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铜、锌离子对汤匙华哲水蚤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子静态急性毒性试验法和等毒性溶液法分别研究了重金属离子铜、锌对汤匙华哲水蚤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铜、锌离子对汤匙华哲水蚤24 h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481、3.221 mg/L;48h LC50分别为0.383、1.573 mg/L;72h LC50分别为0.315、0.471 mg/L.铜、锌联合毒性致毒特征表明:高强度的锌离子对铜离子有拮抗作用,高强度的铜离子对锌离子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铜(Ⅱ)对蝌蚪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温度、pH值和碱度条件下铜离子对黑斑蛙蝌蚪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铜离子对蝌蚪的毒性随水温的升高明显加强,当温度为20、26、32℃时,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206、0.032、0.026 mg/L.在酸性条件下随着pH的升高,铜离子对蝌蚪的毒性降低,在碱性条件下随着pH的升高,铜离子对蝌蚪的毒性加剧,pH值为6.7、7.5、8.8时,96 h的LC50分别为0.100、0.206、0.140 mg/L;在碱度较低时,铜离子对蝌蚪的毒性随碱度的升高而降低,在碱度较高时,铜离子的毒性随着碱度的升高而增强,碱度为0.79、1.30和1.65 mmol/L时,96 h的LC50分别为0.206、0.180、0.100 mg/L.  相似文献   

3.
采用静水式直接接触致毒法进行了化学污染物对氯硝基苯(P-NCB)对锦鲤鱼的预备试验和急性毒性试验.预备试验的试验液质量浓度分别为40,30,20,10,5 mg/L.预试验得出:锦鲤鱼暴露于对氯硝基苯试液中24 h 100 %死亡质量浓度(24 h LC100)和96 h无死亡质量浓度(96 h LC0)分别为40,5 mg/L.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在25~27 ℃下,24,48,72,96 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30.83,28.84,23.60,22.13 mg/L.  相似文献   

4.
4种重金属离子对黑鲷幼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体长(5.09±0.71)cm、体质量(2.09±0.66)g的黑鲷幼鱼为实验动物,采用静水停食试验法,在水温(28.8±1.6)℃,pH 8.24条件下,开展了Zn2+、Cr6+、Cu2+、Hg2+4种重金属离子对黑鲷幼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Zn2+对黑鲷幼鱼的24h、48 h、72 h、96 h LC50分别为11.53 mg/L、10.15 mg/L、6.56 mg/L、6.09 mg/L;Cr6+对黑鲷幼鱼的24 h、48 h、72 h、96 h LC50分别为31.48 mg/L、24.31 mg/L、23.01 mg/L、23.01 mg/L;Cu2+对黑鲷幼鱼的24 h、48 h、72 h、96 h LC50分别为2.75 mg/L、1.55 mg/L、1.30 mg/L、1.06 mg/L;Hg2+对黑鲷幼鱼的24 h、48 h、72 h、96 h LC50分别为0.098 8 mg/L、0.098 1 mg/L、0.089 2 mg/L,0.0742 mg/L。4种重金属离子对黑鲷幼鱼的毒性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Hg2+、Cu2+、Zn2+、Cr6+。最后还就重金属离子对黑鲷幼鱼的致毒特征、对黑鲷幼鱼早期发育的影响,以及水环境中重金属离子的毒性评价与控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Cu~(2 )、Zn~(2 )对老年低额溞的联合毒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了 Cu2+和 Zn2+分别对老年低额溞Simocephalus vetulus Straus 96 h急性毒性反应的基础上,采用相加指数法进行了联合毒性试验。结果表明: Cu2+对老 年低额溞24、 48、 72、 96 h LC50分别为 0.83、 0.71、 0.61、 0.55 mg/L; Zn2+对 老年低额溞24、 48、 72、 96 h LC50分别为 0.89、 0.54、 0.42、 0.30 mg/L。 Cu2 +和 Zn2+对老年低额溞的安全浓度( Sc)分别是 0.0055 mg/L和 0.0030 mg/ L。当 C u 2+与 Zn2+共存时其联合毒性发生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SPSS软件概率单位法研究了4种不同烃链长度的咪唑类离子液体对日本三角涡虫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C4mim]Br,[C6mim]Br,[C8mim]Br和[C10mim]Br对日本三角涡虫72h、96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 079.46和1 744.38mg·L-1,919.35和725.00mg·L-1,312.79和238.50mg·L-1以及32.57和23.25mg·L-1.由LC50值的大小可知,4种不同烃链长度的咪唑类离子液体的毒性[C10mim]Br>[C8mim]Br>[C6mim]Br>[C4mim]Br.由此可见,咪唑类离子液体对涡虫的急性毒性大小与其烷基侧链长度密切相关,碳链越长毒性越大.此外,根据急性毒性试验涡虫的中毒症状,也就离子液体对涡虫可能的靶器官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采用急性毒性试验的常规方法-死亡概率法,以甲醛、痢特灵2种药物为供试毒物,研究了它们对暗纹东方鲀水花的单一及联合急性毒性。结果表明:甲醛、痢特灵对暗纹东方鲀水花96 h的LC50分别为76.70 mg/L和12.95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7.67 mg/L和1.295 mg/L;甲醛、痢特灵对暗纹东方鲀水花24 h、48 h和96 h的联合急性毒性试验,结果其相加指数分别为-0.800、-0.577和0.845,表明甲醛和痢特灵对暗纹东方鲀水花的联合急性毒性在24 h、48 h表现为拮抗效应、而在96 h表现为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8.
以瓯江彩鲤为试验材料,采用联合指数相加法,研究了铜和阿特拉津对瓯江彩鲤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Cu2+的毒性大于阿特拉津毒性;Cu2+对瓯江彩鲤24、48、72和96 h的LC50分别为0.74、0.40、0.34和0.29 mg·L-1,阿特拉津对瓯江彩鲤24、48、72和96 h的LC50分别为68.16、52.14、48.33和42.37 mg·L-1.联合毒性实验结果表明,24、48、72、96 h的相加指数分别为2.17、1.35、1.59、2.08,Cu2+和阿特拉津共存时对瓯江彩鲤的毒性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重金属对鲫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评价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研究了铜、锌、镉和铬对丰产鲫 (CarassiusauratusofPenze(♀ )×Cyprinusacutidorsalis (♂ ) )幼鱼的急性毒性 ,结果表明 :铜对鲫鱼为剧毒物质 ,镉为中毒物质 ,锌和铬为低毒物质 .4种重金属毒性大小顺序依次为Cu >Cd >Zn >Cr.铜、锌、镉和铬对鲫鱼的 2 4、4 8、72、96h的LC50 分别为 0 2 3、0 14、0 11、0 0 9mg/L ,11 17、8 68、6 86、5 85mg/L ,390 30、311 80、2 77 70、2 4 4 10mg/L和 39 40、32 2 5、2 7 2 0、2 2 2 5mg/L ,其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 0 0 0 9、0 5 9、2 4 41和 2 2 3mg/L .铜对鲫鱼的安全质量浓度略低于渔业水域水质标准 ,锌、镉和铬的安全质量浓度远远高于标准 .  相似文献   

