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农业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已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的重点领域之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800年的农耕历史使崇义客家梯田系统范围内形成了种类繁多、特色鲜明的动植物资源。为了探讨崇义客家梯田范围内的农业生物多样性现状,为管理和保护当地的农业文化遗产提供依据,通过文献调查、野外调查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D)、G-F指数等研究方法对崇义梯田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及其演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崇义梯田系统及其辐射范围内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该区形成了森林、村庄、梯田、水系有机结合而成的"四度同构"山地农业体系;另外,从演化趋势看,传统作物品种与野生珍稀物种流失严重,生物多样性面临重大挑战。崇义客家梯田生物多样性特征及演化的了解能极大促进崇义客家梯田系统世界农业文化遗产的申报。  相似文献   

2.
以地理信息系统和景观生态学为研究方法,以福清市为研究区域,应用FRAGSTATS软件计算研究区各景观指标,结果表明:林地、耕地是景观的背景基质,建设用地、草地、水域充当斑块功能;林地景观斑块形状最复杂,耕地、建设用地居中,水域、草地较简单;林地、水田、旱地、建设用地斑块分布较为紧凑;研究区各景观类型所占面积比例差异较大,景观多样性水平和均匀程度均较低.  相似文献   

3.
梯田不仅是重要的农业资源,也是利用山地、丘陵坡地的一种农业耕作方式,是水土保持中一种有效的田间工程措施,更是我国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江西崇义客家梯田的起源与演变过程,是我国梯田农业文化的重要分支。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结合统计资料,对崇义客家梯田和核心区的范围进行了确定;并基于地方史志记载、研究文献、姓氏族谱、民间传说,对崇义客家梯田的起源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文物的发掘,表明在崇义境内很早已有人类定居,认为元朝时期是客家梯田的雏形阶段,仅为零星的局部小块;明清时期为形成阶段,形成阶阶相连的成片客家梯田,梯田也已基本完工;清朝以后到至今为稳定阶段,客家梯田处于稳定时期。最后从客家梯田规模、劳动力数量及结构、种养殖特征、农耕技术等方面阐述崇义客家梯田系统的演变。  相似文献   

4.
长桥地区景观空间格局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GIS支持下,选取景观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破碎度和分离度等指标对长桥地区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构成长桥地区景观主体的是果园景观、森林景观和农田景观,其景观空间格局特征是景观多样性低,景观格局受果园的影响和控制大,生态结构不尽合理;此外,随着高程的变化,研究区景观空间格局在中低山、高丘、低丘和盆谷上存在着垂直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上海黄浦江河岸带景观格局空间特征进行分析,找出该河岸带生态修复的重点区域与景观类型,科学规划河岸带的生态恢复重建,为黄浦江周边的土地利用格局优化与景观生态修复建设提供决策支持。【方法】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利用高分辨率航拍图像数据源,构建河岸带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数据库,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利用景观指数方法,在景观类型和景观格局两个水平,选取不同的景观指数对黄浦江河岸带景观格局空间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①在横向维度上,黄浦江河岸带市区段城市化程度最高,景观多样性最低,绿地和林地所占比例不足且碎片化; 近郊段属于过渡河段,以工业用地为主,景观多样性最高,破碎化程度最严重; 远郊段人为干扰程度最低,土地利用强度最弱,农田生态林网体系建设有待加强。②在纵向维度上,根据距河道边缘的距离(L),0≤L<100 m的河岸带受到重点生态保护,但距河道距离由近至远,人为干扰强度逐渐增强,河岸带景观多样性与破碎化程度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在300≤L<400 m的河岸带景观破碎化程度最显著。【结论】城市建设活动的干扰,造成黄浦江河岸带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存在水陆交错边缘的负效应。在景观类型水平上,工业用地、生产防护林地和旱地是河岸带生态修复应重点关注的景观类型,而在景观格局水平上,近郊段河岸带(横向维度)和300≤L<400 m的河岸带及邻近区域(纵向维度)是生态修复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6.
西安都市圈是西北地区人口最为集聚的地区,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生态空间的格局关系到未来各个城镇的发展质量和城乡生态安全.基于MSPA分析法和网络分析法,通过数量、规模、空间布局、网络中连线数、节点数、网络回路、α指数、β指数、γ指数、廊道密度等定量分析,深度剖析西安都市圈当前的生态源地、道路廊道、水系廊道等生态网络的组成要素.结果表明:西安都市圈呈现南北两端屏障式生态空间格局.其中,生态源地具有分布不均衡、源地之间分离度大,存在生态孤岛;生态盲区多,尤其是在人口密集区域,缺少大中型生态源地;道路廊道网络连接度较好,但是出现多条长度超长廊道,对生物的迁徙影响较大;水系廊道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南多北少的分支状特征,尤其是在都市圈中部地区,水系廊道数量偏少,连接度较低.通过对生态源地与廊道等生态网络构建要素分析,探讨了西安都市圈现状生态空间的格局特征,为今后西安都市圈生态网络建设提出科学的空间优化指引.  相似文献   

