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准噶尔盆地腹部东道海子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评价,通过对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与成熟度及烃源岩厚度特征分析表明,平地泉组发育湖相泥岩,在凹陷内分布广泛、厚度大,为东道海子凹陷的主力烃源岩;凹陷东北部滴南地区平地泉组烃源岩为中等-好的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2型-Ⅲ型,热演化达到成熟-生油高峰阶段;平地泉组门限深度为2 350m,生油高峰深度为2 900m左右。结合邻区资料,认为东道海子凹陷主体平地泉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较好,达到生油高峰-高成熟阶段,具有较高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东道海子地区储层孔隙烃和孔隙烃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来研究区内目标储层烃类来源,分离提取研究区内6口共12个储层分析样中的孔隙烃和包裹体烃,从气相色谱分析(GC)、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GC-MS)入手,对比孔隙烃和包裹体烃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及区域内3套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两者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具有显著区别,包裹体烃较孔隙烃内部一致性更好,体现在:正构烷烃的分布上更为完整,Pr/Ph比值更低,甾烷和萜烷的发育程度更高等方面;推测包裹体烃多与二叠系烃源岩有关;孔隙烃多与二叠系和侏罗系烃源岩混源有关。储层烃类的来源分类可为进一步勘探提供一定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东道海子凹陷双重孔隙介质储层产量的主控因素并制定产能预测方案,综合利用钻井取心、薄片鉴定、常规测井、成像测井和生产试油等资料,开展了储层基质参数和裂缝参数与米产液量的配置关系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和敏感参数分析法,构建了基质综合指数f1和裂缝有效性指数f2,并建立了基于f1和f2指数的产能预测气泡图版。结果显示:研究区产量受基质和裂缝共同控制。渗透率、砾石含量、黏土含量和平均毛管半径为产量的基质主控因素,裂缝宽度和裂缝走向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夹角为产量的裂缝主控因素,且裂缝对产能的控制作用强于基质;基于f1、f2指数的产能预测气泡图版与米产液量关系较好,将研究区储层产液能力较明显的区分为高产、中产和低产。经9井15层试油结果验证,预测图版的符合率达93.3%,这为研究区老井复查和新井产能预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海安凹陷泰州组储层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及均一温度,结合圈闭形成时间和生排烃史确定了泰州组油气藏形成期次.样品中共发育2期成岩流体包裹体:Ⅰ期流体包裹体只有盐水包裹体,无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在65~75℃之间;Ⅱ期流体包裹体中盐水包裹体较发育,烃类包裹体多与盐水包裹体伴生,烃类包裹体为淡黄色和黄褐色,在荧光下呈淡黄...  相似文献   

5.
东营凹陷油气充注历史的流体包裹体分析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对东营凹陷胜坨和牛庄油田油气包裹体进行了分析,结合其构造发育史、沉积埋藏史、热史和生烃史等的综合研究,探讨了东萱凹陷油气成藏充注过程中油气运移的相态、运移通道及其成藏过程的时间。首次在东营发现的沸腾包裹体说明了胜坨油田呈现“突发式”成藏的可能性和牛庄油田砂岩体油气充注的时间是东营末期至馆陶期,牛庄油田牛21井区的油气充注时间是东营末期至现今。  相似文献   

6.
油气包裹体在油气藏地球化学研究中有着十分最要的应用价值,而油气成藏年代和成藏期次的确定是油气系统研究中首要的方面。本文在宿主矿物的成岩作用和包裹体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与烃类包裹体相共生的气体-盐水包裹体的均一化温度测定,并结合区域地层沉积埋藏史和热演化史,简单介绍了油气藏成藏年代及运移期次的确定。  相似文献   

7.
南堡凹陷断层活动与油气成藏和富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生长断层活动性的定量评价、大量流体包裹体的光性特征和均一温度结合单井埋藏史等综合分析,对南堡凹陷断层活动与油气成藏和富集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除两条边界断层外,南堡凹陷切穿烃源岩层系且在明化镇期活动的断层总计45条;沙河街期至东营期断层活动性增强,馆陶期为相对静止期,在明化镇期断层活动性再次增强,断层停止活动时间主要为距今7~2.5Ma,平均距今4 Ma。根据明化镇早期断距的大小和断层停止活动时间,将45条断层划分为A、B、C 3类,油气主要富集在活动性相对较强、断层停止活动时间相对较晚的A、B两类断层附近的有利圈闭中。根据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结合埋藏史得出研究区油气成藏期最晚时间主要为距今5~1 Ma,平均距今2 Ma,晚于断层停止活动时间2 Ma;断层停止活动后,当上覆地层沉积厚度为180~300 m时,其在垂向上的通道逐渐闭合。  相似文献   

