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应首先破解“三农”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是典型的中国特色之一。由于各种各样的复杂原因,“三农”问题长期存在,而且未得到有效解决,并不断积累、纠结、变形,有可能发展成为重大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进而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对当前“三农”问题的表现及形成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破解对策。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20世纪90年代以来耕地资源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耕地资源是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扩展等原因.导致湖北省20世纪90年代以来耕地资源不断减少,而且这种趋势还在持续进行.深入探讨耕地资源减少的原因成为现实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根据湖北省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统计资料,分析了耕地资源总量变化的特点,揭示了湖北省17个地市州耕地变化的地域差异,在此基础上,剖析耕地资源减少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水土流失发生的原因、危害和防治途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已成为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它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水灾旱灾频繁,而且妨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等方面出发,探讨了我国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分析了水土流失对耕地资源、旱涝灾害、水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影响;介绍了水土保持的一些有效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对环渤海地区“耕地趋减,粮产趋升”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土地资源属于典型的多功能性自然资源 ,随着人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来自各方面需求的压力不断增大。特别是在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 ,土地资源 ,尤其是耕地资源的利用方式和质量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耕地资源正在向其他利用方式转变 ,耕地总面积持续减少 ,质量不断下降[1]。耕地的这些变化进一步激化了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长期存在的矛盾。一方面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 ,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加快 ,城乡居民居住建设用地大规模扩张 ,不可避免地占用大量宝贵的耕地资源。同时 ,生态环境保护、农业结构调整也使大量耕地变为林地…  相似文献   

5.
1 引言人类面临着人口、食物、能源、环境、资源问题的挑战,我国形势尤为严峻。人口每年增加1500万,耕地每年减少700万亩。人口多,底子薄,资源匮乏。我国农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走“高产优质高效”的道路,植物生理学对振兴农业将愈益显示其重要作用。2 21世纪新农业2.1 发展农业由靠能源、凭经验转到更加依靠科学发达国家发展农业生产在较大程度上依靠能源,大量投资化肥、农药和高度机械化是其特征。Wittwer 指出:“将有一个世界范围的急剧转变,从依靠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农业转向更以依靠科学为基础的农业”。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业资源利用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先分析了中国农业资源利用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水资源严重不足,污染严重;二是人均耕地少,土壤环境安全问题日趋严重;三是商品能源日趋紧缺;四是劳动力资源过剩;五是农业生物资源及生态环境面临问题与挑战。然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贯彻落实节能降耗政策,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进“科教兴国”战略,搞好资源替代;加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城镇化建设力度等八项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横县是广西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其粮食、糖蔗、茉莉花生产在经济中占主要地位。为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最大限度地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依据各类用地需求量预测和耕地供需平衡分析,确保全县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面积140.7万亩(93.8千公顷),共设一级保护田2138块,二级保护田682块,将保护任务分配到各乡镇,并按有关法规对基本农田实行严格的保护。  相似文献   

8.
上海,一个现代化大都市,拥有2400万常住人口,但人均耕地却仅为0.12亩,农业从业人员占比不足5%,农业占GDP的份额仅为1%.耕地资源稀缺,生产成本高企,令上海农业发展困难重重,成为制约上海农业进一步凸显功能的最现实问题.所以只有从高效、生态的都市现代农业的角度思考,改变“靠天吃饭”的传统状态,使农业兼具经济、生态、服务等多项职责,才是上海农业谋求发展的最佳出路.  相似文献   

9.
穆绪峰 《科技信息》2012,(25):402-402
土地是十分宝贵的资源和资产,而耕地是土地的精华,是农业最为基本的生产资料。我国是农业大国,耕地的地位与作用更显得特别重要。随着人口的迅猛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土地利用率低等现实问题日益显著,建设用地的扩张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加强耕地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孙占泉  沈鲁华 《科技信息》2010,(23):J0236-J0236,J0157
0 前言 临邑县林子镇曹寨村是典型的以农业种植发展的村庄,属地下无资源、地上无资产、投资无项目的“三无”区域,农民经济一直徘徊不前。为促进该村经济发展,进一步分析和找到制约经济发展的原因,我们对农户经济现状进行了典型调查。调查方式主要是采取问卷的方法;另外还召开了座谈会,到个别农户家中进行了走访。  相似文献   

