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文轩在他一系列的少年小说创作中都表达了苦难的主题,他努力寻求苦难意识与少年小说创作的完美结合,苦难意识融化于其诗性唯美的少儿文学作品中,构成作家创作直面当下的一种精神立场。这种苦难意识具体表现在直面苦难的勇气和信心、苦难中的神性升华、从苦难走向成长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森子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重要诗人之一,创作出了大量具有“个人诗歌形态”的诗歌作品。其文本呈现出四大基本特征:1.批评意识;2.叙事性写作;3.开拓“智性”空间;4.精神分析。通过对森子诗歌创作的个案研究,来表明笔者对90年代诗歌写作的一个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3.
辛国云是一位把写小说当作幸福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一方面试图突破政治意识形态的羁绊和经济全球化浪潮带来的后现代社会文化语境的束缚,努力与文学创作来自新旧两方面的不利影响搏击。另一方面,坚持文学主体性立场,借鉴中外小说创作经验,关心社会民生,开掘作品的思想深度,不放弃文学作品应有的精神价值和文化意义,尤其是注重小说创作的审美探索,在作品的可读性、可体验性上取得了可喜的收获。  相似文献   

4.
《游仙窟》是唐人小说中最奇特的一部,除过形式上大量用诗歌对答之外,更为特别之处在于用赋的笔法大量铺叙所见之景、所在之境,此为该小说增色不少。这种以赋为文的创作笔法渊源于赋对小说的兴起的影响,而唐人小说又是在前人小说创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故此,赋与唐人小说的关系值得一探。  相似文献   

5.
电影改编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改编略论金章才电影改编是一个很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之所以这样说,理由有二:其一,在电影创作中,电影改编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创作形式和手段。我们注意到,中外电影作品中,将近半数是由文学作品(主要是小说)改编而成的的.其间,特别是文学名著,有的甚至是一改...  相似文献   

6.
面对新时期文学的浩瀚海洋,我们不难发现,新时期许多小说表现出对已逝岁月的浓厚兴趣。作家们往往把眼光投向已经远去了的生活.或从其中寻找美好,或揭示丑恶,或追寻祖先业绩.或寄寓依恋情怀,总之具有明显的反顾意识.这种反顾意识,不仅体现在对题材的抽取上,而且体现在作家的创作动机与创作心态上;不仅体现在个别或少数作家的作品中,而是不同程度地体现在各家各派的作品中,因此,反顾意识的强比已经成为新时期义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这里.试剂新时期小说反顾意识强化的原因,它在作品中的表现,它对于小说自身发展的意义作…  相似文献   

7.
吴语作为吴越人民通用的方言,自然会在记述当地大们生活、活动、思想、感情的各类作品中反映出来,在中国文学史上,笑语对歌曲、戏文、话本小说、弹词说唱、俗谚笑话等方面产生相当大的影响,甚至出现了纯吴语的歌曲作品及在对白中全用吴语的戏曲小说。散文从广义说,“散文”可指诗歌、戏剧及小说之外的各种散文作品,包括杂文随笔、笔记小品,新闻传说、寓言笑话、日记游记、书信序跋、传记碑志、殊辞贺词,以至表章文告、敕令狱辞、论说问难、史书于书、谱牒表志、努注评批、讲经语录等等,虽然文学性不如诗歌、戏剧、小说强,但更能显…  相似文献   

8.
森子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重要诗人之一,创作出了大量具有"个人诗歌形态"的诗歌作品.其文本呈现出四大基本特征1.批评意识;2.叙事性写作;3.开拓"智性"空间;4.精神分析.通过对森子诗歌创作的个案研究,来表明笔者对90年代诗歌写作的一个基本看法.  相似文献   

