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了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和ABS对PVC的改性作用及其机理,探讨了共混条件、改性剂组成对共混物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的影响。得到了PVC/EVA/ABS三元共混物的最佳共混时间和温度;共混物的常温冲击强度有提高,而拉伸强度变化不大;耐低温性良好,热稳定性优于PVC。并借助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获得了清晰的共混物多相网状结构照片,对共混物结构性能进行了探讨。在哈克流变仪上,研究了共混体系的流变性,EVA和ABS加入PVC中,可改善PVC的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助于动态粘弹仪(DDV—Ⅲ—EA型)、TEM、SEM及其它辅助设备,对PVC/EVA—28共混体系进行了研究。在PVC/EVA—28共混物的动态力学谱图上出现二个玻璃化转变峰,与纯PVC、纯EVA相比,高温峰向低温方向,低温峰向高温方向发生轻微漂移,并且PVC的次级转变峰与EVA的玻璃化转变峰发生融合,表明PVC与EVA—28的链段之间具有微相容性。实验结果还表明了共混组成、加工条件对共混物的相容性、形态和抗冲性能具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聚磷酸铵(APP)和季戊四醇(PER)组成的膨胀阻燃剂(IFR),对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与聚酰胺6(PA6)组成的EVA/PA6聚合物合金进行了阻燃改性。采用氧指数和垂直燃烧法,研究了IFR对EVA/PA6聚合物合金阻燃性能的影响,并测试了其力学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阻燃聚合物残炭形貌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IFR质量分数的增加,EVA/PA6聚合物合金的氧指数不断增大。当IFR质量分数为28%、m(EVA)∶m(PA6)=4∶1时,EVA/PA6聚合物合金显示出较优的阻燃性,此时极限氧指数为34.3%,垂直燃烧达到UL 94 V-0级。EVA/PA6阻燃聚合物合金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随着IFR质量分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4.
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将得到的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水解物(EVOH)与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共聚物(PP-g-MA)进行熔融反应共混,制备出一种适于EVA与PP共混的大分子相容剂。通过红外光谱(IR)表征,表明得到了一种新型大分子相容剂EVOH-PPMA。  相似文献   

5.
聚乳酸/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的共混工艺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乙烯-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MA-GMA)各马来酸酐接枝乙烯-乙酸乙烯酯(EVA-MAID作为增容剂,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聚乳酸(PLA)/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EVA)/增容剂三元共混物.力学分析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E-MA-GMA对PLA/EVA共混物有更好的增客效果,PLA/EVA/E-MA-GMA共混物比例为90/10/5时缺口冲击强度曩高,为最佳共混组分比例.  相似文献   

6.
用熔融共混研制了一系列聚碳酸酯(PC)/聚乙烯(PE)/乙烯-乙酸乙酯(EVA)共聚物三组份共混物。系统地研究共混物的物理-力学性能随PE及EVA组成变化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EVA对PC-PE共混物有增容作用。适量的PE能明显改善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及熔融流动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MBS,ACR与PVC进行共混研究。MBS是由丁苯橡胶与甲基丙烯酸甲酯经乳液聚合而得的接技聚合物。ACR是一种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酯类的共聚物。动态力学性能的实验结果表明,PVC-MBS-ACR共混物呈橡-塑两相体系。MBS对PVC具有增韧作用,随着MBS含量的增加,PVC抗冲击性和延性明显提高。ACR能改善PVC熔融塑化性能,提高熔融扭矩,缩短熔融塑化时间和加工时间,改善了PVC的加工性能。PVC-MBS-ACR共混物(100∶5∶2)的模压条件为:模压温度185℃,模压压力1.47×10~4~1.96×10~4kPa,模压时间15~20分钟。  相似文献   

