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天文 《科技信息》2008,(17):110-110
本文分析了混凝土结构常见的缺陷,介绍了传统加固方法包括粘钢加固法、预应力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置换加田法及间接加固法;新型加固方法包括绕丝加固法、粘贴钢筋加固法、玻璃钢加固法及碳纤维加固法。并对未来加固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对某水泥生料钢筋混凝土筒仓结构进行检测,采用预应力钢绞线法对其进行加固,对加固前后钢筋混凝土筒仓进行设计计算及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在贮料荷载作用下,加固前与加固后混凝土、钢筋的受力情况。结果表明,加固后预应力钢绞线对钢筋混凝土筒仓壁起到了很好的约束作用,裂缝宽度明显减小,混凝土的最大应力和钢筋的应力都显著降低,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吴斌 《科技信息》2007,(24):135-136
砖砌体结构是指由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的墙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特点是整体性较差,抗拉和抗剪强度较低,比较容易产生裂缝。本文对砖砌墙体结构裂缝的加固方法如压浆法、剔缝埋入钢筋法、砖加混凝土块联结法、钢筋混凝土板联结法、加设拉杆法、加设钢筋(钢丝)网砂浆(混凝土)面层法、喷射混凝土加固法、钢拉杆加固法、钢腰箍及拉杆加固法等九种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陆宏其 《科技信息》2009,(30):I0320-I0321
本文根据现浇混凝土结构板钢筋保护层厚度调查情况,确定此次加固工程的整体方案。从加固施工图设计、施工组织、施工安全及注意事项、质量检验与验收等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5.
于春  崔建华  李玉华 《科技信息》2009,(6):252-252,245
本文主要对建筑市场现有的植筋锚固施工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主要对标准操作方法和人工操作方法及植筋锚固性能、固化时间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另外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上植筋锚固利用化学锚固胶作为钢筋与混凝土的粘合剂。植入的钢筋具有很强的抗拔力,保证了锚固强度,是一种处理建筑、桥梁混凝土结构缺陷,加固改造具有旧有建筑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6.
白景慧  郭忠臣 《科技信息》2010,(8):I0317-I0317,I0320
本文针对桥梁混凝土构件现有的植筋锚固施工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主要对标准操作方法和人工操作方法及植筋锚固性能、固化时间等进行了对比分析。另外,在桥梁钢筋混凝土结构上植筋锚固利用化学锚固胶作为钢筋与混凝土的粘合剂,而植入的钢筋具有一定的抗拔力,保证了锚固强度,是一种处理桥梁混凝土结构缺陷,加固改造旧有桥梁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7.
吴志樑  郭清前 《科技信息》2013,(10):407-407
增补受拉钢筋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加固方法,是在梁的受力较大区段增补受拉钢筋,来提高梁的承载能力,可广泛用于一般梁结构的加固。本文结合实际事例介绍增补受拉钢筋在加固简支梁构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大炜 《甘肃科技》2009,25(19):134-135
粘贴碳纤维结构加固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加固技术,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并已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在混凝土结构的加固中,可以提高结构构件的抗拉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减少裂缝的开裂,并且在抗压构件及钢筋保护层加固的应用中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5·12大地震后砖混结构房屋抗震加固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两个工程实例,分别说明了教学楼、住宅两种不同用途的砖混结构房屋在具体的加固改造中所采用的如加设钢筋混凝土翼墙、钢筋砂浆带圈梁、双面钢筋网加固基础及板端和板边的结构措施,以通过实际的技术运用为抗震加固的工程实践提供了安全分析和抗震加固设计的思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耐久性,考虑钢筋与锚栓的锈蚀以及加固钢板的滞后效应影响,建立了锈蚀RC梁加固后的可靠性模型。基于服役40年的锈蚀损伤钢筋混凝土梁,采用Monte-Carlo法,讨论了分配荷载效应、汽车荷载等级、加固钢板厚度以及钢筋保护层厚度的对结构可靠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汽车荷载等级对可靠性影响有较大的差异性;加固钢板厚度增大可以显著提高结构的可靠性指标,但钢板过厚结构易发生脆性破坏且钢板无法得到充分利用;保护层厚度对结构可靠性指标的提高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其价格低廉,施工快捷,操作方便,是一种常用灌浆、添缝、道路抢险、混凝土结构加固材料。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上可以采用高强无收缩灌浆料作为植入钢筋或机械设备底脚螺栓的粘合材料,被植入的钢筋及底脚螺栓具有较强的抗拔能力及锚固强度,其造价比有机类环氧树脂建筑加固胶便宜,是安装设备基础、修复混凝土结构缺陷的常用材料。高强无收缩灌浆料施工的优势是免振,不必使用振捣器,在外加剂及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自流平。  相似文献   

