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全面研究高填方地基的工后沉降规律,本文通过一维固结蠕变试验,研究了黄土的蠕变效应,分析了含水量及压实度对黄土蠕变的影响,选取不同的模型来拟合黄土的应变与时间关系,并且运用FLAC 3D计算了黄土高填方的沉降变形。结果表明:初始荷载越大,黄土蠕变稳定的时间越长;Burgers模型能很好地反映试验曲线各级荷载的变形和时间的关系,适合作为压实黄土土体蠕变变形的模型;高填方的沉降稳定期约为3~4年,工后沉降主要集中在填筑完成后的1年,而且填筑体高度越大,工后沉降稳定期越长。  相似文献   

2.
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高填方地基工后沉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多层BP模型)为研究手段,对九寨黄龙机场元山子沟104 m的高填方地基工后沉降变形特性进行深入研究.认为高填方地基工后沉降包括填筑过程中产生的部分瞬时沉降、加载结束后的主固结和次固结三部分,瞬时沉降速率最高可达20 cm/month,发展时间约为15~40天;主固结速率为0.3~3 cm/month,发展时间为8~14个月;次固结速率小于0.3 cm/month,发展时间为3~5年.且高填方地基最终沉降量为42~44 cm,竣工后半年(2003年4月)工后沉降量完成40%~50%,一年后(2004年4月)可完成70%~80%,两年后(2005年4月)可完成90%~95%.  相似文献   

3.
泥岩高填方地基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主要是湿陷沉降变形问题,而强夯法具有较大的单位压实功,可以提高填方压实质量,减少其发生湿陷沉降变形的几率。然而,现行有关设计标准对于泥岩高填方地基的分层强夯设计缺乏指导,对于夯点间距等重要强夯设计参数规定尚不统一。依托±800 kV昆北换流站工程,开展了强夯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和现场试验工作,为类似泥岩地基的分层强夯设计提供参考。技术经济比较表明,6000 kN·m方案优于4000 kN·m方案。现场试验表明,6000 kN·m强夯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达200 kPa,变形模量平均值超过30 MPa;夯点间距分别为5 m、6 m时,6000 k N·m的有效加固深度均达到8 m,但后者夯间、夯点的密实度差异相对较大,地基均匀性较差。  相似文献   

4.
张庆  涂翔  文黎 《中国西部科技》2011,10(24):33-34
重庆北碚东阳配气站隐患整改地基加固工程采用压力注浆的方案进行治理,既有效控制了施工区域内已有沉降、兼顾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又未对已建成的设备和管线造成破坏,保证了供气工程的安全性。文中介绍了压力注浆法在该加固工程中的设计过程和施工应用,并计算得出了处理后的地基最终沉降量。  相似文献   

5.
针对储罐对地基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以大连保税区油库10×104m3原油储罐的强夯地基处理工程为实例,阐述了强夯法的加固原理和施工工艺,探讨了原油储罐对地基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强夯法加固未经级配、粒径大小不一的抛填片石填筑的铁路路基的经验较少,本文通过强夯法对采用类似填料的大的场地的强夯加固效果的经验借鉴,对采用抛填片石的路基进行加固,并对强夯后地基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及后期观测,验证了强夯法处理后的抛填片石地基承载力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后期没有发生不均匀及大的沉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控制因素对黄土沟壑区高填方地基工后沉降的敏感性,为高填方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室内试验研究第四纪晚更新世(Q3)黄土的修正剑桥模型参数随竖向荷载、含水率、压实度的变化规律,并采用PLAXIS数值分析方法对影响高填方地基工后沉降的因素的敏感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Q3黄土的修正压缩指数、修正回弹系数和修正蠕变指数均随竖向荷载和含水率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随压实度的增大呈线性增长趋势;填料的含水率、压实度与填方高度对高填方地基的工后沉降影响较大,沟谷底部宽度、坡度、原地基厚度、填土速率、桩长、桩间距及桩径等因素对其影响较小。【结论】黄土沟壑区高填方工程应尽量降低填方设计高度,控制填料含水率,使其接近最优含水率,且宜选在黄土层厚度不大、沟谷坡度大于75°、沟谷底部宽度小于100 m的区域。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强夯前的准备工作以及强夯的整个过程进行了阐述,对强夯的施工参数以及质量控制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强夯法施工在路堤回填中有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强夯处理软基的工后沉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是否可有效减小软基工后沉降是衡量软基处理方法有效性的重要指标.从工后沉降的角度分析了强夯动力固结法处理深厚软基的有效性.实测结果表明:强夯可在淤泥层中产生较大的孔压增量,且影响深度较大.但强夯所致的孔压增量在瞬间产生,也在很短时间内消散.强夯前后软基的沉降速率相同,强夯对软基的固结沉降基本没有影响,处理后软基的工后沉降仍达360-800mm.在本文所述的工况条件下,强夯动力固结处理淤泥软土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建筑施工实践经验,详细分析介绍了强夯法在地基加固工程中的机理、设计与施工技术要点,并对具体设计与施工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扼要说明。  相似文献   