8.
利用丁苯橡胶(SBS)顺酐化产物作乳化剂,使SBS与丙烯酰胺(AM)接枝制得SBS-g-AM,用其对PVC、三元乙丙橡胶(EPDM)共混体系增容改性,观察并测试了共混物的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SBS-g-AM对PVC、EPDM共混体系能有效增容,使其力学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乳液共混法制备丙烯酸酯系阻尼材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丙烯酸正丁酯(BA)、丙烯酸乙酯(EA)、甲基丙烯酸乙酯(E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苯乙烯(St)等单体合成聚合物乳液,将乳液共混后涂膜测试其阻尼性能.考察了聚合物的选择、共聚比、共混比等对材料阻尼性能的影响,发现通过多梯度玻璃化温度聚合物乳液共混可制得性能优良的阻尼材料,其中高温区阻尼响应聚合物用PMMA比用P(St-BA)共聚物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了聚丙烯(PP)的综合性能,本研究通过加入EVA和SBS,分别对聚丙烯(PP)进行了共混改性,并对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冲击强度等)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得出复合材料各组分的最佳配比。EVA和SBS的加入使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明显升高,但拉伸强度有所降低。EVA和SBS的加入量为20%时,共混体系的综合力学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1.
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出E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无卤阻燃共聚聚酯共混物,通过力学性能、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极限氧指数(LOI)和扫描电镜(SEM)分析了共混物的相容性、阻燃性和相结构.结果表明:EVA/无卤阻燃共聚聚酯共混物为不相容体系,EVA为连续相,无卤阻燃共聚聚酯是分散相;无卤阻燃共聚聚酯的加入可明显改善共混物的加工流动性和阻燃性;母粒法、多次熔融挤出和添加15%的相容剂都能使EVA与无卤阻燃共聚聚酯两相之间形成一定厚度的界面层,从而提高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以乙酸乙烯酯和丙烯酸铕的共聚物(VAA-Eu)与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的共混物(EVA/VAA-Eu)制备薄膜,通过测定荧光光谱和透过薄膜的紫外光辐照度,研究其对紫外光的遮挡和光转换作用.结果表明VAA-Eu的发光依赖于激发光波长,用254 nm紫外光照射或在阳光下,ω(Eu)为0.06%~0.08%时遮挡和光转换作用达到最大值.而用365 nm紫外光照射,当ω(Eu)为0.04%时遮挡和光转换可达最好效果.EVA/VAA-Eu薄膜对阳光中紫外光具有遮挡,吸收和光转换的功能,能将其转换成促进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蓝紫、黄和红光,可用作多功能的农用薄膜.  相似文献   

13.
采用RAFT聚合合成一种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聚丙烯酸钠-b-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丙烯酸钠(PAAS-b-PMMA-b-PAAS);以合成的共聚物为改性剂进一步和聚醚砜(PES)共混,采用液-液相转化技术制备改性PES膜材料;将膜材料在稀的NaOH溶液中置换可以在表面形成聚丙烯酸钠(PAAS)链段刷,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链段则嵌入PES基体当中.采用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对共聚物和共混膜进行表征;采用测定部分凝血酶的凝血时间(APTT)进行抗凝实验.结果表明:当共聚物混入质量分数为3%时,改性PES膜具有完善的孔结构和良好的血液相容性;APTT时间从纯PES的46s提高到81s.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液浇铸的方法制备了以PEO LiClO4(聚氧乙烯高氯酸锂)为基质的共混聚合物膜.运用差热示差扫描热分析和交流阻抗的测试方法,研究了聚合物电解质电导率的影响因素.交流阻抗的测试结果显示,随着PVDF(偏氟乙烯)的加入,含有PEO LiClO4的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会随之下降,然而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 HFP)加入后,在适量范围内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会增加.当PEO∶P(VDF HFP)的质量分数为1∶0.5时,电导率(δ)最大,其值为2.3×10-4S/cm.DSC的测试结果表明,P(VDF HFP)的加入后,混合物的熔融温度和熔融峰热焓都会随之下降.研究表明对PEO的共混改性可以显著提高电解质电导率.  相似文献   

15.
采用注射成型工艺制备了一系列不同配比的乙烯-乙酸乙酯共聚物(ethylene-vinyl acetate,EVA)汉麻秆芯粉(hemp stem powder,HSP)发泡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观察了HSP的结构形貌和EVA/HSP发泡材料的泡孔形貌;通过哈克转矩流变仪和旋转流变仪测试了EVA/HSP共混物的熔体强度和储能模量;探究了HSP含量对EVA/HSP发泡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HSP表面含有大量的裂缝和凹槽;随着HSP含量的增加,EVA/HSP发泡材料的泡孔尺寸由79.64μm下降到69.85μm,EVA/HSP共混物的熔体强度由3.7 N·m提升到4.5 N·m,EVA/HSP发泡材料的密度、硬度、拉伸强度和回弹性下降,断裂伸长率和压缩永久变形提高.  相似文献   

