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斯·佩鲁茨(1914-2002),蛋白质晶体学家。因发现血红蛋白分子结构与肯德鲁共获1962年诺贝尔化学奖。他也是剑桥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创建人与第一任主任。同时,他还是一位关注科学人性力量的科普工作者。本文对佩鲁茨的生平与科学成就作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马克斯·佩鲁茨(1914~2032):科学不是一种平静的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斯·佩鲁茨(1914-2002),蛋白质晶体学家.因发现血红蛋白分子结构与肯德鲁共获1962年诺贝尔化学奖.他也是剑桥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创建人与第一任主任.同时,他还是一位关注科学人性力量的科普工作者.本文对佩鲁茨的生平与科学成就作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比较分析了分子生物学“革命论”和“非革命论”的观点的基础上,考察了1953年前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尤其是艾夫里的研究工作,根据库恩的“科学革命”理论,提出了分子生物学革命发生于1944年及分子生物学革命可分为形成期、高潮期、收获期三个阶段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编者按     
正17至19世纪的欧洲博物学与海外贸易、殖民扩张紧密联系,一起绘制出欧洲近代帝国主义的扩张版图。在认知层面上,博物学家以"科学"、"统一"的分类和命名体系取代地方性知识和多样性的传统文化,实现了帝国主义对殖民地的知识和文化侵略。在实作层面上,博物学家通过引种和移植物种,助长了帝国主义对新大陆自然的掠夺,进一步彰显了博物学与殖民扩张的互生关系。国家、学术机构、贸易公司、种植园、博物学家、殖民官员、传教士等在不同  相似文献   

5.
分子生物学符号系统依靠其所具有的良好操作性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同时,分子生物学通过这一套符号系统表达方式进行理论解释,得到了科学界以及社会的认可,迅速发展成为近几十年来最热门的前沿学科。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重新审视库恩的“范式”本意和DNA双螺旋模型发现的历史背景与科学价值基础上,提出了与颜青山先生截然相反的观点:DNA分子双螺旋模型是分子生物学范式的确立者。同时对颜文中有关分子生物学范式的方法纲领、逻辑基础和共同体心态的划分以及其他两个观点进行了商榷。  相似文献   

7.
理论远离经验,是分子生物学理论发展的一大特征。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就如何理解和解释分子生物学理论方面,语义分析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科学方法。本文首先利用语义分析的方法,对作为科学理论的中心法则的语义变迁进行了分析,并指出这种变迁是在分子生物学纵向语境的不断变化中实现的。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下对中心法则进行不同层面的语义解释,才不会导致其语义的局限性。而作为科学理论的中心法则语义被局限,自然会导致其作为研究方法的意义局限性。之后,文章讨论了传统意义下作为研究方法的中心法则的意义局限性,并结合计算机模拟提出一种自上而下的研究策略。  相似文献   

8.
20世纪的化学在高度分化和专业化的同时,完成了两次重要的跨学科综合。在上半个世纪,化学吸收物理学革命的成果,衍生出量子化学和现代结构化学,在电子层面回答了基本物质以何种方式结合的学科基本问题;下半个世纪,化学应用于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发展起来,生命现象得以在分子层面得到说明。而莱纳斯·鲍林这位20世纪最杰出的化学家以一己之力直接参与并实际引领了这两次理论变革。本文考察了鲍林在化学键理论、早期分子生物学以及分子医学方面的工作,以此追溯和分析了暗含于两次基础学科综合的基本概念转折和方法论特征。  相似文献   

9.
"自然经济"源自欧洲自然神学传统,"经济"意指造物主创造了一个精致和谐的世界,但帝国博物学理论和实践中的"经济",开始具有世俗经济利益或者准确说是国家财富的意思。帝国博物学进路在认知层面的基本任务是用"科学"的命名法和分类法,把名词赋予物,用普遍性、客观性实现物种的去地方性,后殖民主义史学将其称为西方话语霸权。帝国博物学进路在实作层面的基本诉求是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生物资源,实现帝国的自给自足并增进国家财富,由此引发的生物扩张深刻改变了全球生态及新旧世界的格局。帝国博物学路径下认知和实作两个层面的空间范式以人类中心主义和机械自然观为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城市突发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及应急决策系统研究"的支持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于组件式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开发了<城市突发重大事故应急决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1.
分子生物学的范式及反常杨晓泉功能、结构和信息的统一是二十世纪生物学的一大进步,也是分子生物学发展中最为明亮的主旋律。它使生物学最终摆脱了单纯的推测和直观的描述,从而使之建立在一个较为坚实的基础之上。鲍林(L.Pauling)的观点代表了一大批深受进化...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家重点实验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主流的科研组织形式——PI制已经不能充分适应科技发展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的需求。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借鉴大项目管理所采用的首席科学家负责制,在重点实验室管理中引入研究团队及研究团队负责人负责制,提出一种复合型的科研组织形式——“点一群一阵”结构。通过合理的队伍构建和资源配置,PI既能以研究组为基本单元进行自由探索,又可组成团队发挥群体优势、联合攻关。  相似文献   

