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麻雀导弹是美国服役20多年的标准中程空对空导弹。到1986年,随着休斯飞机公司的AIM-120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Amra-am)的问世,将会建立一种新标准。 在1975年11月至1976年9月间,美国空  相似文献   

2.
简讯     
美国实施第一次打击需要 300-400枚MX导弹 美国计划以一种能存活的设基方式部署100枚MX洲际弹道导弹。但这并不能对苏联构成一种可靠的第一次打击的威胁,因为这些导弹不足以瞄准苏联的1,398枚洲际弹道导弹。 然而,这100枚MX导弹将是一种可靠的报复性威慑力量,它们能够摧毁苏联洲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民兵洲际导弹部队在八十年代面对苏联核武器的进攻得以生存,目前,美国正在研究两种技术方案来提高导弹的生存能力。第一种方案是巡航式弹道导弹。第二种是轨道式弹道导弹。 巡航式方案是针对携带多弹头的民兵3导弹提出来的。它的设想是在现有的地下井中存放带有封装外壳的民兵3导弹,导弹在  相似文献   

4.
美国开发八十年代导弹推进技术的主要突破口是:强调提高远射能力,躲避防御武器系统所需的作战灵活性,继续开发更有效、更负担得起的导弹。 助推—滑翔弹道(boost-glide trajec-tory)是空军正在鉴定的一种能显著提高空射导弹射程的概念。根据这个概念,首先把导弹射入抛物弹道,而后在接近抛物弹道曲线顶点附近按滑翔方式飞行。  相似文献   

5.
简讯     
苏联的四种新型的第五代洲际弹道导弹,其中的两种正在进行预飞试验。这两种导弹都是固体导弹,其中的一种是大型的机动武器系统,大小与美国的MX导弹近似。 据说,SS-17、SS-18和SS-19以后新的一代洲际导弹正在做试射前的检测工作。新导弹是“非常精确的”,其制导技术已部分地应用到SS-18的改型4中。改型4可携带10个弹头,每个弹头当量0.5兆吨,射程10,000公里,CEP0.14海里。 新导弹的发动机已进行了静态点火试验。非机动型新导弹,大小与SS-17近似,采用新的地下井结构,加固到约6,000磅/英  相似文献   

6.
日本计划研制一种中程面对空导弹(SAM),以便在21世纪初用来代替美国设计的霍克导弹。日本防御厅(JDA)已拨款40亿日元(300万美元)作为关键技术研究经费。 承包商有三菱重工业公司、三菱电子公司和东芝公司。他们将参加为期三年的研究和方案论证工作,90年代后半期将开始全面研制。 预期该系统的轻小型导弹将采用一种混  相似文献   

7.
英国航空航天公司(BAe)最近宣布了狼獾(Wolverine)系统的研制情况,加剧了为北约提供反战术弹道导弹(ATBM)的竞争。作为法国Aster和美国FLAGE/ERINT系统的竞争对手,狼獾是在英国皇家海军服役的海狼导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导弹。据称,狼獾导弹的售价可能低于其  相似文献   

8.
美国海军的工程师设计了一种低成本、小型制导导弹 ,它可装在士兵的背包里携带。这种武器适合于海军陆战队士兵使用 ,也能够从无人机上发射 ,称为长钉导弹。最初 ,它的研制动机是为了提高步枪的准确性 ,特别是在运动中射击目标的准确性 ,于是将制导技术引用到了步枪上。长钉导弹系统并不复杂 ,都采用现有的部件构成 ,发射器重 2 1kg,导弹重 1 8kg ,导弹射程能够达到约 3km。射手在发射导弹前 ,采用一个通用的电视跟踪目标。在步兵武器中 ,长钉导弹系统可以看成是一种提高了效率的步枪或性能较低的便携式导弹武器。它与标枪和毒刺这样…  相似文献   

9.
苏联的核弹头数是美国地下导弹发射井数的三倍。苏联还拥有机动的导弹。美国应该把自己的某些洲际导弹部暑到公路和铁路上,使其成为动目标。  相似文献   

10.
美国将怎样核查苏联履行限制战略武器条约(SALT)的情况呢?多数观察家认为,我们有关苏联导弹的大量情报来自摄影侦察卫星。可是,微波和射频系统提供的情报却占半数以上,其中包括几乎全部有关苏联洲际弹道导弹设计细节的资料。 窃听接收机和雷达是美国情报机构用来监视苏联导弹试验最有效的工具。电子情报接收机窃听苏联洲际弹道导弹试验遥测数据,并揭示导弹每个分系统是怎样工作的。其间,雷达得到有关导弹弹道、速度、机动性、弹头数目以及射程的数据。如果没有这  相似文献   

