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潍坊学院学报》2020,(1):54-57
数字图像时代,大众的审美由印刷时期过渡到电子媒介时期,大众对电视图像的审美期待也越来越高。电视节目在不断拓宽新的节目内容的同时,对节目图像的呈现也有了更高追求。本文通过对中国文化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梳理,分析其电视艺术特性与审美效果,解析电视艺术应具有的思想层次和文化内涵,并对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电视美学审美要求与创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樊超 《科技资讯》2013,(35):15-15,17
电视节目的质量好坏直接受到电视摄像技巧的影响,同时也是电视节目在制作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环节.可是在大部分的情况之下,电视摄像技巧却被人们所忽略,这不但会使得电视摄像技巧水平受到制约,同时也会降低电视节目的质量.文中简单分析了电视摄像技术、艺术的相关内容,指出了在电视摄像过程中需要对电视摄像技巧有充分认识,也给电视摄像工作者供应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使其在电视节目拍摄的过程中,能够将自身的想象力充分发挥,有效合理的使用各种有序的拍摄方式,制作出艺术性质量高的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3.
电视节目的包装要素是电视艺术工作者关注的外部要素,外部要素往往要服务内部要素,但外部要素对内容的推进是不言而喻的,本文针对电视包装的诸多要素进行了论述,特别是对不同电视时代的美术手段进行了回顾,由此而对今天的电视艺术手段的方法方式进行了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杨辉 《科技资讯》2013,(30):241-241
电视解说词是电视节目播出时对画面进行解释说明的声音表达形式,是与画面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电视节目的语言部分。电视节目在编辑过程中,要注意画面与解说词的关系,才能让电视节目更加精彩、有质量。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电视编辑中画面与解说词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马兰 《科技资讯》2012,(28):223-223
电视是以图像和声音为基本构成元素的艺术形式,由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其导播跨越了节目创作艺术与技术的双重领域。电视制作对于导播的能力要求非常高,其主要体现在三个主要的动作之中,机位设置、调机和切换上。本文以实际节目录制为例,从机位设置,调机与切换三个动作重复分析了电视制作导播的艺术和技术能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拟就电视包装功能、分类、表现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一、电视包装的确立及其功能二、电视包装的分类〔1)硬包装(2)软包装三、电视包装的构思与表现1.台标、片头2.色彩运用3.主持人、播音员的包装4.特技技巧的运用四、电视节目包装是打造精品不可缺少的艺术再创作过程(一)电视节目包装艺术再创作应注重整体性(二)电视节目包装艺术再创作应注重宣传突出本台文化、本土特色设计(三)三)注重色彩在电视节目包装艺术再创作中的情感表现(四)巧妙运用音乐是节目包装艺术再创作不容忽视的元素(五)电视节目包装艺术再创作应凸显栏目的代言人(六)电视节目包装艺术要注重包装的系列化设计。  相似文献   