13.
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林忠平教授情牵百草一脉香,一直在努力探寻着分子生物学和植物基因工程研究规律。植物基因工程研究带给林忠平教授的不仅仅是那些光彩夺目的成就荣誉,更多的是一种深入灵魂的幸福与满足。  相似文献   

14.
生物学在19世纪以前,主要研究的是细胞以上水平的生命活动。1897年生物化学诞生之后,开始了在分子水平上探索生命之谜的征程。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人们主要弄清了有关能源物质的代谢过程,但对蛋白质和核酸这两种最主要的生命物质的更新过程,特别是它们的合成缺乏了解。1953年,分子生物学诞生后,这个问题才得到了解决。生命活动在分子水平上主要是蛋白质和核酸的活动。因此,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于最终揭开生命之谜具有决定意义。生物体是自然界中最复杂的系统,分子生物学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涉及许多重要的哲学问题,本文就其中几个问题发表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生物学最激动人心的大事就是50年前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作为纪念,本文从历史的角度阐明这场分子生物学革命的方法论动因:物理化学技术在分子生物学中的运用。化学在生物学中的运用随着有机化学的发展自然而然地进行,然而,物理学方法在生物学中的运用却需要理论的勇气和胆量。玻尔、薛定谔等对物理化学方法的倡导,洛克菲勒基金会对应用物理学方法研究分子生物学问题的资助等促使大批物理学家向生物学转移。同位素示踪方法、X射线衍射分析、超速离心技术等的应用推动着分子生物学的革命性发展。20世纪末和新的世纪,计算技术、应用数学和信息科学方法代替物理学方法成为推动分子生物学发展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迈克尔·马尔凯(Michael Mulkay)创立的话语分析研究纲领,是科学知识社会学领域中与宏观利益学派、实验室学派并列的三大流派之一。与传统话语分析模式(如默顿结构功能功能主义话语分析模式、普赖斯科学计量学模式)及其它一些SSK学者(如科林斯的论坛分析范式、谢廷娜网络分析模式)将特定性质的科学话语(正式的或非正式的)作为可靠的信息源不同,话语分析研究纲领将科学话语视为一种分析的议题。以"解释的扩展难题"为引子,话语分析研究纲领从主体维度、文本维度、规范维度、史学维度四个层面构建了科学话语与科学世界之间的修辞关联模型,表明了科学话语作为科学文化与实践的"行动者"特质,并解构了科学话语与科学实在之间的同一性观点,成为再审视传统社会学及前期科学知识社会学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7.
简讯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第四次审定会议于2004年10月22~25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周筠梅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界20多位专家学者,会议由祁国荣主任和王克夷副主任主持。会议主要讨论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名词》第二稿的有关问题。会上经过热烈讨论,大多数问题取得了共识,但在一些词的定名上仍存在分歧。如:prion一词,目前称“朊病毒”的人较多,但不科学。  相似文献   

18.
一、实验室概况   分子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是1984年国家首批批准建设的1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  相似文献   

19.
是英文问题,还是科学道德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是英文问题,还是科学道德问题?李佩珊,薛攀皋一最近,在一本由荷兰出版的《植物分子生物学》(PlantMolecularBiology,简称PMB)期刊1995年第28卷3期上,刊登了一篇由PMB主编R.A.SchilPeroort署名的“编者的话”。...  相似文献   

20.
<正>我主要回顾863计划的管理工作。20世纪80年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全球引起了各国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军事方面的改革,很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为了在国际竞争中占领制高点,发展高技术就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纷纷提出了发展高技术的相关计划,包括1983年里根总统在任时美国提出了战略防御倡议"星球大战"计划、欧洲尤里卡计划以及日本关于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在全球引起很大震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