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微塑料是一类土壤中广泛存在的新兴污染物,其对土壤磷吸附的影响尚不明确。文中分析了0.1%~10%含量微塑料对土壤磷吸附特性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微塑料会使得吸附第一阶段液膜扩散阶段速率显著提升(p<0.05)。与纯土壤(qe=6.456 mg/g)相比,含量1%以下的微塑料显著降低了土壤磷吸附容量(p<0.05),但5%以上的微塑料显著提升了土壤磷吸附容量(p<0.05)。同等含量下,微塑料粒径越小,微塑料-土壤体系的磷吸附量越大。微塑料可与磷竞争吸附位点,降低了微塑料-土壤体系对磷的吸附,但微塑料也可直接吸附磷,故当微塑料为5%及以上时,微塑料-土壤体系对磷的吸附量升高。因此,土壤微塑料污染可显著改变土壤对磷的吸附特性,且与微塑料的含量和粒径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通过概述微塑料进入水环境后与有机污染物相互作用行为(微塑料进入水体后吸附有机污染物,并且会在水环境中释放有机添加剂)及其发生的机制、影响因素及生物毒性,分析当前研究的不足,认为还需对微塑料与有机污染物相互作用的研究进行扩展,如加强淡水环境中的研究、建立系统研究体系、注重生物膜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微塑料在生态环境中行为及功能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选择聚苯乙烯(PS)和阿米替林(AMI)作为研究对象,对PS进行紫外照射和高温老化.采用扫描电镜、氮气吸脱附、接触角测试和红外光谱对老化前后PS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老化前后PS对AMI的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和盐度的影响(天然海水、模拟海水、纯水),探究了不同老化条件对PS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老化方式均使PS的粒...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聚乳酸(PLA)、碳酸钙改性聚乙烯(CCF-PE)和聚乙烯(PE)塑料农膜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户外自然暴露法进行老化与降解,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表征手段,对三类典型塑料农膜的结构和性能进行分析检测,研究其在水环境中180 d的自然老化与降解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延长,PLA和CCF-PE农膜的质量损耗率在实验前两个月增幅较快,而后上升趋势有所减缓,但PE农膜则一直保持平缓上升状态;三类塑料农膜在降解过程中存在水质有机污染和微纳塑料污染风险上升的趋势;三类塑料农膜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均呈下降趋势,经过180 d老化与降解后,力学性能依次为PE农膜>PLA农膜>CCF-PE农膜;三类塑料农膜原始表面平整光滑,无孔洞和裂纹,但经过180 d老化与降解后,PLA和PE农膜表面出现裂纹,CCF-PE农膜表面出现孔洞;三类塑料农膜特征峰的强度均有所降低,表明其分子链发生断裂,分子量下降;PLA农膜主要发生的是光降解,CCF-PE农膜的CO■特征峰大幅度减弱,PE农膜中—CH2参与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5.
以聚苯乙烯(PS)微塑料(MPs)为例,分析其在渗滤液中的老化规律以及老化过程对抗性基因(ARGs)的富集效应及富集机制。结果表明,90 d老化后PS微塑料比表面积增大、含氧基团增加。渗滤液中的PS微塑料表面可选择性富集ARGs,并且随着老化时间延长富集程度增加。进一步采用微生物属?ARGs共相关网络和基因表达等来揭示PS微塑料富集ARGs的机制,证实PS微塑料表面形成的生态位具有更为密切的ARGs?微生物关联关系,并且参与ARGs调控的基因表达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明老化前后微塑料对土壤中阿特拉津消减的影响,选取了新制和老化聚乙烯(PE和APE)微塑料,对其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它们对阿特拉津的吸附行为;考察了有无蚯蚓情况下土壤和孔隙水中阿特拉津浓度以及菌群结构对微塑料添加(0.2%和2%,质量比)的响应.在此基础上,探究了这两种微塑料对土壤中阿特拉津消减的影响与机制.结果表明:(1)这两种微塑料对阿特拉津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R2=0.96~0.97);APE对阿特拉津的吸附能力(lgKf=1.29)略高于PE(lgKf=1.27),与老化前后PE表面极性的变化有关;(2)蚯蚓是影响土壤菌群结构的主要因素,而且蚯蚓存在时微塑料对菌群结构的影响更显著;添加蚯蚓使土壤中阿特拉津优势降解菌的相对丰度提高了8%~171%,并且优势降解菌相对丰度的增幅与微塑料老化和添加量有关;(3)这两种微塑料通过吸附抑制土壤中阿特拉津释放到孔隙水中,从而降低了阿特拉津的消减率(降幅在10%~67%之间);相反,蚯蚓通过提高土壤降解菌的相对丰度,促进了阿特拉津的消减(消减率的增幅...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水环境中抗生素的研究,介绍了几种抗生素去除方法:(1)生物处理法;(2)吸附法;(3)氯化法;(4)高级氧化法.