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肿瘤免疫理论,人们设计了各种肿瘤疫苗,包括肿瘤细胞疫苗,肿瘤核酸疫苗和肿瘤基因工程疫苗,用于增加肿瘤的免疫原性和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随着肿瘤免疫理论的发展,应用肿瘤疫苗对癌症患者进行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取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本文对近年来肿瘤疫苗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继外科手术、放射疗法、抗癌药物治疗之后,研究人员正试图利用人体与生俱来的免疫系统治疗癌症,这种最新的治疗方法备受瞩目。它包含两种治疗方法。一种是将自身的免疫细胞在体外进行培育并提高其机能,然后重新放回体内的“免疫细胞疗法”;另一种是将癌细胞的一部分制成“癌症疫苗”注入体内激活免疫反应的治疗方法。该疗法与目前的其他疗法相互结合使用,可以帮助抑制癌症发展或防止癌症复发。  相似文献   

3.
《广西科学》2011,(1):38-38
疫苗主要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激活身体的免疫反应来提升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的能力,但令人费解的是,这些疫苗对肿瘤的快速增长几乎毫无遏制效果。过去,科学家一直试图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付癌症,  相似文献   

4.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2月23日(北京时间)报道,麻省理工大学工程人员设计出一种新型纳米粒子,可安全高效地传送抗艾滋病病毒(HIV)和疟疾等疾病的疫苗,并能更有效地激发机体免疫反应。近日出版的《自然.材料学》上对这种新型纳米疫苗进行了详细介绍。纳米粒子中心有一个脂质球,能携带人工合成的蛋白质,这些合成粒子能引发强烈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5.
<正>暴露人是否得癌症暴露人是否得癌症狗是人类忠实的朋友。研究人员发现,狗经过训练,能成为医生的好帮手——通过嗅气味判断人是否患了癌症。研究人员训练一只名叫弗兰基的狗帮着确诊甲状腺癌。弗兰基嗅了甲状腺癌患者和健康人的尿液样本,如果嗅到癌症患者样本就趴下,成功识别出了34名甲状腺癌患者中的30人。  相似文献   

6.
科技荟萃     
第一个癌症疫苗将问世瑞典科学家将研究成功世界上第一个癌症疫苗,这种疫苗明年可能用于人体,以预防结肠癌的发生。此疫苗系融合白细胞和肿瘤细胞所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在明年正式试用于人体之前,科学家还要作动物试验,以了解它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科学世界》2005,(1):12-12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最近表示,唾液不仅可以用来诊断口腔癌,还可用来诊断其他癌症及疾病。其口腔癌症研究的辨认成功率现在已经能够达到98%,并已展开了一个更大型的口腔癌症研究。  相似文献   

8.
尽管在用传统方法治疗癌症方面取得了一些显著进展,但是在根除癌症方面,一直没有多少值得庆祝的地方。而最近研制出的一种癌症疫苗,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癌症疫苗与麻疹或者霍乱那样的传染病疫苗并不完全一样,不过它们的工作原理是类似的。传统疫苗的思想是,在不给身体造成损坏的前提下,给身体免疫系统引进一种象病毒那样的外来人侵者,以便当免疫系统以后碰到真正的这种病毒时能够识别出它来。癌症疫苗虽然也能使免疫系统行动起来,但它的目标是对付已经存在于体内的癌症细胞。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研究人员发现了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人体先天免疫反应中的作用。人们发现MIF因子与很多人体自体免疫反应炎性疾病有紧密的关系,这种作用对人体而言非常关键,与人们先前认识的不一样。  相似文献   

10.
在首个关于爱滋病疫苗的大型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疫苗无法防止高危人群感染HIV病毒。  相似文献   

11.
侯贤  杨桂文 《科技信息》2010,(2):106-106
菌蜕保持了细菌完整的细胞膜结构,能够激发机体强烈的免疫反应,并且不需要添加佐剂,比常规疫苗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逐渐成为一种新颖有效的疫苗制备方法。鱼类疾病大规模爆发,渔用疫苗研究成为热点,本文主要介绍了菌蜕疫苗制备的基本方法和渔用菌蜕疫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马文  张祥静 《科技潮》2000,(5):56-58
一个多世纪以前,医生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巧合:癌症患者在受到细菌感染之后,其癌肿有时会萎缩。这就使人们产生了一个想法:用癌症疫苗来调动人体的免疫系统,就像对细菌那样对癌细胞发起进攻,从而达到消灭癌细胞的目的。与人们所熟悉的那种预防麻疹、流感和其他传染病的防疫针不同的是,癌症疫苗具有治疗作用:医生们只在患者发病之后为其接种这个疫苗,以使免疫系统对体内肿瘤病变发挥抵御功能。关于这个想法的福音是,在试验这种方法的一位患者身上,他的颈部肿块萎缩了,但是效果还不稳定。美国一位叫艾布拉姆斯的居民却成功地接受了这项  相似文献   

