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肌力与骨骼的生长(即"骨再造")有密切关系。该文基于CT数据建立股骨有限元模型,用正交异性算法仿真了肌力对骨再造的影响。骨再造仿真中,由复杂到简单共设置三组肌力载荷工况,使用正交异性算法结合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复杂肌力比简单肌力的仿真结果更符合股骨的真实密度分布和结构。肌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局部骨量大小和骨小梁的排列,对股骨近端影响较大,对中端和末端影响较小。对肌力做适当的简化不会影响骨密度分布和内部结构,但过于简化的肌力将显著影响局部骨量大小和骨小梁排列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高速铁路系杆拱桥设计中,正交异性钢桥面的构造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正交异性钢桥面纵向有U肋、板肋和纵梁,横向有大小横梁等组成,各个细部的设计将影响整体的应力分布,对于纵横梁体系设计国内研究较多,这里主要提出正交异性局部U肋构造改变,并且通过FEA有限元计算,改善横梁与纵肋连接处的受力情况。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正交异性薄板的中高频振动问题,引入结构声强概念研究其振动能量传递特性。首先,对正交异性薄板能量密度控制方程进行有限元离散处理,推导出能量有限元方程,并且通过数值算例将其与经典模态法对比,计算结果验证了方程的正确性;然后,求解能量有限元方程得到结构声强场,同时以流线可视化方式更直观地呈现结构振动能量传递特性;最后,应用该方法分析了不同局部阻尼分布位置对正交异性薄板的振动能量传递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正交异性材料属性使振动能量优先沿着弯曲刚度较小方向流动;值得注意的是,局部阻尼分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振动能量分布以及流向,研究对工程振动特性分析以及阻尼位置优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钢纤维混凝土+沥青的新型铺装结构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局部变形的影响面分布规律,运用单位荷载法对某桥行车道中部、横隔板和纵隔板三处加劲肋的肋间相对位移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钢纤维混凝土+沥青的新型铺装结构下,正交异性钢桥面板肋间相对变形的影响面分布具有明显的局部效应,其影响面的横向分布范围约为2~4个加劲肋间距,影响面的纵向分布范围约为1个横隔板间距。行车道中部远离横隔板处的肋间相对变形远大于横隔板和纵隔板附近的肋间相对变形。复合铺装梁段模型试验的肋间相对变形影响线分布规律与仿真结果吻合,验证了仿真分析方法和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等效正交异性简化和摄动法,对WNS4—8型锅炉结构提出了等效正交异性轴对称组合筒简化物理模型,并用等参有限元法,在108机上完成了角焊缝局部温度场及应力场的数值分析。计算结果同实测结果比较表明,简化模型及计算方法是可行的,计算结果可作为角焊缝强度评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厚度对铺装层荷载响应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线弹性理论和层状体系理论,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分析了钢箱梁桥面板厚度参数对铺装层的弯沉量、层顶弯拉应力、粘结层与桥面板结合处的主剪切应力的分布与变化的影响作用,并给出合理的正交异性桥面结构钢桥面板厚度参数值。  相似文献   

7.
利用对比全场解和局部解的方法,得出了正交异性材料I型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表达式,并将材料常数对其的影响做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利用对比全场解和局部解的方法,得出了正交异性材料I型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表达式,并将材料常数对其的影响做了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充水保压蜗壳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有限元程序ABAQUS,对某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充水保压蜗壳结构进行了三维接触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通过模拟实际施工的全过程,给出了充水保压蜗壳结构各时期的应力分布规律和变形情况,并与传统简化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仿真方法能较好地模拟结构充水保压的过程,计算结果准确合理,而传统的常规简化算法偏不安全,计算结果相对于仿真算法有较大的误差,对于充水保压蜗壳结构最好采用仿真算法.  相似文献   

10.
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局部修正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了一种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局部修正方法,首先对具有误差的子结构有限元模型修正,即以质量矩阵和低阶实验固有频率为基础对其实测振型作正交性修正,用实验模态参数,依建模简化情况下对其简化部分刚度矩阵作局部修正。  相似文献   