8.
系统地介绍了有机包裹体在研究油气运移通道、运移期次、演化程度、油源判断、运移方向等方面的最新成果,阐述了有机包裹体对油气运移、聚集和成藏的示踪作用,指出利用包裹体研究油气运移和成藏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有机包裹体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期次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期次。方法圈闭形成时期、烃源岩生排烃史、储层自生伊利石测年和包裹体均一温度法。结果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期主要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油气成藏时期大约在距今120~90 Ma,相当于伊敏组沉积时期,是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最主要的成藏时期。油气大规模注入储层时期应该在105~90 Ma,相当于伊敏组二三段沉积时期,此时期为烃源岩大量生排烃时期,油气运移动力充足,有利于油气运移并聚集成藏;第二阶段为青元岗组沉积至今。青元岗组沉积以来,发生过近东西向的挤压反转,使已形成的油气藏重新调整,同时,二次生成的油气继续注入成藏。结论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时期研究取得新的认识,对于盆地下一步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重矿物组合、砾石倾向、岩心、测录井及三维地震资料,采用古地貌恢复及多属性反演技术,对研究区上乌尔禾组源-汇控砂控相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该区主要发育北部近源火山岩、中部较近源火山岩与侵入岩和南部沉积岩3个母岩区;识别出4大输砂沟槽,北部近源沟槽窄而陡,向南演化为宽而缓,砂体厚、物性差,含油性差、产量低,为扇三角沉积;中部3大沟槽划分为缓坡窄沟和缓坡宽沟2种类型,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前者砂体厚、物性好、含油性好、产量高,后者砂体较厚、物性较差、含油性较好、产量一般;输砂沟槽核部较翼部砾石粗、砂体厚、物性好,古低凸贫砂,物性差,泥岩为主。受源汇体系影响,中部3大输砂沟槽是最有利的勘探区。  相似文献   

11.
对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凹陷滴南地区的滴南1、滴南7、滴南8等井原油与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探论该区油源关系。通过对原油的族组成、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甾萜烷化合物及轻烃参数、烃源岩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研究,结果表明:东道海子凹陷二叠系平地泉组烃源岩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三环萜烷含量高,Ts<Tm,γ蜡烷含量低,甾烷中 C27、C28、C29呈反“L”形分布。滴南地区二叠系原油和储层抽提物地球化学参数及甾萜烷特征与平地泉组烃源岩相似,具有亲缘关系。侏罗系原油具有侏罗系烃源岩来源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控制东营凹陷烃源岩排烃的几个关键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东营凹陷钻井取心的观察及不同结构烃源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比较,从内因、外因两个方面对烃源岩排烃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且就烃源岩岩性结构对排烃及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内因为有机质类型、丰度及成熟度,反映烃源岩中生烃母质的特征,东营凹陷大量样品测试结果显示烃源岩的生烃潜量、排烃量与有机质丰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外部因素包括源岩的结构、源岩内有效的运移通道、压力的分布及外部的构造运动等各种地质作用及内、外部环境.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主力烃源岩沙四上及沙三下段具有多种岩性结构形式,其中沙四上及沙三下下部主要发育纹层状泥页岩,油气以远距离侧向运移为主;沙三下上部及沙三中主要发育块状泥岩,油气以垂向运移为主.不同的排烃方式造成了油气分布的差异,沙四型原油分布于凹陷外围,沙三型原油分布于凹陷内围,混合型原油分布于中间地带.  相似文献   

