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肯尼迪“搶先登上月球”的号角声中,美国报紙曾披露过一条新聞:美国“太空人”汉格为了熟悉飞往月球的类似条件,在特制的鋼铁容器內曾經蹲了十七个昼夜。如何度过这漫长的昼夜呢?这位立志上天的“英雄”,熟讀了一本《您样在交易所賺錢》的书。恐怕最富于想像力的人也很难想像得出宇宙空間同紐約证券交易所之間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吧!但是,如果人們了解了美国的“太空人”们的“远大抱負”之后,就能够理解汉格的似乎不可思议的行徑了。  相似文献   

2.
美国总统克林顿第二任期的班子中出现了不少新面孔,这些人都是他的得力助手,媒体对这些新贵做了充分报道。但有一个“新助手”却被忽视,可以说许多人根本就不知道“他”的存在。也难怪,这位“新助手”既不是满腹经纶的谋臣策士,也非折冲樽俎的外交干才,而是一副小小的助听器!据美国《新闻周刊》报道,  相似文献   

3.
北约对波黑的空袭威胁最终没有实施,世界为之松了口气。令人惊讶的是,第一个宣布这一好消息的不是美国人,不是联合国、也不是北约驻波黑的司令,而是俄罗斯国防部长!与此同时,西方报刊上出现了这样一条醒目的标题:波黑危机的大赢家——叶利钦!这绝非过甚其词,俄罗斯在此次危机中通过一系列外交活动不仅令西方刮目相看,而且证明了:在解决波黑冲突中俄罗斯并不仅仅是个“配角”!  相似文献   

4.
闲扯西游     
话说唐僧奉唐太宗御旨,出差到西天取经。以下便是唐僧师徒四人在路上发生的一件事。师徒四人走在路上,齐唱:“太阳出来我爬上坡,爬上山顶我想唱歌。”这时,走在最前头的孙悟空说道:“咦!师父,前面有个亭子,我们过去休息一下吧!”唐僧:“好!”于是师徒四人走到亭子里,坐下。孙悟空看了看四周,说:“师父,这里风景如画,不如我给您照张相吧!”唐僧:“好!”说完打个响指。于是猪八戒跑到唐僧面前,递上一包烟,说:“师父,这是您的万宝路。”沙和尚掏出打火机,弯腰给唐僧点火。唐僧猛吸一口,吐出烟后,说道 :“先让我摆个pose。”唐僧摆了个很自以为…  相似文献   

5.
用旋律搜歌     
侯文 《少儿科技》2009,(1):22-22
小文发现妈妈这几天心情不错,嘴里还时不时地哼着歌。这天吃晚饭的时候,妈妈突然说:“小文啊!你不是会上网下载歌曲吗?帮妈妈也下载一首啊!”“哦,那您要什么歌啊?”“这个……叫什么歌名,我也不清楚。”“那有什么歌词呢?”“我也不太清楚哦。只记得这首歌的旋律了。”妈妈不好意思地说。  相似文献   

6.
“星探”出发喽!此“星探”来头不小,其背后“主谋”不是什么电影公司,而是欧洲航天局;它也不是人,而是一台重约3000千克,大小约12立方米的探测器;当然,它所追寻的也不是什么影视新星,而是一颗小小彗星。新鲜!  相似文献   

7.
这是被人类誉为最神奇、“根本”无法探索的世界,是人类从未进入的领域,这里的一切都是“创新”,都是“发现”。您不会从中找到任何学科的影子,反而能找出所有科学、知识、宇宙万物的源泉。他被科学界赞为“上帝”的思想、科学的“圣杯”,然而它不曲高和寡,却与您如此接近——像久别的友人,回来了!任何一位真正热爱自然科学,心境纯真的人都会与她共鸣!  相似文献   

8.
马老师: 你好!我有个好朋友,可是,最近我们因为一点小事分手了。我知道这回闹别扭是我的错,也知道应该向她道歉。可是,我就是没有勇气面对她。不跟她道歉和好,我们都感到很别扭,特别是我,有愧于人的感觉真不是滋味。几次想对她开口,却欲言又止,怕说得不是时候或不是地方。您说我该怎么办? 一个希望得到帮助的孩子希望得到帮助的孩子: 你好!依马老师之见,既然知道自己错了,应该向人家道歉“没商量”。 这里有一笔账。在人际交往中,交往双方都知道你错了,这时你刚丢失一份东西。如果你能适时向对方道歉,那么…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科学探索》2009,(6):F0002-F0002
游逗学院来了一位神秘女生。:嘿嘿,原来她就是游逗俱乐部的兜兜姐姐!叽叽喳碴最近为什么老是一副“横眉冷对”的样子?玉米博士很纳闷:“这俩孩子一向是自来熟,这次怎么了?”豆芽一脸无辜:“还不是因为博士您!”“我?”  相似文献   

10.
2007新年致谢     
“燕舞春风花织锦,人歌盛世喜盈天”,在即将送走2006年,迎来崭新的2007年之际,我们代表《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杂志社全体同仁向您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和最衷心的祝福。感谢您一年来给予杂志社的深情厚爱和鼎力支持,祝您在新的一年里工作进步!身体健康!笑口常开!好运常相伴!2006  相似文献   

11.
“孟益可!快去做作业!”此等怒吼,在我家时常响起。对此,我有太多的话想对您说……妈妈,如今的我已经是一个十一岁的大男孩,我认为,我应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了,而不是一直遵循您下达的命令,惟命是从。我又何尝不知道您望子成龙的一片苦心,可我更想用自律去迎接属于自己的风采,那样才更有成就感,不是吗?  相似文献   