11.
耕地保护的新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切实有效地保护好耕地,是国人关注的问题,也是政府关心的问题。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耕地保护与国家粮食安全息息相关。从我国人多地少和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等客观国情考虑,耕地保护形势不客乐观。因此,在对土地概念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土地立体开发的新思路,并从大资源观出发提出了积极寻求替代资源、扩大资源利用范围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耕地资源作为农业生产乃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耕地资源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社会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生态安全。在阐述耕地资源安全概念、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咸宁市耕地资源安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保障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耕地资源严重失衡与摆脱困境之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盐碱(渍)化、土地环境污染加重和耕地数量减少等一系列土地问题,是我国经济建设中面临的严峻问题。本文根据中国耕地资源在近10多年严重失衡的现状,分析了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耕地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之对策。  相似文献   

14.
江西是我国的一个农业大省,其耕地资源的状况与本省农业发展休戚相关。本文探讨了江西省耕地基本状况,分析了耕地减少的基本类型,并提出了保护耕地的基本对策,以便能阻止耕地资源的退化,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市域面板数据为基础,选用耕地资源,验证了1980-2006年山东省耕地资源丰度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①“资源诅咒”现象在山东省内仍然成立,耕地资源丰度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呈现负相关关系。②遭遇“资源诅咒”的市处于“资源丰度—经济发展”坐标系的第Ⅳ象限,都位于鲁中、鲁西南地区。③自然资源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往往是通过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山东“资源诅咒”的传导机制主要包括:“荷兰病”模型、制度效应、“挤出”效应和区位交通等方面的因素。最后对克服“资源诅咒”现象提出政策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农业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地广人多的山区农业发展低速。山区农村在其经济发展的模式选择上必须构建自己的“本土模式”;乡镇企业与私营商业并进,规模经营与多种经营并存,生态农业是长远目标。该选择的客观外因是呈增长态势的农业比差,人口增量与耕地存量劣性循环,农业结构偏态分布,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低效评价与低放转移,农业持续增长的限制。该选择的内因则是山区农村自身的赶超型经济发展特征。其外在参照系是温州模式。  相似文献   

17.
于洪达  杜丽华 《科技信息》2009,(17):347-347,368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市场农业转变进程中,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正面临着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从不可持续到可持续的转变,发展循环农业是一个有效途径。农业要实现持续发展,很重要的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循环农业的兴起将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能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也为资金、技术在耕地上的集约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8.
生态农业是在适应中国国情特点下产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它体现了生态与经济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又是一项农民自发创造、政府积极支持、科技人员主动参与的伟大实践,有着存在的客观现实性。 中国农业长期以来以相对紧缺的资源承担着巨大人口压力。全国人均耕地仅0.11平方毫米左右,是世界平均的1/3;水资源更加紧缺,人均占有量(地表径流)仅为2472立方米,为世界平均的1/4。资源基础的先天不足以及人口的巨大压力客观上要求我国农业必须走一条资源节约及合理利用的道路。中国生态农业正适应了这一国情特点。 目前我国的生态农业已经从最早的户级生态模式如桑基渔塘、稻田养鱼和庭院生态经济,发展到现在的生态农业县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高度重视耕地资源保护工作,目前粮食安全所需耕地基本得到保证,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农村土地整治不断完善。未来十年是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化过程本身仍将占用大量耕地。由于城镇化过程中耕地保护制度存在缺陷,节地机制没有建立,耕地资源保护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深层次的原因是,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滞后,人地关系脱节,在城镇化过程中保护耕地资源的动力机制缺失。建议加大保护力度,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创新保护方式,深化农村土地整治;统筹城乡发展,实行人地挂钩。  相似文献   

20.
崔国厂 《科技资讯》2006,(18):183-183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是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的中心区,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全区南北纵距26.5公里,东西横距67.5公里,总面积为1156平方公里,总人口56.8万人。全区土地资源呈“一少一多”两个明显特点:一是耕地总量少,质量差。全区耕地总面积29588.1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5.60%,人均耕地只有0.12公顷,而且中低产田面积占了耕地总量的55.5%,土地利用率比较低。二是耕地后备资源多,仅宜农土地面积就达15533.33公顷,土地开发整理的潜力很大。近几年来,我区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大了实施耕地储备制度,建立耕地储备机制,切实做好了补充耕地项目得具体落实,确保了全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非农业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先补后占。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三农”问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维护了农民利益。并且为今后城市非农业建设的用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