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新型钢管混凝土柱-平板节点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选择合理的材料本构、破坏准则和裂缝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三维非线性有限元计算模型,进一步分析新型钢管混凝土柱—平板节点在轴压情况下的裂缝形态和受力性能等.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2.
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铸钢节点S211-1的受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展览厅屋盖桅杆的上部铸钢节点S211-1进行分析,根据实际尺寸建立实体模型,选取适当单元划分网格;根据实际情况,对铸钢节点的边界条件做出适当简化和调整.最后进行受力求解,得出了节点在复杂空间应力状态作用下的受力特性,从而了解了该节点的工作机理和受力特征.  相似文献   

3.
门式刚架新型节点力学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螺栓端板竖放常规和圆弧形加腋两种节点的ANSYS有限元分析,得出加腋改造后节点受力性能明显好于常规节点,且该种加腋构造简单,易于工地现场施工,加腋后节点模型刚度大,满足强节点弱杆件设计原则。加腋对节点域有较好保护作用,承载力高,延性较好,可缓解节点域应力过分集中,模型加载时破坏以梁端位移过大为破坏准则,破坏时节点域变形很小。  相似文献   

4.
通过利用ANSYS对钢框架中箱形柱与H型钢梁刚性节点在不设置加劲板的情况下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研究梁柱节点的受力性能。根据有限元分析,确定出节点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有限元对钢管混凝土柱劲性环梁节点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明确了该种节点的传力机理和内力分配,验证了节点受力性能的可靠性,得出对实际工程有一定价值的结论,对以后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程序对一种非规则节点的静力工作性能进行研究,通过与节点试验数据对比,验证了有限元结果的正确性.采用该程序研究了节点在正常工作下的应力状态、受力特点、非线性阶段的塑性区扩展变化过程、失稳模式,以及极限承载力,根据实际工程提出了补强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7.
针对地下工程采用逆作法施工时板柱节点结构形式的变化带来的受力问题,文章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某地下工程逆作法的施工工艺和板柱节点的设计处理办法,运用有限元软件对无梁楼盖板柱节点处的环梁进行有限元模拟受力分析,验证了在板柱节点处应用环梁是安全可靠的,能有效的传递荷载、承受弯矩,同时对环梁下外包柱的强度进行了验算,最后对地下工程逆作法中其环梁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在我国住宅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采用,而对于异形柱节点在荷载作用下的性能我们至今仍没有完全理解。本文主要介绍了异形柱节点的受力特征以及顶层角节点的一般受力性能,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异形柱角节点进行有限元非线性分析,研究异形柱节点从加载到开裂的过程,以及各个阶段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分布情况,为今后对于异形柱的分析计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新型钢管内置刚性节点在轴力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并得到实用计算公式,建立了精细化有限元模型,通过前期试验证明了该模型受力可靠,并进行了参数分析;推导了基于剪力滞后模型的理论解,建立了节点承载力计算公式;结合试验、有限元和理论研究,建立了轴力作用下新型钢管内置刚性节点的实用计算公式.研究给出了影响新型内置刚性连接节点受力的三大因素,并表明在内插板与钢管连接处应力集中严重,节点设计时应考虑剪力滞后效应影响.可为相关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选择合理的单元类型、材料本构关系,利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ABAQUS对内隔板外伸式钢管混凝土柱-钢梁节点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节点的受力性能和传力机理.分析结果表明,该类节点传力路径清晰,有较好的强度和刚度,满足"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原则;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模拟节点的实际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1.
新型钢管混凝土柱-平板节点的基本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约束混凝土的原理,提出一种新型钢管混凝土柱板节点型式.该节点保持了混凝土平板楼盖的连续性,节点区柱钢管不连通,各层楼盖在板柱交接处的板面和板底与钢管混凝土柱连接.通过试验论证了该节点在工程应用上的可行性,并对其传力机理和力学性能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新型钢-砼组合结构构件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对钢管砼及型钢砼-钢筋砼组合的结构提出了许多问题.据此,对这种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构件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本文是对近8年来研究工作的归纳、总结.其中,提出的较优化的钢筋砼环梁节点、钢加强环节点、钢管砼柱与钢筋砼柱节点、钢骨砼柱与钢筋砼梁节点、钢骨砼柱与组合梁节点及组合梁设计方法、预应力叠层空腹桁架等,都已应用于实际高层建筑中.文中提出的建议,可供工程设计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3.
钢管混凝土结构是在钢管中充填混凝土而形成的结构,近年来逐渐广泛应用开来。在钢管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使用泵送混凝土是最常用的方法,本文以某实际超高层钢管混凝土结构为研究背景,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了钢管混凝土柱的施工控制模拟和分析。计算了在6.4m、8.4m和12.6m三种工况下,钢管壁和纵横向加劲肋在混凝土荷载下的变形和应力。分析表明,在三种工况下,均可以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新型钢管混凝土节点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提出一种新型钢管混凝土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节点形式,在节点区中断外钢管,加设芯钢管,使钢筋混凝土梁中的钢筋在节点直通、节点与所连接构件的混凝土成为一体,解决梁的内力在节点传递的问题。为验证新型节点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合理选择材料本构关系、破坏准则的基础上,采用通用有限元工具ANSYS,建立一个三维有限元模型,对芯钢管中柱节点模型的外钢管应力、芯钢管应力、混凝土应力、节点区裂缝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限元分析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节点的承载力大于被其连接的构件的承载力,满足"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原则,证实了新型节点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力学性能分析及其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钢管混凝土短柱是研究钢管混凝土最基本的构件,研究钢管混凝土短柱有助于了解钢管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为研究其他构件提供了一个基础。对钢管混凝土短柱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了短住轴压承载力理论计算公式,并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不同壁厚钢管混凝土短柱进行轴心受压模拟。总结得出,随着壁厚的增加,钢管混凝土短柱的极限承载能力逐步提高,二者之间符合线性关系。将数值模拟软件计算求得不同壁厚短柱极限承载力与理论公式计算得出的值做出对比分析,校核发现两者较为接近,说明数值模拟计算效果良好。最后,总结分析位移荷载曲线,提出钢管混凝土短柱塑性破坏角概念。随着钢管壁厚的增加,短柱塑性变形能力提高,塑性破坏角变大,当壁厚达到11.185 1 mm时,短柱发生理想塑性变形。  相似文献   

