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类型的Budd—Chiari氏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Budd—Chiari氏综合征(BCS)的介入治疗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89例Budd—Chiari综合征患者分别采用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术(PBD)、下腔静脉球囊扩张和血管内支架(stent)放置术、经颈静脉行肝静脉成形术或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S)、经皮经肝和经颈静脉行肝静脉成形术及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圾球囊扩张术、下腔静脉和肝静脉双支架放置术。结果治疗成功率为96%,术中无一例死亡及肺栓寒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1.Ⅰa、Ⅱ及Ⅲ型只需行PTA治疗,Ⅰb型采用TIPPS治疗,而Ⅳ型要PTA加stent治疗;2.Ⅲ、Ⅳ型病例行血管成形术前充分溶栓是必要的。3,B超引导下经皮肝静脉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udd-Ch iari综合征(B-CS)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方法:收集17例经下腔静脉造影证实的B-CS彩超表现进行分析,重点观测下腔静脉及肝静脉的阻塞部位、类型和范围。结果:17例B-CS彩超均显示下腔静脉肝后段梗阻,其中隔膜型5例,栓塞型5例,狭窄型7例,与下腔静脉造影基本相符;同一病例中肝静脉的病变表现各异。结论:彩超能较好地评价下腔静脉和肝静脉梗阻的部位和类型,可作为筛选和诊断B-CS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临床进行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1例成人肝标本上观测肝静脉的汇合类型、开口纵径、横径,肝静脉与门静脉交叉处的长度、横径、两静脉间距离。结果:三条肝静脉注入下腔静脉分三种类型,肝右静脉与门静脉右干及右后上支交叉、肝中、左静脉与门静脉左干交叉。结论: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的首选部位是在肝右静脉与门静脉右干及右肩上支之间;其次是在肝中静脉与门静脉左干之间;肝左静脉不宜行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  相似文献   

4.
超声图是研究上腹部血管的一种极好的无创伤方法,它能显示扩张的门静脉和门脉系统的许多侧枝循环通道。例如胃静脉曲张,胃——肾静脉和脾——肾静脉的分流,胃左静脉扩张及未闭脐静脉等。静脉导脉是一种管道结构,胎儿期中它把脐静脉血输送到下腔静脉,脐静脉和静脉导管于胎儿出生后的第二天至第五天间,完全闭合而变成两条纤维索。在成人,前者称为肝圆韧带,后者残存一细的纤维索——静脉韧带。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64-MSCT对非肝病患者及肝硬化Child-PughA、B分级组患者下腔静脉与肝中静脉、肝右静脉间模拟穿刺途径,顺、逆行角度的测量,以期为临床肝内门腔分流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选取上腹部64-MSCT扫描非肝病被检查组共40例;肝硬化组符合纳入标准14例。用智能追踪技术启动扫描。并将所得数据在GEADW4.2工作站进行处理。结果:按照α=0.05标准认为正常组与肝硬化组模拟穿刺途径肝中静脉、肝右静脉与肝后段下腔静脉的顺、逆行角度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经下腔静脉-肝右静脉逆行穿刺途径角度优于肝右静脉顺行途径和肝中静脉顺、逆行途径。  相似文献   

6.
Budd-Chiari综合征又称肝静脉阻塞综合征,是肝静脉和邻近下腔静脉完全或部分阻塞引起肝脏和血液循环障碍的一种病变,临床少见,需经CT,MRI、肝静脉造影才能明确诊断,易误诊.  相似文献   

7.
肝静脉阻塞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以下简称BCS,是由肝静脉系统的任何部位,从肝小叶汇管区的小叶下静脉至下腔静脉的肝静脉入口,甚至延伸至下腔静脉的阻塞所致的一组症状群。表现为肝脾肿大,食管静脉曲张,顽固性腹水等。这些症状亦可由缩窄性心包炎、肝硬化引起,极易误诊。BUdd于1875年首先描述了此症的临床症状,CHiari于1899年详述了其临床病理解剖。本症在我国报导不多,但其发病率估计不低,吴光汉报告仅半年就收治3例。  相似文献   

