筑物和管线安全保护措施。对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拱顶下沉、管线沉降及建筑物沉降等指标进行了监控量测。对监测结果的分析表明,采用系列沉降控制措施后,该浅埋暗挖车站施工过程中各沉降值均控制在了预警值范围内,周边建筑物及管线均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19.
宁靖盐高速公路X标段软基处理及工后沉降观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宁靖盐高速公路X标段(k138 000-k153 000)工程地质概况、软基设计、施工方案以及沉降观测情况,选取了代表性的桥头10m、桥头50m、圆管涵、箱涵处作为沉降观测点进行软基的沉降观测,并对本段高速公路通车运营近两年的动态沉降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对累计沉降量和沉降曲线进行研究,对软基处理的效果加以评价。  相似文献   

20.
针对公路桥涵台背填筑路基沉降问题,对造成沉降的原因作了剖析,主要原因有:路基本身的压缩沉降、路基本身沉降、路基承载力和沉降不同和雨水等自然因素影响等。对策措施:设计上增加必要的构造和歧拖.土木合成材料加固,挤密桩加固.在施工方法上采取特殊的填筑方法,可减轻和预防路基沉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