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定量评价长江中下游近60年来泥沙情势变化,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均值差异T检验,累积曲线法等方法对长江中下游宜昌、汉口和大通3个水文站1954~2016年输沙量与长江流域年均降水量进行趋势和突变检验,采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法,定量评估长江流域降水和人类活动对长江中下游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率,评价长江中下游...  相似文献   

2.
长江电力是三峡总公司控股上市公司,被三峡总公司定位为"电力生产经营主体、资本运营载体"。本文运用战略理论对长江电力的内外部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长江电力的发展战略和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3.
黄庆华  潘婷 《创新科技》2022,22(3):32-41
基于逻辑框架法,在把握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逻辑与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由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合作、科技创新产出和科技创新成效等4个维度、共43个具体变量组成的指标体系,选取2011—2019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对其科技创新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水平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下游...  相似文献   

4.
运用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模型,将雾霾因素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能源效率中,对长江经济带地区11省2006—2015年能源效率水平进行测度,并运用离差分解模型对省际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考虑雾霾因素后长江经济带地区的能源效率水平均有所下降;长江经济带能源效率水平总体差异是由上、中、下游地区内部带来的,而上游地区内部差异是影响长江经济带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地区内的发展水平差距大制约了长江经济带绿色可持续发展。因此在雾霾硬约束下协调三大地区内部省际间经济、环境以及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是实现区域协调、健康的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实现对水污染问题的综合评价,并对长江沿线17个观测站的水质检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得到了长江沿线17个观测站的水质的综合聚类评价。  相似文献   

6.
为了揭示长江经济带沿江主要港口商品流通的总量及结构,选取包括上海港在内的21个长江经济带沿江港口,运用赫芬达尔指数法和缓冲区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沿江主要港口商品流通规模较大的港口主要分布在长三角区域,形成了一个鲜明的港口群.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和货物吞吐量排全球第一和第二,对长江经济带的带动作用显著.长江经济带主要港口市场结构类型属于低寡占Ⅰ型的市场结构类型.长江经济带港口商品流通结构中,亿吨以上的大宗货物,主要有金属矿石、煤炭及制品等,增长最快的是水泥、有色金属、机械设备电器等三类商品.故可认为长江经济带沿江主要港口商品流通规模具有进一步增长的潜力,商品流通结构的变化反应了社会经济需求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长江经济带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健康状况进行诊断,并对它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为它的健康管理及长江经济带的生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构建的长江经济带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健康诊断指标体系,使用正态云模型进行有关健康诊断,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山、水、林、田、湖、草子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 2000—2018年长江经济带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健康等级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健康等级较低的省(直辖市)位于长江经济带的上游和下游区域,中游区域是整个长江经济带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健康状况最好的区域。2)长江经济带山、水、林、田、湖、草子系统按健康等级由高到低进行排序,依次为:田子系统、水子系统、山子系统、草子系统、湖子系统、林子系统。3)在由长江经济带山、水、林、田、湖、草子系统构成的46种系统组合中,90%以上的系统组合的耦合度高于0.8,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但约98%的系统组合协调度为0.3~<0.5,处于轻度失调阶段。4)林业单产、森林蓄积量、湖泊面积、人均水产品、渔业总产值等指标是长江经济带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  相似文献   

8.
以长江经济带9省2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2020年共21年的面板数据,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水平进行评价,并分析其时空差异.研究结果显示, 2000—2019年间长江经济带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生态环境状况、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水平逐年好转,并呈现地区差异;但2020年长江经济带各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水平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9.
运用长江经济带各省(直辖市)2009年和2014年的相关数据,从土地面积、城镇数目、总人口、城镇人口、人口密度等几方面分析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发展现状;得出结论: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镇布局较多,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长江经济带东中西三大地带城镇体系发展差距较大,空间分布不均衡,运行成本较高;据此提出相关建议措施,改善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不合理的现状,促进长江经济带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2000年~2014年的入境旅游收入为基础,运用标准差、变异系数、泰尔指数、位序规模理论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入境旅游经济的时空差异及其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省际间入境旅游收入绝对差异呈上升趋势,相对差异呈缓慢缩小的趋势;东、中、西三大地带间差异明显大于地带内差异,是省际总差异的主要来源,而东部地带内差异是地带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长江经济带入境旅游符合位序规模分布,其中东部沪、苏、浙的入境旅游收入长期处于前3位,云南是西部四省市入境旅游的领头羊,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长江经济带入境旅游经济时空差异是旅游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条件、区域发展政策、特殊事件与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论文最后提出了协调长江经济带旅游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DEM的河网缓冲区生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洪水灾害危险程度区划中,需建立河网缓冲区.但是,不考虑地形影响而只按河流等级给定缓冲区宽度,则不能很好地反映实际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利用长江中下游的DEM和河网分布图,提出了基于DEM的河网缓冲区生成方法:利用无填洼的DEM生成流水网,进而生成子流域;挑选出河流和湖泊经过的子流域并将其进行合并,以合并后的结果作为河流和湖泊的缓冲区.结果表明,基于DEM的河网缓冲区生成方法能够生成符合实际情况的河网缓冲区.  相似文献   

