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通过对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和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的比较研究,指出,虽然二者有着共同的人性乌托帮色彩,但它们基于的哲学观念是很不相同的,席勒的是康德哲学,而巴赫金的则是宗教哲学。因此,他们所期许的人和世界的关系是不同的,前者,人生活在对象世界中,试图通过审美最终把握对象,克服对象;而后者,人时时步入一种关系世界,寻求第二个世界,但也不排斥对象的世界,这是一种更符合人性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2.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职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主义是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教学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环境性。本文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探讨了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职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看出,建构主义理论对当前我国高职英语教学改革和英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深刘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素质教育中的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争论入手.阐述了超越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而形成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对学习活动本质的理解;2、对学习者的理解;3、对教育者的理解。论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素质教育的内在一致性和同一性,进而提出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设计素质教育中课堂教学的原则是:1、强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观念;2、强调“建构”的作用;3、强调“情境”的作用;4、强调“合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建构主义作为一种哲学认识论,有着漫长的历史渊源。20世纪80年代建构主义逐渐成为一种理论思潮,对现代教育发展起着重大作用。本文介绍了建构主史的由来,综述了其主要类剐和各类别的共同观点,并指出了建构主叉对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同现代人本主义哲学思潮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理论基础。一方面,人本主义哲学对科学理性的否定,对人的非理性、本能和情欲的关注,为现代派文学拓展出一片新的表现领域,并赋予现代派作品深厚的哲学意蕴;另一方面,现代派文学又把人本主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外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各种教学理论也悄然走进外语课堂。只要有利于外语教学的理论我们都应该努力尝试。而“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理论以其自身优势近年来受到了外语教育者的青睐。在我国的哲学界是何时开始进行“建构”问题的讨论呢,答案是20世纪的80年代至90年代初,因为当时是受了皮亚杰思想的影响。建构主义的内容虽然非常丰富,但其核心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换言之就是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和促进者。本文试着眼于现代的韩语教学实际探讨建构主义理论在韩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蒋丽琴 《科技信息》2010,(10):358-359
建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的前沿理论,对于我国正在大力实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建构主义理论的介绍,及对目前河南省本科院校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现状的分析,就如何在大学英语多媒体网络教学中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实验法,分析篮球进攻战术意识的形成规律,探索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到篮球进攻战术意识培养中的可行性。研究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符合篮球进攻战术意识培养规律,有助于提高运动员自主与协作能力;建构主义训练模式有助于篮球进攻意识水平的全面提升;建构主义训练模式比常规训练模式更能加深运动员对篮球进攻战术的理解,更能提高进攻战术意识水平,在跑位意识、传球意识、投篮意识和突破意识四方面尤为明显。建议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到篮球进攻战术意识中,注重运动员主体地位,丰富创设学习情境,提供相互学习交流的空间和机会。  相似文献   

9.
李亚 《科技信息》2011,(30):444-444
建构主义理论采用了非客观主义的哲学立场,对学习与教学做了全新的解释,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体系,对教学改革实践具有深远的意义。多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完善,信息化教学充分体现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思路,引起了职业教育的广泛兴趣。信息化教学是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产生的新教学形态。在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本文围绕构建主义理论,探索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教学对学校教学行为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主张在教学活动中,以学习者为中心,从学习者个体出发,从人出发,以人为本,真正把学习者主体能动性的发挥放在教学活动与学习活动的首位。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不断销蚀。而建构主义理念彻底转变了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前,对建构主义的说法较多,认识也不一致,并且其理论的发展也未成熟。文章从心理学、认识论、学习论和哲学四个角度理解建构主义,对建构主义含义进行了一番简析。认为在当前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把建构主义理解为一种学习理论较为适宜,并提出了学习过程具有的五个特征:主动性、建构性、累积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相似文献   

12.
探索性地提出基于建构主义的可视化方法,基于建构主义确定可视化目标,采用可视化技术对目标进行交互式动态绘制,从而产生具有良好认知意义的可视化软件.其核心在于确定可视化目标和可视化映射模型.针对可视化对象及其行为,就如何基于建构主义依赖可视化目标确定可视化映射模型给出了解决方案.通过实践,总结了可视化软件的评价原则.  相似文献   

13.
技术合理性的问题历来是技术哲学所探讨的中心和关键。在技术哲学中 ,技术合理性常常被理解为工具合理性。然而 ,传统的技术合理性观念显然不能涵盖发展态势日益迅猛的现代科学技术 ,本文借鉴社会建构主义观点和方法对技术合理性的社会建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康德哲学向来就是西方哲学界的显学,所以研究他的人也就很多。康德发起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不仅是一场认识论的革命,而且是一场人学思想的革命。人的问题贯穿在康德整个批判哲学理论体系当中,他的哲学思想从一开始就是围绕着人来展开的,尤其是他所著的三大批判,其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人学科学。他构建批判哲学理论体系的宗旨就是要认清人的本质,捍卫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15.
哲学的解释学转向给心理学研究带来了深刻影响,“理解”与“解释”也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的维度。心理学的解释学转向有深刻的理论背景和哲学溯源。心理学的解释学转向,也具备着现实的科学基础。在解释学转向下,心理学的解释学研究出现了三个转变:从本质论到建构论的转变;从方法中心到问题中心的转变;从价值无涉到价值关涉的转变。解释学转向引起了心理学的方法论变革。对于克服主流心理学面临的困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有关生成性教学理论基础缺乏统一认识,给生成性教学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带来了不少困惑,也导致生成性教学研究的泛化、浅化、偏化、窄化等不良现象。本研究以生成论哲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切入点,力图探讨生成性教学理念的主要理论基础。同时,结合课堂过程研究的成果,提出了生成性教学的课堂互动模型,为生成性教学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工作机制,并为课堂教学的研究和实施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西方哲学某些哲学流派和后现代主义哲学打出“哲学终结”的口号下,哲学应如何为自己名正?哲学是否真的面临着“终结”?从哲学观和哲学的思维方式入手,具体从“科学”、“人文”、“生活”哲学思考的三个维度分析,“哲学终结”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聚焦幼儿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从后现代专业主义、建构主义及人本主义哲学理论观点出发,基于儿童、教师、教育及社会发展的要求,对幼儿教师专业自主发展问题进行理论思考与价值审视。  相似文献   

19.
西方传统哲学是一种本体论的思维方式,而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的确立,从根本上变革了本体论的思维方式,使哲学的历史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转向,就是由传统哲学那种对绝对化的本体的追求,转向对现实的人及有人参与的实践活动的探索,这是从传统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转向,马克思因此成为现代哲学的奠基者之一。  相似文献   

20.
建构主义认为事物的意义不能与受众完全独立,其来源于受众建构,不同的人均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理解事物.将其应用在计算机网络教学当中则表现为学习者通过与教师的合作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知识的理解,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案例,在实际教学检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