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应用Fluent软件,对某5-51型风机内部气固两相流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不同粒径颗粒的运动轨迹,初步推测在蜗壳上开平口出灰孔时的除尘规律,然后模拟在蜗壳上开单个平口出灰孔且孔位置变化时的颗粒轨迹,对比开孔前后颗粒轨迹的异同,再结合对各单孔除尘效率模拟值的分析及已有研究,得出开平口孔时,对于一般粉尘:气流跟随性强的颗粒反向逸出出灰孔制约了除尘效率的提高;形貌相同的同种粉尘颗粒,粒径较大的除尘效率较高;当能有效抑制反向逸出时,沿蜗壳螺旋线位置变化的单孔,其除尘效率基本呈依次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对选煤厂输运皮带机尾粉尘污染进行控制,对皮带机尾粉尘颗粒运动及机尾处作业空间粉尘质量浓度扩散进行相关的数值仿真.利用气-尘-液多相流理论,对粉尘颗粒运动进行数值分析,得出皮带机尾处粉尘污染规律,实测数据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正确性.提出针对机尾粉尘逸散特性的气动射雾除尘方案,确定了除尘技术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粘附在机尾表面的浮尘是机尾的发尘源,滚筒离心力和风流剪切力是尘源飞扬的动因;对机尾皮带进行封闭是除尘的前提条件,在密封罩内设置气动射雾使得封闭罩内形成雾池,粉尘在过饱和湿空气状态下被迅速捕捉沉降.  相似文献   

3.
针对选煤厂输运皮带受料点处粉尘污染严重的问题,研究了密封负压袋式控尘机理.通过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手段,采用颗粒运动方程理论,对各粒级粉尘颗粒分别受气流变化的运移轨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粒子追踪技术可以实现除尘效率的量化分析,采取治理方案前后粉尘质量浓度的量化模拟数据和现场实际实测数据相一致,显示全尘和呼吸性粉尘质量浓度除尘效率分别达到95%和93%以上;密封负压袋式控尘方法能有效降低输运皮带受料点区域粉尘质量浓度,保障作业人员的健康.  相似文献   

4.
针对薄煤层机械化工作面产尘量大、粉尘治理难的问题,提出了薄煤层开采"六位一体"综合除尘技术。结合薄煤层工作面粉尘性质及治理现状,重点对薄煤层工作面高压煤层注水技术、综掘工作面短距离综合除尘技术、转载点封闭控尘技术等"六位"技术的除尘机理进行了阐述,实践表明,综合降尘效率达到86.9%,为工作面创造了良好、安全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5.
荷电水雾除尘过程中颗粒运动轨迹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牛顿运动定律,用拉格朗日法推导出了粉尘粒子在荷电水雾除尘过程中的轨迹方程,建立了单个粒子运动轨迹的数学模型。基于MATLAB自行设计了颗粒轨迹可视化软件包,利用该软件包对所建数学模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实现了粒子运动轨迹的快速成图。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指出了静电力作用是低速小粒子被捕集的主要因素,证明了惯性碰撞作用及拦截效应在粉尘粒子被捕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该软件包设计合理、适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罗森-拉姆勒分布函数的粉尘分散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罗森-拉姆勒分布函数推导粉尘分布规律的原理,对王庄煤矿4339工作面四个点的粉尘粒度分布数据进行回归处理后,得出该工作面的粉尘粒度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进风巷距工作面5m处粒径为5μm以下的粉尘占14.8%,5~10μm的占32.5%,10μm以上的为52.7%,粉尘粒度集中分布在5~20μm;转载点粉尘粒度集中分布在5~10μm;工作面50#支架处的粉尘粒度集中分布在5~10μm;回风巷离工作面20m处的粉尘分散度集中分布在5~20μm. 依据各点粉尘粒度集中分布的特点提出相应的防尘建议.  相似文献   

7.
皮带运输巷道粉尘质量浓度分布规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皮带运输巷道粉尘质量浓度的分布规律,获取通风除尘设计的合理参数,以西石门铁矿提升车间系统40#皮带运输平巷为研究背景,依据气固两相流理论,运用计算流体力学的离散相模型对皮带运输巷道粉尘质量浓度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现场实测的粉尘质量浓度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研究表明,运用欧拉--拉格朗日法对皮带运输巷道粉尘质量浓度分布规律进行模拟是可行的.在通风除尘设计中,当巷道风速为3 m.s-1时,排尘效果最好,粉尘质量浓度整体保持在3 mg.m-3以下;皮带运输速度为2.5 m.s-1时粉尘质量浓度较低;定期进行壁面洒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降尘目标.  相似文献   