13.
2006年8月18日,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在北京召开我国首次艾滋病疫苗I期临床研究结果揭晓暨新闻发布会。我国自主研制的艾滋病疫苗已经顺利完成I期临床试验,全部49位受试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接种疫苗受试者中产生了针对HIV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自主研制的艾滋病疫苗有一定的安全性,且达到国际同类疫  相似文献   

14.
郭爽 《前沿科学》2013,(1):96-96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说,利用基因技术对免疫细胞进行改造后可以使它们更有效地杀灭癌症细胞,这种方法已被成功应用于治疗白血病,研究人员认为它对其他癌症可能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15.
DNA疫苗被称为继完速病原体疫苗和基因工程重组蛋白疫苗后的第3代疫苗,其兼有重组亚单位疫苗的安全性和减毒活疫苗的有效性。HIV感染的防治则以激发细胞免疫为主,以激发细胞免疫为主的DNA疫苗给HIV感染防治带来曙光。目前DNA疫苗在HIV感染防治研究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其临床研究已证明具有明显的刺激机体细胞免疫的效果,尤其是一些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可明显增强HIV DNA疫苗的免疫反应。就DNA免疫佐剂、HIV病毒基因DNA疫苗作用机制以及加强HIV DNA疫苗的各种调节因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促进HIV DNA疫苗防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日本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发现人体细胞核内有一种蛋白质是阻碍肌体抑制癌症的“路障”,如果能减少这种蛋白质的量或减少其表达,癌症发展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一种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催化结构域与白喉毒素跨膜结构域(DTT)融合的蛋白疫苗并研究了其抗肿瘤保护效果.通过基因重组,构建了FAP催化结构域与DTT的融合蛋白DTT-FAP.融合蛋白经大肠杆菌表达后,由GST柱进行亲和纯化.DTT-FAP免疫Balb/c小鼠后,接种结肠癌CT26实体瘤.ELISA检测血清效价,并研究其抗肿瘤保护效果.DTT-FAP引起了相应的免疫反应,血清效价约5×103.该疫苗显著抑制CT26肿瘤生长(p<0.01),并显著提高小鼠生存率(p<0.01).本研究首次构建了以FAP为靶点的蛋白疫苗DTT-FAP,该疫苗可引起小鼠针对人FAP的免疫反应,并对结肠癌CT26实体瘤有显著抗肿瘤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初,在全球六大州19个国家共有35个艾滋病疫苗候选进入了人体早期临床实验。选用的抗原一般均着眼于诱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双重效果。从疫苗的存在形式上看,可供选择的HIV候选疫苗包括下列几种:传统疫苗(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合成肽和蛋白亚单位疫苗、DNA疫苗以及活载体疫苗。目前新型疫苗研究策略包括抗原改造加强免疫原性、免疫佐剂协同以提高疫苗免疫反应强度;新型免疫策略包括初免/加强免疫策略和粘膜免疫策略。由于粘膜感染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因而,探索经粘膜免疫是未来疫苗发展的重要方向。中国艾滋病疫苗研究领域的现状是挑战与机遇并存,需要相关领域专家的共同努力,以促进我国艾滋病疫苗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创新科技》2012,(1):33
<正>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宣布,该校研制的艾滋病疫苗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将于2012年开展人体试验,检测其预防艾滋病的效果。这是目前加拿大研制的首个艾滋病疫苗。该校研究小组利用基因技术改造艾滋病I型病毒,使其不具备致病性,再将其制备成疫苗。初步药理实验结果显示,这种疫苗能刺激强烈的免疫反应,起到预防艾滋病的作用,并且没有出现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进行了癌症及正常人血清的自体荧光-共振喇曼光谱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癌症患者血清喇曼谱与正常人有明显的差异,并确认这是由于正常人血清中β-胡萝卜素含量明显高于癌症患者所致。故血清喇曼光谱测试可以作为癌症诊断的一个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