8.
江豚(Neophocaena phocaenoides)的静脉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江豚的前腔静脉、后腔静脉和鳍肢血管.后腔静脉只有1根;后腔静脉在与肝静脉连接处无括约肌构造,肝门静脉的分枝上也没有括约肌;无明显肱动脉,大多数中等动脉无同名静脉伴行,而皮下体表层多条小静脉与1条小动脉伴行,形成热交换器的装置.江豚的循环系统中有适应水生生活,不善于潜水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江豚的前腔静脉,后腔静脉和鳍肢血管。后腔静脉只有1根;后腔静脉在与肝静脉连接处无括约肌构造,肝门静脉的分枝上也没有括约肌;无明显肱动脉,大多数中等动脉无同名静脉伴行,而皮下体表层多条小静脉与1条小动脉伴行,形成热交换器的装置,江豚的循环系统中有适应水生生活,不善于潜水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笔者采用保留下腔静脉的一期全肝切除术和门脉肝动脉分期结扎术制作犬的肝昏迷模型的情况、方法和结果。施行了保留下腔静脉全肝切除术12例,门脉肝动脉分期结扎术11例。行THEP时,在完成门腔静脉侧侧吻合后,游离、切断、结扎肝动脉、总胆管,然后结扎肝左外侧静脉,切除左侧叶,顺序如此法切除各肝叶。作PHL时则在完成门腔侧侧吻合后,结扎门脉近肝段后关腹。6~8周后再手术结扎犬动脉。THEP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11小时,犬在死亡前都有肝昏迷的临床表现。PHL术后都有慢性肝脑病的临床表现。用以上方法作成的模型可用于肝昏迷的病理生理学和肝昏迷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我院于1999年九月始开展对肝、肾功能衰竭的病人行血液净化治疗。采用经皮穿刺导丝引导法将深静脉双腔留置导管置入血管内,为病人建立临时的血管通路。置管部位选择为股静脉、颈内静脉或右侧锁骨下静脉,进行单纯血浆置换或连续性血液滤过治疗,取得满意的结果。现将深静脉双腔导管置管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心静脉置管术即上腔静脉置管术,系指须内静脉穿刺经锁骨上、锁骨下经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进入上腔静脉。因静脉管径粗,血流量大,可大幅度调整输入液体量与速度,补充足量的热量、氨基酸、脂肪乳剂和微量元素进行全静脉营养疗法。我院外科于1994年12月至1996年6月,对108例重危及术后需全静脉营养的病人进行上腔静脉置管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术前分型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了经数字减影造影(DSA)或手术证实的63例BC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SCT、彩色多普勒超声等影像学表现.MSCT诊断结果表明:63例BCS患者中下腔静脉全部或部分阻塞15例(23.8%),肝静脉阻塞30例(47.6%),混合型18例(28.6%);诊断符合率为100%,63例病例均出现肝内或肝外侧支静脉循环.超声诊断结果显示:63例BCS患者中,被多普勒超声诊断为BCS的患者为55例(其中肝静脉阻塞25例,下腔静脉型12例,混合型18例),漏诊8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87.3%.因此,MSCT是诊断BCS的有效检查方法,对BCS的术前分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作为BCS的基本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胡桃夹现象患者的诊断意义、左肾静脉受压程度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及对胡桃夹现象患者支架植入术后疗效的评价意义。方法:回顾分析45例胡桃夹现象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并将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照;按照临床表现将其分为3组:精索静脉曲张组、血尿组、蛋白尿组,分别测量左肾静脉受压狭窄部位(b)及受压扩张部位近端内径(a),扩张部位左肾静脉血流速度(Va)及受压部位血流速度(Vb),分析比较各组左肾静脉的受压程度;对其中行左肾静脉支架植入术的7例胡桃夹现象患者术后进行超声检查,测量上述指标并与其术前检查结果对比。结果:45例患者均见左肾静脉受压征象,受压部位前可见扩张,仰卧位时扩张部位内径(a)/受压部位内径(b)>3.0,受压部位血流速度(Vb)大于扩张部位血流速度(Va);各组间a/b值与Vb/Va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左肾静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7例胡桃夹现象患者术前与术后的b值、Vb值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胡桃夹现象既方便又实用,可为精索静脉曲张、反复血尿、蛋白尿而无法用实验室检查确诊的患者提供有意义的临床指导,而且可作为胡桃夹现象患者支架植入术后疗效评估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晚期食道癌内镜下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经过内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的中晚期食道癌,不愿意或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进行内镜直视下支架的置入术。结果:91例患者置入97个支架,成功率100%,有效率100%。结论:内镜直视下食道支架置入是治疗中晚期食道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正> 本院从1985年至1995年10年内收住腹部外伤100例,其中肝外伤24例,占同期腹部外伤的24%;同时合并脾破裂者,死亡5例,占肝外伤总数的25.85%。此类重检者见肝脏成碎片,无法组合,成为肝静脉、下腔静脉、  相似文献   

17.
利用有限元分析和径向支撑力测试,分析不同支撑杆数目对新型生物可降解下腔静脉滤器(inferior vena cava filters, IVCF)的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应用三维建模软件建立支撑杆数目为8, 10, 12的IVCF模型;通过室温拉伸左旋聚乳酸得到其应力-应变曲线,使用Abaqus软件模拟分析3种支架在压握和自扩张过程中的生物力学性能;同时将3种IVCF进行径向支撑力测试。结果表明,3种支架的应力峰值不同,但应力分布趋势相同;其径向支撑力随支撑杆数目的增加而减小,自扩张性能则与之相反;10杆IVCF表现出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经压握后不仅有足够的径向支撑力,而且可以实现自我扩张,对血管壁的损伤最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国产食管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防范措施。方法 :不同原因所致食管狭窄1 1例 ,术前均经消化道钡餐、胃镜检查确诊。采用透视下经口置入国产钛镍合金形状记忆网状支架 ,食管钡餐 ,胃镜检查定期随防观察。结果 :支架置入技术成功率 1 0 0 %。结论 :食管内支架能有效解除食管狭窄患者的吞咽困难 ,其技术操作成功率高 ,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经外周静脉置入腔静脉导管(PICC)可为病人提供中期到长期的静脉输液及化疗药物等,为患者开辟了一条方便,安全.有效的无痛性输液通道,减少了刺激性药物及药物外渗引起的静脉炎与组织坏死.深静脉置管术以其明显的优势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七彩山鸡胃动脉和静脉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血管铸型法和大体解剖学方法对6只七彩山鸡(Phasianus colchicuses)胃动脉的起源和分布情况及胃静脉的回流情况进行了解剖观察。结果发现:七彩山鸡的胃动脉均由腹腔动脉分出,腺胃由分自腹腔动脉根部的腺胃背侧动脉和由腹腔动脉左支分出的腺胃腹侧动脉营养;肌胃由肌胃左动脉(是腹腔动脉左支的延续)、肌胃右动脉(是腹腔动脉右支的终支之一)和肌胃背侧动脉(是腺胃背侧动脉向后分布于肌胃背侧缘的分支)营养。腺胃的静脉由腺胃前静脉和腺胃后静脉组成,分别经左前腔静脉和左肝门静脉回流。肌胃的静脉有胃右静脉、胃左静脉和胃腹静脉。胃右静脉经右肝门静脉回流,胃左静脉和胃腹静脉经左肝门静脉回流。另外腺胃和肌胃的表面缺乏主干动脉间的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