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内蒙古地区部分玉米种质资源籽粒的品质性状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以及与农艺性状的结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含量,粗脂肪含量与单株产量存在着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生育期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②玉米籽粒的蛋白质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③玉米籽粒中的总淀粉含量与单株产量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粗蛋白含量存在着显著负相关关系;④通过一定的育种途径可以将高蛋白高产、高蛋白矮杆,高蛋白高油、高油高产、高淀粉高产与矮杆早熟等性状结合。  相似文献   

2.
探明降解阿特拉津的产脲节杆菌Dn L1-1对小麦籽粒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降解菌Dn L1-1的功能,更好地应用该菌剂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利用产脲节杆菌Dn L1-1拌种小麦种子并播种在夏玉米田中,使小麦籽粒附着不同浓度的活菌数目(1×105CFU/粒、1×106CFU/粒),从而测定其对收获小麦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收获期,两种浓度的处理均能够提高小麦的产量,上涨幅度为3. 51%和7. 14%,并且小麦籽粒含有的18种氨基酸总含量分别提高13. 94%和19. 33%,蛋白质含量提高10. 56%和22. 26%。由此可见,降解阿特拉津的产脲节杆菌Dn L1-1拌种小麦种子,有利于小麦籽粒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的提高,从而提高小麦的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3.
玉米蛋白粉对大豆增产效果明显.施入玉米蛋白粉900kg/hm2后,大豆的产量最高为3 123 kg/hm2,增产29.2%,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该种蛋白粉肥料还能够明显提高大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的含量,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提高3.5%和1.3%.  相似文献   

4.
为比较夏直播花生单粒播种与双粒播种在植株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产量结果方面的差异,连续三年在大田条件下,采用麦后直播、起垄覆膜栽培技术,每年选用四个疏枝大果中熟品种和四种不同配置方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四个品种连续3年均表现出共同趋势,即单粒播种与双粒播种相比,株高变矮0.13-3.57cm,第一对侧枝长度缩短0.07-3.45cm,单株总分枝数增加0.20-1.65条、结果枝数增加0.03-1.66条,有效枝长和结果范围内节数也有所增加;果重略增,单株果数和单株产量都显著增加,分别增加4.97%-34.53%和5.99%-37.87%,单位面积产量增加1.13%-11.53%.  相似文献   

5.
为确定新型的、具有缓释效果的硝化抑制剂添加型自制包膜肥料的性能,以玉米品种五岳206为材料,采取随机区组的大田试验设计方案,设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施用普通复合肥(CCF),施用树脂包膜复合肥(CRF),施用m(被包裹的普通复合肥)∶m(无机—有机混合包裹剂)∶m(双氰胺)=1.00∶0.25∶0.01(FCRF1),1.00∶0.25∶0.02(FCRF2),1.00∶0.25∶0.04(FCRF3)的自制包膜复合肥,按照N,P2O5,K2O为150kg/hm2的施用量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考察其对大田玉米生理特性、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施用普通复合肥料相比,施用3种添加了硝化抑制剂双氰胺的自制包膜缓释肥料能显著增强玉米后期的光合性能,提高玉米叶片内抗氧化物酶(SOD,POD,CAT)的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同时降低叶片内MDA的含量;改善了玉米的农艺学性状,其生物产量提高了57.2%,64.6%,74.4%;籽粒产量提高了24.0%,31.4%,35.8%;改善了玉米籽粒的品质,提高了籽粒中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含量。新型硝化抑制剂型自制包膜缓释肥料对大田玉米的生长、发育均起促进作用,且以FCRF3的肥料所产生的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6.
麦后免耕直播杂交水稻的生育特性及产量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田间条件下,选用4个杂交水稻组合,以育秧移栽为对照,研究了两熟制稻区麦后免耕直播杂交稻的生育特性和产量。结果表明:与常规育秧移栽相比,麦后免耕直播杂交稻全生育期和营养生长期有较大幅度的缩短,株高降低,主茎总叶数减少,单株分蘖能力增强,最大叶面积指数增大,分布于较深土层的根量增加,最终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增加,但每穗着粒数和实粒数有所降低。不同类型杂交组合直播条件下生育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趋势有较大差异,生育特性适宜的杂交组合免耕直播可获得与育秧移栽相近的产量.  相似文献   

