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是一项事关国运民生的重要国策,而东北地域文化中浓厚的农业文化所造成的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不活跃、市场文化发育不良和创新思想观念难以树立等人文因素,对东北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地影响,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振兴增加了较大的难度.从创业文化内涵及所具有的先进性特征的角度,研究创业文化对改造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作用,可以使我们从根本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东北地区自远古以来,既是多民族生存繁衍的地方,又是多种文化交融发展之通道.东北各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如今,东北少数民族在现代化、城市化和一体化过程中走在全国各民族的前列,东北民族的发展历程对其他地区民族现代化的实现有重要借鉴意义. 应当重视现代化进程中的东北民族研究.  相似文献   

3.
对白长青先生辽宁文化研究进行了解析,指出了辽宁文化研究是东北地域文化研究的组成部分.白长青先生在辽宁地域文化研究的寻找中,张扬了东北文化的精神本质,建构了辽宁文化研究的学术框架.揭示了辽宁文化研究产生的原因及其时代意义,并特别阐述了辽宁文化研究中满族文化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4.
东北文化是具有地域特色的一种文化类型。东北方言是地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东北文化的载体,没有东北方言就没有东北文化。它记录着东北习俗的方方面面,反射着乡风土俗的奇光异彩,同时也映射着东北地域的文化心态。东北方言通过东北文化品牌的运用又传播了东北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5.
东北文化是具有地域特色的一种文化类型。东北方言是地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东北文化的载体,没有东北方言就没有东北文化。它记录着东北习俗的方方面面,反射着乡风土俗的奇光异彩,同时也映射着东北地域的文化心态。东北方言通过东北文化品牌的运用又传播了东北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6.
从战略高度重视和推动东北地域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应充分认识东北地域文化所面临的中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所带来的机遇,认识东北地域文化面临的挑战。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东北地域文化的发展繁荣,必须利用东北文化优势,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有效地组织发掘和利用东北地域文化资源,整合东北地域文化,开创东北特色的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7.
东北近代知识分子是东北近代发展史上特殊的社会群体,为东北近代历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推动了东北区域的社会进步、促进了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东北地区反帝斗争的深入、同样也推动了东北近代教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东北文庙历史悠久,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文化内涵,见证了中国的主流传统文化———儒家文化在东北地区的发展,对儒家文化的传播和中国教育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是珍贵的教育遗产。东北文庙兼具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双重特性,是深入研究东北文化、教育历史,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的重要载体。通过将东北文庙纳入教育遗产范畴进行...  相似文献   

9.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是一项事关国运民生的重要国策,而东北地域文化中浓厚的农业文化所造成的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不活跃、市场文化发育不良和创新思想观念难以树立等人文因素,对东北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地影响,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振兴增加了较大的难度。从创业文化内涵及所具有的先进性特征的角度,研究创业文化对改造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作用,可以使我们从根本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0.
高句丽、渤海国与长白山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白山文化是对东北文化的一种标志性概括,历代民为我们留下了重要的遗迹,历代文人墨客均留下不朽的篇章,使长白山文化在中华文化宝库中放射出绚丽的光彩.高句丽文化与渤海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奇葩.长白山文化从本质上说是创业文化.长白山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现代科学文化的思维定势,着力于自然地平环境对艺术文化特色的影响分析,对喀斯特环境与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具有“东方神秘主义”的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形成,与我国复杂多变的喀斯特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现代喀斯特环境科学的发展,不仅为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特质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还将推动喀斯特旅游资源宣传的艺术文化品位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文化遗址的14C数据和遗址分布特点与环境演变研究成果的对比研究得出:在暖湿气候条件下,中原文化北上,东部文化西进,新石器文化稳定发展;气候转为干冷时,新石器文化向东向南迁移.气候恶化导致北方地区"文化事件"频发,许多新石器文化发生更替现象.全新世气候环境演变,叠加在中国北方地区资源、环境的地带性特点以及新石器文化分布的背景之上,是中国北方地区新石器文化发展与文明形成的主要动力与机制.  相似文献   