12.
加固结构为二次受力体,工作特点决定了加固材料的混凝土应变滞后而本体构件钢筋应力将会超前,这种特性带来的结果是在受压区混凝土破坏时,构件的挠度、裂缝都较相同情况下的未加固梁大得多,而受拉区钢筋的应力比未加固梁在较低的荷载作用下就可能达到屈服。因此,为保证新老结合部分混凝土工作整体性得到保证,分析加固结构的结合面就尤为重要。针对目前国内对界面层分析的研究较少的现象,论文分析了不同材料、厚度的界面剂和加固片材对界面剪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锈蚀梁粘贴钢板加固后可靠指标的提高量,依托锈蚀梁加固前后承载力试验研究,根据锈蚀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系数以及9根锈蚀后加固试验梁的实测弯矩值,拟合了钢板与锈蚀RC梁的协同工作系数。根据拟合结果建立了锈蚀梁加固完成时抗力计算模型,依据误差传递公式得出了抗力的均值和方差的计算公式,用JC法迭代计算了锈蚀梁加固前后可靠指标提高量,计算对比分析了保护层厚度、钢筋锈蚀率和加固钢板厚度对可靠度提升的影响,并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层厚度和钢筋锈蚀率对锈蚀梁可靠指标提高量影响较小;钢板厚度对结构可靠指标提高量影响较大,板厚从3 mm变到5mm,结构可靠指标提高量增加了近1倍。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简支T梁运营多年后桥梁跨中出现结构受力性裂缝和主梁钢筋锈蚀等严重影响桥梁的承载能力与耐久性的典型病害,根据荷载试验评定结果,设计了具有针对性的维修加固方案.加固后的检测结论表明,承载能力能够满足桥梁设计荷载.该加固方案具有较好的工程实用性,可为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叙述包括矩形及 T 形两种截面的26根钢筋混凝土梁在外荷载为原构件设计破坏荷载的0%,45%及70%作用下的加固及加固后的破坏试验及试验结果。梁试件采用一种标号混凝土,两种牌号钢筋及代表低、中、高配筋的三种含钢率。补强钢筋量与原有钢筋量的比值为0.644,1.00及1.55。试验结果表明,加固后梁的试验所得的破坏弯矩值与理论计算的破坏弯矩值是一致的,充分地说明了在允许最大含钢率范围内,已负外荷载的作用并不影响加固梁的承载能力。通过补强材料,梁的承载能力可增大到三倍。试验资料同时揭露了加固梁的破坏特征及原有的与补强的钢筋的共同工作特性及其应力与弯短的分配过程。试验结果并提供了在荷载作用下加固梁的计算原理。  相似文献   

16.
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石砌体形成的组合结构轴心受压构件属二次受力结构,面层的混凝土和钢筋强度不能得到充分利用,为此,在极限承载力计算中,引入小于1.0的材料利用系数来考虑这一影响,然而现行规范中未给出该系数取值. 根据石砌体、混凝土和钢筋的本构关系研究的成果和变形协调条件,分析了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石砌体轴心受压构件混凝土和钢筋的材料强度利用系数. 根据分析结果并结合相关规范,建议混凝土和钢筋的材料强度利用系数均取0.8. 基于《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利用一次二阶矩法(JC法)进行了钢筋混凝土面层加固石砌体轴心受压构件可靠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7.
大卸载条件下受拉区加固梁的抗弯设计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应变平截面假定为基础,对非卸载条件下受拉区加固梁截面的钢筋应变发展及抗弯承载力的发展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初弯矩比越大,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增补钢筋应变发展越低;增补钢筋用量越大,初配钢筋应变发展越低。当初配钢筋配筋量较小时,即使初弯矩比较大,只要增补钢筋配筋量适当,可以保证初配钢筋及增补钢筋均受拉屈服,并使截面抗弯承载力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试验研究了二次受力条件下增大受拉区截面加固的梁的力学性能,主要考虑了增大截面的高度和初始荷载两个主要影响因素,对比分析了梁的极限荷载、荷载-挠度曲线及钢筋的应变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增大截面法加固可有效提高梁的极限承载力和刚度,其极限荷载受初始荷载等级的影响较小,其荷载-挠度曲线包括混凝土开裂、上下层纵向受拉钢筋先后屈服及梁的破坏四个阶段。最后,认为二次受力条件下增大截面加固梁在实际使用中应避免产生过大的变形。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玄武岩纤维布(BFRP)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爆加固效果,利用LS-DYNA软件建立了空气中接触爆炸条件下BFRP加固钢筋混凝土板的有限元模型.利用流固耦合算法模拟了板的破坏过程,比较了加固前后板的破坏形态、钢筋应力及板底位移,并比较了玄武岩纤维布与碳纤维布(CFRP)的加固效果.发现BFRP能够增强板的刚度,降低...  相似文献   

20.
针对盐河闸除险加固工程,安装应变计、钢筋计和温度计实时监测施工后结构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的应力,钢筋荷载以及温度的变化。数据结果显示:新老混凝土结合面胶结状况良好,验证了新老混凝土的整体性,反应了像盐河闸这样板厚小于等于1.2 m的混凝土结构没有必要实施大量的安全监测措施,展现了一种安全简便的监测体系及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