11.
以一工程试验段为例,说明了强夯法在路基施工中的应用,主要介绍了试验手段强夯施工的施工步骤、注意事项、检测手段及方法、质量保证措施及试验段结果。  相似文献   

12.
在概述呼延调蓄工程地质条件基础上,比较了几种地基处理方案,详细介绍了强夯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强夯置换法处理软土地基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深圳市桃源村住宅区弱土层施工采用强夯置换法处理地基的施工方法 ,提出了强夯置换法是处理软土地基基础施工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填石路堤工后沉降分析及工程算法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以工程界熟悉的分层总和法为基础,分别对路基和填石路堤进行了沉降分析与计算;再借助依托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提出了高填石路堤工后沉降的工程计算方法,最后给出了计算实例及工程分析。  相似文献   

15.
建筑垃圾再生料作为新型环保、可循环利用材料,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若能将其应用在道路工程中,不仅可以减少对砂石的开采,节约资源,还能降低工程的成本。这对中国公路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建筑垃圾再生料相对天然骨料而言有着强度低、吸水率高等缺点。因此,建筑垃圾再生料路基与传统路基相比会存在明显的差异。将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对建筑垃圾再生料在路基填筑时的基本性能、路用性能以及沉降变性特性进行阐述。最后分析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有助推动建筑垃圾再生料在路基工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机场道面大面积高填土沉降稳定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确定了引起高填土沉降的主要原因。根据高填土的施工特点,建立了高填土沉降的计算模型,基于分层总和法原则,建立了考虑施工方式和填筑时间的高填土沉降的计算方法;并结合绵阳机场,对高填土沉降稳定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吻合,说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反映高填土的整个沉降过程,提出了缩短高填土沉降稳定时间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时刚  穆青翼  马静  王一鸣  李刚 《河南科学》2010,28(11):1443-1445
随着道路建设逐渐向山区的延伸,在实际工程建设中高填方路基段不均匀沉降问题成为制约工程质量的一大瓶颈.采用有限元法对高填方路段不同施工时间以及不同填筑高度下的路基沉降进行模拟,并结合衡枣高速工程实例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有限元法模拟高填方路基沉降问题具有较高的精度.随着填筑高度的增加,路基底部各点的沉降值均出现明显增大.对于路基中线不同深度个点,随这填筑高度的增加,其竖向位移呈线性减小.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心墙堆石坝施工填筑单元能否实现科学合理的划分问题,通过对高心墙堆石坝施工特性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各施工环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各种复杂施工约束条件的影响,建立了高心墙堆石坝施工填筑单元划分优化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数学解析法和施工仿真技术的两种方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并结合实际工程开展了实例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理论方法能够对高心墙堆石坝施工填筑单元的划分进行有效的分析,实现了单元划分方案的优化,为高心墙堆石坝施工组织设计和工程管理决策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结合工程设计经验对自贡地区的高层建筑在选用天然筏板基础的设计过程中,对高层建筑基础设计中涉及到的重要的地基沉降计算、结构设计和地下水等有关问题的处理进行了具体分析,对在一般高层建筑中采用天然筏板基础的实用性和可行性从设计和施工两个方面进行了相关的工程探讨。  相似文献   

20.
赵洪升  邢燕鸣 《山西科技》2006,(3):113-113,115
基沉降差异是影响地基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引起高速公路桥头跳车的主要原因,文章提出了高等级公路柔性地基的处理方法,介绍了地基强夯法的技术参数、施工过程及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