7.
以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太仆寺旗为研究区,基于1995、2000和2008年3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并结合太仆寺旗地形图,借助GIS提取太仆寺旗土地利用空间信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定量分析方法,对太仆寺旗13a来土地利用数量变化、景观格局和空间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量上,林地面积增加,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减少;景观格局上,耕地、草地和林地形状趋于复杂和不规则;空间变化上,土地利用变化主要表现为大量耕地转变为林地以及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之间的相互转变;空间分布上,随着海拔、坡度和坡向的变化,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呈规律性分布.相关政策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该文由生态视角对城市景观规划展开进一步分析,探讨了功能格局规划概念以及根本原则,并就如何创建良好的城市景观功能组合系统制定了科学对策。对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目标,确保城市景观功能格局的科学有效规划,实现又好又快的全面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古梯田的形成与发展充分证实了坡改梯工程是山区水土保持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无人机遥感技术获得分辨率为0.1~0.5m的遥感影像,利用Arc GIS等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合景观软件Fragstats3.3计算特征指标,对贵州省黄平县4个古梯田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梯田景观和林地景观约占整个景观的80%,其中梯田约占30%,林地约占50%;单块田块平均面积多集中在100~200m2、高度0.7~1.7m、宽度0.5~0.6m;所在坡度为5~25°的梯田最多,约占总田块数的70%。运用古梯田中蕴含的水土保持思想,为坡改梯工程以及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东山县景观空间格局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东山县为研究实例,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进行景观生态分类,并选取了景观多样性、景观空间构型及斑块特征3组指标,对该区的景观空间格局及其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整体朝着景观多样化方向发展,但是随着人类活动干扰强度的增大,区域景观类型破碎化趋势明显,导致区域生态功能恶化.  相似文献   

11.
运用RS和GIS技术以及景观分析方法,以辽东山区桓仁县各乡镇农村居民点为研究对象,选取斑块数、斑块面积、斑块密度、平均斑块面积、面积加权平均斑块分维数5个景观指数,从居民点用地、规模、形态、分离度4个方面进行景观空间格局分析;并从居民点空间分布与地形地貌、土壤侵蚀、经济发展3个方面进行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桓仁县农村居民点呈现出用地比重偏少,聚落斑块数量多、平均斑块面积小,大部分规模较小,分布稀疏零散,分维数小、斑块稳定,分离度较大的景观格局;桓仁县居民点分布与海拔、坡度均呈"倒数"关系,与土壤侵蚀呈较明显的线性关系,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梯田区传统村落及其梯田系统是我国传统农业文化遗产瑰宝,分析梯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对梯田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梯田区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的中国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结合GIS核密度估算和地形梯度方法对贵州省梯田区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从空间数量关系上看,贵州省梯田区传统村落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具有聚集性,在地州市尺度上的空间分布呈不均匀性,并在地州市内部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梯田区传统村落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地区,其中,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铜仁市和安顺市呈现显著密集的分布密度;从垂直特征上看,贵州省梯田区传统村落集中分布在缓坡和缓陡坡,其优势地形梯度等级为第2和第3等级,低地形梯度等级和高地形梯度等级上的梯田区传统村落分布较少,在地形梯度上的分布表现出“中间多两边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基于城镇历史景观的“层积”理念,以1572-1949年呼和浩特市主城区空间形态为研究对象,在相关文献及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典型案例实地调查,运用城市形态学等方法从山水格局、城市形态、路网结构、园林景观及典型案例等方面对呼和浩特市近400年的城市空间形态景观层积及景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山水格局符合中国传统山水城市特点,城市空间形态演进经历了明清和民国2个时期6个发展阶段,城市形态、路网结构和园林景观具有时空分异特点,景观结构趋于复杂;典型案例景观具有中国传统院落与汉传佛寺布局、空间序列及汉藏结合式景观特征。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城市历史景观空间形态演变与特征的分析,以期为城市历史景观保护、传承、活化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景观空间格局研究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景观功能和景观动态研究的基础。本研究以《山西省森林分布图》(1∶50万)为基础数据,应用斑块规模测度指数、斑块形状指数、景观破碎化指数等三类景观指数,结合文献中的样地调查结果,对山西森林景观进行多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以油松林为主的温性针林叶占比例最大(28.4%),其次是软阔叶林(20.1%),再次是硬阔叶林(16.3%);(2)山西森林景观斑块呈现细小粒空间结构,破碎化程度较高;(3)油松等温性针叶林斑块的边境最长,经济林斑块的形状最复杂,防护林网最规则;(4)山西森林景观纬向地带规律明显,由南至北依次可以划为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森林草原三个区。图形数据与样地调查结果相结合,可以进一步丰富景观空间格局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研究区域2014年秋季平均最高温度、平均最低温度、平均降水量图、地势等一般情况,通过景观格局指数进行山地森林景观空间格局演化分析。随着年平均温度的逐渐增加,山地森林景观空间格局破碎度FN也逐渐增加,而SHEI逐渐降低,优势度指数DO、Shannon多样性指数SHDI无规律性变化。随着研究区域降水量的逐渐降低,景观优势度指数DO也逐渐降低,景观均匀度指数SHDI逐渐升高,其他两种景观空间格局指数无规律性变化。研究区域景观均匀度SHEI和景观多样性SHDI随日照时长的增加而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和日照时长呈正相关,景观优势度DO随日照时长的增加而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和日照时长呈负相关,景观破碎度和日照时长无明显的相关关系。气温升高能够导致山地森林被分离程度越来越大,使得山地森林景观整体破碎化程度增加。当气温升高时,斑块分布均匀性降低,多样性减少。随着降水量的逐渐降低,降水量对研究区域山地森林景观的控制力逐渐降低,但斑块类型逐渐增加,不同类型斑块在景观中的分布更加均匀。随着日照时长的逐渐减少,斑块分布均匀性降低、多样性减少,日照时长对研究区域山地森林景观的控制力逐渐降低,斑块类型逐渐减少,不同类型斑块在景观中的分布均匀性降低。  相似文献   