16.
配筋钢管混凝土柱抗火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钢管混凝土柱的抗火性能,在钢管混凝土柱中配置纵向钢筋和箍筋.对3根配筋钢管混凝土柱和1根钢管混凝土柱在恒定轴压荷载、两端简支条件下进行了火灾行为的试验研究.研究了配筋钢管混凝土柱的火灾反应、变形和破坏过程,测量了钢管混凝土柱截面温度场,并分析了钢管和配筋对钢管混凝土柱抗火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试验柱的破坏形态都是弯曲型,高温下配筋钢管混凝土的钢管退出工作后,由内部的钢筋混凝土圆柱承受荷载,其耐火极限比不配筋的钢管混凝土柱大得多,并且纵向钢筋数量多的配筋钢管混凝土柱,其耐火极限比配筋少的要大.对试验结果分析表明,耐火极限的计算值和试验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进行了钢管混凝土(CFST)柱-钢筋混凝土(RC)环扁梁节点的静载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了节点的破坏形态、延性、耗能能力等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核心区未发生屈服破坏情况;对于静载,塑性铰产生于扁梁和环扁梁交界处,对于低周反复荷载,塑性铰产生于环扁梁上;环扁梁与钢管混凝土柱间未发现明显滑移现象。节点连接可靠,具有较好的延性以及耗能能力,能够满足延性抗震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根据数值积分方法对内(圆)钢管增强的方钢管混凝土偏压弯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其极限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在大量试算的基础上,分析了含钢率,偏心距和长细比等因素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最后,将所计算的内(圆)钢管增强的方钢混凝土偏压柱极限承载力的结果与已有的纯方钢管混凝土偏压柱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表明内(圆)钢管增强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钢管混凝土结构在工程建设逐步得到广泛应用,但受到原有不完善节点形式的制约,因此需要提出新型的承载力高、传力合理、构造简单和施工方便的节点形式。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钢管混凝土柱梁节点形式。其主要特点是:柱钢管在梁柱节点区不连通、梁纵筋在节点区可连续直通,非连通柱钢管通过环梁节点加大节点区截面并配置环形钢筋加强,以达到节点更强目的。同时还介绍了关于该新型节点的部分前期试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钢管混凝土柱-环扁梁中节点JF-2和钢管混凝土柱-环梁中节点JN-2的制作和试验过程,并给出了这2个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破坏形态和耗能能力方面的试验数据.试验结果显示,JF-2在环扁梁上形成塑性铰,其材料强度得到更充分的利用,能够耗散更多的地震能量.最后还给出了计算简图以及试验值与计算值的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