13.
我国瓢蜡蝉科昆虫物种多样性十分丰富,分布广泛,为进一步明确我国瓢蜡蝉地理分布区间相互关系及其分布格局,通过采用系统聚类法对瓢蜡蝉有分布记录的26个省级地理区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瓢蜡蝉科昆虫分布格局大致可以分为4个区域:华北区系(江苏+北京+河南+辽宁+山西+山东)、蒙新区系(内蒙+甘肃+宁夏+青海)、陕西区系(陕西)和南部区系(湖北+四川+广西+云南+海南+贵州+湖南+广东+福建+浙江+安徽+江西+香港+台湾);南部区系从西到东又可聚为3个亚区,即(湖北+四川+广西+云南+海南)亚区、(贵州+湖南+广东+福建+浙江+安徽+江西+香港)亚区、台湾亚区。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华北区系、蒙新区系和陕西区系均属古北界区系类型,南部区系基本属于东阳界区系类型。从聚类结果看,华北区系的瓢蜡蝉种类与南部区系联系较密切,显示两地间存在物种交流。各区系间气候、植被、地貌等异质性生态环境可能是我国瓢蜡蝉分布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读人文地理学著作,运用人文地理学的相关理论,对中国武术文化的产生及发展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指出人文地理环境决定了中国武术文化的个性特征和地域特色,是产生武术众多拳种的根源,蕴含丰富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传统文化的武术文化只能在中国这个特定的地域上产生和发展,并形成“博大精深”的独具东方文化魅力的身体及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归纳总结,分析弓箭和由弓箭引发出的射箭运动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及各兄弟民族的生产、生活、军事、教育、体育、礼制、文字、艺术、民俗等诸方面的作用与影响;探索了中国弓箭文化存在形式、特点和意义;宣传中国优秀的民族体育文化与技艺,为中国体育文化的研究增添内容.  相似文献   

16.
山,是中国大陆型地理环境的典型地貌特征;海,则是西方海洋型地理环境的典型地貌特征。"大陆型地理环境"文化图式与"海洋型地理环境"文化图式决定了"山""海"中西文化内涵的重叠与差异。这些重叠与差异导致了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和多元化。了解"山""海"中西文化内涵的异同,有助于我们在文化背景下更好地理解与"山""海"有关习语的中西文化内涵,对于跨文化比较并确定适宜的翻译策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西北地区丝路沿线自然地理环境变迁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丝绸之路所经行的中国西北地区作为研究区域,根据这一地区不同的地质、地貌和自然状况,将其分为东段、中段、西段3个二级地理单元。在对各个地理单元的自然特征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国西北丝路沿线一带自然因素的演变(黄土高原的自然侵蚀、河流侧蚀及自然灾害等)和人为因素的变化(人口增加、植被减少、过度开垦等)对该地区两千年来环境变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体育和地理都将空间、空间内人与物运动及相互作用的方式作为关注点,体育文化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空间环境成为体育和地理间联系的纽带,以地理为视角,研究体育文化也成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一个独特领域.采用文献法、交叉研究法,对影响体育文化形成和传播的地理学因素,体育文化发展中的地理学特性以及地理学特性对体育文化形成与传播的作用等方面加以解析得出,体育文化的发展具有空间扩散、空间组织等地理学特性,并受纬度、地形、城市经济、文化等多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为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镶嵌了“自然框架”.地域优势利于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整合,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带来了动力.辽阔疆域极大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抗御风险能力.千百年来,中华各民族“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已经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有机整体.展望未来,如何在剧烈的环境变迁中保存各民族固有文化,使各民族居住地域与“美丽中国”相得益彰,将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献资料调查方法,对东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化进行了系统归纳和研究,阐述了其主要特征。以期弘扬东北体育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