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设计合成了甲氧羰基乙酸己酯,确定了其结构,在压力为8.518.6 MPa,温度为31318.6 MPa,温度为313353 K测定了其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并运用Bartle和Chrastil半经验模型对溶解度数据进行关联,由Kumar-Johnston理论计算其在超临界相中的偏摩尔体积.结果表明:甲氧羰基乙酸丁酯在8.5 MPa、313 K下溶解度高达2.62×10-3mol/L,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关性良好,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3.28%353 K测定了其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并运用Bartle和Chrastil半经验模型对溶解度数据进行关联,由Kumar-Johnston理论计算其在超临界相中的偏摩尔体积.结果表明:甲氧羰基乙酸丁酯在8.5 MPa、313 K下溶解度高达2.62×10-3mol/L,与理论计算结果相关性良好,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3.28%58.65%和0.0068%58.65%和0.0068%27.7%.在313,333,353 K温度下,其偏摩尔体积分别为-5708.79,-1665.36,-707.43 cm3/mol.  相似文献   

2.
乙二醇单醚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溶解度的研究及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态法测试了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丁醚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测试温度分别为313,323,333,343,353和363 K,压力为8.2~18.3 MPa;利用2种半经验公式Bartle和Chrastil对溶解度进行了计算和关联,结果表明:溶解度的实验值与理论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其平均相对偏差范围分别为8.88%~16.72%和6.00%~7.84%;根据Kumar and Johnston理论,由溶解度数据计算不同温度下2种物质在超临界CO2中的偏摩尔体积V珔2.  相似文献   

3.
在313K、323K、333K和10.4~18.8MPa下,通过静态观察法系统测定了2,2’-联吡啶-4,4’-二甲酸二(2-丁氧基)乙酯,2,2’-联吡啶-4,4’-二甲酸二[2-(2-丁氧基乙氧基)]乙酯和2,2’-联吡啶-4,4’-二甲酸二[2-(2-乙氧基乙氧基)]乙酯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并采用Bartle和Chrastil半经验模型对3种联吡啶衍生物在超临界CO2中溶解度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和计算.结果表明:由Bartle和Chrastil模型关联计算的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10.71%、16.20%、4.96%和8.31%、11.36%、5.36%,关联度均很高.运用Kumar-Johnston理论算得3种联吡啶衍生物在313K、323K、333 K下的偏摩尔体积范围在-14711.5~-1629.9 cm3/mol内.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温度为313~353 K、压力为9.6~16.3 MPa条件下,4,4'-二异氰酸酯二苯甲烷(MDI)在超临界CO_2中的溶解度,运用Bartle和Chrastil半经验模型对溶解度数据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吻合良好,平均值绝对相关偏差对Bartle模型在4.56%~10.68%,Chrastil模型为10.79%.根据Kumar和Johnston的理论算得MDI在该条件下的超临界CO2中的偏摩尔体积V_2.  相似文献   

5.
利用流动法分别测定了2,6-二甲基萘在温度308.15K,318.15K,328.15K、压力范围9.0~29.0MPa时,在纯超临界CO2及以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为夹带剂的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夹带剂的加入均可以不同程度地提高2,6-二甲基萘的溶解度,其增大幅度为乙醇>丙酮>乙酸乙酯.此外还探讨了温度、压力对2,6-二甲基萘在超临界CO2中溶解度的影响,以及夹带剂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6.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双丙酮-D-葡萄糖(化合物1)衍生物,双丙酮-D-葡萄糖草酸甲酯(化合物2)、双丙酮-D-葡萄糖草酸乙酯(化合物3)、双丙酮-D-葡萄糖-丙二酸甲酯(化合物4),并将其用于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中溶解度的测定和关联研究.在压力范围(8.0~13.6 MPa)内对不同的温度(313,323,333 K)下的浊点进行测量,再用5种不同的理论半经验模型(Chrastil,KJ,SS,MST,JCF)对溶解度数据进行计算和关联分析,其结果与实验数据有较好的吻合度,JCF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平均绝对相对偏差(AARD)最低,为3.13%~6.22%.此外,还根据Kumar和Johnston理论计算了这4种化合物在超临界相中的偏摩尔体积,通过计算结果得其值在-6479.51~-630.65 cm~3·mol~(-1).  相似文献   

