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重婚礼     
近日,美国纽约的一对恋人在一架绰号为“呕吐彗星”的飞机里体验失重漂浮的同时,举办了人类的第一个失重婚礼。这对新人都是航天崇拜者,都曾梦想成为宇航员,而“零重力”公司为他们实现了这一梦想。该公司利用一架经改良的波音727—200飞机,从美国的肯尼迪航天中心起飞做急剧俯冲动作,让他们感受整整8min的失重状态,就像航天飞行中宇航员所经历的一样。  相似文献   

2.
美国《选萃》杂志组织人员在一次航天飞行任务中,充分利用地球外空轨道的“零重力”条件,试验诞生了一种前景广阔的新型航天材料——超轻金属泡沫合金。  相似文献   

3.
费用极端昂贵的载人航天项目现在已经走向成熟。从最近的航天项目来看,美国正逐渐将航天的重点转移到价格相对低廉、安全系数又高、应用范围更广泛的无人航天飞行上来。无人航天历史悠久1950年,天文学家弗雷德·惠尔浦认为,彗星是由冰、岩石和泥土组成的。为了验证他的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4.
航天特因环境下机体适应的中医药干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鸣  刘玥 《自然杂志》2006,28(5):261-265
载人航天飞行涉及到机体对特因环境的适应,由适应引起的多系统失调或损伤一直是航天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我国航天医学较早地融合了有着几千年经验的、以整体综合调节为特征的传统中医药学,并尝试将中医辨证论治的丰富经验和中药复方的整体调节特色运用于载人航天的医学健康保障且取得显著成效。本文介绍了中医药运用于航天健康防护的探索历程及其近年来所取得的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5.
刘登锐 《自然杂志》2006,28(4):224-227
我国航天科技事业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以“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为标志的辉煌成就。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三大领域,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和跨越发展,航天科技的许多方面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6.
李必光 《科学》2007,59(6):27-27
在海南文昌东海岸,中国将建造第四个航天发射场,以满足新一代大型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和新型航天器发射任务的需要。发射场是火箭登天的“起点站”。现在全世界约有16个航天发射场分布在8个国家,中国占3个。酒泉航天发射场是中国第一个发射场,主要承担低轨道和返回式卫星以及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射任务;第二个是太原航天发射场,  相似文献   

7.
<正>飞上太空一直是人类的梦想,而且人类早已向太空迈出了第一步。但是迈出去后,在浩瀚的太空,宇航员的饮食问题如何解决?他们在微重力环境下如何进食,又该吃些什么呢?航天食品的严格规定我们把宇航员在太空中吃的食物称为航天食品。航天食品是根据宇航员所处的特殊环境,结合他们在太空的口味需求、消化吸收能力的变化和特殊进食方式研制的食品。当宇航员进入太空后,其身体机能也会随之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在  相似文献   

8.
条件苛刻的合金 争夺航天制高点必须发展大推力液体燃料火箭。美国大力神系列火箭单台推力235吨;欧洲阿里阿娜5系列单台推力500吨;俄罗斯质子系列火箭单台推力495吨。而我国的长征系列火箭单台推力与航天先进国家有一定差距。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火箭发动机上,而发动机差距实质上就是制造发动机的高温合金材料的差距。 火箭发动机上使用的大量关键  相似文献   

9.
关键词     
《科学之友》2010,(7):4-5
<正>火星-5006月3日,火星-500———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航天飞行试验拉开帷幕。参加试验的中国志愿者王跃和其他6名来自俄罗斯、法国和意大利的志愿者将进行长达520天的考验。宇航员若想顺利往返火星和地球,须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闯过7道关。  相似文献   

10.
日本政府航天开发战略总部日前通过了日本首个“宇宙基本计划”,这项将航天开发定位为国家战略的基本计划,将过去以研究开发为主导转为助力产业振兴、安全保障等领域的航天活动为主导。在月球探测方面,“宇宙基本计划”提出首先要在2020年前后实现双脚步行机器人探月。另外,在载人航天活动方面,“宇宙基本计划”表示要用一年左右的时间,论证载人探月的意义、目标以及所需资金。  相似文献   

