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邓道利 《科学通报》1990,35(8):638-638
双(环戊二烯基)稀土金属氯化物(C_5H_5,)_2LnCl,在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的合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60年代初R. E.Maginn首先合成了这类配合物,然而由于这些配合物对氧及湿气极其敏感而且又易发生歧化反应,所以二茂轻稀土氯化物的合成  相似文献   

2.
阎鹏飞 《科学通报》1990,35(20):1553-1553
桥联双环戊二烯基稀土化合物的合成已有不少报道。但双碳桥联双环戊二烯基稀土化合物至今未见任何报道。我们以(CH_3)_4C_2(C_5H_4MgCl)_2·4THF(Ⅰ)与无水三氯化稀土反应,通过控制两者的比例合成了两类双碳桥联二环戊二烯基稀土氯化物,(CH_3)_4C_2(C_5H_4)_2LnCl_2·Mg_2Cl_3·nTHF(Ⅱ)和(CH_3)_4C_2(C_5H_4LnCl_2·MgCl_2)_2·nTHF(Ⅲ),并对这两类化合物进行了表征,证实了这两类化合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张荣华 《科学通报》1991,36(23):1836-1836
不同类型的三茂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已有一些报道,但它们都是只含有一个稀土金属的配合物,本文将首次报道新型双核桥联三茂型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在研究我们设计合成的新配体[O(CH_2CH_2C,H_4)_2]~(2-),稳定轻稀土二茂型氯化物的过程中,对于离子半径大的镧,我们未能分离到配合物[O(CH_2CH_2  相似文献   

4.
Re-Os法测定辉钼矿矿化年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安道 《科学通报》1993,38(6):574-574
稀土金属离子具有较大的离子半径和4f轨道,它们的配位化学十分丰富。尽管不同结构的三茂配合物已有一些报道,但含分子内配位键的单体混合三茂型轻稀土配合物未见报道。在我们研究轻稀土二茂氯化物稳定化的过程中,发现CH_3OCH_2CH_2C_5H_4~-是一种有效的配体,通过形成分子内配位键,增加稀土金属离子的配位数,有效地防止了二茂氯化物的复分解反应,得到了稳定性能较好的  相似文献   

5.
齐民华 《科学通报》1990,35(7):511-511
自1978年以来,取代环戊二烯基稀土配合物化学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这是由于具有较大体积的取代环戊二烯基可稳定低配位数的络合物,特别是可稳定单取代或双取代的环戊二烯基稀土氯化物。关于—C_5Me_5、—(Me_3Si)_2C_5H_3和桥联配体的稀土氯化物的合成已有不  相似文献   

6.
夏巨松 《科学通报》1992,37(17):1576-1576
稀土金属有机配合物合成中利用取代环戊二烯的目的在于防止轻稀土歧化.目前,已开发出的取代环戊二烯有CH_3C_5H_5、C_5(CH_3)_5H、(CH_3)_3SiC_5H_5、t-C_4H_9C_5H_5及(CH_3OCH_2CH_2C_5H_5等多种配体.苄基环戊二烯虽早在1936年就已合成,但用它作为配体在金属有机化学中的研究极少,仅报道过它的铁、铀配合物.我们首次利用这个配体合成了其稀土二氯化物.本文报道双(苄基环戊二烯基)稀土氯化物的合成与结构.  相似文献   

7.
陈文启 《科学通报》1983,28(22):1370-1370
前文我们报道了环戊二烯基轻稀土二氯化物的合成及其对双烯烃的聚合催化活性。在此我们又合成了一般式为  相似文献   

8.
陈寿山 《科学通报》1981,26(18):1111-1111
本文报告了第四族过渡金属的甲基、乙基环戊二烯基氯化物和三苯硅氧基衍生物的合成、核磁共振谱和红外光谱。 一、双(烷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物 钛、锆、铪的双(烷基环戊二烯基)二氯化物是按如下反应制备  相似文献   

9.
二茂钛水杨酸类配合物合成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冀英 《科学通报》1993,38(1):47-47
金属有机配合物一般在严格无水的有机相中合成,然而近年来在有水条件下合成二茂钛配合物(水相法和两相法)引起了广泛的兴趣。本文报道了二氯二茂钛乙酰丙酮的水溶液与(环取代)水杨酸钠水溶液的反应,探讨了影响该水相合成反应结果的几种因素,并同时提出了一种新的合成二茂钛水杨酸类配合物的两相法,合成了八个新的二茂钛(环取代)水杨酸配合物(Ⅱ—Ⅷ,Ⅹ),且首次由两相法合成了配合物Ⅰ。反应如下式所示:  相似文献   

10.
陈寿山 《科学通报》1987,32(17):1314-1314
前文我们报道了烯丙基、α-丁烯基和环戊烯基环戊二烯基IVB族金属衍生物的合成和与卤化氢、卤素的加成反应及取代反应。 本文报道按文献[1,2]方法由环己烯基环戊二烯基钠与IVB族金属氯化物反应制得双(环己烯基环戊二烯基)IVB族金属二氯化物(化合物2,4,5)(表1)。  相似文献   

11.
二茂一氯钬的热分解反应性研究和分解产物的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锡庚 《科学通报》1995,40(6):526-526
近年来,随着稀土有机化学的迅速发展,有关稀土有机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性研究也越来越引起人们更大兴趣.通过热分解反应研究,已相继发现了多种新反应,如歧化反应、β-H消去反应等等,并由此得到许多新型稀土有机配合物,但是类似过渡金属含茂基配合物热解时会导致芳香性茂环上C—H键断裂,形成金属茂聚合物的一系列反应,迄今还未见报道.为了更系统地、全面地研究稀土有机配合物性质,寻找新反应,我们研究了Cp_2HoCl的热分解  相似文献   

