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食管重建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的5例食管癌患者,对其手术方法、围手术期的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5例施行食管癌切除、食管吻合食管重建术,无手术死亡,术后无吻合口瘘、乳糜胸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掌握熟练精细的食管-胃吻合技术,加强围手术期治疗,是预防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胸段食管癌术后复发模式与放疗靶区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胸段食管癌术后复发部位的规律,探讨术后预防性照射的靶区设计.方法:对我院2001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81例食管癌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x2检验分析原发肿瘤部位及术后分期与食管癌术后复发部位的关系.结果:81例食管癌术后复发患者最常见的复发部位依次为吻合口49例(60.49%)、颈部/锁骨上淋巴结20例(24.69%)、1、2区淋巴结18例(22.22%)、残食管/残胃17例(20.99%)、4区淋巴结12例(14.81%)、7区淋巴结11例(13.58%);胸上段、胸中段、胸下段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复发率分别为28.57%(4/14)、23.40%(11/47)、25.0%(5/20),差异无显著性(x2=0.156,P>0.05);胸上段和胸中段食管癌上纵隔淋巴结复发率分别为42.86%(6/14)、40.43%(19/47),差异无显著性(x2=0.026,P>0.05),胸下段食管癌上纵隔淋巴结复发率为15.0%(3/20),低于胸中段食管癌(x2 =4.113,P<0.05);IIA、IIB、III期食管癌术后锁骨上淋巴结复发率分别为9.52%(2/21)、27.27%(6/22)、45.0%(9/20),差异有显著性(x2=6.545,P<0.05).吻合口复发率在不同原发部位食管癌(x2 =0.097,P>0.05)、不同术后分期食管癌(x2=0.355,P>0.05)无明显差异.结论:不同原发肿瘤部位食管癌术后放疗的靶区均应包括锁骨上区及吻合口,胸上段及胸中段食管癌还应包括上纵隔淋巴结.对于术后临床分期为Ⅲ期的食管癌,锁骨上区是重要的预防照射区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经食管床食管胃劲部单层吻合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10年间我院胃经食管床食管胃颈部单层吻合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痊愈出院102例,临床治愈率99%.术后病理发现有淋巴结转移37例.其中颈、胸、腹3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77%(8/103)、18.45%(9/103)、9.71%(10/103),并发症发生率为18.45%(19/103).结论胃经食管床食管胃颈部单层吻合食管癌切除术的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严重并发症少,食管癌病灶切除彻底,有效地提高手术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胃经食管床食管胃颈部单层吻合治疗食管癌10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经食管床食管胃劲部单层吻合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10年间我院胃经食管床食管胃颈部单层吻合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痊愈出院102例,临床治愈率99%.术后病理发现有淋巴结转移37例.其中颈、胸、腹3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77%(8/103)、18.45%(9/103)、9.71%(10/103),并发症发生率为18.45%(19/103).结论胃经食管床食管胃颈部单层吻合食管癌切除术的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严重并发症少,食管癌病灶切除彻底,有效地提高手术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老年人胸部疾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996年6月至1998年2月,对32例年龄为60~82(平均683)岁的老年人施行VATS,其中局限性肺切除10例,肺叶切除5例,肺大泡切除3例,肺癌分期5例,胸膜活检、切除及固定术6例,血胸清肺修补、纵隔肿瘤切除及食管裂孔疝补术各1例。占同期VATS手术的377%。结果:全组无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9%。结论:由训练有素并充分了解老年人临床特点的胸外科医生施行VATS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对25例大型垂体腺瘤采用经颅、经眶(经筛)及经蝶扩大切除骨瓣入路的新显微手术方法.结果:肿瘤全切者16例(64.0%),次全切者7例(28%),部分切除者2例(8%).本组病例术后常规给予放射治疗,临床症状与内分泌功能于术后复查均恢复至正常范围或明显改善,经过1~5.5年追踪尚未见复发者.此术式将经颅与经蝶两种入路于鞍结节处融合成一个大术野,扩大了手术视野,缩短了手术入路,有利于显微手术切除大型垂体腺瘤,提高了全切率.  相似文献   

7.
对25例大型垂体腺瘤采用经颅,经眶(经筛)及经蝶扩大切除骨瓣入路的新显微手术方法,结果:肿瘤全切16例(64.0%),次全切7例(28%),部分切除2例(8%)。本组病例术后常规给予放射治疗,临床症状与内分泌功能于术后复查均恢复至正常范围或明显改善,经过1-5.5年追踪尚未见复发,此术式将经颅与经蝶两种入路于鞍结节处融合成一个人术野,扩大了手术视野,缩短了手术入路,有利于显微手术切除在型竽  相似文献   

8.