12.
平原河网城市水资源综合规划防洪校核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研究城市水资源综合规划中各类涉水规划对防洪的影响,分析了平原河网区城市的洪涝特性及洪涝灾害形成原因,提出了适用于平原河网区城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的防洪安全校核计算方法.以太仓市水资源综合规划防洪安全校核计算为实例,根据该市土地利用特点和下垫面特性,分别建立相应的产汇流模型,计算不同规划条件下的河网洪水位,计算结果可以为制定满足太仓市防洪安全要求的水资源综合规划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杭州湾及邻近海区潮汐潮流场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把长江河口、杭州湾及领近海区作为整体,应用三维高分辨率非正交曲线网格河口海洋模式,模拟了4个主要分潮M2,S2,K1,O1。在长江口外半日分潮M2、S2从东南方向传入长江口和杭州湾,全日分潮K、,O1从北向南传播。这4个分潮的振幅在长江口南支向上游逐渐减小,但因杭州湾和长江口北支呈喇叭状,而向上游逐渐增加。计算潮差变化过程和实测值基本一致,4个分潮潮位振幅和位相的计算值与验潮站观测值相比,误差大部分在10%以内。结合1996年2-3月长江河口现场观测,考虑了径流的作用,三维数值木匠敢计算域内流场。结果表明,即使在斜压效应不太明显的口门内,流速在垂直方向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上层流速明显大于下层流速;潮流具有不对称性,由于径流的作用,落潮时间明显大于涨潮时间,落潮流大于涨潮流,但在象北支涨潮槽中,涨潮流反而比落潮流大。模拟出的以上结论与观测结论为一致。  相似文献   

14.
为充分利用防洪安全领域积累的监测数据,准确理解防洪安全态势,形成科学的综合决策,通过融合态势感知相关理论,提出面向流域防洪安全的态势图谱构建及可视化方法。从时空对象的特征、关系和行为入手,结合态势理论本体方法,针对流域防洪安全问题,厘清了相关的态势感知概念,构建了防洪态势指标体系,提出了态势图谱建模及可视化方法,并介绍了该理论在丹江口库区的应用,对态势感知理论在防洪安全等领域的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防洪工程中的堤防、河道护坡是一项量大而面广的基础设施,通过技术创新来选择和确立兼顾防洪、生态和节约的工程护坡方式,是水利工程设计和防洪建设一大课题。文章以可持续发展的视野认识现代生态护坡工程,以创新发展的观点,就防洪工程生态护坡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7.
针对河道整治模型试验所提出的在北港文山河段设置束流工程这一项案,用数学模型对此束流工程进行专项的方案研究和分析,提出一种能改善北港河道水流条件,保证行洪安全和航稳定和束流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河堤的功能要求逐步提高,其功能已经不仅局限于防洪,而扩展到集防洪、生态平衡、城市景观为一体的综合型水利工程。本文以延吉市布尔哈通河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建设为例,对防洪、生态、景观型河道的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人工控制鄱阳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满足多功能运用的人工控制湖水位节律性波动面的运行方案,分析了人工控制鄱阳湖后可获得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效益,并重点论述了遇1954年型洪水可解决44亿m^3的超额分洪量,对长江中下游防洪有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流域防洪系统调度的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复杂的流域防洪系统调度方案评价决策问题,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提出相应的防洪系统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原型.该指标体系不仅考虑了防洪系统内各个防洪构件(如各个水库、分蓄洪区)的运行目标,而且考虑了整体防洪系统运行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