11.
测试经过8周不同负重增强式训练对腿部肌肉量、跳跃表现、下肢肌力及速度的影响.以30名参加全国大学生五人制足球比赛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高负重增强式训练组(PHL,体质量的20%)、低负重增强式训练组(PLL,体质量的10%)及控制组(CON),进行8周训练,每周3次,每次40~60min,以负重背心增加其负荷,于训练前、后进行各项生理检测.所得数据以混合设计双因子变异数分析,比较不同负重增强式训练介入对腿部肌肉量、跳跃表现、肌力表现及冲刺时间的差异情况.结果显示,PHL组的腿部肌肉量显著增加;各组肌酸激酶(CK)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在20m冲刺表现各组皆有显著进步;等速肌力表现中,PHL组在60°/s及180°/s力矩峰值皆有显著进步,PLL组只在180°/s有显著进步,且显著优于CON组.另外,达到力矩峰值时间只有PHL组在60°/s有显著增进;原地摆臂垂直跳、跨步摆臂垂直跳及落地垂直跳的跳跃高度在PHL组及PLL组皆有显著进步.得出PHL组及PLL组在跳跃表现、等速肌力及20m冲刺皆有显著进步,而腿部肌肉量只有PHL组有显著进步.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骨和骨骼的质量与形态发生的背景以及骨骼的结构和功能与其所处力学环境的关系,指出骨的生长与重建是通过各类骨细胞完成的,认为体外培养骨细胞加栽的研究为应力、应变诱导骨生长提供了微观理论框架。着重阐述了栽荷诱导骨生长的3个环节:宏观向微观力信号的转化,微观力向生化信号的转化,传感细胞对成骨细胞的作用,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To assess the remolding ability of repaired bone in hydroxyapatite (HA) and β-calcium phosphate (β-TCP) scaffold, two 75% porosity bioceramics with the same three-dimensional geometry were implanted into femoral condyles of rabbits. Histological and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 (micro-CT) results demonstrated abundant new bone formation in the porous HA scaffold along with indistinctive scaffold degradation. Results also indicated that scaffold resorption in the β-TCP group, which was followed by a replacement with newly formed bon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HA group. The crosslinking trabeculae remodeled from the mixtures of the newly formed bone and β-TCP scaffold remnants might be helpful to promoting even loading and reducing stress. The bone remodeling pattern resulted from bone formation and scaffold resorption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or the two bioceramics.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75% porous β-TCP was more suitable for new bone remodification than HA scaffold.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一维非线性质量弹簧模型,研究了不同冲击加载条件下泡沫材料杆的冲击动力响应特性. 在保证初始冲量相同的条件下,对比讨论了矩形载荷、正弦载荷、三角形载荷和倒三角载荷作用下泡沫杆内弹塑性应力波的传播过程,以及杆的动态变形特征. 给出了不同载荷作用下的冲击应力增强因子和临界冲量. 研究结果确定了不同冲击加载条件下泡沫材料的动力响应特征,对不同工况下泡沫结构的动力学性能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分配层分层结构对核爆炸荷载的防护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受经费和地质条件的限制,人防工程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防护层厚度,因此利用分层结构对爆炸波的衰减和弥散效应,通过试验研究分配层分层结构对核爆炸荷载的防护效果是十分必要的.利用平面装药爆炸模拟核爆炸的加载技术,进行了分配层分层结构对核爆炸荷载防护效果的大比尺相似模拟野外化爆试验,通过4个精心设计的不同分层结构的平面装药加载试验,证明了分配层分层结构对核爆炸的防护效果明显优于单层结构.  相似文献   

16.
随机激励下载荷谱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逆虚拟激励法进行载荷识别,识别结构所受平稳随机激励的功率谱密度,在钢悬臂梁和有机玻璃框架上进行了多次试验,识别的载荷与实际值符合得较好,同时研究了相干和不相干随机激励两种情况下载荷识别结果的异同,通过实测数据讨论了不同噪音对识别结果的影响。此方法的优点在于识别未知载荷的准确性、计算的高效性和对频响函数病态的克服能力。  相似文献   

17.
进行了3根剪跨比为3.58钢筋混凝土梁的落锤冲击试验和1个静力对比试验,重点研究钢筋混凝土梁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和冲击能量对钢筋混凝土梁残余变形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静力下发生弯曲破坏的梁在低速冲击下的裂缝形态以弯曲裂缝、弯剪裂缝为主,在高速冲击荷载作用下以腹剪裂缝为主.试验测试了冲击力、支座反力、跨中位移和跨中纵筋应变等动态时程曲线,通过分析其动态时程曲线结果,获得了钢筋混凝土梁的冲击破坏机理,即冲击作用下梁的破坏过程分为局部响应阶段和整体响应阶段.同时,还统计了国内外相关文献冲击试验结果,通过比较分析钢筋混凝土残余变形-冲击能量关系实验数据,探讨了冲击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残余变形的经验公式的适用性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高温后钢管混凝土抗多次冲击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装置进行常温和高温后(100℃,300℃,500℃和700℃)钢管混凝土多次抗冲击性能试验研究,通过测量试件的应变时程曲线和应力时程曲线,分析其高温后的抗冲击动力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后钢管混凝土经历多次冲击后无明显强度劣化,仍具有良好的抗多次冲击力学性能,适合做为抗火灾倒塌与军事上抗高温和重复爆炸、冲击作用的结构。  相似文献   

19.
针对S45C钢进行了一系列拉压载荷与扭转载荷不同加载顺序疲劳试验,用以考察载荷的改变对损伤和寿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先拉压后扭转载荷下失效时的损伤值大于1,先扭转后拉压载荷下失效时的损伤值多数小于1,载荷模式和应力水平共同影响着失效时的损伤值.采用线性损伤律、双线性损伤律、损伤曲线方法和Morrow的非线性损伤律进行了寿命预测.从预测结果的比较看,各模型均具有过于安全的预测趋向.  相似文献   

20.
鉴于型钢混凝土(SRC)梁在高铁站房应用的需要,对3根尺度和构造细节与实际工程一致的H型钢混凝土梁进行了基于设计荷载的静力试验和200万次的疲劳试验.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了增大荷载幅的疲劳试验.介绍了SRC梁试件、加载和测试等方案以及试验结果,比较了静力加载和疲劳加载阶段的结构性能,阐述了SRC梁疲劳裂纹萌生和扩展的破坏特点.研究表明:在设计荷载静力作用和200万次循环作用下,SRC梁保持完好,处在弹性阶段,混凝土表面最大裂缝宽度不超过0.2 mm;增大荷载幅之后,这些SRC梁又经历了31~146万次寿命后发生疲劳破坏;疲劳破坏之前,SRC梁各组件协同工作良好,应变分布符合平截面假定;疲劳破坏起源于H型钢受拉翼缘与腹板的焊接部位,焊接H型钢梁的疲劳性能对整个SRC梁的疲劳强度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最后提出了改善SRC梁疲劳强度的建议和未来需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