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三唑醇为研究对象,参照标准方法进行三唑酮对大型溞的21 d慢性毒性研究.结果表明,大型溞产幼溞数和体长是对三唑醇最敏感的毒性指标,其慢性毒性下限值和慢性毒性上限值分别为152.4和304.8μg/L,小溞数目下降半数有效浓度为1 729.6μg/L.三唑醇对染毒的F1代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子代畸形.  相似文献   

2.
三唑类农药对大型蚤急性毒性二维QSA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16个三唑类农药对大型蚤(D.magna)的48h急性运动抑制毒性活性pI50(-lg EC50),并结合计算得到的各种量子化学参数建立了相应的QSAR模型,为预测具有相似结构化合物的pI50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希望通过建立各种预测模型,能够初步了解该类化合物对大型蚤的致毒机制,并从分子结构角度为设计合成高效低毒农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斑马鱼、大型溞、羊角月牙藻为试验生物,分别测试其暴露于30%唑虫酰胺悬浮剂中的急性毒性,获取其毒性试验结果,再结合农药行业标准中的毒性等级划分标准,评估30%唑虫酰胺悬浮剂对以上3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等级,从而为30%唑虫酰胺悬浮剂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0%唑虫酰胺悬浮剂对溞类(大型溞)48 h-EC50=0.0015 mg a.i./L、鱼类(斑马鱼)96 h-LC50=0.0055 mg a.i./L、藻类(羊角月牙藻)72 h-ErC50=1.88 mg a.i./L、 72 h-EyC50=0.26 mg a.i./L,其毒性等级分别为剧毒、剧毒、高毒。  相似文献   

4.
测定35%虫螨腈·啶虫脒悬浮剂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采用静态方式在避光条件下测定35%虫螨腈·啶虫脒悬浮剂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将大型溞置于配制好的35%虫螨腈·啶虫脒悬浮剂中进行染毒,利用LC-MS/MS测定大型溞0h和48 h染毒后水体实际浓度,记录相应浓度下大型溞的受抑制的情况,根据化学农药毒性等级划分标准进行分级,其毒性等级为剧毒,为35%虫螨腈·啶虫脒悬浮剂的生态环境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出有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和辣椒枯萎病的药剂,采用茵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6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菌和辣椒枯萎病菌的抑菌作用。6种杀菌剂中,25%咪鲜胺EC对2种病原菌的毒力最强,EC50值分别为0.032mg/L和0.089mg/L;氟环唑和己唑醇次之;12.5%腈茵唑EC和粉唑醇抑制效果较好;50%甲基硫菌灵WP的毒力最差。25%咪鲜胺EC,氟环唑和己唑醇均可有效抑制2种病原茵的生长,可进一步用于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6.
利用LC50 - 24 h作为1个毒性单位(Toxic Unit,TU),探讨了利用高锰酸钾及氯化锰对24-48 h龄大型蚤急性毒性效应,实现水体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结果表明,高锰酸钾对大型蚤的LC50 - 24 h为0.187 mg/L,属于高毒类,氯化锰对大型蚤的LC50 - 24 h为579 mg/L,属于低毒类.在1,2,5,10,20,50TU暴露下,高锰酸钾导致大型蚤半数死亡时间分别为24h、5.9h、2.9h、1.4h、0.9h和0.6h,氯化锰导致大型蚤半数死亡时间分别为24h、8.6h、4.7h、1.7h、0.8h和0.4h,表明半数死亡时间与浓度呈现明显幂指数关系,可以实现水体污染事故应急监测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因此,本项技术可以对水体污染状况和程度实现原位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7.
以大型溞为受试生物,进行镉对大型溞48 h急性毒性试验、延迟效应试验和21 d慢性毒性试验,并研究不同质量浓度和处理时间的镉暴露下,大型溞关键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镉的传统48 hLC_(50)大于完全48 hLC_(50),以急性毒性为基础的生态危险性评价可能存在"欠保护"的问题;21 d慢性暴露对大型溞的生长及繁殖均产生影响,其中第1次生产时间和产子总数量是表征镉对大型溞繁殖毒性的最灵敏的生理参数;镉暴露中,SOD活性表现为低浓度诱导、高浓度抑制,且随镉浓度的变化反应灵敏,可以作为镉暴露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为了筛选出高效、低毒的杀菌剂,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比较了13种杀菌剂对玉米大斑病菌和弯孢霉叶斑病菌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不同杀菌剂之间对2种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氟啶胺、苯醚甲环唑、烯唑醇、丙环唑、腈苯唑、咪鲜胺锰盐等对病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其EC50值均低于1μg·mL~(-1),而代森锰锌的抑制作用较差,EC50值分别为5.3745和6.4650μg·mL~(-1);6种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中,氟啶胺和异菌脲对大斑病菌孢子萌发抑制效果较好,EC50值分别为0.3147和1.5156μg·mL~(-1),而丙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则对弯孢霉叶斑病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较佳,EC50值分别为5.0490和18.8439μg·mL~(-1)。  相似文献   

9.
正长柄链格孢菌(Alternaria longipes)和胶孢炭疽菌(Glomerella cingulata Spauld. H. Schrenk)是引起板栗内腐病的主要致病菌[1~3]。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唑醚戊唑醇、精甲噁霉灵、嘧霉异菌脲、异菌氟啶胺是目前农业上常用的杀菌剂,具有高效、安全、低毒、较强广谱性的特点,本试验选择上述6种杀菌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长柄链格孢菌和胶孢炭疽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  相似文献   

10.
三唑类手性农药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研究了三唑酮、烯唑醇、腈菌唑、粉唑醇、多效唑和双苯三唑醇6种三唑类手性农药在Chiralcel OD-H和Chiralcel OJ-H手性柱上的对映体分离,通过优化分离条件,实现了几种手性农药对映体的拆分,并探讨了流动相极性对分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比了2种纤维素手性固定相的手性拆分效果,探讨了相应的手性识别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