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丁敏 《科技潮》2002,(8):55
当前,“信息高速公路”正在世界各地兴建、延伸和交织。Internet的出现和迅速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一场以数字化生存和知识经济为特征的信息化革命。以InternetToTheHome为目标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将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市场热点。目前,我国的家庭用户上网主要采用普通电话线上网的Modem方式,通过PSTN接入Internet主干网,受PSTS交换机64kbps话路的限制,其最高速度仅能达到56kbps,即使采用窄带ISDN的2B D终端方式,也只能达到128kbps,对宽带多媒体业务的支持还不能令人满意。ADSL的引入和应用,是传统电信运营商解决宽带接入。迎接未来市场挑战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
周宇兵 《科技资讯》2005,(24):143-144
电信技术有四大战略性发展趋势,即交换技术将完成从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的转变;窄带接入将完成从铜线接入向移动接入的转变;传送技术将完成点到点通信向光联网的转变;有线无线接入都将完成从窄带向宽带的转变。这几项转变都是战略性的,甚至带有一定程度的革命性。  相似文献   

3.
在未来5至10年间,从业务需求和市场应用的角度看,电信业最大和最深刻的变化将是从话音业务向数据业务的战略性转变。作为基础的网络技术也随之发生重大变革,电信网将实现从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的转变、窄带接入业务从铜线接入向移动接入转变、传送技术从点到点通信向光联网转变、有线无线接入都将完成从窄带向宽带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孙懿 《甘肃科技》2004,20(2):71-7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铁路部门对通信的要求不再局限于窄带通信,而是朝着宽带通信发展。宽带城域网的特点、结构、支持的各种业务、灵活的接入方式使之成为铁路通信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电信ADSL宽带接入方式的特点,并针对ADSL宽带接入方式,给出了“有服务器共享连接”和“无服务器共享连接”的具体解决方案以及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电信发展的需要,我国正在加紧改造和建设接入网,一方面要满足当前窄带业务的需要,另一方面要便于向宽带业务升级。在我国大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和发达地区,已出现了对宽带业务的需求。广东、上海、北京、福建、江苏等地开始了宽带接入网试验。国外通信发达国家,宽带接入技术逐渐成熟,已开始了宽带接入网的试验和建设。为了充分利用已有铜线设施,降低接入成本,国外公司一般都是采用光纤接入与铜线接入相结合的方案。在宽带业务发展的初期,采用ADSL来满足部分宽带用户的需要。当宽带业务普及率达到一定程度后,发展光纤到交…  相似文献   

7.
2001年,被称为宽带年。宽带,这个让internet会有第二次“腾飞”的东西,离我们已经不远了。就连美国在线首席执行官凯斯都说:“宽带是美国在线不得不进军的下一个市场。”尽管,宽带网络目前还只是接入到了某些小区,并未真正走进一般家庭的生活,但是它的普及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宽带的全部迷人魅力都建立在它那强大的高速传输之上,仅此一点,就足以将现在慢吞吞的“窄带”网络变成新世纪的古董。  相似文献   

8.
无线接入指用无线通信技术实施接入网的一部分或全部功能向用户提供固定或移动的终端业务服务,它是有线接入的有效支持、补充与延伸,是快速、灵活装备与实现普通服务的重要途径。介绍了目前在各城市已开通的窄带PAS系统和正在进行试验网建设的LMDS宽带技术。  相似文献   

9.
Inmarsat公司提供的Swift Broadband技术,是面向民航客机、公务机、专机等用户开发出来的新型数字通信技术,以满足乘客、机组以及飞行员的宽带通信需求。它利用数字卫星通信平台,向航空领域用户提供TCP/IP分组数据和ISDN数字通信服务。新一代的Swift宽带通信服务,利用新一代的Inmarsat-4(I-4)通信卫星提供的高功率定向波束,以达到可与陆上宽带通讯系统相媲美的带宽,通信速率最高可达到每通道432kbps,可实现在航空器上Internet接入,机上用户同时上网可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10.
建设三大重点工程 一、上海信息港“1、5、20”工程 “1”——宽带信息网络工程。这是国际信息港基本框架中最重要的工程,将于今年十月前首先完成。按照上海总体方案,宽带信息网络由具有高速、宽带、大容量和多媒体信息传输和交换能力的主干网(简称平台)和具有多种接入方式(电信ADSL、有线HFC、无线以及局域网接入等)的宽带接入网构成,可为全市各类应用系统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传输服务,实现上海地区各种信息网络互连和信息资源共享。另外,考  相似文献   