分析青年与中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外科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49例青年和98例中老年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青年食管癌占同期食管癌的6.55%,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肿瘤病变部位、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病理分期、根治性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青年组与中老年组的手术死亡率分别为0.0%和2.0%,两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青年人食管癌肿瘤病期偏晚,手术切除率更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死亡率优于中老年组,两者在生存预后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高龄食管癌贲门癌外科治疗经验. 方法:高龄食癌贲门癌 12 例, 均合并进行性营养不良和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切除+ 胃食管吻合 10 例(包括根治术和姑息手术) , 探查造瘘 2例. 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手术切除率83.33%, 3 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基本接近文献大宗病例报告.行切除术后病例随访均获得满意生存质量. 结论: 高龄食管癌、贲门癌患者应得到积极的手术治疗,高龄不是手术禁忌症.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处理至关重要,尤其是呼吸系统和营养不良,应在术前得到积极治疗和改善,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和有效的营养支持,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对于高龄食管癌、 贲门癌手术治疗的评价,不仅要重视术后生存率, 更应重视术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食管癌及食管癌前病变的治疗价值。对25例早期食管癌及食管癌前病变在确定病变范围及浸润深度后行黏膜下剥离术。先超声内镜判断浸润深度及利用Lugol液染色确定病灶范围,后采用术中标记、粘膜下注射、边缘粘膜切开、剥离及创面处理等方法。结果显示,病灶完整切除,术中无穿孔、出血;术后3、6、12月常规随访,均无复发。1例术后3个月出现食管狭窄,给予扩张后狭窄缓解。结果表明,对早期食管癌及食管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是一种安全的内镜下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2例使用米索前列醇引产和100例使用缩宫素引产的足月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米索组出现过频宫缩14例,而缩宫素组未出现异常宫缩.两组羊水混浊发生率分别为22%、l0%,差异有显著性.剖宫产原因中,胎儿宫内窘迫均为两组主要手术指征,米索组8例占66.7%,缩宫素组7例占44%,差异有显著性,提示:米索前列醇用于足月妊娠引产,对母亲和胎儿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存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反流性食管炎(RE)的发病特点,指导患者对此病提高认识,以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此病.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经内镜室确诊的788例RE患者的内镜资料.结果:本组788例患者中以中老年男性居多,其中20-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70-79岁组,80-89岁组所占比例分别为5.97%,15.48%,25.13%,28.55%,18.15%,5.58%,1.14%;男女比例为2.23:1;蒙古族423例(53.68%),汉族280例(35.53%),其他民族85例(10.79%);内镜下分级Ia级127例(16.12%),Ib级540例(68.53%),II级89例(11.29%),III级32例(4.06%).结论:中老年男性是本病的高危人群,蒙古族较汉族的检出率高,且内镜下以I级表现者为多,应从多方面着手预防本病,及时合理用药以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我院心脏直视手术后进入ICU复苏的早期临床结果和经验体会。方法:2002年7月-2004年10月在我院开展的心脏直视手术58例转入ICU复苏,年龄最小3岁,最大58岁,体重14-90kg,男性48%。其中,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43例,瓣膜置换术后14例,瓣膜置换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1例。结果:58例术后复苏成功55例,安全转入普通病房痊愈出院,生存率94.82%。1例死于缓慢型心律失常,1例死于突发心跳骤停,1例死于胸腔出血致失血性休克,病死率5.18%。结论:心脏病病人术后病情变化快,危险性大,需密切监护,及时处理。若监护不力或处理不当,随时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三阴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与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asal-likebreast cancer,BLBC)及非三阴乳腺癌(no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NTNBC)的关系及其形态、生物学特征。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方法对96例乳腺癌标本进行HER2、ER、PR蛋白的检查;应用FISH(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方法对3例HER2 IHC 3+及5例HER2 IHC 2+标本进行HER2基因扩增的检查;对22例TNBC进行了CK5/6或EGFR的检查。按照检查结果,将其分为TNBC、NTN-BC和BLBC,比较三者的病理形态及生物学特征。结果 NTNBC占72.92%(70/96),其组织学Ⅰ、Ⅱ及Ⅲ级的病例分别为28.57%(20/70)、57.14%(40/70)和14.29%(10/70),淋巴结转移率为44.44%(16/36);TN-BC占乳腺癌的27.08%(26/96),无组织学Ⅰ级病例,组织学Ⅱ及Ⅲ级的病例分别为53.85%,(14/26)及46.15%,(12/26)例,淋巴结转移率为61.11%(11/18);BLBC占TNBC的63.64%(14/22),同TNBC一样,无组织学Ⅰ级病例,Ⅱ、Ⅲ级的病例分别为57.14%(8/14)及42.86%(6/14),淋巴结转移率为55.56%(5/9)。