7.
播种时期对春小麦籽粒增重过程和蛋白质含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阿勃等四个春小麦品种(品系)为材料,分析了播种时期对西宁地区春小麦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时期对春小麦籽粒增重过程和籽粒发育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规律没有显著影响。晚播使籽粒蛋白质含量增加,西宁地区播期晚至4月15日粒重也有增加趋势,但随着播期推迟,春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明显减少,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河南省主要玉米杂交种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的变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在明:杂交种是影响籽粒蛋白质、脂肪含量的主要因素,环境因素对籽粒的蛋白质、脂肪含量也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来,育种者越来越注意应用诱变因素的新方法来创造原始材料,旨在大大地增加原来的变异性和扩大人工选择的机会。在各种作物上,应用化学诱变剂已获得很多有经济价值的突变体,如:早熟的、迟熟的、抗真菌病害及提高了种子内蛋白质含量的豌豆类型;下部豆荚的结荚部位较高的菜豆;早熟双果穗和矮生类型的玉米;籽棉和纤维产量高的大棉铃棉花突变体;高产、早熟、不倒伏的大麦和小麦品系;矮秆大穗、籽粒透明度高的早熟小麦;高产抗倒伏、抗条锈病和白粉病的冰草—小麦杂种类型;短藤早熟没有雄花的黄瓜;叶片颇绉的迟熟莴苣突变体;味道鲜美和干物质含量高的草霉,等等。  相似文献   

10.
人类所需蛋白质的70%来自粮食作物。一般来说,谷物中的蛋白质的含量是不够的。据有关资料报道,国外已培育出一些高蛋白质的农作物品种,例如在玉米方面,通过定向的培育,已育出了平均含蛋白质达25%以上的“伊利诺斯高蛋白”杂交种,有的品系蛋白质含量高达28~29%,而原始材料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只有10%左右。在小麦育种中,应用人工引变的方法,已育成含蛋白质17~22%的“无芒一号”高蛋白小麦,原品种蛋白质含量为13.5%。  相似文献   

11.
以小麦棉花套栽种植模式为对照,设置麦棉两熟不同种植方式,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比较分析了不同种植方式的棉花产量和两熟效益.结果表明,传统的营养钵育苗麦套移栽棉产量和效益均最高;麦后基质育苗移栽棉产量和效益低于套栽棉,但略高于麦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麦后中熟直播棉产量和效益均最低,麦后早熟直播棉产量与麦后营养钵育苗移栽棉相当,但效益与营养钵育苗麦套移栽棉相当.在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及劳动力成本逐年攀升的形势下,麦棉套栽种植方式必将会被生产淘汰,麦后棉适宜于机械化与轻简化,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以16个不同类型的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氮素及干物质积累、运转和分配对小麦品质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产量主要受粒重所制约,其干物质积累主要来自开花后的光合产物。花前和花后积氮量对蛋白质含量均起重要作用,高蛋白基因型的氮运转分配效率并不一定高。蛋白质产量和成熟期总氮量可作为高产、优质的选育指标。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大田小区试验,在氮肥施用量200 kg N/hm2下,观测了夏玉米季两种追氮方式对夏玉米籽粒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设置不施氮(CK)、常规拔节期一次性追氮(T1)、拔节期与大喇叭口期分两次追氮(T2)三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追施氮肥能显著增加夏玉米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籽粒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在总追氮量一定的情况下,分两次追氮(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无论在叶绿素相对含量、籽粒产量还是氮肥利用率等方面,均优于一次性追氮(拔节期).因此,在砂壤质潮土区域夏玉米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分两次追施氮肥更有利于增加玉米籽粒产量和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4.
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群体结构变化对产量影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种玉米群体结构变化对产量影响的对比研究表明:高油玉米密度为4500株/667m2时,产量高;而普通玉米密度为5500株/667m2时,产量最高。随着密度的增加,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叶面积和群体干物质积累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生物产量表现为高油玉米大于普通玉米;经济产量表现为普通玉米大于高油玉米。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性状进行分析,为筛选适合在沿淮地区种植的耐渍品种提供参考。选择34份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在全生育期进行常规栽培和灌浆期渍水胁迫处理,测定穗数、穗粒数、粒重、产量、湿面筋、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7个主要产量和品质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计算各指标耐渍系数,通过聚类分析评价各小麦品种的综合耐渍能力。渍水胁迫下,小麦的粒重、籽粒产量的降幅较大,各性状指标明显下降;从耐渍系数的变异系数看,灌浆期渍水胁迫对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粒重>湿面筋>蛋白质含量>籽粒产量>穗粒数>淀粉含量>穗数;耐渍性平均隶属值与粒重、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粒重、湿面筋、蛋白质、淀粉含量的耐渍系数极显著正相关,与产量的耐渍系数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将34份小麦品种划分为3种类型:耐渍型、中间耐渍型和敏感型,材料数分别为22、10和2个,分别占参试材料的64.71%、29.41%和5.88%。粒重、籽粒产量可作为小麦耐渍评价的首选指标;扬麦13、扬麦22和宁麦13可作为小麦耐渍栽培育种的参考资源。  相似文献   