16.
将GIS和统计分析相结合,以2010年土地利用类型图为基础,选取了斑块面积等8种景观指标,通过计算景观指标分析了拉市海流域景观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林地作为流域内景观基质,由于人为影响其斑块形状较复杂;耕地分布均匀,聚合度连接度都较高;水域分布空间差异性明显,且多以大斑块团聚分布;草地和建筑用地分布零碎但连接度良好;未利用地集中分布于个别村.研究区内景观类型多样性随海拔升高因人类活动影响减弱而降低.  相似文献   

17.
红河梯田的"森林-村寨-梯田-水系贯穿其中"垂直景观格局影响氮磷物质的迁移和转化过程,为揭示其内在联系,以红河梯田"林-寨-田"和"林-田"两种景观格局中的地表水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12月(旱季)和2018年6月(雨季)共采集18个水样测定总氮(TN)和总磷(TP),分析其时空特征,采用截留量和水体营养状态综合指数(EI)对截留和水体富营养化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红河梯田的氮磷截留和水体富营养化与景观格局关系密切.(1)"林-寨-田"景观格局对氮和磷的截留(-0.09 mg·L~(-1))比"林-田"景观格局(-0.185 mg·L~(-1))明显,且在时间上呈现雨季大于旱季,在空间上呈现梯田村寨森林的特征;(2)"林-田"景观格局的水体富营养化水平(Ⅲ级)高于"林-寨-田"景观格局(Ⅱ级),且在时间上呈现旱季大于雨季,空间上呈现梯田森林的特征;(3)梯田既是"源"景观也是"汇"景观,截留量0.08-0.18 mg·L~(-1),水体富营养化水平Ⅳ级(62.025≤EI≤66.19),表明梯田截留明显且局部已富营养化.建议对景观格局进行优化,构建"沟渠-水塘-梯田"湿地结构,控制污染物排放量.  相似文献   

18.
漓江流域上游植被景观格局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1年、1998年和2006年3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漓江流域上游植被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漓江流域上游植被景观在1991-2006年间出现了较大变化,主要表现在:(1)代表人工植被的灌木林(果园、竹林及灌丛)景观的面积指数增加迅速 (2)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乔木林景观类型虽然总体面积变化不大,但是一些面积较大的乔木林景观斑块的面积出现了较明显的缩小 (3)草丛植被景观退化明显,表现出较高的破碎度和分离度 (4)植被景观总体的复杂程度减小,景观多样性降低 (5)由于景观多样性降低和景观结构配置不合理,植被景观功能出现退化,水源涵养、土壤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生态服务价值均出现下降。  相似文献   

19.
景观格局是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数量化分析景观组分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进一步研究景观功能和动态的基础,它可为景观的合理管理提供有价值的资料.本课题以福建省德化县作为研究区域,使用G1S技术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分析了德化地区的景观格局和空间差异性,并从物种多样性保护角度出发,对当前地类分布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选取太原城区为研究区域,以1∶2.5万彩红外航空影像为信息源,应用VIRTUOZO对影像进行解译,在MAPGIS界面下根据解译结果提取研究城区绿地缀块信息,并建立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对8种绿地类型的缀块大小、形状以及整体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城区绿地缀块大小分布极不均衡,8种类型都是以小缀块为最多,单位附属绿地和公园绿地占总面积的比例最大,优势相对较强;(2)居住绿地与圆形最接近,形状较紧凑;行道树和防护绿地与圆形相差最大,形状较松散;(3)各种绿地类型面积差距不大,均匀度较高,优势度较小.居住绿地的破碎化程度最大,公园最小.城市村落分离度最大,单位附属绿地和居住绿地分离度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