16.
聚氯乙烯共混改性氯化丁基橡胶阻尼材料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氯乙烯(PVC)糊树脂共混改性氯化丁基橡胶(CIIR)方法,制备了一种在60~120 ℃阻尼效果良好的改性橡胶材料,以解决氯化丁基橡胶阻尼温域较低的缺陷.DMTA测试表明:单纯的PVC糊树脂共混CIIR材料在高温段阻尼峰较窄,通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处理PVC糊树脂形成塑溶胶再共混CIIR可以拓宽阻尼温域,60~120 ℃材料的阻尼因子tan δ>0.15.SEM分析表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处理PVC解决了其在橡胶中的分散性,提高了界面结合性能.FTIR分析表明:塑溶胶现成、共混与硫化过程未产生接枝与共聚.力学性能测试则表明:共混材料柔韧性提高,阻尼材料的拉伸性能与表面硬度随PVC塑溶胶含量提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碱式碳酸镁(BMC)的形貌对软质聚氯乙烯(PVC)力学性能的影响,文中以六水氯化镁(MgCl_2·6H_2O)为前驱体分别合成了片状(s-BMC)和花球状(g-BMC)两种不同形貌的BMC,采用自制的聚醚型钛酸酯偶联剂(eTi_(4000))对它们进行了表面改性。并将改性前后的BMC分别加入软质PVC中,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一系列BMC/PVC复合材料,分析了BMC的形貌和表面改性对BMC/PV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结果表明:eTi_(4000)改性可以提高sBMC和g-BMC的疏水性,且能进一步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无论改性与否,s-BMC的增强效果均优于g-BMC;当BMC添加量为50份时,eTi_(4000)-s-BMC/PVC复合材料的杨氏模量和屈服强度分别达83. 5 MPa和14. 9 MPa,较基体PVC提高了509. 5%和238. 6%,力学性能得到较大幅度提升。s-BMC和eTi4000-s-BMC对软质PVC的增强效果具有重要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不同温度下经过不同时间,利用HAAKE流变仪Roller转子提供的机械能对乙烯与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的交联发泡废弃物料进行机械力化学解交联,形成塑性流的解交联产物.通过分析解交联产物的溶胶和凝胶量,并用扫描电镜表征解交联产物的表面形貌,得到解交联最适宜的时间和温度.解交联产物与纯EVA的共混物,再经过氧化二异丙苯产生的自由基引发交联,研究了其力学性能,获得最佳的共混配比,使交联发泡的EVA废弃物料资源化再生利用.  相似文献   

19.
聚氯乙烯(PVC)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塑料,但是自身存在加工性差和冲击强度低等缺陷,通过添加一定比例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PVC的以上缺陷,针对这个问题,通过设计6种PVC/ABS合金材料试样,对PVC/ABS共混体系的不同共混组分进行研究,初步探索加工条件和混合物配比对共混体系力学性能所产生的影响,以期为高性能化PVC/ABS共混材料的开发提供一定依据,由结果来看,按照合适的配比和合理的加工方法制备的PVC/ABS共混体系的抗冲击能力显著提高,同时使体系保持较高的弯曲和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20.
用完全滴加料乳液共聚合方式合成了环己基马来酰亚胺/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三元共聚物(ChM I/MMA/St),研究了三元共聚物的热性能、力学性能及流变性。结果显示:随着共聚单体中St含量的增加,共聚物的热分解温度明显提高;共聚物熔体表现出假塑性流体的行为,材料的表观粘度随St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同时用该三元共聚物作为耐热改性剂与聚氯乙烯(PVC)共混,研究了耐热改性剂含量对共混物热性能、力学性能、及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hM I/MMA/St三元共聚物可以提高PVC的玻璃化温度和维卡软化温度,并能够抑制PVC的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