16.
玉米化学含量与营养部分玉米(Corn)不象小麦所含的蛋白质那样,由于它没有面筋物质,因此烘烤玉米片和玉米粉可能会较多地受到限制。玉米面包不存在发酵的问题。玉米朊是胚乳中的主要蛋白质。这种蛋白质缺乏色氨酸和赖氨酸。玉米籽粒萌芽时蛋白质含量能够在各方面协调。玉米淀粉是由大约78%的胶(支链)淀粉和22%的直链淀粉组成的。蜡质型玉米含100%胶淀粉。由玉米制成的家畜饲料组成,在饲料的项目栏中描述。  相似文献   

17.
以封丘县潮土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常规施肥和不施肥(对照)处理,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在200kg/hm^2供氮水平下金阳牌有机无机肥料、金正大控释肥、红四方纳米控失肥3个新型肥料对夏玉米籽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新型肥料中,红四方纳米控失肥对提高玉米产量和玉米籽粒蛋白质效果最明显,分别较常规施肥提高16.2%和18.9%;其次为金阳牌有机无机复合肥,其效果仅次于红四方纳米控失肥;最后是金正大控释肥.以上结果表明,在3种新型肥料中,红四方纳米控失肥对夏玉米增产和改善品质效果最好,而其他肥料(金阳有机无机肥、金正大控释肥)的缓控效果不能在当季显现,可能主要是由于夏玉米生育期相对较短引起的.  相似文献   

18.
施氮量对小麦蛋白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秦1,渭4号小麦品种,设每公顷施氮肥0、75、150、225kg/hm^2四个处理,结果:两品种小麦籽粒蛋白质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以施氮225kg/hm^2的增幅最大;两品种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提高40.7g/kg和39.7g/g,籽粒蛋白质产量分别提高177.kg/hm^2和141.9km/hm^2。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冀东地区夏玉米农艺性状对籽粒产量影响的主次关系,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22个夏玉米品种的籽粒产量与9个性状的关联度。结果表明:行粒数、单位面积穗数、株高、出籽率与夏玉米产量关联度最大,说明这些性状对产量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本生态区夏玉米生产中,提高果穗的行粒数、单位面积穗数,同时选择株高适宜、出籽率较高的品种是提高夏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采用医用西药组配的适应于低水肥玉米区的新型玉米浸种剂AFC处理沈单7号玉米,可以明显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强度、过氧化氢酶活性及百苗干重;植株生长健壮,茎粗加粗,收获期绿叶面积增大,果穗萎蔫下垂百分率降低;促进了果穗和籽粒发育,提高了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