7.
研完了双液相体系下黑根霉对16α,17α-氧孕酮C11α-羟基化的生物转化能力.考察了8种有机溶剂对16α,17α-环氧孕酮和C11α-羟基-16α,17α-环氧孕酮的溶解度的差异,比较了它们对黑根霉细胞毒性的大小.结果表明,乙酸丁酯毒性最小,乙酸丁酯与水双液相体系时转化比较有利,达到了44.2%.同时考察了氧促进剂H2O2和外加电子受体维生素K3对提高该体系转化率的影响,分别提高了8%和6%.  相似文献   

8.
通过激光动态法测定了4-二甲氨基吡啶在乙醇、异丙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丁酯、乙酸异丁酯7种纯溶剂(278~323K下)中的溶解度数据,分别使用Apelblat方程、NRTL方程及Wilson方程3种热力学模型对目标体系的溶解度数据进行了关联,回归得到了相应的参数。比较3种模型的拟合结果发现,相对误差都不超过5%,其中Wilson方程的关联效果最好,相对误差不超过2.2%,DMAP在7种目标溶剂中的溶解度随体系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另外计算了4-二甲氨基吡啶在不同溶剂中热力学参数,其中溶解焓ΔHm和溶解熵ΔSm值均大于零,结果证明该溶解过程为吸热且不可逆。  相似文献   

9.
在温度3333、43、3533、63 K,压力8.0~14.8 MPa的范围内,采用静态观察法测定了二甘醇单甲醚、二甘醇单乙醚和二甘醇单丁醚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情况,并利用2种半经验模型Bartle和Chrastil分别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关联计算,其中由Chrastil经验模型计算所得的3种化合物的平均相对误差依次为3.30%、6.22%、5.52%,由Bartle经验模型计算所得绝对相对偏差依次为12.5%、26.44%、21.84%,2种经验模型拟合结果与实验值关联度较高.根据Kumar-Johnston理论分别计算了3种化合物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偏摩尔体积(-1681.77~-534.51),为该体系应用于超临界萃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使用石英振荡管密度计精确测定了293.15 K-303.15 K温度范围内不同浓度的甘露醇-正丁醇-水溶液的密度.计算了甘露醇的表观摩尔体积VΦ和极限偏摩尔体积VθΦ,得到了其由纯水溶剂转移至混合溶剂中的迁移偏摩尔体积ΔtrsVθΦ.同时,测定了298.15 K温度下此三元体系的折射率nD,并求算了摩尔折射率RD.最后,从溶质-溶剂分子间相互作用出发对体积性质和摩尔折射率的变化规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稀土高氯酸盐与咪唑、DL-α-丙氨酸的两种配合物晶体.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元素分析和化学分析测定后确定其组成为[Ln(C3H7NO2)2(C3H4N2)(H2O)](ClO4)3(In=Eu,Dy).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在高纯流动N2气氛下测定了两种配合物的热分解数据,它们的热分解过程都是由两个放热峰组成,两个配合物开始分解的温度分别为497.2K,491.8K,峰顶温度分别为564.4K和613.2K,544.4K和615.1K,热分解焓值分别为2026kJ/mol和961.2kJ/mol,2596kJ/mol和1097kJ/mol.测定结果表明配合物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含氮杂环结构新型环氧树脂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自制新型类双酚单体为原料,在碱催化作用下,与环氧氯丙烷反应,制得含二氮杂萘酮结构的环氧树脂,用FT-IR,1H-NMR表征了其分子结构,测定了树脂产物的环氧值E和娄均分子量及相以分子质量分布;讨论了单体的特的量比,催化剂种类,反应时间和 度对产物的影响,对产物的溶解性能和流动性能进行了研究,同时以双氰胺为固化,测试固化物的耐热性,并计算出体系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用邻羧基苯甲醛水杨酰腙与硝酸镧反应,制得新型稀土镧配合物,经元素分析、化学分析并且结合热分析确定了其组成为La(C15H11N2O4)(C15H10N2O4)·2H2O.利用摩尔电导测定、红外光谱、氢谱等手段推测了配合物的结构.根据TG-DTG曲线研究了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  相似文献   