12.
三茚基或取代三茚基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合成和X光晶体结构已有报道,但至今未见到有关二茚基稀土氯化物的分子结构的报道。我们采用无水PrCl_3和2mol茚基钠在THF中于较高温度下,长时间充分反应的方法成功地分离得到了二茚基镨氯化物  相似文献   

13.
金玑洙 《科学通报》1992,37(18):1724-1724
目1980年以来,取代环戊二烯基稀土配合物化学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合成了许多取代环戊二烯基稀土氧化物。这些大体积的配体如—C_5Me_5—(Me_3Si)_2C_5H_5-t-BuCp等,可以稳定低配位数的络合物,特别是单或双取代的环戊二烯基稀土氯化物。我们用环  相似文献   

14.
对称四取代六元瓜环的合成及其2,2-联吡啶主客体化合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二甲基取代甘脲的二醚与甘脲二聚体成功合成了新型取代六元瓜环——对称四甲基六元瓜环. 该瓜环的结构已被晶体结构鉴定、核磁共振谱以及质谱方法所证实, 分子中所含两个二甲基取代甘脲处于对位. 1H NMR表明该瓜环容易与吡啶衍生物形成主客体配合物.  相似文献   

15.
周景尧 《科学通报》1992,37(14):1341-1341
碳桥环化合物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天然产物分子中。碳桥环化合物特别是中小环的碳桥环化合物,由于分子内部角涨力的存在,从稳定性上来讲是处于不利的地位。所以,在适当的条件下通过  相似文献   

16.
林展如 《科学通报》1990,35(20):1550-1550
虽然二十多年来各国学者对聚Schiff碱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除早期Neuse等研究过聚二茂铁甲亚胺(Polyferrocenylazomethines)外,几乎未报道过主链含二茂铁聚Schiff碱的合成。近年来,作者和Lenz等研究了二茂金属(Fe、sn和Ti)的异丙烯基聚合  相似文献   

17.
以水杨醛型希夫碱N,N′-双(5-溴-3-甲氧基-水杨醛)-1,3-乙三胺(H2L)为配体,合成了3个3d-Yb配合物[ZnYbL(NO3)2(OAc)](1),[Zn4Yb2L4(1,4-BDC)2]·[Yb(NO3)5(H2O)](2)和[CuYbL(NO3)2(OAc)(CH3OH)](3).六核配合物2是由二核配合物1和对苯二甲酸(1,4-BDC)反应而成,晶体结构表明,桥联配体对苯二甲酸将2个三核Zn2Yb单元连结起来,构筑了含更多金属核数的配合物2.荧光性质研究表明,在配合物1和2中,由Zn/L组成的发色基团对Yb3+离子的近红外发光有敏化作用,配合物2的稀土荧光发射略强于配合物1.在配合物3中,Cu2+离子的存在对稀土荧光具有淬灭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苯基吡啶和吩嗪类配体的铱-稀土异金属配合物[Ir(ppy)2(tpphz)Ln(TTA)3]Cl(Ln=Nd(III),Yb(III),Er(III),Gd(III);ppy=苯基吡啶,tpphz=四吡啶并[3,2-a:2′,3′-c:3″,2″-h:3″′,4″′-j]吩嗪,TTA=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运用红外光谱、质谱、元素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光物理性能.用可见光激发目标配合物Ir-Ln(Ln=Nd,Yb),无论在固体状态、CH2Cl2溶液、或是Tris-HCl(pH 7.2)溶液中都能在近红外光区发现敏化的稀土离子的特征发射峰,说明铱生色团成功敏化了稀土离子近红外发光.通过考察稀土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之间的作用,建立了测定小牛胸腺DNA的近红外发光新方法,为配合物作为生物探针提供前期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9.
张涛  金俊弘  杨胜林  李光  江建明 《科学通报》2010,55(19):1951-1956
合成了大分子链上含有吡啶环结构的聚(2,5-二羟基-1,4-苯撑吡啶并二咪唑)(PIPD), 并通过液晶纺丝技术制备出了新型PIPD纤维. 利用ATR-FTIR、元素分析、接触角等分析手段对其化学结构和纤维表面性能进行了表征, 通过单纤维轴向压缩弯曲实验和SEM考察了PIPD纤维的抗压缩性能, 并采TGA实验评价了PIPD纤维的热稳定性. 结果表明, 实验所制备的PIPD纤维与PBO纤维相比具有相对更好的表面润湿性能和抗压缩性能, 以及优异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李光明 《科学通报》1989,34(23):1792-1792
稀土碳π键型化合物已得到广泛研究,而稀土碳σ键型化合物的合成却报道得较少。1970年Hart等人首次报道了稀土碳σ型化合物LiLn(C_6H_5)_4(Ln=Sc,Y,La,Pr)的合成,1981年Evans等人合成了稀土碳σ键型化合物[(C_5H_5)_2LnC(CH_3)_3](THF)(Ln=Er和Lu)。我们合成了如下两种新型四苯基丁二烯基稀土σ键化合物。相似的d-类化合物的晶体结构证实金属碳键为σ键型。研究了(Ⅰ)中的Nd化合物与三乙基铅配合对丁二烯聚合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