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胜利油区绝大部分油田的开发都已进入“三高”阶段,利用化学驱技术可以改善和提高这类油田的石油采收率,胜利油区现场应用的化学驱油技术主要是:聚合物驱中和三元复合驱。  相似文献   

2.
石油磺酸盐的合成及其复配体系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大庆馏余油为原料,发烟硫酸为磺化剂,制备石油磺酸盐的合成工艺,并进一步研究了以石油磺酸盐为主剂的复配体系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考虑乳化作用的三元复合驱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模型在三元复合驱(ASP)室内研究和矿场实验的基础上,考虑到注入体系与原油在多孔介质中的就地乳化以及所生成乳状液在多孔介质中的渗流,建立了一个考虑乳化作用的三元复合驱数学模型.其中对乳化机理的数学描述包括乳状液生成判断、类型、乳化程度、乳化外相粘度修正以及渗透率修正,利用该模型可以更好地进行室内岩芯驱替拟合和矿场应用效果预测.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济阳坳陷上第三系馆陶组河流沉积的粒度特征,在对14口岩心井300块样品粒度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粒度参数与水动力条件之间的关系,总结归纳出不同微相的概率曲线特征,并利用C-M图、萨胡判别式和粒度离散图研究了河流类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质的河流,其粒度在垂向上的变化速率不同,直接影响到砂体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5.
低碱ASP三元复合驱技术的适用界限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的油层条件,利用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72的三层非均质模型进行了驱油物理模拟实验,系统地研究了碱及聚合物浓度对ASP驱采收率的影响,并利用加隔层模型和合注分采方式,研究了碱浓度对启动中、低渗透层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碱ASP驱在提高体系粘度的同时也造成界面张力升高,因而有其适用界限。在给定的非均质油层条件下,ASP驱存在一个临界粘度,只有达到临界粘度后,采收率才随界面张力的降低而升高,即界面张力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充分扩大波及体积。若为追求高粘度而过于降低碱量或取消碱,也会因冼油效率下降而影响采收率。低碱ASP驱可以保证体系足够的粘度,更有效地启动中、低渗透层,即使界面张力仅达到10^—2mN/m,也可获得满意的驱油效果。  相似文献   

6.
利用室内物理模拟的方法,对三元复合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变行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聚合物、碱、表面活性剂浓度和岩芯渗透率对三元复合体系在多孔介质中的流变特征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认为复合体系在多孔介质中呈现出剪切变稀和增稠双重流变特性,复合体系在多孔介质中出现粘弹流变特征的临界剪切速率随着聚合物浓度的升高而减小,随着表面活性剂和碱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7.
重烷基苯磺酸盐的合成及其在提高石油采收率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重烷基苯-十二烷基苯生产中副产物的SO3降膜式连续磺化工艺和所得重烷基苯磺酸盐作为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用表面活性剂的性能。SO3/HAB摩尔比,SO3平均体积分数以及反应温度是影响磺化率的主要因素。碘酸中和值与磺化率成线性关系,因而可以作为反应的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8.
双河油田IV5~IV11层系油藏温度81 ℃、原油黏度3.3 mPa·s、综合含水97.9%、采出程度53.3%,呈现出典型的东部老油田水驱低效益开发特征。为了改善IV5~IV11层系开发效果、大幅度提高采收率,集成应用了驱油效率高的三元复合驱技术、扩大波及体积的层系重组井网调整技术和防止窜流的化学驱全过程调剖技术。室内研究和现场应用效果表明,3项关键技术产生多种协同效应,在扩大波及体积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了驱油效率,取得优异的增油降水效果。截至2017年12月,IV5~IV11层系累计注入0.72 PV化学体系,累计增油26.09×104 t,中心区峰值含水由97.9%降至90.2%,日产油由23.0 t升至106.1 t;阶段提高采收率10.2%,预计最终提高采收率14.2%。  相似文献   

9.
二氧化碳三元复合吞吐采油技术在杜84区块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曙光油田杜84区块兴隆台油层超稠油油藏热采开发的具体情况,成功应用二氧化碳三元复合吞吐采油技术,该工艺技术有降粘,提高油层能量,增强原油流动性和调整油层纵向吸汽剖面,提高油层纵向动用程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河南科学》2017,(2):234-238
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喇嘛甸三类油层储层物性特征及黏土含量特征,指出了三类油层黏土矿物含量最高的是SI油层组.通过表活剂、碱的静态吸附实验方法,明确了黏土含量大小对三元复合驱的影响程度.通过敏感性实验方法得知了喇嘛甸三类储层敏感性特征为中等及弱碱敏,说明喇嘛甸三类油层适合进行三元复合驱采油.通过三元复合驱替实验方法,得出强、弱碱三元复合驱实验可以有效提高采收率,对于黏土含量高的储层应该采取弱碱三元复合驱.  相似文献   

