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2 毫秒
1.
画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作者郑思肖(1341—1318),字九翁,连江(今福建连江县)人,曾以太学生应博学鸿词科.南宋亡后隐居苏州,念念不忘故国.坐卧必南向,自号"所南".他画墨兰不画根、土,以示国土沧亡之意.他的诗也同样表现出强烈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他  相似文献   

2.
谭嗣同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改革家和思想家,资产阶级改良派中的激进派。他在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前后,深受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刺激,在亡国亡种的严重民族危机面前,毅然从旧的封建营垒中冲杀出来,努力学习西方的政治学、自然科学和耶教之书,积极宣传变法图强,实行资本主义的改革。  相似文献   

3.
张炎是一位历经宋亡元兴历史巨变的遗民词人。面对元军入侵、宋室崩塌,他先是挣扎在功名理想与“守节”意识之间,进退两难,身心两痛;仕途无望后,他失意南归,辗转飘零,尝遍辛酸悲苦,最后潦倒而终。他的词作饱含遗民的愁苦,丰富发展了遗民词的内容,表达了对故国刻骨铭心的眷恋。历来学者偏重于评价张炎词“清空”的艺术风格,而忽视了张炎词在“闲愁”的表象下,所表达出一种浓郁的身世之感、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相似文献   

4.
秦统一六国前的政策,曾得到孔子、荀子、司马迁的充分赞扬,然其统一六国之后,时间不长,便很快亡国.汉初过秦诸论,对其骤亡,有仁义不施、攻守异术、不行礼义等诸多论述,皆从文化动因考量.从社会动因来看,其以峻急之法行郡县,彻底打破了分封制所形成的六国贵族的利益,成为秦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隐元禅师和南明抗清人士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元隆琦是日本黄檗宗的开山祖。然而,他首先是一位明末遗民,一位悲伤的亡国诗僧。这可以从他和南明抗清人士的关系中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6.
《大宋宣和遗事》主要用中国传统的阴阳思想来分析和解释北宋亡国的原因,它认为国家之兴亡实系于皇帝一心之邪正,而奸臣、小人、盗贼、女色、夷狄等阴类都是北宋亡国的具体原因。《大宋宣和遗事》还从风水、谶纬、气数等方面诠释国家的兴亡,虽然其中不乏封建迷信,但都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回归中国文化原点以把握中国古人的理解,才能比较地道地解释中国古代的社会现象。《大宋宣和遗事》的叙事结构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是用《周易》“乾”卦的“元、亨、利、贞”来结撰的,匠心独运,寓意深刻。根据《周易革卦》卦辞“巳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可知,《大宋宣和遗事》叙事结构与叙事内容通过《周易》的“乾”卦融为一体,达到了艺术形式与思想内容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7.
咏物词是王沂孙词的主旋律,代表了他词作的最高成就。词人通过对自然界一草一物的吟咏,寄托了深沉的亡国之恨,抒发了身世飘零之感。本文试从其所处时代及生存状态着眼,对其咏物词的内容、表现形式、艺术手法诸方面进行分析、梳理,并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8.
咏物词是王沂孙词的主旋律,代表了他词作的最高成就。词人通过对自然界一草一物的吟咏,寄托了深沉的亡国之恨。抒发了身世飘零之感。本文试从其所处时代及生存状态着眼,对其咏物词的内容、表现形式、艺术手法诸方面进行分析、梳理,并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9.
摆脱传统社会主义危机,这是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社会主义改革的共同追求,然而在做法和方式上,邓小平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从国情出发确定改革战略,坚持实事求是方法论原则,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全盘否定社会主义,忽视国情,走激进式的改革之路,最终导致亡党、亡国、亡社(社会主义制度)。通过两种改革方式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本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进行改革才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明末清初嘉兴词人曹元方的《淳村词》集,通过对他抒发亡国之恸及抒写闲居生涯两类词的评价,肯定其词的积极意义及认识价值,井将其词放到当时整个词坛上去考察.指出了其词在明清词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晋文公为春秋霸主之一,从公子哥到霸主,流亡的体验使他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历经磨难,志向愈坚.治国需要智慧,强盛需要管理.其改革内政,整军经武,安定社会,联合王室,整肃军队,善用人才的管理思想,发人深思.  相似文献   

12.
唐太宗是我国封建名君,由于他善于教化各级官吏注意安民,从善施政,而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由于他善于选才用人,而使一大批有为人才云集其周围,使之政权巩固昌盛;由于他善于纳谏,始终与下属保持宽松和谐的君臣关系,使其决有良策,政令畅通,为协力治国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由于他善于借鉴历史经验,从而使其铭记民威,施政秉公不计私情,为巩固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太宗的独特领导艺术不仅成为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而且对我国当代社会领导者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箕子与箕子的文化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箕子是中国第一个思想家,是儒学的先驱.他促进了古朝鲜地区的社会进步,因而是东亚文化圈的奠基者.我国第一首凭吊故国的抒情诗也是他所作.  相似文献   

14.
姜夔的琴歌《古怨》是姜夔作品中唯一一首琴歌作品,形式和内容有别于其他形式的曲辞,有着独特的审美特点。此琴歌用的是侧商调,调式古老流美,旋律古雅悠长。琴歌曲词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有着烟雾迷津中的苍茫缥缈,黍离之悲哀婉凄凉,野云孤雁的清空洒脱等审美特点。这些特点与作者的身世和所处环境相关。此外,作品中双关,隐喻,用典等艺术手法的运用恰到好处。此琴歌抒发了作者对身世凄凉,世道变迁,家国破碎的感叹。  相似文献   

15.
高适是盛唐杰出的诗人,他心怀天下,有着积极的济世理想,尽管遭遇诸多挫折,但诗人穷其一生都在为入仕而做积极的努力。诗人能够关注下层普通民众的生活,勇于揭露社会的阴暗面,对于唐王朝的边疆政策,有着独到的见解,这些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刘辰翁的元宵词,以描写元宵为主,感时伤世,将雨、月意象的多种所指巧妙地与灯节结合起来,寄寓黍离之悲,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南宋遗民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7.
杜甫报国忧民意识的思想意蕴与精神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有过致仕的经历,但更多的时候是身在江湖,但这并未让诗人熄灭政治热情。战乱和动荡给诗人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冲击,更让诗人深切地体会到人民的苦难。杜甫深厚的仁民爱物情怀,让他在漂泊无定的人生中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报国忧民意识。  相似文献   

18.
唐继尧作为民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史学界对他有褒有贬。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其关注颇多,主要涉及其在护国、护法运动中的表现,治理云南的措施,与云南近代化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俄国文学在思想意蕴和艺术构思方面对鲁迅的小说《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植根于鲁迅灵魂深处的时代忧患意识和历史使命感。使他对俄国文学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而他的社会理想和坚韧个性。又使他始终不渝地呐喊、战斗;同时.他的悲剧心理和独特审美观。使他的笔端自然流露出阴冷的艺术风格.既有对俄国风格的借鉴,又有自己的再创造,具有深刻的思想意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我国著名数理统计学家许宝騄先生的品格、治学态度、求实精神以及工作作风进行了追叙,作者最深的印象是:他对科学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学生的真切关心,在他身上,很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