TN-BC与BLBC低分化病例的比例以及淋巴结的转移率均高于NTNBC。3例HER2 IHC 3+的病例FISH检查结果同IHC,5例HER 2 IHC 2+标本FISH检查1例基因扩增,3例阴性,1例结果不确定。结论 TNBC与BLBC占乳腺癌1/4的比例,组织学多为中、低分化,浸润性生长,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复发,临床预后较差。虽然BLBC与TNBC大部分有重叠,但其具有独自的特异性,应成为独立的组织病理学类型。CK5/6或EGFR可用作从TNBC中筛选BLBC的指标。IHC 2+病例要做FISH检查,以正确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窒息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研究窒息对新生儿听力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5年10月至2006年12月期间NICU收住的窒息新生儿使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模式进行初筛,对初筛未通过者用DPOTE+听脑干反应(ABR)进行复筛,复筛未通过者进行听力学评估及确诊。筛查于病情平稳后进行。结果:共筛查159例共318耳。初筛率和复筛率分别为100%和89.7%;初筛结果单耳阳性有26例26耳,双耳阳性有32例64耳,初筛阳性率为36.5%;复筛结果单耳阳性的1例1耳,双耳阳性9例18耳,失访6人,复筛阳性率19.2%;确诊8例,听力障碍发病率为5.61%。结论:①对NICU窒息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DPOAE和ABR相结合的方法是一种可靠、可行的筛查方法。②本研究中,NICU窒息新生儿听力障碍发病率为5.61%。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孕症患者子宫输卵管造影时对比剂逆流的X线征象,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总结37例子宫输卵管造影有逆流征象病例的X线征象,与临床病史资料进行对照.病例临床诊断均为不孕症患者,对比剂使用76%的复方泛影葡胺注射液或碘海醇注射液.结果所有病例中血管性逆流9例(24.3%),间质性逆流13例(35.1%),混合性逆流1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自动免疫组化筛查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融合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方法选取经病理检查确诊的554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采用Ventana抗ALK试剂和全自动免疫组化(IHC)染色检测ALK状态,分析ALK基因融合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特点和病理特征.结果本次研究的55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组织中,共筛选出34例ALK阳性,占6.14%;年龄60岁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ALK阳性率8.69%,明显高于年龄≥60岁的3.62%,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患者ALK阳性率6.71%高于女性5.2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形态学方面,34例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中28例为肺腺癌,6例为非肺腺癌.16例实体型为主腺癌合并黏液产生,7例腺泡型为主腺癌,1例为乳头型为主腺癌,4例为浸润性黏液腺癌,4例为鳞状细胞癌.EGFR基因突变检测显示:仅有1例合并该基因突变,其余均为野生型.9例IHC阳性样本,9例ALK基因融合非小细胞肺癌,9例IHC阴性样本经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和RT-PCR检测均为阴性结果,6例IHC染色可能为阳性,经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均显示为ALK融合阴性.结论 ALK基因融合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一新的分子亚型,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形态;Ventana抗ALK试剂和IHC染色是检测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首选方法,对提高该类型肺癌的检出率及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报告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失败和再手术33例,首次手术失败的原因为:内固定选材不当16例(48.48%);内固定技术错误7例(21.21%);对骨折部缺损未行植骨4例(12.12%);术后过早完全负重行走以及内固定不够坚强时未附加外固定6例(18.18%)。认为避免上述失败因素的产生是提高内固定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蒙药珍宝丸等对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将8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口服珍宝丸等蒙药进行治疗,对照组口服银屑灵膏治疗,一个疗程21天,共4个疗程.观察皮损,记录PASI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4例,显效8例,好转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0.0%;对照组痊愈10例,显效16例,好转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65.0%.结论:蒙药治疗优于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20.
足月头位初产妇届临产期或已临产,尤其是胎膜已破胎头仍高浮者称足月初产头浮。足月初产头浮多有不正常的因素或并发症,易发生难产,应予重视。我院自1984年1月至1985年7月共发现113例足月初产头浮,发生率为15%。头浮原因不能在每个初产妇找到,也可能几个原因同时存在,多与胎方位异常(60例占53%)骨盆狭窄或畸形(33例占29.2%)、脐带缠颈(36例占31.97%)、羊膜囊障碍(27例占23.89%)等有关。分娩方式以剖腹产为主(74例占65.49%),阴道助产术分娩9例,难产率73.45%。对初产头浮的胎膜早破处理及试产进行讨论,建议将足月初产头浮视为头位难产并列入高危妊娠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