12.
笑话三则     
奇迹一个美国兵走进了一个欧洲的国家的教堂里。他看到了一个银质的老鼠。于是他把教堂里的神父叫来问道:“请您告诉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老鼠啊?”神父回答说:“在公元一千二百年的时候,我们城里老鼠多得成灾了。于是我们就祈祷圣乔治说,如果他能使这种动物绝迹的话,我们就献给他一只银鼠。老鼠真的消失了。我们就献了这么一只银鼠。从那时起,这只银鼠就一直摆在这里。”美国兵问道:“噢,而您……相信这个奇迹是真的吗?”神父连想都没想就立刻回答说:“不,如果我们相信的话,那我们早就给圣乔治做一个银质的美国兵了。”“懂礼貌”的美国人一个美国的政治活动家在巴黎的一个大厅里讲演。讲演完了,掌声很稀落。这位美国人非常生气。当他回到自己的位子上时,有一个法国人上台了。美国人心想:我给你们看看什么叫有礼貌吧!  相似文献   

13.
虚拟空间“电脑虚拟空间”的名称最早是在1984年,由美国科幻小说家威廉·吉布森提出的,当时,它仅仅作为电脑或电脑网络内的存储数据。当全球电脑联网后,人们的“电脑活动空间”由自我封闭一“点”,扩展到全世界的每个角落,每个人也可以借助电话线穿墙越户进入到全球的千家万户,与您喜欢的人交谈,包括到白宫去与美国总统聊天。  相似文献   

14.
它有着历史的因素,也有着现实的原因;广泛的国际背景及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根源,使之成为世界一大公害。最令美国安全官员头疼的问题是什么?说起来也许有人不信,不是仍拥有令人望而生畏核武库的俄罗斯,也不是被当做“战略竞争对手”的正在崛起的中国,而是国际恐怖主义!前不久,美国中央  相似文献   

15.
新型闹钟     
日本一家公司生产了一种新型闹钟。这种闹钟不是用打铃,而是用录有自己声音的录音带把人叫醒。声音大小可以调节,词语可任意变化,例如“我亲爱的,起来吧!”或“起床,懒鬼!”等等。  相似文献   

16.
今天已经不是第一次为了称呼的事争吵了!为什么你总是那么固执,认为“您”这个字才是我应该称呼你的,“你”则是不敬!每当我说“你”的时候,你总是骂我没大没小,说我不孝顺。那么,是不是我说了“您”就孝顺了呢?!我一直认为“孝”是靠行动来证明的,而不是凭嘴上功夫,要是语言能代替行动的话,这世界上就没有不孝之人了!!小学时做过一篇阅读课文,里面有一句话形容父子,叫“多年父子成兄弟”。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多年母女成姐妹”呢?!唉呦,妈妈,请不要因为一个字,而否定了我对你的爱,因为我的爱不会因为一个字而改变,更不能用一个字来衡量!现在…  相似文献   

17.
“空袭警报!空袭警报!有敌机入侵!各位飞行员立刻就位!起飞,为你的祖国而战吧!”这不是第三次世界大战,也不是中欧战场。这是1999年10月24日~11月6日,在美国内华达州举行的2000年度“红旗演习”,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就是这次演习首次有真正的俄制战机与真正的前华约集团的飞行员加入。6架德国空军的米格-29C战机和美国第414战斗训练中队,也就是称为“入侵者中队”的F-16共同扮演假想敌,对抗由美国及其盟国部队组成的机群。  相似文献   

18.
散文的品位     
对于创作主体而言,散文即“情文”,是一种抒情写意的东西,或者更形象一点地说,是作者渲泄感情的窗口.写人也好,如《雪浪花》、《山村小姑娘》、《背影》、《我的老师》……都不是单纯地写人以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而是通过写人来表达“我”的情感体验,或敬慕、或钦佩、或思念……;写事也好,如《挥手之间》、《儿行千里》、《最难忘却的一件事》、《也不是一味地叙述故事,构筑情节,而是通过故事或片断或一鳞半爪来写,此事对“我”的震动、影响、感染,或鼓舞或悲恸或无奈……写景状物更不必说,无“情”之景,无“意”之物,从来都不能称作散文,只能是说明文的一种.因此,作家冯骥才说“散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流水也说:“散文,是独白,心灵的独白,散文是漫步,思想在人生与文化的广场上散步”,“感觉”、“情境”、“滋味”、“心灵独白”集中体现了一点作者对内情的抒写,因此,从文体特征上理解,对于作者而言,散文是情文!  相似文献   

19.
嗨,知道“碗礁一号”吗?就是那艘百年沉船,据说,船上的宝贝吸引了无数人去盗捞,还有人为此丧了命。不怕告诉你,我也去了,不过,不是盗捞,而是和中国最棒的水下考古队一起出海,去拯救沉船。哈,那感觉怎一个“爽”字了得!  相似文献   

20.
文学之成为商品,既成定论,然而这也冒凟不了谁,商品有好有坏,有奢侈品(化装品),也有生活必需品,然而不管什么品,一切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也即所谓社会根据在。就是“毒药”也如是!因为事实上也仍有一些人,需要自杀或被杀的缘故。那些插着使人一见“飘飘然”的图画的软性刊物之所以不死,也决不是偶然的。西禾先生希望这些人“改行”,做个皮鞋匠或屠户,这自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