13.
莱州湾凹陷油气成藏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莱州湾凹陷是渤海海域勘探的新区.通过对莱州湾凹陷温压场、应力场、流体势分析,结合该区油气成藏地质条件,莱州湾凹陷明下至沙四段成藏动力学系统可划分为自源高压封闭、混源常压半封闭、他源常压开放3类成藏动力学系统;成藏动力特征决定了莱州湾凹陷油气以断层运移、垂向运聚为主.北部陡坡带和中央构造带自源高压封闭、混源常压半封闭成藏动力学系统为下阶段勘探的主要目的层系,次之为东部走滑带他源常压开放成藏动力学系统.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油气晚期成藏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盐湖相烃源岩成熟期为晚第三纪,成烃期相对较晚;盆地西部大部分构造圈闭是在晚第三纪末—第四纪形成,只有少数构造圈闭是在早第三纪末期形成,总体上讲构造圈闭形成比较晚;流体包裹体均一化温度测定结果表明,盆地西部油气藏存在两次充注,第一次是在晚第三纪早期,第二次是在晚第三纪末期,充注期次相对比较晚;对成藏期次综合分析后确定盆地西部油气成藏时期比较晚,为柴达木盆地油气藏形成的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5.
黄河口凹陷古近系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古近系发育有3套烃源岩,分别是沙三段、沙一至二段和东三段湖相烃源岩.3套烃源岩在整个凹陷内都有分布,岩性以灰色、深灰色、灰黑色以及黑色的泥岩和油页岩为主.沙三段和沙一至二段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好,以ⅡA型和ⅡB型为主,有机质正处于生烃的高峰阶段,这2套烃源岩是黄河口凹陷最有利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6.
 营子街地区临近洼陷的生烃中心,但由于构造简单,缺乏构造圈闭,传统上认为勘探潜力不大。为突破勘探瓶颈,从沉积演化、相带类型研究出发,在优势砂体类型、烃源岩压力及隐蔽圈闭的综合分析基础上,对营子街地区沙三下亚段油气成藏富集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营子街地区沙三下亚段沉积时期发育席状砂和浊积扇两类优势砂体,并夹持包裹于烃源岩中,形成了隐蔽型岩性油藏,其成藏富集因素主要受烃源岩超压和有效储层2 个因素的控制,其中烃源岩超压控制了油气充满度,烃源岩超压区范围内有效储层的分布控制了含油规模,由此建立了自生自储-超压控藏型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7.
准噶尔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准噶尔盆地构造特征、地层分布和地层不整合等特征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 ,该盆地内经历了裂陷盆地、碰撞前陆盆地、陆内坳陷盆地和陆内俯冲前陆盆地等 4个演化阶段。裂陷盆地控制了石炭系烃源岩 ,使其沿裂陷槽分布 ;碰撞前陆盆地将二叠系烃源岩局限于玛湖、昌吉、克拉美丽山等山前坳陷内 ;陆内坳陷期从三叠纪一直持续到古近纪末 ,盆地内泥岩和煤岩广泛分布 ;陆内俯冲前陆盆地发育在南缘西部。因而 ,古、新近系烃源岩主要分布在安集海呼图壁一带。烃源岩演化和油源对比表明 ,盆地内有 3次成藏期 ,分别为印支期 (T3 )、燕山期 (J3 )和喜山期(E2 ) ,形成了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和古近系 4个复合含油气系统。根据构造特征和成藏条件的差异性 ,在盆地内可划分出西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腹部 5个油气聚集区带。准噶尔盆地的成藏模式主要有逆冲断阶不整合单向充注、压扭背斜双向充注、断隆带双向充注、披覆背斜单向充注、逆冲背斜带单向充注和斜坡带单向充注 6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滨里海盆地北部盐下油气成藏条件,建立成藏模式。方法通过钻井、岩心观察、地震和测井解释等近年来的勘探资料进行地质分析。结果明确了该地区油气生、储、盖等地质特征,确定了其油气成藏控制因素,提出了"一"字型成藏模式(自生自储,油气横向运移)、"Z"字型成藏模式(自生自储,油气横向运移)、"人"字型成藏模式(下生上储,油气垂向运移)、"从"字型成藏模式(自生自储,油气侧向运移)、"众"字型成藏模式(自生上储,油气侧向运移)5种油气成藏模式。结论滨里海盆地北部地区盐下层系处于烃源岩和碳酸盐岩发育的有利相带,且具有厚层的盐岩层作为优质盖层,是盐下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