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以杨浦区150名40-69岁的健康运动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老年运动女性踝关节肌力的年龄变化特征。方法:实验于2005—03/05在上海体育学院体质测试中心完成测试。选择上海杨浦区150名身体健康的运动女性,按年龄分为3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每组50人。所有受试者在瑞士CoNTREX公司提供的Contrex肌力测试系统上进行踝关节60(°)/s的等速肌力测试。观察运动女性踝关节肌力的衰退特征。结果:受试者的踝关节屈肌最大力矩/kg、屈肌最大功率/kg与年龄呈负相关(r=-0.449,-0.451,P=0.002),且在0.01水平上相关具有高度显著性;踝关节伸肌最大力矩/屈肌最大力矩与年龄呈正相关(r=0.516,p=0.00);女性在50-59岁期间,踝关节伸、屈肌力量随年龄增大而呈现迅速衰退的趋势,在60—69岁期间出现了伸、屈肌衰退的明显不平衡,屈肌快于伸肌。结论:中老年运动女性踝关节肌力的衰退具有明显的部位和年龄特征;女性在60—69岁期间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更为有效地延缓踝关节屈肌的衰老;强加对60-69岁期间女性踝关节屈肌力量的训练以缩小伸、屈肌间衰退的差异可能是预防跌倒的有效途经。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运动模式下基于肌电信号的下肢多关节连续运动预测,通过支持向量机对肌电-运动的映射关系进行训练,实现对下肢髋、膝和踝3个关节矢状面内的连续运动预测.由10位健康受试者的运动预测和统计分析可知:在适速行走过程中,髋、膝和踝关节的关节角度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9.36°,10.82°和6.87°;在不同运动模式下,关节的运动预测值与测量值之间均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其中,膝和髋关节的预测值与测量值之间相关系数均大于0.72,表现出比较明显的相关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肌电信号进行下肢多关节连续运动预测,尤其是在适速行走时对膝和髋关节的运动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运用等动肌肉力量测试的方法,对六名国家健将级蹦床网上运动员下肢肌群力量进行测定,根据髋、膝、踝三关节力矩值的屈伸比得到以下结论:髋关节伸肌群为蹦床运动员下肢三大关节中量最重要的运动肌群;目前国内对蹦床网上运动员髋关节肌群的力量训练符合蹦床运动技术要求;蹦床运动员完成空中直体难度动作时屈髋是运动员在空中对肢体的控制意识不够所致;蹦床运动员完成空中屈体或团身动作时不能在垂直位开腿是运动员对开腿时机掌握不好所致。  相似文献   

4.
通过电影摄影与肌电记录同步法,对跳深等动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下肢抗拒落地冲击负荷的主要肌群为足底屈肌、踝关节跖屈肌群和伸膝肌群,其次为伸髋肌群。上述肌群作离心收缩来承担冲击负荷。因此,体操运动员应重视下肢有关肌群离心收缩力量的训练,训练的手段应采用动力性练习为主。  相似文献   