8.
选煤厂转运点除尘方案模拟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选煤厂皮带转运点粉尘污染提出有效治理措施,需要对除尘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设计。以准能公司选煤厂为例,对其生产工艺系统和转运点污染机理进行了分析。基于此,提出了两种可行的转运点粉尘治理方案。采用气固两相流理论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两种除尘方式的控尘机理,比较了两种除尘方式的除尘效果。结果表明:单独设置导料槽的除尘方式无法消除转运点落料产生的正压,因而不能抑制转运点处的粉尘逸出;若配合适当型号的除尘器,可在转运点处产生合理负压,可有效地控制转运点处的粉尘逸出。根据该研究结论,选择了优化除尘方案,为选煤厂的粉尘治理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9.
小型工业除尘器是一种占地面积小,高效除尘的气体过滤净化设备,是解决粉尘细颗粒物超低排放的重要技术和设备.小型工业除尘器是指处理风量在10000m3/h以下的小型袋式除尘器.可用于各种独立的含尘气体的净化,也可用于气固分离以及粉尘颗粒的回收,方便灵活,就地集尘,就地处理,具有极高的除尘效率,能够有效稳定地保证除尘后气体的...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郑州铁路局郑州房屋修建中心管内新乡塑钢车间内塑钢门窗材料在经过铝塑型材下料锯、"V"型切割锯、铣槽机、四角焊接机等各个工序加工时产生的大量聚氯乙烯粉尘、烟气影响制作塑钢门窗生产工人的身体健康问题。经过多次论证研究,找到了一个较好的全面治理塑钢车间粉尘的"塑钢车间粉尘除尘系统"。技术成果,该项"塑钢车间粉尘除尘系统"技术成果自在新乡塑钢车间投入使用以来,治理粉尘(和焊接烟气)效果较好,车间内生产环境明显得到了改善,深受现场生产工人的欢迎,并且车间内聚氯乙烯粉尘浓度经治理后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该项《塑钢车间粉尘除尘系统》技术成果,设计合理、功能适用、性能稳定,其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9年通过郑州铁路局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并颁发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汽车车门升降玻璃夹缝中落入灰尘颗粒等杂物而导致的玻璃升降器卡滞、卡死的故障,提高乘车的舒适性和玻璃升降器的耐用性,设计一种采用传感器技术、单片机技术、电机驱动技术于一体的闭环控制装置,实现玻璃夹缝除尘装置的自动感应检测和除尘处理控制。运行情况表明,该装置可有效防止灰尘颗粒落入升降玻璃的夹缝里,确保玻璃升降器和玻璃的正常运行,具有操作简单、运行可靠、价格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厂加热炉的除尘和脱硫,对几种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对该工程的具体情况,提出采用石灰乳作为原料,进行除尘及脱硫,并就应用的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选煤厂粉尘产出机理及综合治理方案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粉尘总是是影响选煤厂高效安全洁净生产的重要问题,黑岱沟露天矿选煤厂实测粉尘浓度达到200-2660mg/m^3,且大量存在易爆和对人体有害的呼吸性粉尘,为此,对选煤厂除尘系统进行了系统的测试,分析了粉尘产生和扩散的原因,研究制定了以“堵、降、除、排、净化”为核心的粉尘综合治理方案,提出了对选煤厂干式除尘系统和喷雾降尘系统进行技术改造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考虑多厂商多仓库的分布式库存系统,根据总成本最小原则,建立基于战略联盟的系统数学优化模型.模型允许不同厂商的多个仓库联合订货,以享受价格折扣,所有仓库之间库存完全共享,可进行调拨.利用遗传算法确定各仓库的订货点和期望补货水平等决策变量,并将其作为仿真模型的输入数据,在eM-plant软件上进行仿真,对调拨量和调拨点进行决策.通过对不同的控制策略仿真的数据统计分析可知,基于战略联盟的联合订货和允许调拨的库存共享策略,可以获得较高的客户服务水平和较低的总费用.  相似文献   

15.
从现行《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中导线测量技术指标出发,针对村镇规划数字化测图控制测量特点,尝试性提出了“以相邻点相对点位中误差为主要控制要素、以最弱点点位中误差辅助控制要素”的导线测量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6.
考虑由多个应急服务集成商和两个应急服务供应商组成的二级应急服务供应链系统,基于M/M/C/∞/m/FCFS的排队网络系统研究应急服务供应链的协同转运服务策略问题。为了保障顾客满足率,应急服务集成商之间可实施就近部分协同转运服务策略,即当应急服务集成商产品的库存量大于其协同转运服务点时,可以向其产品库存水平为零的应急服务集成商提供产品协同转运服务。建立应急服务集成商总利润最大和顾客等待时间最小的双目标函数,结合随机模糊变量模拟和粒子群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具体算例对比分析部分协同转运服务策略和不协同转运服务策略的优劣,并进一步分析相关参数对应急服务集成商协同转运服务策略各项指标的影响,验证模型与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决机立窑粉尘污染源问题,针对立窑水泥厂除尘这个难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立窑水泥生产工艺的概述,介绍了水泥厂主要产尘源的防治方法,既要采取使生产过程中不产生粉尘的治本措施,又要采取粉尘产生后通过治理的治标措施,并提出了粉尘治理的原则,对于改善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模具专业的建设与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具专业人才是当今社会最紧缺人才之一 ,抓住这一契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技术应用能力为重点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紧跟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发展 ,搞好模具专业的建设与规划 ,创出专业特色 ,培养模具专业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