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受损河岸生态系统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基于传统水利工程设计理念修建的河流护岸工程只考虑工程的耐久性及施工的方便性而使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材料,忽略了河流的生态功能,从而破坏了河流的各种生态过程,导致河流污染严重,生态作用越来越小.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受损河岸生态系统修复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开展受损河岸生态系统修复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应采取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受损河岸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城市段河道护岸多使用混凝土等人工建筑材料,其结果导致河岸植物群落丧失,破坏了河岸连接水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的纽带作用,其生态作用越来越小.因此恢复重建受损河岸生态系统,需要研究适于河岸生态环境、生态作用好的生态修复材料.以恢复重建城市段受损河岸生态系统为目的,研究了作为受损河岸生态修复材料--芦苇幼苗的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表明:芦苇秆粗细对芦苇秆的发芽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在选取芦苇秆时,尽可能选择休眠芽多的芦苇秆,并且选用细芦苇秆,以便于运输;散状、捆状条件下,芦苇秆的发芽有显著差异,捆状芦苇秆要比散状更易发芽,可培育出优良的芦苇幼苗,因此最好将数个芦苇秆捆成一束浸泡发芽.本研究得出的技术方法,可以减少对芦苇原生地的破坏,并且能够快速、大量繁殖芦苇幼苗,为成功开发植物相容型混凝土河岸生态修复材料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受损河岸生态系统近自然修复实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流经东北师范大学净月校区的中小河流为对象,在传统的水利工程设计中纳入生态学原理,以为生物提供生存空间为核心,根据恢复生态学人为设计理论采用工程和植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初始河岸生态系统.并着重对其恢复过程中生态系统动态、定量化的评价指标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丽娃河受损退化生态系统的近自然恢复工程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丽娃河为例,针对其富营养化现状及河道特征,在传统环境工程治理基础上,构建立体植物群落和动物群落,实施近自然恢复工程,通过比较丽娃河在工程前后的水质和动植物群落的变化来验证近自然恢复工程的效果.研究表明,近自然恢复工程实施一年后,总氮和总磷分别降至0.41mg/L和0.03mg/L;叶绿素a降至7.86μg/L,水质从原来的Ⅴ类降至Ⅱ类标准(GB3838-2002),水质在很大程度上得以改善.除此之外,近自然恢复工程通过直接引入滤食藻类的底栖动物和鲢鱼鳙鱼,在调控藻类生物量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动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实践证明,近自然恢复工程在丽娃河案例中是行之有效的,且耗资少,可以在城市生态系统近自然恢复实践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2008年1月17—19日,由生命科学部负责受理、化学科学部参与的重大研究计划“植物激素作用的分子机理”资助项目启动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为2007年度资助的9个重点项目和21个培育项目的负责人,目的是增强项目负责人对重大研究计划的认识,加强不同项目间的了解与交流,提高项目执行和完成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镁合金强化及腐蚀机理的电子理论研究"是沈阳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张国英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准号为50671069),资助经费25万元,起止时间为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项目组成员有沈阳工业大学刘贵立教授,沈阳师范大学黄涛教授、  相似文献   

7.
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系统是一个典型的耗散结构系统,由自主创新投入能力、自主创新产出能力、自主创新管理能力和自主创新环境四个子系统构成.通过系统开放机制、远离平衡态机制、随机性涨落机制、非线性机制作用于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系统的自组织演化,即由系统主动调整、跃迁突变,演化到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的高级系统.基于此,进一步探讨了提升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