5.
对腰突症患者采用牵引疗法,用cybex-6000测力器对患者下肢治疗前后等速肌力测试(主要测试踝关节肌力),结果显示:患侧伸肌的峰力矩、最大做功量、平均功率和肌肉爆发力等,治疗后比治疗前均显著增加,表明了腰椎牵引对腰突症患者患侧伸肌肌力的恢复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男子散打运动员下肢肌力特征,利用IsoMed2000等速测试/训练系统,对陕西省男子散打队12名队员优势侧膝关节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向心收缩时,随着给定运动速度的加快,其峰力矩和总功减小,平均功率增大;离心收缩时,随着给定运动角速度的加快,其峰力矩、总功无明显变化,平均功率增大;等速向心收缩和等速离心收缩时,伸肌群的峰力矩、总功和平均功率均大于屈肌的对应值.测试运动员膝关节肌群力量偏低,应按照散打运动项目特点加强专项力量训练.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强度快速伸膝运动对股四头肌群表面肌电信号(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 EMG)的平均功率频率(mean power frequency,MPF)下降率和伸膝平均输出功率下降率的影响及相关性,探讨了动态肌肉运动的中枢控制理论,以17名男性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让他们下肢负荷分别为105.8,140.9,176.4 kg时,以最快速度完成30次蹬踏运动.采集股四头肌s EMG信号和每次动作时间、距离,考察了3种负荷对股四头肌(外侧)、股四头肌(内侧)和股直肌MPF及输出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强度快速伸膝运动下股四头肌s EMG信号MPF随次数而下降,与以往静态研究相一致;MPF下降斜率没有差异;平均输出功率下降斜率有差异,在短时爆发力运动中,3个负荷输出功率分别呈现上升、不变和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李克宾 《科技信息》2012,(34):357-357,359
目的:通过对腰背屈伸运动时一系列肌肉特征参数值的测试和分析,探讨和研究等速运动状态下躯干屈伸动作时屈伸肌的力学特征。结果:(1)等速向心运动时,伸肌的峰值力矩值随角速度的增加而减少(P〈0.05),屈肌峰值力矩值未见规律性的变化;屈、伸肌的峰值力矩比随角速度的加快而增大,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屈、伸肌的峰值力矩先上升后下降。结论:由此看出运动队力量训练进行腰背屈伸肌群等速向心康复训练时宜采用3~6组慢速或中速方式:等速力量评价时应以第3组或/和第4组的测试数据为基础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
智能下肢假肢与下肢外骨骼是肢体功能障碍者恢复日常运动的重要手段。基于肌电信号的直接意图控制是其自适应、自主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此问题,阐述了基于肌电信号的人体下肢运动意图映射研究进展,包括比例肌电法、肌骨模型法和人工智能算法,讨论了基于肌电信号的人体运动意图映射研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对该领域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和总结。  相似文献   

10.
旨在了解13~16岁篮球运动参与者膝关节疼痛相关的结构和功能变化特点,讨论致伤因素,为科学合理化锻炼提供对策.将75名13~16岁受试者(男性)分成3组,健康组(H)25人,损伤组(S)25人、对照组(O)25人,分别进行下肢峰值扭矩测试、下肢神经肌肉控制测试.结果表明:下肢峰值扭矩测试中,等距测试随意性最大肌肉收缩力量(MVC)伸表现出健康组大于损伤组(P0.05),MVC屈健康组大于对照组(P0.01).同心距测试60°/s伸、60°/s屈健康组和损伤组均大于对照组(P0.05).同心距测试中,240°/s伸健康组大于损伤组(P0.05).240°/s屈健康组大于损伤组(P0.01);偏心距测试中,60°/s伸健康组大于损伤组(P0.05),60°/s屈健康组大于损伤组与对照组(P0.05),240°/s伸和240°/s屈均健康组大于损伤组(P0.05).研究表明13~16岁阶段,篮球运动参与者膝关节疼痛与下肢屈肌肌力不足有关,是膝关节疼痛时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1.
基于表面EMG功率谱和BP网络的多运动模式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功率谱比值法和BP神经网络提出一种基于表面肌电信号(EMG)的多运动模式识别算法.该算法首先根据表面肌电信号功率谱的特点,提出一种有效的特征提取算法——功率谱比值法;然后将功率谱比值特征作为BP神经网络的输入向量,实现对伸腕、屈腕、张开、合拢四种动作模式的识别,该识别结果可为肌电假手的多种运动模式提供仿生控制的信号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同一健康受试者四种运动模式的识别成功率平均达到95%,而对不同的健康受试者的识别成功率平均达到85%.  相似文献   