11.
简讯     
美国发展ICBM和MX 美国将继续使洲际弹道导弹(ICBM)力量现代化,并将研制M-X。 1.美国ICBM力量包括:550枚三个多弹头分导再入飞行器(MIRV)的民兵Ⅲ导弹,450枚单弹头民兵Ⅱ导弹和54枚单弹头大力神导弹。到1985年止,1054枚ICBM将携载2154个弹头。 2.为提高精度和当量,将开始用MK12A再入飞行器和W78弹头改装300枚民兵Ⅲ导弹。再加上经过改进的NS-20制导设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象C - 17这样的大型飞机免受热寻的导弹的攻击 ,美国最近设计了一种新的红外干扰系统。该系统第一次成功地采用激光器扫描来袭导弹的内部情况和外部形状 ,精确地识别它 ,并且发射一个合适的干扰信号使它偏离原来的飞行路线。这种新的激光红外干扰系统 (缩写为Life)于 2 0 0 1年年初在美国成功进行了第一次试验 ,目标为便携式面空导弹。2 0 0 1年夏天进行第二次试验 ,目标为面空导弹和空空导弹。在 2 0 0 2年将在C - 17飞机上进行试验。在将来定型时 ,Life将采用一个多波段的红外激光器 ,并具有闭环红外干扰能力 ,能向来袭导…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瞬间全球打击手段将实现里程碑式跨越,一种比现役的“战斧”导弹快数倍的超高速导弹将以惊人的6 000公里/小时的速度飞行,在1小时内对地球上任何一处目标实施精确打击。据2007年1月出版的美国著名科技刊物《大众机械师》介绍,美国空军研究试验室正在开展一个名为“驭波者”X-51的新一代超高速导弹项目,前期的测试工作已经完成,目前正在进行地面测试,整个项目的试验到2008年结束,预期2009年能正式发射。根据公布的性能指标介绍,X-51长约3.5米,头部扁平,弹体由镍合金制成,重量和体积都与一般的导弹差不多,外形借鉴了宇宙飞船和巡航导弹…  相似文献   

14.
在国会的大力支持下,白宫和国防部正在考虑研制一种新的小型洲际弹道导弹(SICBM)。每枚导弹将带一个核弹头,这种武器将部署在美国现有的各军事基地。SICBM是波音航空空间公司的研究成果,在政府和三军中引起了不同的看法。白宫和国会的官员都认为,小型导弹研制计划非常重  相似文献   

15.
美国陆基固定式民兵洲际弹道导弹在更为强大和准确的苏联洲际导弹武器面前变得愈来愈易于被摧毁,这就显出美国战略武器三位一体——美国战略威慑力量的支柱——生存能力的弊病。与苏联当前一轮的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好像没有为这种危险的易损性找到补救办法。在可能的选择范围内,即导弹研制周期所限制的范围内,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迅速地研制新的一代MX导弹并把它们部署在诱骗(多瞄准点)状态,同时配备少量的弹道导弹防御武器。这种解决办法也是与美国所声称的武器控制目标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简讯     
美国现在每年大约要花50亿美元用于洲际导弹现代化计划,这个计划包括下述三个部份: 1.在现有的民兵Ⅲ发射井中部署100枚MX导弹 按目前的计划,MX导弹应在1986年12月达到初步作战能力(10枚导弹),到1989年末,100枚导弹应全部服役。  相似文献   

17.
空空导弹的发展和现状 空空导弹按其射程可分为近程(4公里),中程(30公里)和远程(60公里)三类。远程导弹只有苏美两家生产,如“不死鸟”和“辛辣”,这里不予讨论。我们主要讨论第二代中程和近程空空导弹,其中包括最先进的响尾蛇和麻雀两种导弹。 响尾蛇和麻雀导弹都是美国在五十年代初研制成的,后来又有许多改进型。世界其它各国也相继研制出不少空空导弹,如图1所列。  相似文献   

18.
根据美国战略司令部(STRATCOM)的需求,美国空军航天司令部(AFSPC)已开始对一种新型远程打击导弹进行方案设计。这种地基型系统被称为常规打击导弹(CSM)。若经费允许,此导弹将于2013~2015年全面部署。CSM具有比改进型三叉戟导弹更强的性能,可携带质量更大的载荷,能攻击更多种类的目标。AFSPC正在设计一个载荷防护罩———高超音速滑翔航器(HGV),使其能像卡车那样配置小直径炸药等现有弹药,而无需为该导弹设计专用弹药。AFSPC设想将HGV置于CSM前端。它能够比D-5载荷容纳更多的爆破型弹头,甚至可装载摧毁掩体型弹头。CSM可能…  相似文献   

19.
1984年可以说是“爱国者”导弹年,因为在这一年里已开始将其交付给美国陆军使用,预计年前可在欧洲部署第一批美国导弹连,与德国和荷兰的协议已取得结果,与比利时和日本的最后阶段的谈判也已达成协议。MIM-104“爱国者”是一种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西方的主要防空武器系统,已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20.
MX导弹系统是美国正在考虑部署的一种主要的新的战略武器系统,该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导弹本身及其部署方式。本文主要将分析MX导弹的战术技术性能,并对提出的若干部署方式的优缺点加以研究。此外,从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会谈协议和美苏军事平衡的角度,对隐蔽、机动和抗核加固相结合的部署方式所具有的军事和军备控制的含意作较详细的论述。最后,本文还将探讨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系统在提高导弹的精度和可靠性等方面的技术远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