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卓  张海廷  赵永伟 《河南科学》2010,28(8):949-953
综合运用了混凝土结构理论、模糊数学理论及结构检测技术等基本理论和方法,对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结构耐久性评估这一重要课题开展了相关研究.系统分析了影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理论的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结构耐久性评估系统,实现了在役梁桥结构基于检测的耐久性多级模糊综合评估.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评估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基于4片模型试验梁的裂缝特征参数观测结果及试验荷载-位移曲线,建立了裂缝特征参数与梁桥抗弯刚度的关系式,将结构裂缝外观检查的定性评估转换为定量评估,并与某实桥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评估方法客观、可靠,为大量在役钢筋混凝土梁桥的结构性能定量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在役混凝土结构最优剩余使用寿命预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提出了基于可靠性与经济优化相结合的在役混凝土结构剩余使用寿命评估准则,并建立了在役混凝土结构剩余使用寿命预测的优化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求解,可以为维护与加固的合理决策提供参考,对构件进行维护的算例表明,针对一个具体的构件,存在着最优的结构剩余使用寿命和最合理的维护程度。  相似文献   

4.
魏华  刘军  李清富 《河南科学》2006,24(6):861-864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是当前结构工程领域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应用模糊数学原理,建立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模糊综合评估模型.最后举例说明了本文建议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苏金源 《广东科技》2013,(14):151-152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在桥梁工程中广泛应用,在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实际的有效预应力是工程师们较为关心的关键参数,目前在役混凝土的有效预应力检测及评估方法是人们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介绍了"横张增量法"检测有效预应力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应用实例,提供了一种可准确检测在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有效预应力的新方法,为此类结构的检测及评估积累经验,为进一步的桥梁维修加固设计及养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于在役混凝土结构,由于如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发展、生产技术的提高、外界环境对结构所造成的损伤等种种原因的影响,常常在结构设计寿命来临之前,就需要对结构进行大量的维护、维修、改建或拆除重建.本文基于损伤控制的思想,对在役混凝土结构的损伤控制维修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对实际工程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许多国内外地震震害实例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修建于不同年代的在役建筑结构在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影响下,会产生耐久性损伤,导致结构的抗震性能降低,在大震过程中较容易发生震损破坏。以某8度区在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背景,利用ETABS有限元分析软件,并基于损伤构件恢复力骨架曲线建立了"锈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模型",以静力非线性(Push-over)分析方法为理论依据,对结构进行抗震性能评估。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公路混凝土桥梁耐久性评估的方法,以便从中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确保桥梁在目标使用年限内安全和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在役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特征、损伤状况、破坏情形及其耐久性的基本特点,将混凝土构件耐久性评定指标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大类.分析定性指标中的环境条件、钢筋锈蚀程度,以及定量指标中混凝土碳化深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裂缝宽度、钢筋锈蚀量和构件承载力衰减等影响混凝土构件耐久性的因数,设计各指标的评定方法,并制定相应的评定标准.建立在役混凝土构件耐久性的系统评判模型,以供在役混凝土构件的损伤判别、耐久性失效评定.  相似文献   

10.
在役桥梁中混凝土材料的徐变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一个某大桥的长期健康监测系统支持下,以长达1 000多天的大量监测数据为基础,系统地综合分析活载、温度分别等情况,从中遴选出可以同于分析桥梁徐变应变的初始监测数据。通过对遴选的有效监测数据的分析,成功地获得在役混凝土桥梁的混凝土徐变,并且实测值和理论分析的结果比较吻合。进而基于徐变分析,本文推断桥梁跨中挠度的变化趋势,有限元模型的分析很好地证实本文的推测。通过徐变监测分析,不仅直接得到了在役桥梁混凝土徐变随外加荷载的变化规律,有助于从监测应变推断桥梁的变形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模糊评估方法的基本原理,结合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破坏的特点,提出了用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模糊评估的实用方法,通过工程实例对该方法的实用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2.
Due to continuing aging and heavy utilization of many bridges and the limited available funds, the of proper bridge condition state assessment has risen recently, which is the crucial point for rational decision-making on MR&R activities. This paper presents a prototype of the concrete bridge condition state assessment system (CBCSAS) with the following sub-modules: inspection, parameter recognition, structural assessment, main cause identification and priority-to-action. And multi-layer neural networks, which may combine with fuzzy set theory or not, are performed to realize the structural assessment with embedding expert knowledge into the assessment system.  相似文献   

13.
桥梁技术状态评估是一个涉及大量主观性的不精确的数据和专家知识的复杂过程.为提高评估过程的有效性和客观性,提出了一个基于灰色关联度和变权理论的评估方法,用于在役双曲拱桥耐久性技术状态评估.总结了影响混凝土双曲拱桥耐久性的因素,考虑双曲拱桥的构造特点,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评估在役双曲拱桥耐久性的多层次模型,应用灰色关联系数评估其耐久性技术状况.工程实例说明该方法,计算过程简单,便于工程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4.
曲线连续梁桥是城市立交桥中广为采用的一种形式。由于曲线连续梁桥荷载与结构上的复杂性,工程中对该类桥梁的分析与设计尚存在不足。本文结合某市立交桥的设计,浅谈预应力混凝土曲线连续梁桥的设计体会。  相似文献   

15.
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耐久性失效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的耐久性失效风险评估体系,在分析耐久性和风险已有定义的基础上,从评估角度明确了耐久性失效风险的相关概念.考虑耐久性时间跨度大的特点,通过调研咨询识别了长期作用类型的风险因素,建立了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耐久性失效风险源库.综合专家调查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层次分析法,研究了基于专家调查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用以评估耐久性失效风险.将重要度分析该概念引入耐久性失效风险评估,提出了耐久性失效风险重要度分析,该方法可以评价底层风险源对顶上风险事件的影响程度.以某长江大桥算例实践了上述风险评估体系,证明了其可行性.该体系可为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的安全运营和预防性养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清富  李科  李明欣 《河南科学》2010,28(5):553-557
应用可变模糊集理论,建立了地下工程结构耐久性可变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初步探讨了影响地下结构耐久性的评价指标以及耐久性分级标准,并结合某一地下工程检测结果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可变模糊评价模型更具有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桥梁耐久性进行评价和排序,基于信息熵-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了桥梁耐久性评价模型.首先根据《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和单指标测度函数,然后根据各指标的检测结果建立单指标测度评价矩阵.利用信息熵理论得到各指标权重,便可计算多指标测度评价向量.最后按照置信度识别准则进行耐久性等级判定.以长春市红咀子桥为工程实例,对其三跨上部结构进行耐久性评价和排序,并与《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所得结果相对比,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退化机理的混凝土桥梁耐久性环境区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研究了桥梁耐久性设计的环境作用和区划.首先,从环境作用对混凝土桥梁的影响和导致的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病害出发找出不同区域混凝土桥梁耐久性退化的主要因素;其次,依托国家气象中心的气象资料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有显著影响的环境指标进行调查分析,获取代表城市的环境数据,对常规环境参数进行了调研;再次,借鉴现有的规范和标准,选择适当的区划参数对混凝土桥梁的工作环境进行了分类;最后,运用桌面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绘制了全国耐久性环境区划图,得到了对应于不同环境参数的环境区划图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