12.
针对驱动下肢运动中脑肌电信息不同步现象导致的脑肌电融合识别稳定性差等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多元自回归(mvAR)模型及最大化相干性法则的驱动下肢运动脑肌电相干性分析及信息同步化方法。首先根据驱动下肢运动中神经冲动传导机制及运动控制原理,进行驱动下肢运动脑肌电产生原理及信息不同步现象分析;其次,引入多元自回归模型,以下肢稳态力输出状态下的多次实验多通道脑肌电作为模型输入,迭代得到基于高维模型拟合的脑肌电时频相干性结果;再次,确定显著相干频率及时刻,并利用最大化相干性法则将脑肌电时延量化,实现脑肌电同步;最后,搭建下肢稳态力输出脑肌电同步采集和下肢运动意图识别实验平台并进行方法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下肢稳态力输出过程中,脑肌电相干性在beta频段呈现显著相干,各受试者左右腿脑肌电时延分布于10~40 ms之间,其中左腿平均时延为(23.3±11.4) ms,右腿平均时延为(19.8±4.8) ms,使用抵消时延后的脑肌电融合识别下肢运动意图准确率有部分提升,可有效同步脑肌电中的驱动下肢运动信息,同时提升脑肌电融合识别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提高医疗康复辅具的智能化水平能够明显改善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运动步态及肢体运动能力,以及增强他们的自理能力、社会参与能力.因此,有效地获取人体在不同运动模式下的步态信息并将其应用在智能动作辅助系统控制系统的设计上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肌电信号能够很好地反映人体在运动时的肌肉活动状态和功能状态,本文针对不同路况下人体下肢肌肉的表面肌电信号进行一系列实验研究.通过比较人体下肢主要肌肉群的特征参数,得出人体下肢存在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的结论,且不同路况下的这种差别是不同的.此外,本研究还通过分析不同路况下行走时人体下肢4组主要肌肉群(股内侧肌(VMO)、胫骨前肌(TIB)、半腱肌(SEM)和腓肠内肌(MED))的特征参数变化,得知双下肢的肌肉特征参数随路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具体参数特点.本研究揭示了在不同路况下行走时人体下肢主要肌群的活动状态和变化特征,可为有行走功能障碍的患者及老年人的医疗诊断、康复训练及康复评定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双足机器人/智能助行器的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人体的任何运动,都是肌肉活动的结果,具体说,就是骨骼肌的活动,即主动肌收缩,其它肌群协调配合,牵动关节使人体或身体某些环节产生各种动作,从解剖学上看,肌肉在人体上是以相互对抗的方式,配布在关节运动轴的对侧,即每个关节运动轴的两侧都有两组方向相反,功能即互相依存又互相拮抗的肌群,拮抗肌是相互对立、制约的,但又是统一的、协调的。例如手握拳这个动作,有赖于指屈肌群收缩,指伸肌群放松、伸展,指屈肌群  相似文献   