11.
为科学目的把人送入太空至今仍是花费巨大、值得争论的事情。不过,考虑到宇航员能为在空间望远镜选择新位置和完成空间望远镜的维护任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有理由继续推进载人航天计划。 当人类在20世纪60年代首次进入太空时,许多人将其视为崭新的历史篇章,是人类向外太空移民这一必然的漫长过程的第一步。但迄今为止,宇航技术的发展并没有朝着太空移民目标前进多少。事实上,载人航天计划有时看起来似乎已经耗尽了这种初始爆发能量,正在凭惯性自由下落,就像用完了燃料的火箭沿着弧线飞回地球。  相似文献   

12.
载人飞船比起卫星要复杂得多,就是因为有人的参与,在那高真空和失重的环境中,保证人的生存和安全是一切载人航天器设计的出发点。一切生活条件都是靠设计的周密性来保证的,而且一切生活必需品都是从地面带上去的。关于飞船的构造是如何保证这些条件的我们以后再谈,先看看宇航员是如何  相似文献   

13.
李勇枝 《科学》2007,59(4):32-36
航天员医学监督与医学保障(简称医监医保),是研究如何应用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心理医学和航空航天医学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和研究成果,预防和消除不良因素对航天员健康影响,全面实施不间断医学保障,以维护航天员身心健康,使之适应于航天特殊环境因素的训练和航天飞行,顺利完成载人航天任务.  相似文献   

14.
载人航天器内的失重环境不仅使航天员的生活变得十分奇妙,对物理、化学、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也会产生重要影响。在那里,液体中密度不同的成分不会发生沉淀和对流;水和蜡烛燃烧都会呈球状;许多成语也要修改了,比如:脚踏实地、飞流直下、空中楼阁、危如累卵、摇摆不定等成语在失重环境中都不适用了,在那里水不再往低处流,甚至用竹篮也可以打水。真可谓"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感受"。  相似文献   

15.
如今在市场上除了传统的方便面、速冻饺子、速冻包子,一冲即食的土豆泥、速食汤、自热米饭等新潮方便食品正在逐渐走俏.对此,营养专家建议,方便食品可以在时间不充裕、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充饥,但因为欠缺营养且大多含有大量盐分和味精,所以不宜长期食用.  相似文献   

16.
利志 《科学之友》2006,(9):43-43
“我国空间环境预报中心已经能预报灾害性空间环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2步将建立空间实验室系统,并在空间实验室上释放小卫星,相对空间实验室形成伴随飞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逸东表示。  相似文献   

17.
载人航天是人类宇宙航行事业中最激动人心,但也最复杂、最困难的事。在过去的一年,我国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遨游,并顺利返回地面,不仅圆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飞天梦想,而且引来举世关注与赞叹,更激发了读者朋友们对航天知识的渴求。为此,从本期开始,本刊将分数期刊载由我国著名航天科普作家李龙臣撰写的专栏文章,向您介绍载人航天的方方面面。本期介绍载人航天如何克服地球引力的束缚。——编者  相似文献   

18.
一江 《科学之友》2013,(7):10-11
按照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规划,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计划分三步来实施。第一步是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将航天员安全地送入近地轨道,进行对地观测和科学实验,并使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载人太空飞行的成功,实现了第一步的发展战略。第二步是继续突破载人航天的基本技术: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在突破这些技术的基础上,发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室,建成完整配套的空间工程系统。神舟十号任务完成后,意味着中国圆满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目  相似文献   

19.
《世界科学》2006,(9):F0004-F0004
应俄罗斯宇航局拉瓦齐金航天联合体邀请,由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组团的“上海航天科技交流访问团”于2006年7月上旬访问了俄罗斯。代表团一行7人在俄期间与拉瓦齐金航天联合体就双方今后进一步合作交流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0.
人类成功登上月球的历史性一刻发生在1969年7月20日,然而,更早的登月理想却在几千年前就已经产生并流传。从中国的嫦娥奔月,到希腊的卢奇安登月故事,几乎一直延续着这种登月情愫,几无中断。在20世纪30~40年代现代航天大幕拉开之前,登月的梦想鼓舞着航天大国向天体月球进发,并在月球之巅一决雌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