实际水环境中抗生素的去除,应根据抗生素种类和污水量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方法.现阶段抗生素的去除方法还存在诸多问题,未来不仅要提高现有方法的去除效率,更要开发出新的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微塑料(MPs)和磺胺类抗生素(SAs)在农田土壤中普遍共存,且MPs和土壤均可吸附SAs,但不清楚MPs如何影响土壤对SAs的吸附。为此,本研究选择南方红壤区农田土壤探究了聚酰胺6微塑料(PA6)对土壤吸附磺胺甲恶唑(SMZ)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和土壤+PA6对SMZ的吸附在24 h内达到平衡,动力学能用双常数方程较好地拟合(R2≥0.968),Freundlich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吸附等温线(R2≥0.998);土壤吸附SMZ受土壤pH和腐植酸(HA)浓度的影响,碱性土壤和低HA浓度土壤有利于SMZ的迁移;PA6对土壤吸附SMZ有显著影响,表现为土壤中PA6含量占比越高其促进作用越大,且不受老化过程影响。本研究能为评估MPs和SAs的土壤生态风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废弃塑料造成的白色污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小于5 mm的塑料微粒(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中广泛分布,其表面附着生物,既包括对海洋生物甚至人体有害的潜在致病菌,又存在能够减少其污染的塑料分解菌.微塑料因其难降解的特性,可以在水环境中持久存在,其表面附着的微生物也能够长期稳定地生存.此外,微塑料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给更高营养级的生物,会被误食而影响到鱼类生长.本文综述了微塑料在海洋环境中的分布,微塑料表面含有或附着的有害物质对生物体的可能影响.探讨了微塑料表面附着的致病微生物及塑料分解微生物的生态效应,以及微塑料通过食物链向高营养级传递的可能性.对微塑料分布和表面附着生物可能引起的生态风险进行了分析.还指出了在塑料垃圾和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方面需要有更多的研究,以全面认识海洋微塑料及其附着物的生态效应,为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理解水环境中新污染物微塑料对溶解性天然有机质的吸附作用,以单宁酸为天然有机质的模型化合物,考察了聚丙烯(PP)、聚甲醛(POM)、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5种疏水性微塑料对水相中单宁酸吸附的动力学和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在8 d内达到表观平衡,吸附过程可以很好地用假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描述,吸附等温线更符合朗格缪尔吸附等温模型(质量浓度范围为10~150 mg/L),单宁酸在微塑料/水界面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具有非极性表面的PP、PS和PVC对单宁酸吸附的朗格缪尔吸附亲和力常数(0.070~0.115 L/mg)大于具有弱极性表面的POM和PET(0.042~0.045 L/mg),这主要是由于不同微塑料表面疏水性的差异,而非不同微塑料与单宁酸之间相互作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水环境中存在大量微塑料这一问题已经逐渐引起广泛关注。研究污水处理厂中微塑料的相关规律与分布,对于解决水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至关重要。而污水厂污水中含有大量生物体成分,这对检测计数工作有很大的干扰,因此需要确定污水中微塑料的前处理技术。本文研究水样中常用的5种消解方法,分别为KOH、NaOH、H2O2、HNO3·HCl以及HNO3,探究不同的消解方法对模拟污水中微塑料的消解效果、回收率以及表面形态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选出最佳的微塑料消解方法。研究表明在5种消解方法中,H2O2的消解效果较强,且对微塑料的回收率影响最小,此外H2O2对微塑料的表面形态也没有明显影响,回收率最高可达到96.7%±0.3%,表明该消解法是一种适用于测定污水厂污水中微塑料的前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2.
抗生素污染会对水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风险,其在水环境中的主要迁移转化途径为吸附和降解,环境条件直接影响抗生素在水环境中的残留水平.为进一步确定抗生素在水环境中降解和吸附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喹诺酮类抗生素为例,在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试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基础上,通过单一变量实验研究介质粒径、水环境pH和初始浓度对氧氟沙...  相似文献   

13.