11.
提到宽带应用,几乎大多数人都立刻想到视频点播、视频聊天、实时远程教学等应用,一些运营商也是挂上点VOD就立刻声称自己是宽带网站,这给所有人造成了一个误区,好像宽带应用就是这点东西。其实,他们忽略了宽带的基础——窄带互联网。宽带是互联网的延伸,因此宽带应用不是取代窄带应用,而是一方面提升窄带应用,产生增值服务,另一方面做原来窄带想做而无法做的真正宽带应用。虽然目前宽带应用还没有成熟普及,但我们仍然有一批相对技术和市场都成熟的窄带应用,大可在此基础上加入多媒体化、个性化和互动的宽带应用特征,来赋予新的生命力。互联网实验室在其《中国宽带互联网应用研究报告》中指出,在窄带向宽带应用的过渡阶段,发展宽带应用应该循序渐进,分两个阶段走。  相似文献   

12.
CDMA(码分多址)是由多个码分信道共享载频频道的多址连接方式,在移动通信、个人通信及宽带无线接入领域是最有竞争力的多址连接技术。为此,在介绍IS-95码分多址标准的反向接入信道的基础上,分析了IS-95反向接入信道的基本特点和性能参数,给出了采用SystemView软件仿真反向接入信道链路的方法和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3.
何为宽带?     
宽带是什么? 简而言之,宽带是指能够提供超过每秒2M比特的数据传输速度或比特率的传输技术。与标准的(或窄带)电话线所具有的每秒64K比特的传输容量相比,宽带提供的容量能显著地支持业务量高峰,由此提高潜在的业务提供能力。 宽带可提供LAN接入的速率基本能做到千兆到小区、百兆到居民楼、十兆到用户。LAN业务解决了传统拨号上网方式的瓶颈问题,拨号MO-DEM最高速率是56K,宽带LAN接入用户上网的速率最高可达10M;依托中国电信宽带骨干网的优势,可提供VOD视频点播,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网上实时交互等…  相似文献   

14.
王卫莲 《科技信息》2010,(2):268-269
本文就同煤通信网络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介绍,针对传统PSTN窄带业务、LAN宽带+语音接入和ADSL宽带+语音接入业务的实际使用情况,提出相应的"光进铜退"网络改造方案,以满足同煤通信新业务对高带宽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5.
宽带接入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宽带接入方式的发展,各种宽带接入方式都是其优点和缺点,每一种接入方式都有合适的接入场合,希望我们的宽带技术早点有新的突破,向更快、更稳定、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业务需求的变化产生了多种网络转型,包括:话音业务向宽带业务转变;用户需求向语音、数据、视频和多媒体方向转变;IPTV等业务需要高带宽,传统ADSL设备不能完全承载用户需求。为了适应这种转型,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综合接入媒体网关AGW(AccessGateway),通过业务功能卡实现PSTN及基本补充业务,VOIP和ADSL等业务,将现有的窄带用户连接NGN实现宽带业务,达到运营商目前需求的"一站式"服务。本文着重讨论了AGW与现有窄带用户的连接方案的设计。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性能优越,能很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7.
正0引言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由低速到高速、由窄带到宽带、由有线到无线一路演进。当传统的网络接入点摆脱了时空的束缚,就出现了移动互联网。本文对标国内外互联网产业发展大环境,基于广东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1移动互联网概述移动互联网(mobile internet)的诞生,源自网络通信组网介质和交互方式的根本性改变,方便快捷的网络接入方式、丰富多样的个性化应用服务,让人  相似文献   

18.
IEEE 802.16中基于OFDMA的宽带无线接入非视距传播解决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宽带无线接入作为一种有效的,可用来代替铜导线、数字用户线等带垄断性质的有线接入方式,解决“最后一英里”问题的技术手段,面临着非视距环境对信号传播带来损耗的巨大挑战.针对这一问题.给出了IEEE 802.16标准中基于OFDMA的宽带无线接入非视距传播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随着SDH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和ATM技术的爱展,电信网的主干网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光纤化、宽带化和数字化,相比之下原来模拟的、窄带用户环路就成为制约当前电信网宽带化发展的一大障碍。本文对光纤接入技术中的PON和EPON技术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广电有线网络正由单一的传送广播电视节目传统业务逐渐向开展能提供数字广播电视、视频服务、信息服务、互动社区、互动休闲娱乐、电子商务等宽带业务的IPTV业务发展,有线传输网络升级改造为有线宽带综合信息网络已成为必然趋势,而EPON接入技术被认为是当前广电比较理想的接入模式之一,就EPON接入技术在广电IPTV业务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