14.
六缺位Dawson型钨磷酸盐K12H2P2W12O48·24H2O在NaAc-HAc缓冲溶液中发生自聚,形成了Na21[Na12H7P8W48O184]·70H2O(简写为Na-P8W48)轮型化合物.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IR和XRD对Na-P8W48进行了表征,在该化合物的轮内12个活性位均被Na+占据.以环己醇氧化合成环己酮为模型反应,探讨了{P8W48}的氧化催化性能.考察了不同物料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温度及催化剂的溶解性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环己醇/H2O2的摩尔比为1∶2.2,环己醇/{P8W48}(以W计)的摩尔比为200∶1,80℃反应3h,环己酮产率最高,在均相体系时产率可达93%,是环己醇氧化合成环己酮的优良催化剂.  相似文献   

15.
稀土与2,4-D及邻菲罗啉配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洪  陈超球  梁利芳 《广西科学》2001,8(2):105-107
合成钕、钆、镝、镥等稀土 (RE)· 2 ,4-二氯苯氧乙酸 (HDCP)·邻菲罗啉 (Phen)三元配合物。用化学分析法研究配合物的组成及其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能和摩尔电导等物理性质。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 -差热分析等方法研究新合成三元配合物的结构及性质。确定了配合物中 RE3+ 与 DCP- 、 Phen之间的成键特性。配合物通式为 RE (DCP) 3· Phen (RE=Nd,Gd,Dy,L u;DCP=C8H5 O3Cl2 Phen=1,10 -邻菲罗啉 ) ,配合物中 RE3+为 8配位  相似文献   

16.
在水溶液中,由硝酸铜和2一苯基4-硒唑甲酸(HL)合成了配合物NH4[Cu2L5]HL·6H20;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摩尔电导率和热重分析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配合物C60H53Cu2N70188Se6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a=1.36868(9)nm,b=1.50696(9)nm,c=1.82897(12)nm,a=103.200(4)°,β=100.264(4)°,γ=111.054(4)°,V=3.2839(4)nm^3,Z=2,M,=1760.94,F(000):1736,De=1.781g·cm^3,p(MoKa)=4.048mm^-1.用溴化乙锭荧光探针法测试了配合物与DNA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运用密度泛函方法B3LYP/6-311+G(2df,2p)//B3LYP/6-31G(d)对文献[1]提出的Titan大气中可能生成环氧乙烷的五个反应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强条件下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和分析,发现:a)所有反应的反应焓变和吉布斯自由能变都小于零,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具有较大的自发反应趋势;在低温下反应的平衡常数很大,数据显示反应在低温下正向进行的自发反应趋势更大。b)对比生成环氧乙烷的同素异构体:乙醛和乙烯醇的计算结果,可以预测到在Titan大气的低温环境中自然合成环氧乙烷是很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具有恒温环境的反应量热计,在2 mol· L-1 HCl溶液中,分别测定[TbCl3·6H2O (s)+ 3Gly(s)]和配合物Tb(Gly)3Cl3·3 H2O(s)在298.15 K时的溶解焓.根据盖斯定律设计一个热化学循环,得到六水氯化铽和甘氨酸配位反应的反应焓Δr Hmθ(298.15 K)=-6.2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