7.
叶玉芳 《海峡科学》2006,(12):97-97
电视是一门综合艺术,其他任何艺术形式,如文学、音乐、表演等,加入进来,都只能作为其中的一种因素或手段而存在,都程度不同地出现了自身形态的某种不完整性或非独立性,不能用原有独立艺术形式的标准去要求它,衡量它,而应服从于电视节目的整体目标。电视解说也不例外。如果从文学或语言艺术的角度去分析评判它,它可能是片断的、零碎的、不完整的、不合格的。但融入到整个电视节目之中,与画面、音乐音响、同期声等相互配合,就显示出它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计算机数字技术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应用,并介绍了多媒体技术对于电视艺术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于大鹏 《科技信息》2009,(33):I0197-I0197,I0191
电视、电影是一种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它凭借自身的特性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喜爱。因此,自影视这门艺术形式诞生以来,就不断地有文学名著被搬上银幕,甚至有些名著被反复翻拍和改编,这种现象在全世界范围里越来越普遍。改编的影视剧在使越来越多的大众接触到名著的同时,也使得改编后的名著趋向迎合大众的收视趣味和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0.
李文 《科技信息》2007,(26):51-51
随着数字化技术迅速发展,社会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作为信息传播重要手段的电视技术从模拟向数字过渡成为必然的发展方向。众所周知,通过模拟技术处理的电视信号存在着信杂比低、多次复制信号损伤严重等无法克服的致命缺点,在对电视节目制作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己难以满足人们对图像和声音质量上的需求。为此,本文首先讨论了高清电视发展现状,接着分析了环绕声声音制作技术﹑录制语音技术﹑高清电视拍摄技术和信号传输中的干扰因素,最后研究了非线性编辑在高清电视制作中的应用和明暗对比度与清晰度。因此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巴蜀地区涌现出一大批以《雾都夜话》、《麻辣烫》、《成都情事》等为代表的优秀方言栏目剧,它们凭借浓郁的川味色彩和强烈的巴蜀平民风格赢得了极高的收视率。但随着各地媒体纷纷兴起"方言工程"时,电视方言栏目剧也因自身突显出来的种种弊端而倍受争议,因而要想在"主流艺术"——普通话电视节目和众多"夕阳艺术"——方言电视节目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四川方言电视栏目剧该如何进行自身整合和策略优化;如何适度地把握节目的数和量,成为目前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以视觉为中心的视觉文化传播正向传统的语言文化传播传统提出挑战,并日益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视觉文化包括图像、视像和影像,而传播最快、受众面最广的就是通过载有声音、图像的信号传播作品的电视节目。中国人在被色彩斑斓的视觉信息冲击和影响的同时,也热哀于通过各种电视节日去寻找和安放自己的传统和历史。在春晚、(《甄媚传》等电视节目中,符合大众审美的视觉文化却披着传统和历史的外衣充斥于电视荧幕之上,中华民族的传统历史文化正在离我们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3.
电视谈话类节目作为一种公众节目已经出现了五十多年,在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电视谈话类节目也发展了近十年。十年来,电视谈话类节目快速发展,席卷了中华大地。这种以声音为主要手段,借助画面进行传播的新型传播模式,使电视表现力得到了极大发展,引领了一个新的电视传播潮流,这种全新的电视传播形态赢得大家喜爱的同时,它的现状和未来发展也引起我们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纪实性电视节目的大量涌现,让更多的人关注社会、干预生活,这是纪实电视令人瞩目的重要原因。纪实是一种创作风格,不是创作的目的。纪实电视不仅具有社会文化价值,更具有艺术审美价值。探究纪实电视的美学特征,发掘纪实电视社会文化价值取向和艺术审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音乐电视(MTV)这种独具特色的综合艺术形式,在中国迅速发展,已成为各家电视台重要的音乐节目之一。音乐电视作品被大众所喜爱,接受,传唱,产生一定的影响,从音乐电视的产生,音乐电视作品的创作,音乐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特殊作用等方面,对音乐电视传播中的求新,求变及时尚性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唐金妹 《科技信息》2013,(23):272-272
<正>过去的十年是电视发展、创新、突破的黄金十年。进入新世纪,三网融合趋势明显,电视在新技术、新理念地带领下也不断寻求突破,如何重新获得观众的青睐,让他们重新回到客厅的沙发前是一大难题。各电视台都把创新放在一个战略高度,一个"新节目"能拯救一个台不是瞎话,电视节目要创新不需讨论,如何创新是大家研究的问题。在高节奏生活的现在,以中国电视发展的现状,绝对的原创很难,目前大多数比较火的节目,都是从国外原版引进或进行改良。即使一些普通的电视节目,也在元素中吸收和借鉴,目前大多数节目的创新,都是在"混搭"和"跨界"中前行。这是最节约成本也易被观众接受的方  相似文献   

17.
杨继成 《科技资讯》2006,(7):177-177
电视画面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画面语言几乎和我们日常的口头或文字语言一样,在遵守语法逻辑的前提下,足以准确地反映现实世界,表达人的思维意念。电视画面编辑是电视创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每一部电视作品都是由若干个电视画面组合而成。电视节目中若干个不同内容的画面,通过合理组接,构成一个个完整的蒙太奇段落。对电视创作者而言,单个画面是词汇和句子,而画面的组接技巧则是语法和修辞。因此,电视创作者必须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蒙太奇意识、掌握好画面编辑要求、原则和技巧,创造出优秀的电视作品,艺术地再现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18.
电视艺术的时尚化追求已然已经深入到家庭生活与社会空间的各个角落,无可否认时尚具有鲜明的社会学意义,那便是整合趣味群体,进行阶层区隔的划分,利于社会的暂时稳定,但面对电视艺术的时尚现状,却不得不令人担忧,在本雅明所言灵韵消逝的机械复制时代,时尚的存在意义何为?本文从本雅明的经验和情感两个范畴角度出发,阐释当今电视艺术时尚追求的现状,力图在批判中获得有力的反思,寻求积极的改变力量。  相似文献   

19.
电视制作系统往往会受到系统内部或外部的电磁干扰 ,影响电视图像和声音的质量。如何避免电视制作系统中干扰的产生 ,解决电磁干扰 ,做到系统的电磁兼容是很重要的。本文针对电视制作系统中可能存在的电磁干扰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电视谈话节目自1992《东方直播室》产生到现在,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成熟,其中央视的《艺术人生》与香港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就是成功的代表。本文通过对电视访谈节目《艺术人生》与《鲁豫有约》的比较研究,结合既有的研究材料分析二者成功的原因,研究访谈节目成功的各个因素,探讨电视访谈节目如何保持艺术生命力,发挥电视节目的传播功能和娱乐大众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