15.
浅谈跖趾关节的运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长期以来,我们的运动解剖学教学,教科书以及一些国外资料,在叙述下肢运动时,一般都只描述髋、膝、踝三个关节产生各种运动的原动肌,对于足的运动、也只谈距上(踝)关节和距下关节的运动,而且多以足跖屈为主。笔者认为,在下肢运动中,尤其是走、跑、跳运动的蹬离地面的动作中,由于各运动环节是被原动肌在运固定条件下牵拉而运动的,这样足也必须作为一个运动环节参与下肢运动。所以光谈踝关节的运动是不够的。跖趾关节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跖趾关节的背屈及其背屈肌的作用很有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验客观地反映有利于跳远起跳技术的各项生物力学参数及其适宜范围,找出此技术动作参数间内在联系和规律,为跳远运动的基础训练和深入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上采用遥测肌电测试和三维测力台同步技术,对4名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的起跳动作进行现场测试,运用图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在着板缓冲阶段,研究对象右侧股直肌和右侧腓肠肌肌电积分平均值分别为102.00 uvs和91.25 uvs,研究对象垂直方向受力均值为7 035.16N,一级运动员李*垂直方向受力为6 428.30N,其值明显小于垂直受力均值;在蹬伸阶段,研究对象腹直肌肌电积分值达到了131.00 uvs,研究对象垂直方向受力最大时,垂直方向受力均值为3226.32N,李*垂直方向受力为3652.65N,其值明显大于垂直受力均值;研究对象起跳腿着地时对地面的冲击力一级运动员要明显小于二级运动员的。在蹬伸阶段,躯干腹直肌和起跳腿的股直肌表现最为兴奋,为主要作用肌肉;研究对象垂直方向受力最大时,级别越高垂直方向最大受力越大,水平方向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7.
运用瑞士Con-trex多关节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对内蒙古师范大学男子篮球二级运动员双侧膝关节进行等速肌力测试,以获得优秀男子篮球运动员下肢肌力的生物力学特性。结果表明:(1)男子篮球运动员双侧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相对峰力矩和0.2 s时平均峰力矩随着角速度的增加均呈现降低趋势;相同角速度下,伸肌峰力矩高于屈肌峰力矩,差异极显著(P0.01)。(2)膝关节伸肌屈肌的平均功率和相对平均功率均随角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膝关节双侧腿伸肌到达峰值力矩的平均时间与角速度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3)角速度为180°/s和240°/s时,膝关节双侧腿屈伸肌到达峰值力矩的平均时间和平均角度均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8.
黄志平  刘敏  尹彦 《广西科学》2014,21(2):199-202
【目的】通过对广西举重运动员下肢髋、膝、踝关节屈伸肌群进行等速向心测试,研究其在不同角速度下相对峰值力矩和峰值力矩比值,找出薄弱肌群,为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美国Biodex System 3Pro多关节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测定广西举重队16名重点运动员在60°/s、180°/s、240°/s速度下两侧下肢髋、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的等速向心峰值力距。【结果】(1)举重运动员髋、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向心收缩的相对峰值力矩男子明显大于女子,并且男女运动员都随运动速度的增加(60~240°/s)而减小;男子左髋屈肌群相对峰值力矩在中速(180°/s)和高速(240°/s)时明显低于右髋,男子右膝伸肌峰值力矩在低速(60°/s)时明显低于左膝。(2)当运动速度从低速(60°/s)增加到高速(240°/s)时,女子举重运动员右髋屈伸肌峰值力矩比值降低的幅度明显大于男子运动员;男子举重运动员在慢速(60°/s)时左膝和右膝屈伸肌峰值力矩比值差别较大,女子举重运动员在慢速(60°/s)和快速(240°/s)时左膝和右膝屈伸肌峰值力矩比值差别较大;举重运动员踝关节背屈跖屈峰值力矩比值在中速(180°/s)时最大,男子举重运动员在快速(240°/s)时最小,女子举重运动员在慢速(60°/s)时最小。【结论】广西举重运动员下肢三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两侧不平衡,男运动员表现更明显;女子举重运动员的薄弱肌群为右髋屈肌群和左踝背屈肌群;男子举重运动员的薄弱肌群为左髋屈肌群和右膝伸肌群。  相似文献   

19.
研究高负荷间歇运动对自发性伸指肌腱断裂的修复性能,将某医院患有自发性伸指肌腱断裂的78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成高负荷间歇运动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实验期间不进行任何运动,高负荷间歇运动组在功率自行车上进行高负荷间歇运动。长期进行高负荷间歇运动后,运动组的IGF-1mRNA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运动组自发性伸指肌腱断裂患者指关节活动评定结果明显优于未进行高负荷间歇运动的患者,且握力明显增加。说明高负荷间歇运动能够提高自发性伸指肌腱断裂患者肌力与手部的整体功能,能够提高自发性伸指肌腱断裂患者的修复性能。  相似文献   

20.
通过红外光高速运动捕捉测试系统和表面肌电测试系统,分析12名后足着地方式的穿鞋跑步爱好者在最初进行裸足跑时下肢运动学和肌电的变化,探究裸足跑对人体运动特征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以及穿鞋跑转变为裸足跑适应过程的相关问题,为跑步爱好者和运动员选择适合自身的跑步锻炼方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从穿鞋跑转变为裸足跑后的30 min时间内,人体下肢步态发生了明显变化,髋关节处于较伸的状态,踝关节处于较跖屈的状态,而足着地方式仍为后足着地的跑步方式;(2)裸足跑时,胫骨前肌、腓肠肌外侧头和股二头肌的肌电平均振幅均明显减小,人体已经开始形成神经——肌肉的适应性变化;(3)从穿鞋跑转变为裸足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30 min的裸足跑练习对于原本习惯穿鞋跑的跑者适应并转变为裸足跑是不够的,跑者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适应裸足跑。建议今后针对裸足跑时人体步态特征变化的研究应进行更长时间的跟踪测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