9.
张静 《科技信息》2009,(21):I0173-I0173,I0224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杰出的英国现实主义作家、诗人,被认为是跨时代的文学巨匠。他一生钟情于希腊悲剧,不懈研读莎士比亚悲剧作品,并受叔本华悲剧意识影响,认同近代科学思想上的怀疑派论调。所以他的作品往往充满悲剧的宿命论色彩.反映了他本人对生活的悲观主义情绪。在哈代的文学生涯中,《德伯家的苔丝》是他最具艺术魅力、内涵最丰富的作品,也是他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思想艺术上的集大成者。这部作品不但使这些影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反映了作者在世纪末的迷惘与困惑。本文就《德伯家的苔丝》主人公悲剧的形成原因做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0.
作为宋代与苏轼齐名的大诗人,黄庭坚的创作更集中而典型地体现了宋诗的一般特征。具有浓厚的知性色彩是其中尤为显著的一点。本文即从情感体验之处理方式、诗歌内涵之思辨性、诗歌意蕴外化倾向及诗歌语言等四个方面入手,通过与唐诗的对比,讨论了此一特点在山谷诗中的具体表现形态,说明其为山谷诗瘦硬风格的重要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冯杰是一个很有趣的文人,也是在台湾获奖最多的大陆作家。在河南文坛,冯杰被称为"诗书画"三绝。冯杰是一个诗人,又是一个很著名的散文家,他的小说也很不错,更重要的是,冯杰的文人画自成一体,别具一格。从诗歌,到散文,到绘画、小说,冯杰的作品都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意趣。冯杰擅长多种艺术创作,那么,他看重的艺术门类是什么?冯杰作品中的这种独特意趣的表达背后隐含着他什么样的创作立场?对冯杰的该次访谈全面涉及这些问题,对于读者全面了解冯杰,认识冯杰的作品,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常德市文联、常德市作协、常德丁玲文学创作促进会联合举办了农村现实题材文学作品征文大赛,其获奖作品结集为《乡情》一书,由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6月出版。该书收录诗歌、散文、小说和报告文学作品共计70余件。我应邀担任评委,认真阅读了所有参赛作品。就辑录在《乡情》中的获奖作品,我认为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文学作品是一个开放的供作者和读者双向交流的系统。应当按照文学的特性和文学鉴赏的规律来读解主题并进行教学。本文主要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讨论了对文学作品主题的读解应顾及全面。着重谈了四个方面:1.顾及作家的经历、世界现、创作和作品的关系;2.顾及作品全篇。解读文本蕴舍的意义;3.顾及作品中的时代因素;4.顾及读者的参与。  相似文献   

14.
宋雨  雷惠 《科技信息》2007,(15):386
《献给爱米莉的一朵玫瑰花》是杰出的南方文学代表作家威廉·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作品系列中颇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本文旨在分析该小说中运用到的多角度叙事、意识流、象征、歌特式这四种小说创作手法。  相似文献   

15.
凡一平,壮族、1964年生,广西都安县人,河池师专毕业,现在复旦大学作家班读书。曾在中央,省,市报刊发表诗歌百余首,后转入小说创作,在《民族文学》,《广西文学》,《小说家》等报刊发表《通俗歌手》。《合唱团》、《灵环》等小说数十万字,《官场沉浮录》等作品曾引起强烈反响。本丈试将他近十年的创作道路做一分析,以给其剖作提供一条较为清晰的脉络.达无论对凡一平还是于广大读者,或许都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从心理学角度切入,将文学批评与心理学研究相结合,提出《伤逝》是鲁迅悲剧意识的投射,苦闷彷徨的情感成为他创作的动机;鲁迅的内倾型性格决定了他采用小说文体,以含蓄的方式来表现内心世界;与许广平情爱心理的凝聚,直接触发了他创作这篇其全部小说中惟一的恋爱题材作品;《伤逝》中的多元主题,又为鲁迅思想倾向的论释提供了广阔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中国近代初期创作的小说、戏剧等通俗文艺、文学作品,描写了各种阶层的生活与风俗.即使作品中的故事全部是虚构的,也并不能将其中描绘的人物形象、价值观、风俗等一并断为虚构.其中,元杂剧是中国最早的一大戏剧.元杂剧作品应当反映了市民的感觉和理想.因此,本文将在以宋代或部分以唐末为舞台的元杂剧中,选取公案作品《勘头巾》、才子佳人...  相似文献   

18.
唐代兴起、发展和成熟的传奇受到了诗歌的深刻影响。唐传奇的作者大都是当世的诗人,他们在创作的过程中或有意或无意、或显或隐的将自己的诗作、才思、情感和笔法融入传奇作品当中。具体表现为显隐两个方面:显性诗笔即是直接将诗作引入作品;隐性诗笔则是意境刻划、诗化语言、创作手法的借鉴,以及诗人性格气质在作品中的投射。  相似文献   

19.
吴琳华 《科技信息》2012,(33):I0175-I0175,I0191
厄斯金的青少年文学作品《仿声鸟》以自闭症儿童的独特视角讲述了校园枪击案后,受害者家人逐步治愈的故事。本文将联系该小说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解读文本。进一步探讨该小说与《杀死一只仿声鸟》之间在人物情节、叙事语言和主题思想三方面的互文性,揭示其包容和理解他者的主旨。  相似文献   

20.
曾经在幼年代后期被称为先锋派作家的余华,90年代又推出两部重头作品《活着》(1992年《收获》第6期)和《许之观卖血记》(1995年《收获》第6期).这两部作品与余华的先锋小说一样,仍然是在密集而刺目地铺陈人间的苦难,然而这种苦难与先锋小说中的苦难精神指归与形式意义已经完全不同,我们阅读时所受到的震撼也不一样.可以说,这两部作品已经脱离了“先锋”的轨道.余华1989年在《上海文论》上发表过一篇谈创作的文章《虚伪的作品》,这篇具有宣言倾向的写作理论与作者在80年代的写作行为紧密相关.余华在其先锋小说《一九八六年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