10.
重金属对蛇鮈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试验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以蛇鮈(Saurogobio dabryi)为受试生物,以致死率为指标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重金属铜和锌对蛇鮈幼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铜、锌对蛇鮈的24、48、72、96小时LC50分别为0.91mg/L、0.69mg/L、0.56mg/L、0.49mg/L和39.63mg/L、36.06mg/L、32.43mg/L、28.77mg/L,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12mg/L和8.96mg/L。铜对蛇鮈为高毒物质,锌对蛇鮈为低毒物质,蛇鮈对铜的耐受性低于对锌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斑马鱼研究铅和铬共存的联合毒性。二价铅对斑马鱼的24h、48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71、155和146mg/l,六价铬对斑马鱼的24h、48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12、67和50mg/l。在浓度1∶1的情况下,铅和铬共存对斑马鱼24h、48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35、29和26mg/l。根据Marking的指数法求得24h、48h和96h的相加指数AI分别为089、061和043,皆大于零,表现为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不同月龄的日本青鳉为受试生物,采用半静止生物测试法,比较研究V(Ⅴ)对日本青鳉成鱼和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V(Ⅴ)对日本青鳉成鱼的72 h和96 h LC50分别为4.91 mg/L和2.73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273 mg/L,钒对幼鱼的72 h和96 h LC50分别为0.85 mg/L和0.43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0.042 7 mg/L.根据有毒物质对鱼类的急性标准可得钒对日本青鳉有中至高等毒性,幼鱼对钒的毒性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3.
农药在防治农作物病虫草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对农田环境及非靶标有益生物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本研究选取斑马鱼(Brachydaniorerio)作为受试生物,研究农药戊唑醇对其的急性毒性,从而初步评价戊唑醇对水生生物的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受试物戊唑醇对受试鱼的24h—Lc50为7.45mg/L,95%置信限为6.70~8.30ms/L;48h—LC50为6.65ms/L,95%置信限为5.9l一7.50mg/L;72h-LC50为6.21mg/L,95%置信限为5.48~7.03ms/L;96h-LC50为6.00mg/L,95%置信限为5.34~6.74ms/L。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2010)“鱼类急性毒性试验”对鱼类毒性评价标准,判定戊唑醇对鱼类的毒性等级为中毒。  相似文献   