11.
板桥油田东营组—馆陶组低电阻率油层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与正常油层有明显的差别,通过对板桥油田地质、粘土矿物分析等,综合研究其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认为粒度细、泥质含量高、岩石的亲水性是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原因。研究区低阻油层岩性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泥质含量较高,较高含量的泥质充填了颗粒的孔隙空间;以孔喉为主的孔隙类型,使自由水在较细的孔喉中无法自由流动产生束缚水;由于粘土矿物的存在,油层的粒间孔隙受到改造,引起孔隙直径变小及微孔隙发育,加之蒙脱石强烈的吸水能力,导致大量水被吸附于颗粒及粘土表面,同时由于较疏松的高岭石的迁移而堵塞孔喉,使部分自由水成为束缚水,造成油层束缚水含量较高。导致低阻油层形成的次要原因是粘土矿物的附加导电作用、较薄的油层厚度及泥浆侵入。  相似文献   

12.
油气田放射性异常模式及其机理,是油气田放射性勘查的重要理论依据。勘查实践表明,油气田的放射性异常主要为环状式,有时为线状式;顶端式则很少出现。文章对环状异常的机理作了较详尽的讨论,对线状式和顶端式异常也作了说明;还对放射性方法勘查油气田的优势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液压冲击机构的回油与回油蓄能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次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分析了液压冲击机构的回油压和回油空穴的形成机理,从而论证了设置回油蓄能器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回油蓄能器的参数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假单胞菌GD—23对石油乳化降解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大港油田生产井中分离到一株Pseudomonas GD-23,该菌 兼性厌氧菌,在以原油烃为碳源的矿质盐培养基中,50℃缺氧条件下,可分解原油产生表面活性剂,有机酸及气体,并可使原油粘度,蜡含量,胶质沥青含量和凝固点分别降低48%,17.7%,8.3%和3.5℃,经气相色谱分析,Pr/C17,Ph/C18,和(C21+C22)/(C28+C29)的峰面积比值均有明显的增大,原油组分主峰由C24前移至C20。  相似文献   

15.
求取剩余油饱和度的一种实用方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分析了水驱油田地质、测井及开发动态特征,提出了用生产井含水率资料结合测井资料求取产层平均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阐述了该方法的基本模型和计算过程,并以实例计算说明了这种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实用性强、计算结果可靠,且能准确反映储层的剩余油分布特征。这种方法也避免了水淹层混合液电阻率、岩电系数和水淹层电阻率求取值失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高含水期利用指进现象调整油藏注采结构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注水开发油藏时,储层各小层之间的物性差异会引起水驱前缘的不均匀推进,即形成指进现象。储层渗透率差异、油水黏度差异和储层倾角等都会影响指进的程度。储层渗透率差异和油水黏度差异的增加会加剧孔道内油水流动速度的差异,进而加剧指进现象;而储层倾角的增大则使水驱前缘的含水饱和度增大,移动距离变小,有利于削弱指进现象。在油藏高含水阶段,指进现象十分明显,会严重影响油田水驱的开发效果。通过对指进现象的研究,分析形成指进现象的原因,进而利用指进现象调整油田开发的注采结构模式,为改善高含水期水驱油藏的开发效果提供理论指导。通过实验,进行注采结构调整时,采收率提高2.97%,说明利用指进现象调整油田开发的注采结构模式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对微型构造的定义、成因、分类作了简要论述。提出“注入水油水界面”的概念,指出在油层内部油井水淹停产是由于此“界面”上升至油层顶面所引起。对微型构造影响油井生产的机理作了论证,通过数学公式推导,证明在通常条件下,正微井控制油层面积大于负微井,油水重力分异作用对正微井有利。引用莱弗里特方程证明正微井在注水开发中处于向上驱油的有利条件,而负微井则处于向下驱油的不利条件,还有部分低部位油向高部位运移。因此,正微井生产普遍比负微井好。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港油田官69断块的油藏条件和流体特性选育出高温细菌N80。在缺氧条件下对菌的生长代谢和改善原油性质等方面进行了评价。在油藏温度(73℃)条件下用人造均质岩芯进行的物理模拟驱油实验表明,微生物驱较水驱提高石油采收率6.6%.在官69-19井进行的吞吐处理试验表明,产出液菌浓较处理前升高了2个数量级,共增产原油401吨,油中的石蜡和胶质沥青含量均有下降,证明N80菌适应地层条件,具有增采和改善原油性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底水油藏水平井开采三维物理模型,通过改变水平井狗腿位置以及距底水高度,研究了水平井不同井身轨迹对水平井产能、底水与井筒压力梯度、含水率及采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凹型水平井狗腿远离跟部含水率上升较缓,无水采油期较长。凹型水平井狗腿位于中部时,狗腿深度较浅的模型采收率较高。注入冻胶堵剂成胶后底水开采,凹型水平井狗腿位于跟部的模型提高采收率幅度较高。实验结果符合实际油藏状况,为底水油藏水平井优化设计和现场堵水选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利用平板填砂物理模型,在初步探讨粘土胶(SMD)体系驱油机理的基础上,重点研究粘土胶在不同渗透率模型中的渗流扩散规律,研究指出SMD体系驱油机理包括:大小孔道压力均衡机理、压力波动机理、乳化-携带机理等;SMD体系在多孔介质中运移时前缘呈扇形推进,扇形边缘出现SMD体系稀释和扩散带,在低渗透层中会产生周期性向前突进现象;粘土胶体系能有效改善油水流度比,扩大波及体积,尤其对中高渗透层的调驱效果。通过改变SMD体系配方,SMD体系可以适应不同渗透率的地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