蒙脱石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吸附平衡及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蒙脱石为吸附剂进行水中2种喹诺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的静态吸附试验,考察初始浓度、pH值和阳离子强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蒙脱石对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的吸附过程均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吸附速率常数分别为0.063和0.024 kg·mg-1·h-1.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的吸附等温线均能较好地符合Freu...  相似文献   

14.
钍与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显色反应及其分析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pH为7.0~8.0的弱碱性溶液中,Th(Ⅳ)与四环素(TC)、强力霉素(DOTC)、土霉素(0TC)和金霉素(CTC)结合形成浅黄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位于388,382,388和398 nm;线性范围分别是0~10.5μg@mL-1(TC和DOTC),0~10.0μg@mL-1(0TC和CTC);摩尔吸光系数ε分别为1.90×104,1.80×104,1.72×104和1.38×104L@mol-1@cm-1.当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双波长测量时,ε分别为3.77×104,3.34×104,3.68×104和3.09×104 L@mol-1@cm-1,线性范围与单波长法基本一致.探讨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和Th(Ⅳ)与四环素、土霉素的配合比均为12.方法用于市售四环素和土霉素药物的含量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为原料,通过HNO3活化、NaOH活化以及H2O2氧化改性制备吸附剂(sewage sludge-based adsorbent,SSA),研究其对水中环丙沙星(CIP)和洛美沙星(LOM)的去除及影响因素.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转换光谱对吸附剂表面形貌及官能团进行表征,采用控制变量静态...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服役环境下斜拉索HDPE护套的老化性能,开展了不同应力水平与环境耦合作用下的人工加速老化试验。通过电子万能试验机得到HDPE护套应力-应变曲线、断裂伸长率、拉伸强度和腐蚀失重等力学性能指标,揭示了HDPE护套的力学性能在湿热环境和荷载耦合作用下的宏观衰变规律,并借助工业电子显微镜从微观角度展示了HDPE护套损伤特征,推演了HDPE护套长期性能从宏观尺度向微观尺度发展的进程。研究表明:随着HDPE护套不断老化,其表面依次出现污渍、黑点、裂纹等损伤形式,致使其断裂强度、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与老化时间呈指数衰减趋势;随应力水平的提高,衰减速率将进一步加快,尤其是耦合应力6.0MPa的试样,其断裂强度、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下降程度高达42.07%、23.62%和27.56%。  相似文献   

17.
在弱酸性溶液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Gs)与达旦黄(TY)反应时能导致染料褪色, 其最大褪色波长位于409 nm处, 此反应可用于褪色光度法测定某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如硫酸卡那霉素、硫酸庆大霉素和硫酸妥布霉素等. 其摩尔吸光系数(ε/×104 L·mol-1·cm-1)分别为2 0,1 5和2 5. 考察了褪色反应的光谱特征、适宜的反应条件和共存物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用褪色光度法测定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不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选择性, 而且简便、快速. 用于市售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注射液含量的测定和血清样品的分析,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解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对抗生素相关知识了解程度及其使用行为差别,为今后更好地进行抗生素管理和预防抗生素的滥用情况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随机对西北民族大学不同生源地的学生进行抗生素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在对抗生素的了解和认知方面,城市、城镇的大学生正确认识比例明显高于农村生源地的大学生(p<0.05),但在对抗生素的使用行为调查中,农村生源地大学生正确使用比例明显高于城市、城镇大学生(p<0.05).结论: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在对抗生素的认知和使用行为两方面情况不同,总体说明大学生对抗生素相关知识的了解还比较匮乏,应针对各自特点加强相关知识宣传,正确干预,以促进大学生对抗生素的正确认识和使用.  相似文献   

19.
铜绿微囊藻对5种抗生素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铜绿微囊藻对链霉素、氯霉素、氨苄青霉素、G418和卡那霉素5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铜绿微囊藻对这5种抗生素都较为敏感,其中尤以链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的抑制效果最好,它们完全抑制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浓度都不超过1.0μg/mL,而氯霉素、G418和卡那霉素对藻细胞的致死浓度也不超过10μg/mL.这说明5种抗生素均可作为铜绿微囊藻遗传转化的筛选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