14.
采用标准水生生物毒性的测量方法研究三氯杀螨醇对黑斑蛙蝌蚪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在15~20℃下,三氯杀螨醇对黑斑蛙蝌蚪的24 h、48 h和72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17.861、3.82和8.21 mg/L,95%可信区间分别是15.37~20.751,2.62~15.147,.81~8.63 mg/L。安全浓度(SC)为2.49 mg/L。  相似文献   

15.
运用毒理学实验方法,研究双酚A(BPA)和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对发头裸腹溞的急性致毒效应.结果显示:双酚A对发头裸腹溞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4.129、11.094、9.116、6.815 mg/L;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对发头裸腹溞24、48、72、96 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63.460、15.065、4.272、0.865 mg/L.BPA和DMP对发头裸腹溞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682 mg/L和0.087 mg/L,其死亡率和上述两种雌激素质量浓度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性,且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半数致死浓度逐渐降低,发头裸腹溞对DMP的敏感性高于BPA.根据化学物质对溞类的毒性评价标准,双酚A和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分别为中毒和高毒物质.  相似文献   

16.
不同盐度条件下氨氮对斑节对虾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5个盐度梯度(5,10,15,20,25)条件下分别设置不同氨氮浓度进行氨氮对斑节对虾(P.monodon)的急性毒性试验,计算斑节对虾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SC)。结果表明,盐度为25条件下,24h、48h、72h、96h的LC。。分别为69.3mg/L、58.0mg/L、47.6mg/L和44.3mg/L;盐度为20条件下,分别为56.2mg/L、48.5mg/L、37.6mg/L和32.6mg/L;盐度为15的条件下,分别为39.6mg/L、30.5mg/L、26.2mg/L和21.6mg/L;盐度为10条件下,分别为29.9mg/L、27.8mg/L、22.1mg/L和20.7mg/L;盐度为5条件下,分别为19.5rag/L、14.3mg/L、13.9mg/L和12.5mg/L。而在盐度为25、20、15、10和5的条件下,氨氮的安全浓度分别为4.4mg/L、3.2mg/L、2.2mg/L、2.1mg/L和1.3mg/L。这说明盐度对氨氮的毒性有较大的影响,盐度越低,氨氮的安全浓度越小。  相似文献   

17.
锌对鲫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超 《孝感学院学报》2008,(Z1):113-115
以鲫鱼为受试生物,采用静水法生物测试,以致死率为指标研究了重金属锌对鲫鱼的急性毒性。所得24h、48h、72h和96h的半致死浓度为40.631 mg/L,39.234 mg/L,38.449 mg/L,37.406 mg/L,安全质量浓度为3.7406 mg/L。试验结果表明:鲫鱼对重金属锌的耐受性较高。锌对鲫鱼为低毒物质,其安全浓度远高于标准。LC50与时间的关系密切,随着时间的推移,LC50逐渐变小。同时,还表明锌的致毒过程较快,鲫鱼在48h内即出现大量死亡。  相似文献   

18.
三种药物对老年低额蚤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钦铭  张永明 《江西科学》2007,25(3):249-252
研究了硫酸铜、孔雀石绿、敌百虫对老年低额蚤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硫酸铜、孔雀石绿、敌百虫对老年低额蚤96 h的LC50分别为0.631 mg/L、0.153 mg/L、0.005 8 mg/L。结果还表明,硫酸铜、孔雀石绿、敌百虫对老年低额蚤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189 mg/L、0.026 mg/L、0.002 mg/L。同时本文根据试验结果对这三种药物在渔业水域中的安全性进行了简单的评价。  相似文献   

19.
Cd;Pb和As对发光菌的急性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发光菌为试验生物,在实验室条件下对Cd,Pb,As元素分别进行了单一元素毒性和等比混合法联合毒性试验,并比较预期EC50和实测EC50,由毒性加强指数来评价联合作用方式.结果表明,单一元素Cd,Pb,As的EC50值分别为2.411,1.668,0.463 mg/L.它们的毒性强弱顺序为As>Pb>Cd.当Cd,Pb两种元素联合作用时,其EC50值为0.293 mg/L,预期EC50和实测EC50比值为6.7,表现为协同作用.当Cd,Pb,As三种元素同时作用时,预期EC50和实测EC50比值为1.3,表现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