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抽样调查法,根据在校大学生的性别、年级、专业以及家庭收入分类,通过调查问卷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大学生社交焦虑不存在性别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社交焦虑存在差异性;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差异性显著;大学生社交焦虑在文、理不同专业学生中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黄成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5,34(3)
我国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着学习拖延现象,这一现象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影响了我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长春某综合性大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由性别、层次和学科专业的不同导致的学习拖延差异. 相似文献
3.
结合前人实证研究,论述了遗传基因、家庭教育氛围、社会文化环境、年龄、智力、练习等因素对心理旋转能力的影响,探讨了通过提高心理旋转能力以提高人们的空间智能的有效途径,并提出了心理旋转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保健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日趋严重,这不仅影响大学生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阻碍合格人才的培养,要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就必须提高他们的心理保健能力,使大学生在面对挫折、压力时,具有一定的心理随能力。本文阐述了心理保健能力及其内容,指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保健能力的途径,为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5.
生活方式是人们依据一定的文化模式为满足自身的生活需要而运用社会环境提供的各种物质和精神文化资源的活动方式和“配置”方式。日常生活方式与健康、体质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日常生活方式对体质、健康的水平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人受教育的过程,即是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生成过程。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其早期受本民族文化的影响,生成本体结构,随之受汉文化的影响而生成本民族文化和汉文化相互交融的双重文化结构,再因接受外部文化而生成一种多时态共存的文化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善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素质,该文抽取30名大学生,采用团体辅导的方式,对其进行认知能力、人际交往,情感教育、挫折教育、团体协作、自我认识等方面的训练。训练结束后,采用主观评定和问卷测查两种方式,来检验团体训练的效果。该文运用实验组和控制组对比研究的方式,进行实验组前测、后测及追踪检验的时间序列设计,整个心理干预的研究时间持续约一年。实验的检验结果显示,团体心理干预前后,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表现出明显差异,实验的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9.
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对考试作弊存在认知矛盾和知行不一的现象.为预防大学生考试作弊,高校应建立有效的诚信教育和道德教育机制,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学风和考风的建设,加强考试制度及课程和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道家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同儒家文化、佛教文化一起组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对中国的思想文化、政治秩序和社会历史进程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对中华民族心理、民族性格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及其维系起到过难以估量的作用。在高等教育大力发展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吸收道家文化积极合理的成分,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提供更多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考察大学生的口算能力,我们随机选取30名大学生为被试进行口算的实验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大学生的口算速率在加、减、乘、除法之间存在差异,从快到慢依次为:除法,借位减法,不借位减法,不进位加法,进位加法,乘法;(2)口算的广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不进位的加法广度,进位加法广度,不借位减法广度,借位减法广度,除法广度,乘法广度;(3)大学生口算的速度和广度既无显著的专业差异,也无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调查问卷》对442名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学生在人际交往的综合能力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在专业和生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粤北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对粤北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10.0软件对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发现粤北大学生的SCL-90各因子均分与国内青年组常模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同时还存在年级、城乡、理科、性别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中等强度的健美操锻炼对130名女大学生进行了为期17周的干预实验,并对实验前后的心理健康测试结果做了深入分析和讨论.结果显示,中等强度健美操锻炼可以降低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指标,有效提高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知识,更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本文阐述了心理健康的含义以及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策,从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21世纪人才质量。 相似文献
16.
师专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SCL—90对文山师专309名各年级在校生进行测查。结果显示:师专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1.68%;各因子分显著高于青年组常模和省内本科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随年级上升而加剧的趋势;女生的恐怖因子分显著高于男生;文理科生各因子分无显著差异。提示师专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结合师范专业实际,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方向,重在预防、控制和成长。 相似文献
17.
陈明霞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13(2):79-82
信息化环境和资源下的教育具有教材多元化、资源全球化、环境虚拟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以及交流多样化的特点。信息化环境和资源下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可采取构建创新能力教学体系等七大措施。 相似文献
18.
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实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辉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
对165名存在心理问题的新生进行为期2个月团体形式的体育锻炼干预活动。结果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随着体育锻炼的深入而有所提高。团体形式的体育锻炼利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能放松情绪,降低焦虑,增加主体的自信与幸福感,磨练意志,提高抗挫折能力,某些人格特质在锻炼中得到改善,促进个体人格的完善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考察了综合性高校大学生的应付方式、自信心理问题之间存在的关系.结果发现:解决问题、求助、自责、幻想、退避五种应付方式既可以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也可以通过自信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心理健康,合理化通过自信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心理健康;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退避对心理健康有积极作用,幻想和自责有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兴趣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性关系,体育锻炼的形式对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体育锻炼类型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影响,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存在着明显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